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分布及产量

发布时间:2011-12-06 17:02: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世界石油地理分布和产量格局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油区。

一、中东波斯湾沿岸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二、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三、欧洲及欧亚大陆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四、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五、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21.9亿吨、7.7亿吨、5.8亿吨和4.1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世界上石油的生产和消费的地理分布都也是极不平衡的。二次世界大战前,北美洲的石油资源已被大量勘探和开采,那里占有当时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大部分,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石油资源基本上还处于未经勘探的状况。近50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0年代后,亚非拉地区探明的石油储量猛增,其中,尤其是波斯湾地区集中了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60%。世界上探明的石油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一般地讲,世界有八大储油区。

1.西亚

探明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分布于波斯湾沿岸到土耳其的东南部,以储量大、分布连片、易开采、油质好为其特征。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以上,主要产油国是沙特、伊朗等国。该地区所产石油90%以上供出口,主要输往美国、日本和西欧。

2.俄罗斯

乌拉尔山西侧的第二巴库和东侧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秋明)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型油田。

3.美国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德克萨斯和俄克拉何马最为著名,阿拉斯加也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石油产量美国虽位居世界前列,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

4.加勒比海地区

即拉丁美洲地区,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是其主要产油国,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盆地是主要的产油区。该地区所产的石油主要供美洲地区消费。

5.非洲北部地区

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和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主要产油国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其中尼日利亚石油产量占非洲第一位。它们是欧洲国家石油的主要供应地区之一。

6.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石油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的东部、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及缅甸的中南部。石油为主的采矿业是印尼的重要经济部门。近年印尼石油工业发展很快,是东方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石油也是印尼居首位的出口商品,印尼对外出口的液化天然气居世界首位。印尼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邻近远东石油销售市场的有利条件,且油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

7.中国

属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石油总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领土面积大,工业发展需要量大,目前本国所产石油不能满足需要。

8.西欧

西欧油田主要分布在北海等海域,目前开采已具规模,其中主要产油国是英国和挪威。

西亚波斯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地区,也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60%,主要输往西欧、北美及日本。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国家的石油产量近几年来增长很快,主要供应西半球,前苏联石油产量也较大,除供本国外,主要供应东欧一些国家。东南亚和我国石油产量,主要输往日本、菲律宾等。

世界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不但资源分布不平衡,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的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多向国外输出。经济发达国家,除前苏联、加拿大、英国等外,石油都不能自给,需要进口。目前美、日两国是世界上进口能源最多的国家,全世界约有23的国家能源不能自给。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介开始注重对石油提供程度进行报道。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试图都没有实现,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石油的未来至今还无定论。2004年一份《今日美国》的新闻报道说地下的石油还够用40年。有些人认为,由于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预言的耗尽今天虽然没有发生,但是这不过是被迟缓而已。也有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能够找到足够的便宜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的。地球上还有大量焦油砂、沥青和油母页岩等石油储藏,它们足以提供未来的石油来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国的油母页岩就含有相当于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石油资源将越来越少,而至今人们尚没有找到在性能上可以完全替石油的能源,石油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最为方便的能源,这是石油摆脱低价位的基础性因素。今后的国际油价走势,一是取决于消费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根据美国能源部部长的预测,2002—2035年,西欧的石油消费量将从每天1380万桶增至每天1490万桶,日本的石油消费量在这此期间将保持不变,稳定在每天530万桶,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不可避免地愈益增加能源的消耗,预计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将比新世纪初增加56%,其中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从每天520万桶增加到每天1420万桶;印度则将从每天220万桶增加到每天490万桶;拉美国家将从每天520万桶增加到930万桶。二是在取决于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和石油价格政策。欧佩克一向坚持增产抑价减产保价政策,这一政策今后仍不会改变,但关键的问题是欧佩克己对原油基准价格做了调整。过去,欧佩克实行的石油基准价格为每桶28美元,亦即超过这一价格,欧佩克就增产,低于这一价格,欧佩克就减产。目前,欧佩克内部对原油基准价格的看法不一,有些成员主张将国际油价控制在每桶50美元的价位上,有些成员国则希望每桶维持在45美元左右。两者期望的原油价格都己大大高于每桶28美元,因此,原有的基准价格己不复存在。三是取决于非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俄罗斯的石油政策。欧洲4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到2030年这一进口比重将升至70%,因而欧洲担忧来自俄罗斯的油气冷战,德国外交政策专家约瑟夫·约菲指出,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对西欧产生的影响,远比其手中的SS—20远程核导弹大得多。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反判于自己的一些独联体国家,大大提高了输出原油和天然气的价格。鉴于上述原因,可以说低油价时代己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低油价时代的结束,各国企业把高油价计入生产成本,因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出口竞争力削弱,制约经济增长。亚洲开发银行指出,油价每上升10美元,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长率会减少0.2个百分点,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会减少0.4个百分点,日本以外的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则要减少0.8个百分点。因此,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摆脱不了高耗能的制约,那么必然会拖累其经济持续增长。

并且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能源安全,实际上是石油安全问题。当前,由于中东地区仍动荡不安,俄罗斯、中东和拉美等一些国家实行石油国有化,中印等国参与国际石油业的竞购,以及伊朗宣称一旦美国发动战争,伊朗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增加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石油稳定供给的压力。石油安全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石油的稳定供应(消费者的安全);二是石油的合理价格(生产者的安全);三是石油运输通道的畅通(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安全)。不管是战争时期抑或和平时期,由上述三个要素构成的石油安全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仍记忆犹新,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准备阶段,就对防备石油供给中断或石油供给不足而引发油价狂升等做了周密地安排和部署:一是敦促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联手控制油价,并要求沙特等石油生产国超负荷生产,以弥补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生产和出口减少的缺口。二是严密监控海上重要石油通道,以防止石油运输航道被切断。三是保护伊拉克油田、港口以及南北两大重要石油生产基地。美国上述的石油安全战略安排与部署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国际能源机构一再宣称石油的任何供应短缺都将得到消费国和生产国的及时填补。欧佩克则表示要尽力保证国际石油供应。因此,在战争期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航线的航运通畅无阻。美英联军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占领了伊拉克南部千余口油井。鉴于上述原因,美军攻占巴格达以后,国际石油市场逐渐复原了供大于求的状态,油价逐渐趋于平稳。从目前和今后国际能源消费构成看,多数国家仍将以石油为主,然而,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走势众说纷纭,看法不一。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能源技术前景:从现在至2050年方案和战略》的报告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图景,第一种图景:按目前的发展趋势,2003年至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增长71%75%。到2050年,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将比现在增长2.5倍,不但将对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巨大挑战,更会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第二种图景:越来越多的能源消费国,特别是石油消费国采取节约能源,全面推广、开发和应用各种能源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50年全球对能能源的需求量可能只是目前的一半,因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存在全球能源危机问题。对能源需求的判断不同,进而对能源价格走向的预测也不尽相同。

  近几年来的油价上涨,既是坏事情,也是好事情。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油价上扬再度激发了各国实施节能措施及增强了对能源开发投资的欲望。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在危机的冲击下,产油国和石油公司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石油开发,石油消费国则实施能源多样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培养起建立节约型社会、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良好意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其效果开始显现,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出现了每天1100万桶的供应余力,原油价格从1979年最高峰值的每桶40多元跌到每桶10美元以下,于是产油国和石油公司不得不控制石油开发投资。在高油价的驱使下,现在产油国和国际投资者又开如增加对油气开发的投资。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估,到2030年前,为满足原油需求增长,全球每年将有2000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油气开发。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海湾国家能源产业投资己超过1200亿美元。有的金融专家认为石油业的新繁荣时代己经到来 对石油开发投资的增加,带来石油产量的增加,进而抑制油价上涨,这是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与此同时,高油价最终将促进替代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美林公司估计,当油价升至每桶50美元至70美元之间时,煤、天然气、核电、水力、风力和地热等能源资源的竞争力就相对提高。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公司都在迅速抓住小型风力发电和生物燃料等领域的业务,而这个进程可以说刚刚开始。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有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防止油价过度上浮。

  论及能源安全不能不提到与能源安全相关的理论问题。当前,国际上盛行两种与能源安全相关的理论,一是环境库兹尼茨曲线库兹尼茨曲线原本是用来表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亦即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差距会扩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差距将趋于缩小,这就是所谓的滴流学说。现在有人借用库兹尼茨曲线,试图从理论上解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环境恶化的关系,认为随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工业化的初中期,能源消耗数量和环境污染程度将快速增加。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特别是进入工业化后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会迅速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库兹尼茨曲线。事实证明,有的国家的发展轨迹符合这一曲线,但这一曲线并不带有普遍的规律性。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己进入后工业社会,但美国却是消耗能源最多的国家,能源浪费最大的国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最严重的国家,而美国政府却拒绝在东京议定书上签字。中国的具体做法也有背于所谓环境库兹尼茨曲线,中国的人均能源使用量大大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中国并没有坐等工业化后期的到来,自然而然的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相反,在工业化全过程中,中国始终都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依靠科技进步和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来化解能源供求矛盾。然而,中国虽然提出了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但现实状况却十分令人担扰,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能源安全问题。二是石油峰值论。从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来说,能源价格居于高价位,有益于保护国内资源,维护本国利益,促其经济社会发展。据美国能源部推算,2005年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净收入为473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43%,预计2006年可达到5219亿美元。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己连续7年的经济增长率在6%以上。2005年经济总量达到7658亿美元,2006年有望增至9000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000美元。由于石油美元增加,俄罗斯己提前14年偿还了欠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但对能源消费国而言,石油价格的上涨使有色金属、铁矿石、煤炭、稀有金属等资源的价格随之上扬,再一次把资源枯竭问题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出现了所谓石油峰值论。这一理论认为,全球石油产量将在不久的将来到达一个顶峰。但全球石油产量何时达到顶峰?人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有人预测在2010年前后,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有人则预测在2030年左右,由于替代能源届时仍无法完全替代石油所起的作用,石油产量下降,石油价格就会升高,因而使全球陷入能源危机。由于石油具有偏向性,即容易使供给处于垄断状态;具有有限性,即容易导致价格不断升高;具有战略性,即容易被政治因素所利用和左右。因此,石油产量越接近其产量峰值,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就会越激烈。上面提到的美国养老金基金和投资信托基金之所以投资石油领域,与其原油生产将达到极限的论调有很大关系,它们认为把原油作为投资对象可以长期获利。然而,国内外多数能源专家对未来全球能源供应并不感到特别担扰,因为全球能源资源是多样的、丰富的,仅己探明人的石油资源尚可使用40年至5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大油气田不断被发现。虽然一次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但人类有智慧、有能力、有技术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新能源将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突出重点,只有不断开发利用优质能源,人类文明才能得以延续与发展。所谓优质能源,是指效率更高、更洁净和更安全、无污染的能源。目前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与大量消耗煤、石油等化工原料息息相关。因此,面向21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关键科技领域的攻关项目,愈益重视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注意保护自然界、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重视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循环。可以断言,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时代正在来临。原油价格上涨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是个制约因素,但从控制能源消费、促进节约能源的角度看,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机。有人认为如果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美国遏制无节制的能源消费的恶性增长,全球原油需求将有可能从每天8450万桶降至每天7000万桶,甚至可以降低得更少。今后全球油价虽说仍将在高位波动,但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能够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合理价格,以维护各国经济利益和世界经济永续发展。如果没有地缘政治干扰和战争,进而引起石油供应及石油运输通道的中断,那么就不会发生全球能源危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b5f771a417866fb84a8e98.html

《石油分布及产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