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房地产政策

发布时间:2015-04-17 10:28: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通过对近二年来政策的梳理,我们认为目前政府的政策特点已经基本明朗,且其政策演变也经历了二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146月份之前,总理也很少就房地产市场表明其观点和态度,从中央层面也基本没有出台过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政策其传达给市场的理解是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有二点思路,首先是服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大局,其次,就是宏观调控不会退出;本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用的是更加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即房地产市场趋热时不出手打压,但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时也同样不会出手。

第二个阶段是今年下半年开始,从地方政府陆续放开限购中央政府噤声开始,到银监会首次从中央层面发布文件支持首套住房的需求,再到央行放开“二套房贷”政策,最后到年底左右的降息等等,一连串的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与前期政策预期大相径庭,政策已经由无为而治,全面转向政策扶持。

在宏观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出于稳定经济增长的需要,政府不得不再次利用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中国政策市的特点也再次显现,10月份以来,国内商品房销售就开始反弹,并创下全年最好的销售水平。

表:2014年来房地产行业主要政策



2014年影响楼市的十大中国房地产政策

农历马年,房地产松绑改革“马不停蹄”始终向前。

这一年,无论是中央的专项改革,还是市场与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常态,都对房地产行业及其生态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限购取消、房贷放松、公积金改革、利率下调、工程质量治理、养老用地顶层设计这些政策层面的改革与行动,让2014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处在一个混合体共振互动的气氛中。

中国房地产报收录2014年十个关键政策事件,共享房地产2014年变革,迎向更好的2015年。

回归市场化 取消房地产限购

2014625呼和浩特第一个发文取消限购,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全国46个城市陆续加入到限购松绑或取消的队列中。直到现在,这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5个城市未取消限购。

取消限购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多层面的。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全国量价走低的局势下,取消限购有助于提振企业的信心,增加投资,促进消费。从政治层面上看,十八大提出了市场对房地产调整的主导作用,限购退出是顺应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的改革方向。

重启金融动力 9·30”新政放松限贷

2014930,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的“9·30”新政,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的政策,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政策发出后,10月份开始市场信心全面恢复,住房成交出现了快速回升,超过半数以上的银行已将首套房的贷款利率调整为9折。

“棚改”定音 国开行贷款助力

20143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42,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由国开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这次会议之后,国开行发放棚改贷款194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433%6月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筹建申请获得银监会正式批准,主要功能是为全国棚改提速提供成本适当、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

城镇化规划发布 户籍改革随行

316,《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正式发布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目前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目前为36%左右)

户籍制度改革成为转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如何实现大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问题。随后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同时加强建立居住证制度,放开或有序放开落户政策。

央行降息 减少经济运行成本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国务院2013年以来多次提出的政策向导。

20141120,央行宣布降息,自20141122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降息对于房地产而言,是积极的利好。对于开发商——降息后购买力增加,可以用同样的资金买到更好的土地。对于买房者——利息降低后能带来最直接的实惠,是每个月的月供降低了。

全国行动 攻坚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是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14年的最强音。91日,住建部发布《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拉开行动序幕。

11月底,山东、吉林、内蒙古、广东、江西、宁夏、青海、云南等地相继开展了相关执法工作,河北、北京、江西、河北、湖北、四川、广东、山东等分别通报了一些工程质量违法违规案例,湖北、福建、河南、广西建立了建筑市场“黑名单”制度。各地治理行动持续推向深入。

公积金政策 调整与改革双行

2014年,全国多个城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苏州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的贷款上限由原来的40万元调整为60万元,成都、黄石由40万元提高至50万元,无锡从此前的50万元上调到60万元。除了调整贷款上限之外,甘肃、湖南、广西、江苏、安徽等地执行异地互贷政策。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也在路上。住建部在一份回函中称:正在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准备在扩大缴存范围、放宽提取条件、支持住房消费、调整存款利率和收益分配、完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养老用地 顶层设计完成

多年的呼吁、逐渐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让养老设施用地政策终于在更高层面有了具体的定调。4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提到,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土地出让(租赁)计划公布后,将在不设置竞买人限制条件的情况下以招拍挂方式供地。

以房养老 徘徊10年一朝落地

623,保监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称于71起,到2016630,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至此,10年来广泛讨论的“以房养老”试点政策终于落地。

以房养老在国内是新鲜事物,保监会表示,指导意见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这只是粗浅的、阶段性的文件。推出是给有意愿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自愿的选择,强调自愿和市场化。“并非是政府不管了,推给市场了”。

地王凶猛 土地制度改革潜行

248.5亿元的上海董家渡地块全国地王、扣除配建及回购后单价10万元/平方米的北京华嘉胡同地块,都让人们惊呼“地王凶猛”。2014年北京土地出让金达到1916.9亿元的历史新高。1223,上海土地出让单价纪录被连续刷新。截至11月底,一线城市已经成交总土地金额高达4692.9亿元,全年有望突破2013年创造的5245亿元的历史纪录。土地财政与土地制度改革在2014年里也成为一个焦点的公共议题,并在国家部委之间进行了多轮的修改与会商,进一步完善后择时推出

2015年一季度,在去库存、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导向下,市场成交延续去年趋势小幅回暖,但价格累计仍微幅下跌。预计在政策利好下,市场需求仍将进一步回升,但高库存压力下价格继续下行,行业仍处于调整期。

2015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总结

政策环境:去库存、促消费、稳增长成为今年房地产政策主导方向

一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楼市库存高企、市场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导向稳增长、调结构,房地产方面则积极聚集于促消费,鼓励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央行实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连续降准降息,并降低二套房首付,构建宽松的金融信贷环境,降低购房压力,提升消费能力。而两会定调稳定住房消费,中央地方供需两端政策齐出刺激需求促进库存去化,改善性需求获重大支持。去库存、促消费、稳增长,是2015年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基调,未来货币政策仍有望趋于宽松,地方或可因城施策出台进一步刺激措施。

新房:百城价格微跌,重点城市成交回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放缓

价格方面,2015年一季度百城住宅价格延续去年四季度下跌态势,但跌幅明显收窄,累计小幅下跌0.18%,各月价格涨跌幅均在0.25%以内,整体表现较为平稳。成交方面,市场开始回暖,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接近21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绝对量仅次于2013年同期水平。供应方面,3月,重点城市新增供应不到10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超三成,但2月供应创同期新高,导致一季度新增供应同比小幅增长3.8%。全国来看,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新开工同比下降且降幅显著扩大,投资增速延续去年以来逐月放缓态势,整体资金来源增速不及去年同期,企业到位资金依然承压。

二手房:十大城市均价小幅回升,成交同比有所增长

价格方面,2015年一季度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均价累计上涨0.12%,涨幅较上季度、去年同期分别缩小0.36个、2.25个百分点;与新房相比,二手住宅均价累计涨幅小于新房0.20个百分点。成交方面,一季度十大城市共成交18.85万套,同比增长17.59%。其中1月单月成交量为7.45万套,为一季度单月最高。

土地:整体供求同比大幅回落,成交结构致楼面价同比下跌,商办楼面价创新高

供求方面,2015年一季度库存与资金压力使政府供地、房企拿地节奏持续放缓,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推出及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35.6%38.5%;住宅整体出让金降幅超四成,其中十大城市占比与去年同期持平。价格方面,2015年一季度,成交结构使整体楼面价同比下跌6.1%,商办楼面价创新高,但溢价率维持低位。

企业:多数品牌房企业绩下滑,拿地态度依然谨慎,国内融资渠道更趋多元

业绩方面,2015年一季度,多数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延续去年下滑态势,碧桂园、富力等房企业绩同比大幅下降,而融创、首创置业逆市实现大幅增长。土地投资方面,受去年高基数和市场低迷影响,品牌房企拿地态度更趋谨慎,企业一季度拿地同比明显回落,且不同企业拿地策略出现分化,但多数仍聚焦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资金方面,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仍处合理区间,但短期偿债能力趋弱,速动比均值趋势下行。融资方面,降准降息带来的货币宽松持续改善国内融资环境,房企融资渠道更加多元,但个别企业债务违约事件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房企海外融资环境有所趋紧。

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展望

宏观环境:经济增速放缓,货币环境稳健偏松,政策继续聚焦去库存

宏观经济方面,全年经济增长仍存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仍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其中一季度宏观经济指标表现疲软,多机构下调中国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二季度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货币信贷方面,继续保持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效果有望逐步显现;货币稳健基础上进行定向调控,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房地产政策方面,当前宏观层面的政策已基本完备;地方在国家统一政策基础上调整更趋灵活,因城施策助力库存去化;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

市场趋势:政策利好刺激二季度需求回升,高库存压力下价格继续下行

需求方面,宽松货币政策将促进市场需求增长,201411月以来政策环境持续宽松,政策利好刺激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入市,预计二季度成交继续回升,同环比增幅均有望超两成。供应方面,重点城市二季度新增供应将保持季节性回升,预计环比第一季度增长七成左右;受到去年以来土地成交下降影响,重点城市供应量同比小幅增长。价格方面,市场整体以去库存为主,短期内市场继续呈供大于求态势,价格仍存下行压力。

企业策略:去库存、控目标、增利润,寻找互联网+”新风口

2015年,品牌房企的销售目标愈加谨慎保守,多数企业目标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万科、世茂等房企甚至避谈目标。同时,品牌房企更注重有质量的增长,更加关注销售回款和利润指标,去库存增利润成为企业2015发展策略的关键词。多家企业将利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3月初,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成为未来房企寻求发展的新风口,注重客户体验的互联网将带领房地产行业进入发展新生态。

关注点行业回暖:行业虽现回暖迹象,但中长期需求仍面临结构性调整,企业变革之路尚远

受多重宽松政策调整影响,今年一季度,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小幅回升,3月出清周期也有所下降,市场呈现回暖迹象。但是,由于前几年旺盛的市场表现透支了部分城市的未来需求,因此尽管本轮部分政策调整力度已回归至2009年水平,但是需求仍难以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市场供应也步入调整阶段,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文控制供应规模,调整供应结构,一线及部分二线热点城市仍将为土地供应焦点,但呼和浩特、江阴、东营等去化压力较大的城市未来土地供应将受限制。从中长期来看,城镇化及人口增长仍可带来一定的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平稳运行,但市场将逐步过渡至改善型需求,而企业面向长远的应对之策才刚刚开启,变革之路尚需持续探索。

2015年一季度,政策频出,房企出招,楼市虽已经呈现回暖迹象,但是未来走向如何?而企业在此环境下,应该施行何种策略?复杂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是否会影响购房者的预期?具体请点击中国指数研究院官微——企业策略、购房者声音和行业瞭望。

2014年房地产市场年度政策大回顾

2014/12/26 10:52 来源:新京报 0条评论

  2014年,我国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呈现低迷状态,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一环的房地产市场,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受到此前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楼市出现了大面积的观望情况,投资增速显著放缓。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都大幅下滑。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调整。纵观这一年的政策,可以看到政府正尝试着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转而让市场供需去调节。

  1 分类调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点评:从2005年至2013年,每一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调控遏制房价上涨等字眼,唯独2014年,房地产调控字眼没有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但这不意味着政府不调控,而是不再一味地采用行政手段来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更加灵活机动的市场手段被融入其中,比如热点城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非热点城市政策调控相对会宽松。

  2 支持首套房贷

  512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召集了15家银行负责人进行座谈。央行要求银行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

  点评:今年初,很多城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了停止放贷的现象。北京市场上房款放款时间拉长,导致不少购房交易停滞。央行喊话后,房贷审批流程缩短,对于首次置业人群来说是一大利好。

  3 限购相继取消

  从今年6月下旬呼和浩特发文取消限购以来,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相继取消或者大幅度松绑限购。截至目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三亚这五个城市的限购还没有放开。

  点评: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众多二三线城市均面临楼市较大的库存压力。在这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纷纷放松限购政策,以求可以提振市场士气,加快去库存。但造成成交低迷的因素复杂多变,并不是只靠政策松绑可以解决的。

  4 “不动产登记征意见

  815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规定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纳入不动产登记范围中。而《条例》也对查询做出规定,要求民事主体去登记机构查询要说明目的。按照《物权法》规定,必须是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才可以进行查询。

  点评:不少人将不动产登记制度误读为一种能够有效遏制高房价、反腐败等等问题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这一条例牵扯甚广,并且背负了太大的社会压力。但如果只从功能来讲,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目的其实还是在于建立信息库,从而消除信息孤岛。虽然在客观上能够有助于调查腐败案件、抑制投资性需求的作用,但毕竟作用有限,不应被赋予太多的希望。

  5 9·30”房贷新政

  9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9·30房贷新政),内容涉及加大对保障房金融支持、支持居民合理住房贷款需求、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等多项政策。其中,最受购房者欢迎的是贷清不认房、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等措施。

  点评:9·30”房贷新政被业内视为房贷政策的大尺度松绑,对楼市的刺激作用比较明显。新政推出后,楼市升温较快。开发商推盘意愿加强,此前还在观望的购房者也积极入市。

  6 放宽公积金贷款

  10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印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地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今后职工连续缴存6个月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并取消四项收费。而此前是须连续缴存12个月。此外,未来公积金贷款额度将有所放宽,比如将支持首套房贷款、适当调高贷款额度等。同时,还将推进公积金异地使用,实现异地互认、转移接续。

  点评:连续缴存时间较长、贷款额度受限、使用比例不高等是公积金贷款被诟病已久的问题。新政策实施后,缴存时间减半,将使得申请公积金贷款的门槛大大降低。允许异地互认公积金对异地购房的客群来说是一个较大利好。

  7 央行降息

  1121日,央行宣布降息,决定自201411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规定,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0%;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点评:央行降息的初衷其实并不是为了救市,而是为防止宏观经济下滑,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的举措。结果房地产市场却成为了直接的受益行业。降息政策叠加9·30房贷新政的影响,使得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成交量迅速回升,地产股集体涨停。

  8 弃选自住房开售

  125日,北京市住建委通告,对于自住房弃选房源,开发商将统一对符合条件的购房人公开销售。公开销售的自住房,除了不再摇号外,购房资格审核、选房公证以及购买后的产权登记、再上市等问题,均按现有自住房政策执行。截至1217日,宣布对外公开销售剩余房源的自住房项目有:当代采育满庭春MOMA、中国铁建·顺新嘉苑、富力惠兰美居,后两者的售价均为1.6万元/平方米。

  点评: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刚刚诞生仅一年多,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由于大批自住房入市,使得北京的刚需楼盘停涨,同时也满足了相当部分的保障性需求客群。此次因为位置等原因的被弃选房源,房源不太多,公开销售也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之年。一批纲领性文件的发布为建筑业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吹响了向违规、违法行为宣战的嘹亮号角;BIM3D打印等新技术携创新、高科技之风在行业内掀起发展的新热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镌刻下建筑人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历史肖像……这一切勾勒出建筑行业不平凡的2014年。

我国首部城镇化规划出台

新闻回放:

316,我国首部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正式出台。全文共计31万字,分为831章。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等目标。

上榜理由:

早在20133月,中国新一届政府履职之初,在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中,城镇化已经被摆上国家的重要议程。如今,在万众期待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终于揭开面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疑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建筑业来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并有望在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方面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支持。

《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

新闻回放:

71,住建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在建筑业产生巨大反响,为我国全面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简政放权,开放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全国建筑市场体系;创新和改进政府对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和现场联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榜理由:

《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举措,可以说是近10年来就建筑业改革发展出台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自主研发的3D打印建筑亮相上海

新闻回放:

329,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批3D打印建筑亮相上海,标志着3D打印建筑在我国从概念变为现实。

研发公司上海盈创装饰介绍,这些“打”出来的建筑的墙体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的特殊“油墨”,按照电脑设计的图纸和方案,经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的,而10幢小屋的建筑过程仅花费24小时。

上榜理由:

目前,3D打印技术已在工业造型、机械制造、影视、雕刻、首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正在建筑业掀起波澜,盈创装饰、亚厦等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试水。3D打印技术可以让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变废为宝;让未来的建筑工人做更体面的工作;让建筑成本降低50%,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住得起房子,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

新闻回放:

1212,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它历时11年建设,全长1432公里,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水,相当于1/6条黄河,让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受益,近1亿人间接受益。

在十多年建设中,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工程——中线湍河渡槽工程;国内穿越大江大河最大的输水隧洞——中线穿黄河隧洞工程、世界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工程——湍河渡槽工程、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工程——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等。

上榜理由: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通水,对南水北调工程而言是一个标注历史的时刻,不仅事关南水北调总体工程建设大局,而且事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最浩大的单项调水工程,其建设难度之大、工程之复杂,堪称一部水利工程百科全书。

保障房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新闻回放:

1219,从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获悉,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目标已全面完成,700万套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其中包括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80万套。同时,还完成了26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的任务。

明年我国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并启动独立工矿区及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

上榜理由:

保障房建设事关民生发展大计和社会稳定发展。明年,“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基本完成,意味着连续5年的大规模保障房建设正在进入尾声。今年的棚户区改造计划是从2011年以来任务最高的一年,顺利完工也显示出我国棚改工作成效显著。

习近平要求勿搞奇怪建筑

新闻回放:

1015,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长篇讲话。他在发言中提到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瞬间让我国那些造型奇特的“怪建筑”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12月,北京市表示将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被视为对此的回应。

上榜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让我国的“怪建筑们”又被调侃了一番,由此可见公众对这些造型浮夸、体态怪异的建筑怨念颇深。

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建筑的试验场”的说法让国人不知该喜该悲,确实有些建筑因创新、新颖的造型获得认可,但也有一些建筑凭借怪诞的“外貌”让城市和传统文化付出了高昂代价。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在持续推进中,建筑设计规范和设计水平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城镇的风貌,影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北京的回应,可以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启动

新闻回放:

91,住建部下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意在通过两年治理行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违法发包、转包、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使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随后,住建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督查组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质量和建筑市场进行了执法检查,并陆续通报了一些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也多措并举、层层落实,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监理五方主体积极行动、各负其责,形成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局面。

上榜理由:

工程质量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城镇化的成败。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在建筑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建筑质量问题也不断凸显。本次部署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是住建部经过近四个月的筹备后进行的,时间确定为两年,足以说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对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发布

新闻回放:

116,住建部发布了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2001年出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同时废止。新版标准将于201511起施行。

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中的专业承包资质由原先的60项减少为36项。另外,明确规定了各类别施工企业一级、二级、三级资质注册建造师数量以及专业(特级资质暂未公布),值得关注的是各类别二级企业资质对一级建造师数量要求明显增加。取消了企业注册资本金及近三年工程结算收入要求,对企业净资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榜理由:

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与建筑企业息息相关,对进一步规范建筑领域行政审批、引导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建筑行业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整合市场的一项强有力举措。

建筑业掀BIM技术应用热潮

新闻回放:

9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到912日发布的《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BIM应用与发展》、1029日上海市发布的《关于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再到929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编写并通过评审的《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南》《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两部BIM企业标准,2014年的中国建筑业掀起了一轮BIM技术的应用热潮。

上榜理由:

20115月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来,BIM技术不断普及和深度推广,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了解到BIM技术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给行业带来的革命性作用,对BIM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2014年,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还是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自身的行动,正在逐渐形成一股BIM的“中国推力”。

建筑业成为反腐主战场

新闻回放:

2014年完成的中央前两轮巡视中,经梳理各地巡视清单发现,建筑业成为反腐败的主战场,有18个被巡视地区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问题,有14个被巡视地区在土地出让领域存在问题。

上榜理由:

2014年依然是反腐之年,而建筑业依然是反腐的主战场之一。从3月份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原董事长和总经理去职,10月份深圳原政法委书记蒋尊玉落马,诸多腐败案件都与工程有关。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土地、房地产、工程建设以权谋私,领导干部及亲属插手工程、土地等问题严重,揭示在建筑业这个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中,反腐之路还须坚持走下去。

中国经济对房地产行业依赖程度很深

长期以来,很多人相信,中国房价是不可能降的。但最近房地产行业的低迷显示,这个“神话”不过是幻想而已。

  今年以来,楼市持续降温,无论是房地产投资还是消费都露出疲态,中国首季经济只增长7.4%,也有楼市景气难续的原因。

  中国经济对房地产行业依赖程度之深,远远超过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

经济相关研究报告

  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9%,而销售额则下降7.8%,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扩大了3.1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同时,前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2.23万亿元,约占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1%

  在中国,房地产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也是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之一。它不仅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很重,也带动了很多上下游产业,比如水泥电解玻璃家具电器等等。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等方面,房地产无疑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多寡更与房地产行业的荣衰息息相关,这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导致地方政府缺乏长期从严调控楼市的动力。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稳步推进城镇化,如何让民众在城市“住有所居”也是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房价超出大多数民众承受能力,社会和谐与稳定也会受到影响。

  更关键的是,无论对开发商还是对购房者来说,房地产都是一个靠债务驱动才能平稳发展的行业,毕竟,能不靠贷款把房盖起来的开发商和全款买房的“土豪”毕竟是极少数。但是,短短几年来,中国房价过高、增长过快,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迅速膨胀,已经给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因此,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微妙时刻,中国人民银行的表态才会如此引人注目。央行副行长刘士余12日在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上要求商业银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

  有人认为,在楼市成交不断下滑的背景下,金融调控部门这次主动发声和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松绑限购等做法一样,房地产“救市”行为已经静悄悄陆续展开,连日来房地产企业股价开始反弹恰恰反映了这种乐观情绪。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央行要求商业银行落实好差别化房贷政策,并非“救市”,而是重申要支持刚需购房。因此,调控当局应允许房地产产业随行就市,让市场决定房地产未来价格走势。

  一时之间,看好和看空的预期再次分化,中国楼市走向似乎又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如果政府决定出手“救市”,短期内无疑对稳定经济增长有帮助,但也会面临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和房地产泡沫变大甚至爆破的风险。而一旦政府决定让房价在现有调控环境下随行就市,倒逼房地产行业加速洗牌,则难免要承受短期经济增长乏力、银行坏账上升等阵痛。

  到底是“救市”还是“就市”?这并不是一道很容易做出的选择题。

  神话可以被打破,但现实将会如何,很难说。不过,这道难关,中国必须要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2dd2ab195f312b3169a5ab.html

《2014年房地产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