对联的由来50字

发布时间:2018-09-20 15:24: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联的由来50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由来50字,欢迎你的阅读。

对联的由来50字一: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的由来50字二:  最早见于秦朝,称桃符。后经历五代,隋唐,明清三个时期的发展成为今日所见的对联,又称楹联和对偶,秉承中国人“阴阳相合”的哲学思想,成为文人墨客展示才华的又一载体。
对联的由来50字三: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的由来50字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12d35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8.html

《对联的由来5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