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全套

发布时间:2020-04-22 15:0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

一、《弟子规》教材分析

《弟子规》是由清代李毓秀编撰而成,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它的思想核心是孝悌仁爱,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尊兄爱弟、尊敬长辈,如何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道理。它三字成句,音韵和谐,便于吟诵。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二、《弟子规》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小小、小班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中、大班在诵读《弟子规》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幼儿,引导阅读原文。

三、教学目的

1、教育幼儿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幼儿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幼儿诚实、守信。

5、指导学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四、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熟读。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六、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利用进餐前和离园前复习巩固,亲子阅读。

七、方法措施

根据《弟子规》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幼儿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创设适宜的环境进行教育。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幼儿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幼儿理解原文的主旨。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园本课程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实践。

201312

《弟子规》——总叙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的大概内容及含义。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学习诵读弟子规总叙部分。

教学准备:

1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

2、《弟子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是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四、带领幼儿诵读:老师念一句,幼儿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课后延伸: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入则孝(一)教案

封开教育幼儿园 莫丽萍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2、让孩子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并能背诵弟子规。

3 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孝顺父母。

教学准备:

1、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

2、图片、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讲述,引出课题。

2、教师念弟子规并配合图片解释词句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3、幼儿跟老师念一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出示图片,提问孩子图片中的内容。

5、教师结合图片讲述图片内容: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恭敬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戒我们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6、教师.通过以上图片故事内容,引出弟子规句子“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

7、幼儿跟老师念一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

8、幼儿听录音机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

9、幼儿和老师一起读弟子规。

10、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孝顺父母,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弟子规》——入则孝(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2、教育幼儿要孝顺父母。

3、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图片、故事、文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以讲形式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的故事背景。理解父母的爱,学会孝顺父母。

3、带领幼儿诵读“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三、理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的含义

1、向幼儿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的含义

(附录故事)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2、与幼儿一起认读“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四、回顾内容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认一认图中是刚才学的哪一句?

五、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弟子规》——入则孝(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3、教育幼儿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私藏起来,如果私藏的话,父母一定会很伤心。

教学准备:

图片、文字“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故事《陶母封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讲述故事(故事内容见附录1)。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故事背景。理解父母的爱,学会有什么事情要告知父母,不要让父母伤心。

3、带领幼儿诵读“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三、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含义

1、向幼儿解释“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含义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通过提问形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如果去到朋友家看到朋友的玩具很想玩应该怎样做?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引导。教育幼儿出门跟朋友玩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不能自己擅自出去。去到朋友家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或偷偷藏起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玩一定要问过朋友并征得朋友同意才可以拿来玩。

    3、与幼儿一起认读“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四、游戏《谁会说?》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中是刚才学的哪一句?

五、小结:

    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出去玩的时候要告诉爸爸妈妈,出去玩要和爸爸妈妈保持联系,以免爸爸妈妈担心。

附录1《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弟子规》——入则孝(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的意思。

3、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幼儿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的去除掉(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教学准备:VCD教学碟、图片、故事《郯子鹿乳奉亲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幼儿一起观看VCD《弟子规》“入则孝“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新内容:“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教师讲述故事,以故事的形式重点让幼儿理解“亲所好 力为具”的故事背景。了解父母的爱好,尽力为父母准备。

3、带领幼儿诵读“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1、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2、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3、引导幼儿向他学习

四、小结

请幼儿讨论:平时我们喜爱的东西父母都会为我们准备,而我们知不知道父母所喜爱的东西呢?会不会为父母尽力去准备呢?,

*附录1《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弟子规》——入则孝(六)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含义。

2.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弟子规》中的两句经典原文。

3. 体验活动的快乐,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动画故事《苦心劝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理解"亲爱我,孝何难"的意思。

1.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谁?他们爱我们吗?他们是怎样爱我们的?

2. 提问: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怎样爱他们呢?

3. 小结: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孝顺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 多种形式变化学习诵读 "亲爱我,孝何难"

1)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读这句话?(点头读)

2)还想怎么读?(摇头,加节奏)

二、观看动画,帮助幼儿加深理解“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意思。

1、观看第一部分:动画片里有谁?父亲对爷爷的态度怎么样?

2、观看第二部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孙元觉怎么做?

3、观看第三部分:孙元觉说了什么?父亲怎么做?

4、小结。

5、多种方式变化学习诵读“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三、巩固诵读。

1、听学:听一听播音员阿姨是怎么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学的高兴吗?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们又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我们都要做一个懂得孝顺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1、让每个幼儿回去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

2、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弟子规》——出则弟(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意思。

3、培养幼儿懂得关心爱护别人的良好生活教育。

教学准备:

图片、文字“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故事《温公爱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讲述故事(故事内容见附录1)。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故事背景。理解爱兄弟姐妹就是孝,家里相处好兄弟。生活上,哥哥爱护年龄小的弟弟的妹妹,不欺负、打骂他们;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对他们有礼貌,不能经常吵架。

3、带领幼儿诵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三、理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含义

1、向幼儿解“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含义

爱兄弟姐妹就是孝,家里相处好兄弟。生活上,哥哥爱护年龄小的弟弟的妹妹,不欺负、打骂他们;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对他们有礼貌,不能经常吵架。

2、与幼儿一起认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3、帮助幼儿记忆

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四句打乱顺序,请幼儿读读、拼拼。

附录1《温公爱兄》

司马光是北宋是著名的官员,后人又称他“司马温公”。它不仅学识渊博,富有才华,对自己的哥哥伯康更是敬重有加,十分照顾。

当时,他哥哥已经有80岁高龄了。尽管事务繁忙,司马光却不忘照顾他。司马光住在洛阳时,每次返乡探亲,总会去探望哥哥。

司马光和哥哥的感情好极了,他经常问寒问暖,给哥哥喂饭、擦身,想照顾父亲一样尽心尽力。

伯康年纪大,胃口不好,每顿饭只能吃一点儿,一天要吃好几次。司马光照顾哥哥格外费心,很怕他挨饿,每次吃过饭后不久,就会关心地询问:“哥哥,你饿吗?要不要再吃一点儿?”

天冷了,他怕哥哥着凉,便会轻抚哥哥的后背,关切地问:“哥哥,你冷吗?要不要加件衣服?”

司马光关心哥哥胜过关心自己。后来,他的事迹流传开来,成为美谈。

《弟子规》——出则弟(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结合实际引导幼儿理解“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的意思。

3、教育幼儿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的礼仪。

教学准备:

图片,字卡。

教学过程:

1、复习朗诵: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2、引导幼儿回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的意思。

3、欣赏图片

4、与幼儿一起讲述图片的意思。

5、出示字卡学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6、讲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的意思。(不论是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可以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7、请小朋友现场演练:(1)、开饭了。(2)、谁先进电梯。(3)、今天我做小主人。

8、小结,结束活动。

《弟子规》—— 出则弟(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幼儿理解“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的含义。

2、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故事《懂事的子路》、《贤明的妻子》,文字“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二、学习新内容。

1、事先请一位老师和幼儿做准备,进行情境表演。帮助幼儿理解“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的含义,知道对待长辈应有的礼节。

2、带领幼儿诵读“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3、教师讲述故事《懂事的子路》,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的含义。懂得如果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该怎么做,在正式场合上如果长辈不开口说话,我们又该怎么做。

4、带读“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5、引导幼儿进行“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的情景表演,使幼儿加深对其中含义的理解。

6、教师讲述故事《贤明的妻子》,通过故事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的含义。

7、带读“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

8、引导幼儿进行“长辈到家里做客”的情景表演,加深幼儿对“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的理解。

三、总结。

《弟子规》—— 出则弟(四)教案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教学目标:

1、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3、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教学准备:

1、两把椅子

角色:老奶奶、小朋友

2、小品道具:两把椅子、一本《弟子规》课本

角色:小朋友两个

3、相关内容的弟子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公车上

公车上,有位小朋友坐在座位上,并用手霸占着旁边的一个空位子,这时候,车上的一位老奶奶和这个小朋友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

老师表演小品,台词如下:

老奶奶:小朋友,这里有人坐吗?

小朋友:我妈妈要坐这个位子的,她现在去刷公交卡,马上就要回来做的。

表演完毕,请小朋友判断表演中小朋友的表现,并说出正确的做法。

当场请2名小朋友把正确的做法表演一遍,一名演老奶奶,另一名演小朋友。

二、情景表演:借课本

课上,一位小朋友没带书本,别人在看书时,他只能东张西望,这时他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老师表演如下:

小朋友甲东张西望,小朋友乙诵读《弟子规》几句。

小朋友乙:你没带课本?

小朋友甲点点头。

小朋友乙:我这本借给你吧。

小朋友甲:那你不是没课本了吗?

小朋友乙:没关系的,我可以背诵。

请小朋友们判断小品中小朋友做得对吗?

三、老师谈话:

现在假设我是长辈,从门口进来,我不坐,你们也不坐;我让谁坐,谁才坐。

四、“视勿移”的礼仪训练:

1、老师介绍“视勿移”的扩展应用:

不仅是对长辈回答时要看着对方,视线不要游移离开。我们不管对谁说话,都要“视勿移”看着对方,才是尊重别人。

2、小朋友两人一组,起身相对,互相简单交谈、自我介绍姓名。举例如下:

A:你好,我叫* * *

B:你好,我叫* * *

3、训练中:全班小朋友可分成若干组同时训练,每个小朋友都参与礼仪训练。

4、老师总结小朋友的表现,纠正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五、讲故事:弃老国的故事

六、提问:

七、学习诵读弟子规之: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八、讨论:

1、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没位置,怎么办?

2、全家人假日去山,到了山顶时只有两张椅子和两颗石头,怎么办?

3、和妈妈逛商店时,脚痛得不得了,可是休息区都是人,只剩下一个坐位,怎么办?

弃老国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弃老”的国家。在那里,凡是老年人都被赶到偏远的地方去。国内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依照国法也要被抛弃,可是这位大臣孝顺老人有名,便深深地挖了一个地窖,设个密室,将父亲隐藏在里面,以便随时恭敬奉养。

有一天,天神捉来两条蛇,拿到国王面前,说道:“大王,如果你能认出它们是公是母,你的国家就能太平无事;如果你识别不了,你和你的国家在七天以后就将全部覆灭。”国王听后内心极为烦恼恐惧,马上和大臣们商议,可是大家都说不能识别。这位大臣当时没有说话,回到家里便去请教父亲。父亲回答说:“这没啥难的,你去告诉国王,只要准备一条细软的织物,将蛇放在上面,那急躁乱动的就是公的;那呆着一动不动的就是母的。”国王按此办法去试,果然分辨出公蛇和母蛇来了。

天神再问国王:“大王,你说一只大白象能有多重?”国王和大臣都说不明白。征询国内高人,也没有知道的。于是,这位大臣又去问父亲,父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再将船驶到河中,在吃水深浅处画一条线,然后用这条船装上石块,等水漫到画线处称称石块的重量,便知大象有多重了。” 国王即用这番话回答了天神提出的问题。

天神又拿一块正方形真正檀木,问道:“哪边是头?”君臣没人能回答。这位大臣又问父亲,父亲回答说:“这容易知道,将檀木丢到水里,它的根部必下沉,头部必上浮。” 国王便用这话回答了天神。

就这样,凡是天神提出的问题,国王都一一作了回答。天神感到很满意,送给国王许多奇珍异宝,并对国王说:“你这个国家,我应该照顾,不许敌人侵犯!”

国王听后极为高兴,垂问这位大臣说:“你的答案究竟是你想出来的,还是有人教你的?幸亏照你的话回答了天神,我们国家才得到太平,既得到珍宝,国土又得到保护。这是你的功劳呀!”

这位大臣回答国王说:“这并非出自我的才智,请先赦免臣的罪过,才敢奉告。”

“此话怎讲?”国王迟疑片刻,遂又慨然应允,“你今天纵有万死大罪,我也不会追究。”

得到国王的恩准,这位大臣才如实禀告:“大王。国家有法令,不准奉养老人。怎奈臣有老父,又不忍心抛弃他,于是便冒犯王法,私自挖了地窖,藏在室中。臣奉旨回答的问题均受老父的指教,而非臣的智慧。臣请大王重新颁布圣旨,让普天下都要奉养老人。”

听到这里,国王满心欢喜,称赞大臣一番,并尊他为国师。随后,国王又发布命令,普告国人,从今以后不准遗弃老人,必须孝敬父母,如有违犯者,必将以重罪严惩。

《弟子规》——出则弟(五)教案

原文: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原文导读: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意思。

3、培养幼儿从小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学习跟长辈跟同伴的交往中的一些礼节。

教学准备:

图片、文字“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许哲奶奶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 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讲述许哲奶奶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故事背景。理解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3、带领幼儿诵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4、帮助幼儿理解“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含义。

5、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中是刚才学的哪一句?。

6、小结:

 我们回想一下,这些长辈在我们小时候不知曾经抱过我们多少次,在心里祝福我们健康成长,对我们有很多的提携、关怀,这一份情我们要时时存在心里。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帮忙,俗话说,“受人点滴”要“涌泉相报”。我们再把这种心扩展到社会,对待任何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也都要关心、爱护。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态度,心胸就会非常开阔,量大福也就大,人生才会充满快乐

《弟子规》——谨(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这一部分内容。

2、让幼儿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的深刻含义。
3、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早晨起床后,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让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教学准备:图片、字卡

教学过程:

1、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总叙。《谨》
让幼儿欣赏《弟子规》“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的图片。

2、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的含义。

3、观看图片

(一)、运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二)、运用图片中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文中意思。

(三)、幼儿学念“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句式。

1、幼儿集体诵读。
2、接龙法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四、品德教育

教育幼儿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早晨起床后,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让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弟子规》——谨(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2、引导幼儿理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3学习新内容,能够诵读,能够明理,

教学准备:

图片、文字“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弟子规》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二、出示图片,老师讲述内容

教师:小朋友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这样的小朋友人见人爱,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3、教师: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幼儿跟读。)

教师:这里四个字特别难读,请个别小朋友来读,齐读。

四、师生配乐齐读

教师:小朋友一起拍手读。(全体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坐端正”“读缓慢”)

5、游戏――“看我穿衣穿鞋是最棒的”

6、小结

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同时学会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

《弟子规》——谨(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无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这一部分内容。

2、让幼儿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无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的深刻含义。

3、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认识到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负担,危害健康。年少时不可饮酒,喝醉了丑态毕露,最是丑事。

教学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1、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总叙

2、让幼儿欣赏《弟子规》“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无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的动画课件。 

3、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无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的含义。

4、观看课件

4、、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二)、运用课件中的剧场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文中意思。

(三)、幼儿学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1、幼儿集体诵读。

2、接龙法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五、品德教育

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负担,危害健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弟子规》——谨(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2教育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继续巩固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3、教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图片

教学过程:

1、幼儿大声诵读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3、观看课件,让幼儿加深理解。

4、出示“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幼儿学诵读。

1、幼儿轮流当老师来认读。

2、接龙法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或分成男女两组,对念。

3、师生配乐齐读。小朋友一起拍手读。(全体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坐端正”“读缓慢”)

五、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幼儿要有良好的行为,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脚,更不要摇晃大腿。

《弟子规》——谨(五)教案

教学目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亊 绝勿问”这一部分内容。

2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

2、图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幼儿大声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教师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看。

三、出示带有“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亊 绝勿问”的图片。

四、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学念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亊 绝勿问”。

五、幼儿继续诵读。

1幼儿轮流当老师来认读。

2、接龙法: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或分成男女两组,对念。

《弟子规》——谨(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的意思。

3、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幼儿如需外出,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

教学准备:

1、故事《程门立雪》的挂图

2、文字“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是什么意思吗?

2、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故事内容见附录1)。让幼儿通过故事的内容来理解“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的基本含义。

3、带领幼儿诵读“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三、理解“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的含义

1、向幼儿解“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的含义

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

2、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1)教师通过提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如果去朋友家玩应该怎样做?(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引导。教育幼儿到别人家玩,要有礼貌。)

2)情景表演:做客

请个别幼儿扮演做客的客人,来到主人家里时,从敲门大声问有人在吗?向主人问好介绍自己的姓名到最后离开说再见。

3、与幼儿一起用明快的节奏诵读“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4、帮助幼儿记忆,把“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句子打乱顺序,请幼儿读读、拼拼。

四、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看见发生打斗的场所时,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附录1《程门立雪》

  

《弟子规》——谨(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照片、文字“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是什么意思吗?教师出示多媒体教学,让幼儿看弟子规的动画片。

2、通过看多媒体,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的故事背景。

3、带领幼儿诵读“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4、教师出示与本次内容相同的孩子照片,让孩子更进一步理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的意思。

5配乐诵读,教师带读,幼儿跟读。

6、教师总结

小朋友:当你们要跟别人借东西时,是怎么借的呢?借了再说?边拿边说要借?反正用完放回去就好?其实人都希望被尊重,我们要借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先取得别人同意,才可以取用,不然就是偷窃的行为。

《弟子规》——信(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的意思;

2、让幼儿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教学准备:

故事图片(附123 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一)故事一:《放羊的孩子》 提问: 1、放羊的孩子做了什么?(撒谎、骗人) 2、他为什么要那样做?(打发无聊、好玩) 3、结果怎样?(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狼把他和羊吃掉了)

小结: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二)故事二:《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母亲,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七十多岁了。

小结: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三)故事三:《起得最早的兔子》;提问:1、母鸡大婶的店铺里卖的是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里买东西? 2、白眼圈、白毛毛、灰毛毛、斑点点哪只兔子来得最早? 3、小兔子们知道了一个怎样的秘密? 4、小兔子们是怎么说母鸡大婶的呢? 5、想一想母鸡大婶的店铺最后会怎样?为什么?

  小结: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二、理解意思;

1、出示句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2、教师示范朗诵,幼儿跟读;

3、理解句子: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三、讨论: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诚信,那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四、再次朗诵“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弟子规》——信(二)教案

教学目

1、通过动画视频理解弟子规“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的意思。

2、能将所学的弟子规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准备:

教学动画故事视频、句卡。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名字叫“传话”,

2、介绍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随意点小朋友上来,排成一行。我把几句话悄悄地说给第一个小朋友听,第一个小朋友把听到的话语轻轻地传给第二个小朋友,绝对不能让别人听到,依此类推。最后一位小朋友大声宣布自己听到的答案。

3、揭示游戏的意义

师:笑过之后,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幼儿讲述自己游戏后的感受,老师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如: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不要随便相信他人的传言,因为传话者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感受,传出的内容会跟实际有差距,甚至天囊之别。)

二、活动开展

1、熟悉本次活动的经典原文

1)让幼儿观看故事视频,从中理解“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的意思。

2)提问有关的内容,并告诉幼儿今天的《弟子规》就也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3)带领幼儿跟着老师朗诵。

4)教师出示句卡,引导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经典原文的大意。

2、巩固本次活动的经典原文

1)带领幼儿诵读原文

2)带领幼儿接龙原文。

三、师幼共同总结,结束活动

小结:以后我们小朋友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之前,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弟子规》——信(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2、能理解其中的涵义。

教学准备:

动画故事视频、句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与幼儿一起复习朗读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观看动画视频

1)让幼儿观看故事视频,从中理解“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的意思。

2)提问有关的内容。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里讲了什么?”

3)让幼儿理解其中的意思“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三、带领幼儿跟着老师朗诵。

1)教师出示句卡,引导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经典原文的大意。

2)带领幼儿诵读原文

3)带领幼儿接龙原文。

三、师幼共同总结,结束活动

小结:以后我们小朋友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弟子规》——信(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内容。

2、使孩子明白不懂得事情就要问别人;自己的衣着打扮、生活饮食比不上他人时,不用担心、悲伤的道理。

教学准备:

1PPT:故事《不耻下问》

2、电视机、电脑各一台。

3、字卡: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教学过程:

、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

   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先欣赏PPT:故事《不耻下问》

三、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弟子规》的内容。

1、老师带读《弟子规》: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并加以解析。

2、结合ppt的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做菜是:“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呢?

使孩子明白不懂得事情就要问别人的道理。

五、老师解析“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让孩子知道:真正学道的人,真正有品格的正人君子,他所羡慕的不是这些衣服饮食。他所羡慕的是人的德、学、才、艺。

六、幼儿学念《弟子规》。结束活动。

《弟子规》——信(五)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知道要向好的同伴学习,有错就改的道理。

2、理解弟子规“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践,让小朋友理解有错就改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PPT: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

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ppt: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

1、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好孩子吗?(孩子回答后,老师总结:有错就改也是好孩子。)然后集体欣赏一遍故事。

2、故事后的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3、孔子说了什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故事。

二、交流讨论故事内容,帮助孩子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三、理解句子

1、出示“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的卡片。

2、朗读句子

3、理解句子

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延伸

我们知道什么是向好的小朋友学习,有错就改的道理了吗?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弟子规》——信(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信:闻过怒……渐相亲”,体会古文韵味。

   2、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当你们受到批评时,心情怎么样?会怎么做?会讨厌那个人吗”

   幼:(自由发挥)

   师:“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喜欢,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好朋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二、教师范读:“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三、教师讲解:

   1、个人都会有过错,要用什么态度面对过错,才能进德修业呢?我们一有过错就要立刻知道改正,不可以拖延,才能进步。

   2、生气时会分泌毒素,人生气会耗费人体精力,喜欢生气、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生活尽量不让自己生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3、如果一个人喜欢听好听的话,赞美的话,那么做错事情就会没人告诉他,就会一错就错,变成不明白是对是错的人。

   四、教师总结:批评我们的人是良师益友,对于告诉我们过失或缺点的朋友要心存感激,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开拓心量,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弟子规》——信(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明白弟子规“无心非——增一辜”意思,懂得其中道理。

2、使孩子在表演中体验带来的乐趣。

3、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之情。

教学准备:故事、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一个小朋友在排队,不小心踩到了后面小朋友的新鞋子,请问是不对的吗?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是不小心的,就不算恶,只能说他做错了;另一个小朋友也在排队,看到后面同学的新鞋子很漂亮,心里很嫉妒,就故意踩了他一脚,这个是恶的。同样是踩脚,同样是做错了事情,如果我们明知道不对而去做就是恶的,如果是不小心做的,就是错。这个要分清。

教师再举个例子。比如

那小朋友们没有不小心做错过事情?(根据小朋友的回答予以点评和引导)

教师小结。

二、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教师讲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开始游戏。

情景游戏,请5位同学上台扮演:分别是公车司机、餐厅厨师、卖首饰的营业员、外科大夫、理发师。然后让大家角色扮演,和老师一起演出。

每次演完后,让大家说说以下主人公有什么坏习惯,这样的坏习惯会带来什么结果?然后问问大家谁有这样的坏习惯?引导孩子们改正,鼓励孩子们大声承诺。大家给他鼓励。游戏最后给所有承诺过要改错的孩子发奖品。(事先不要告诉他们,这里的技巧是先让他们承诺,在最后再发奖品,让那些承诺过的孩子得到惊喜。)

三、游戏结束后,对今天的话重复读几遍,再详细解释一下。

四、幼儿朗读

《弟子规》——泛爱众(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幼儿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3、以古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做榜样,教导幼儿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 

《弟子规》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时天地所滋长的万物,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天是平等覆盖一切众生,不分智愚,大地是平等承载一切众生,不分净染.天地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学天地的博爱无私,平等爱护一切动物,植物. 

补充说明:1.有人问:对於坏人及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还要保护他,岂不天下大乱 大部份人的人都是后天学坏的,坏人做了坏事危害大众,除了应给予适当的处罚,也应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2.天体之运行,日复一日,永不休止,代表“精进”。大地蕴藏无量无边的宝藏,生成万物,负载万物,而不求回报,并且平等养育一切众生,不分善人或恶人,代表“包容”。    

()行高者 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才大者 望自大,人所服 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补充说明:   

古代圣君尧,,,,,,周公,孔子,以及近代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总统,都是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评断,令人怀念,尊重的还是那些德行高尚替大众著想的人,而不是外表和容貌突出的人。

二、故事启蒙:  

聪明努力的华陀。 华陀是东汉时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之所以能成为名医,除了聪明之外,还经过一番辛苦的努力。华陀从小跟著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母亲昏倒了,醒来之后就无法下床,华陀找了好多医生都医不好母亲,没有多久,母亲去世了,华陀难过之余,也立志要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在一座高山上,有个“琼林寺”,传说寺里有位长老的医术非常高明,华陀决定要去那里学医,邻人听到华陀想到琼林寺,都劝他说: “到琼林寺很远,凭你一个小孩子,怎麼能够走得到呢?”华陀不畏遥远的路程,他翻山岳岭,跋山涉水,带在身上的粮食吃完了,就摘果子充饥;累了就在草地,山洞休息。走了好久,他终於到了琼林寺.寺里的长老看他这麼有诚意,不畏艰苦,非常感动,於是就答应他拜师的请求.起初,长老只叫他做些繁杂小事,华陀总是默默地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完后,他会非常细心地观察长老为病人看病配药,然后记在心里。这天,长老对华陀说:“你能吃苦又肯努力,从今天起,我要教你治病的方法..华陀很高兴,并且很有信心地告诉长老:“师傅,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做个好医生,让大家不再受病痛的折磨.”长老把华陀带进书房,然后指著装满各种书籍的大书橱说:“这是医学知识的宝库,你可要好好珍惜他们!一定要专心念书!”从此,华陀白天学习治病的方法,晚上就在书房用功读书。这天晚上,华陀正在书房里读书,一个小师弟匆忙地跑来说:“不好了!师傅昏倒了!”华陀听了,立刻丢下书本,赶到师傅房里去.华陀进到书房里,发现师傅躺在床上闭著眼睛,一动也不动.华陀紧张的拉著师傅的手,不停的叫著:“师傅,您醒醒啊!”可是,师傅一点反应也没有.华陀努力地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他为师傅把脉.不一会儿,他微笑著说:“大家放心吧!师傅没甚麼毛病,一会儿就好了!”华陀刚讲完,师傅果然就从床上坐了起来,:“我根本没有生病,只是想考验你们!看来,只有华陀令我满意!”之后华陀回到书房,发现桌上的书已经烧成灰.原来,出去时太匆忙,桌上的书被油灯给烧了.幸好火势不大,只烧了桌上的书,而没有造成火灾.华陀将书中的知识和道理,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原来,他早就牢记在心里了。聪明的华陀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长大后,终於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医。

引导重点

(1)“成功靠一份天才,九十九分努力”,听了华陀的故事,你仍然认为成功的人只是运气好或天赋异禀吗 

(2)为人治病是一种技术,凡事都需要多加练习及下功夫,若能在学校认真听讲,并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课堂上没教的知识,那麼就等於在累积让自己成功的条件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培养感恩的心:投影片欣赏《雨啊!请你到非洲》。

世界上有许多人过著不幸的生活,小朋友面对自己幸福的生活要时常怀抱感恩的心,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应该及时行善。询问小朋友: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地球暖化的危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共存,对人,动物,植物或自然万物都应抱持著一颗恭敬之心,不能有任何分别之心。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可是最近地球却生病了,询问小朋友:知道地球生什麼病吗?为什麼地球会生这种病呢?这种病对人类的生活有什麼重大的影响?近来因全球暖化问题,使得全球气温出现异常,我们都是地球的居住者,如何爱謢地球才能使他不受伤害呢?

大家可从日常生活做起,一起累积对地球的爱。饮食方面:减少肉食多吃蔬果,随身携带环保筷,,,袋等环保用具。交通方面:请多步行或骑脚踏车有益身体健康,出门可改搭大众交通工具。生活方面:随手节约电源及水资源。资源方面:确实做好资源回收的工作,减低对地球的污染。

《弟子规》——泛爱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3、培养幼儿凡事不要喜新厌旧,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的情感,教育幼儿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教学准备:

1、弟子规动画片、字宝宝“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2、故事《刘秀不忘故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的意思吗?

2、幼儿观看动画片--故事《刘秀不忘故交》。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3、带领幼儿诵读。

三、帮助幼儿理解文意。

1、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2、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提问幼儿相关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引导。   

3、与幼儿一起认读。

4、帮助幼儿记忆

把字卡打乱,请幼儿读读。

四、玩认读游戏---《开火车》。

五、小结: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弟子规》——泛爱众(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熟读乃至背诵该部分,并理解。

2、让幼儿了解更多古代文化及生活习性。

3、以古人日常行为规范作榜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篇章意思,同时把文义逐渐融入脑海中,与日常生活对比。

难点:让幼儿试讲出自己身边的事例。

教学过程:

1、以朗读的形式让幼儿再次熟悉前面部分内容;

2、老师读一句幼儿跟读,以熟悉本章节内容;

3、讲解其中的生僻字的读音及意义;

4、播放课件、录像等,让幼儿跟着念内容;

5、结合图片,让幼儿体会课文用词的生动和内容所讲的道理,逐步理解;

6、引导幼儿发言,结合所学内容,说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师生互动阶段)

7、课小结。

具体内容: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解读: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弟子规》——泛爱众(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2、让幼儿了解故事《刘备的仁心》的喻义,同时帮助幼儿根据故事正确理解文义。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篇章意思,同时把文义逐渐融入脑海中,与日常生活对比;

教学难点:

让幼儿试讲出自己身边的事例。

教学方法:

以故事教学为主,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注意、调动幼儿的的兴趣,从而加强幼儿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听读录音。

2、故事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1、以朗读的形式让幼儿再次熟悉前面部分内容;

2、老师读一句幼儿跟读,以熟悉本章节内容;

3、讲解其中的生僻字的读音及意义;宜:应当。已:停止。己不欲:《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对正文的理解;

5、出示图片,讲故事,让幼儿体会故事的生动和内容所讲的道理,逐步理解; 

  6、鼓励幼儿发言,结合所学内容,说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

 7、总结:凡是从别人手里得到的东西,或是把东西给予别人,都要交代的清清楚楚。你付出的应当多些,你取得应当少些,这样才会显得大方。你要让别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做。假如连自己都不愿意做,你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不要让别人做。

8听读录音,跟读,熟读。

附:故事《刘备的仁心》

刘备在一次战斗中得到了一匹骏马,他把马送给了刘表。刘表的谋士蒯越说:“这匹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叫‘的卢’,骑它的人就会死去。”

刘表一听,马上将马还给刘备,徐庶见了刘备,劝他说:“你心中有仇人,就把这马送给这个人,等他死后,你再骑它,就没事了。”刘备说:“这是损人利己的事,我不能干。”

《弟子规》——泛爱众(五)教案

教学目

5、学习《弟子规》,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6、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7、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教学准备:

歌曲《爱在天地间》、《感恩一切》

教学过程:

1、爱的初体验:欣赏歌曲——《爱在天地间》(播放歌曲,全体合唱,体验曲中爱意)

2、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1)教师解释各种的恩,幼儿认真听,对恩和怨的初步认识。 1 对父母的恩: 要学会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

2、人与人之间的恩:要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3、对民族的恩:热爱我们的民族。

4、对祖国的恩:热爱我们的祖国。

5、对故乡的恩:了解我们故乡的风俗习惯。

6、对敌人的怨:懂得以德报怨。

(2)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1、教师带读,幼儿跟读。

2、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小组读。

3、全班拍手节奏齐读。

3、理解“恩与怨”

师生交流:同学之间的怨、父母之间的怨、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的互相照顾之恩。

4、结束

听歌曲《感恩一切》。

《弟子规》——《亲仁》教案

教学目

1 幼儿能愉快地参加活动。

2 幼儿能粗浅地了解原文的含义并懂得享用别人的东西时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懂得爱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 幼儿能理解并完整地诵读原文。

4 通过《弟子规》为学习载体,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学准备:

CD音乐、VCD视频、字卡、图片、头饰、篮子

教学过程:

一、律动入室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弟子规》歌曲节奏做简单的律动动作进入教室。(目的: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活动。)

二、复习

集体朗诵《弟子规》总叙。(目的:通过复习形式过渡到新课的引入)

3、看图片听故事并回答问题(目的:结合视频图片,进行故事的讲述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故事问题的否析,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1、老师根据图片讲故事

2、根据故事提问题:

1)图片里有谁?

2)小美想玩足球的时候小美是怎样做的?

3)当你借了人家的东西要爱惜吗?

4)教师小结:对了,我们要有礼貌地借了人家的东西并要爱惜别人的东西,并要及时还给人家。

四、出示字卡,引出弟子规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目的:老师讲解弟子规语句的意思,并让幼儿认字纠音、以各种形式朗诵,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

引入:那我们弟子规里边又是怎么说的呢?请看小黑板!

1、引导幼儿明白句子的大意。

2、完整地准确地读好“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 借不难”的句子,注意纠正幼儿发音不准的字。

2、以各种形式诵读

1)听读

2)集体跟读

3)男女诵读

4)教师边读边做动作

5)幼儿跟做动作

(6)集体做动作

五、根据图片做判断(目的:初步让幼儿理解并运用弟子规来判断一些事例。)

教师出示图片,判断图中的小朋友做得是否对:

放学的时候下雨了,小明没有带伞,当小明没有伞的时候他去哪里了?怎么问老师的?回家之后有没有及时的把雨伞还给老师。

六、 播放视频(目的:通过视频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创造让幼儿说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

带着提问看视频:既然我们都知道未经别人的同意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那么会受到什么惩罚呢?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故事里边有大哥、二哥还有阿贵,二哥和阿贵都去问大哥借东西了,但是你喜欢二哥还是阿贵呢?

七、 表演小品,通过正反面小品表演,让幼儿明白小品中的其中道理。(目的:通过小品角色的扮演,从中锻炼了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也树立了榜样的作用,深化拓展了弟子规的内在思想教育意义。)

1)小品1:在活动期间,小明画画时,蜡笔用完了,同桌小丽出去玩,她的蜡笔放在桌子上,于是小明就随便拿来用。他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2)小品2:小龙在公园里开心地玩球,小洪看见了也想玩,刚好小龙放下球去厕所。但是小洪没有不问自取,而是等小明回来,然后很有礼貌地借小龙的球来玩。他这样做对吗?要向他学习吗?

3)总结:如果你想借别人的东西,你会怎样对别人说?

八、再次全班复习朗诵今节课学习的《弟子规》的语句。(目的:在经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后,再次以朗诵形式来回应今节课学习《弟子规》的内容。)

九、结束活动(目的:回应活动的开头,以相应形式在愉悦的环境气氛中结束活动。)

小朋友今天表现真好﹗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玩一下好吗? 听着《弟子规》歌曲,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边诵读弟子规,一边做简单的律动动作走出教室。

教学内容:《亲仁》

1、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译:同样是人类,却各有不同,在芸芸众生当中,能具备仁德的非常稀少。

2、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译:如果真的是一位仁者,别人多半对他敬畏;说话不会隐瞒逃避,表情也不会恭维谄媚。

3、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译:能够亲近仁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品德可以日益增长,过错也一天天减少。

4、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败。

译:不肯亲近仁者,害处非常大,不但小人进入生活中,做各种事情也容易失败。

《弟子规》——余力学文(一)教案

教学内容:《弟子规》——“余力学文第一段”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一部分内容。

2、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3、教育幼儿要专心学习,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电视一台 、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观看PPT

(三)、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

1、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2、运用故事《王冕学画》帮助幼儿理解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3、幼儿朗诵“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

4、接龙朗诵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5、将《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每一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并把它念出来。

(五)、活动小结

请幼儿说说对这几句话的理解,自己是怎么做的。教师总结并对幼儿进行学习教育。

(六)、活动延伸

把字卡放到语言区,让幼儿在平时和区角活动中诵读、拼读,提升兴趣,巩固认识。

《弟子规》——余力学文(二)教案

教学内容:《弟子规》——“余力学文第二段”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一部分内容。

2、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3、教育幼儿学习要专心,不懂就问,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电视一台 、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弟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观看PPT

(三)、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1、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2、运用故事《学贵专一》帮助幼儿理解

宋太祖时期,赵普任中书令,因为年幼时候读书不专一,不用功,在批阅公文时经常遇到困难。于是赵普发奋读书,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学的不是其他书,正是年幼时所读的《论语》,一天晚上宋太祖到赵普家探望,见到赵普在读《论语》,就问:“《论语》是幼儿读物,你怎么还在读呢?”赵普回答说:“年幼时读书,为的只是多认识几个字,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读《论语》为的是探寻治国理政的良方,很不相同。”宋太祖感到诧异而又欣喜的说:“你真是把《论语》读懂了啊!”

只要是一本好书,不同时期我们拿来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贵专一,凡是学有所成的人,无不吃透了所学的内容,甚解其中妙义。

3、幼儿看书朗诵“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4、接龙朗诵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5、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每一句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并把它念出来。

(五)、活动小结

请幼儿说说对这几句话的理解,自己是怎么做的。教师总结并对幼儿进行学习教育。

(六)、活动延伸

把字卡放到语言区,让幼儿在平时和区角活动中诵读、拼读,提升兴趣,巩固认识。

《弟子规》——余力学文(三)教案

教学内容:

《弟子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就补之”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就补之”这一部分内容。

2、学习汉字“清”“净”“洁”“正 ”“ 补之”

3、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电视一台 大字卡、小字卡 、故事《屋清案洁》

教学过程:

(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多媒体《弟子规》之“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就补之”这章节内容。

(三)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幼儿讲述。师引导幼儿表达要完整。

(四)师详细讲述本节内容意思,幼儿聆听。

(五)学习汉字“清”“净”“洁”“正 ”“ 补之”

(六)师出示大字卡导读,幼儿跟学。激发幼儿学识字兴趣。

(七)玩“找字”游戏:

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幼儿在《弟子规》课文中找到这个字,并做上记号。

1、将《弟子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就补之”每句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接龙,并把它念出来,说说句子意思。

2、接龙法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接得快又准。

3、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认读字,看谁会认的字多。

(五)、行为习惯教育: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即是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保证自己读书的房子非常清爽,墙壁要保持干净;几案也要保持非常的整洁:笔要放在放笔的地方,砚台要放在放砚台的地方。这是要求孩子自小从整理书房文具做起,养成有条不紊、井井有条的良好习惯,长大以后再处理事情,就不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六)、活动延伸:

把字卡放到语言区,让幼儿在平时和区角活动中诵读、拼读,提升兴趣,巩固认识。

附故事:《屋清案洁》

东汉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叫陈蕃,这个人是举孝廉当的官,后来还当过太守,甚至尚书,在历史上很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后汉书》对他的评价:“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意思说汉朝很乱,但是乱了没有亡,是有好几位大臣的功劳,其中有一位就是陈蕃,这个评价很高。他之所以有名,其实是因为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的祖父曾经担任过河东太守,但是到了陈蕃这一代,家道中落,不是那种显宦之家。十五岁时,陈蕃曾在一个庭院里面读书。一天.他爸爸的一个老朋友薛琴来看他,看到陈蕃读书的院子里杂草丛生,污秽满地,根本不打扫。他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说你这个小孩子,怎么不把你的庭院整理干净,准备有宾客来访啊?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说大丈夫,应该扫除天下,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干吗要我去扫一个小房间啊?有什么用啊?这个回答让薛琴很吃惊。一方面他知道,自己这个故人之子胸怀天下,是一个有大志的人。但是,又发现故人之子不拘小节,没有养成重视小事、小节的习惯。所以他就劝了一句,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天下的事情比这个庭院的事情复杂多了,你连你这个院子都伺弄不好,你还说什么要扫除天下?陈蕃听了这个话以后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他把自己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读书的几案也擦拭得干干净净,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好习惯,后来才得以成就大事。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教案

教学内容:

《弟子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一部分内容。

2、学习汉字“视”“坏”“自暴”“ 自弃”“ 屏”。

3、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一定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立目标,定志向,只要有信心,终有成就的一天。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电视一台、 大字卡、小字卡、故事《圣贤可驯

教学过程: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字含义:

(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多媒体《弟子规》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章节内容。

(三)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幼儿讲述。师引导幼儿表达要完整。

(四)师详细讲述本节内容意思,幼儿聆听。

(五)学习汉字“视”“坏”“自暴”“ 自弃”“ 屏”

(六)师出示大字卡导读,幼儿跟学。激发幼儿学识字兴趣。

(七)玩“找字”游戏:

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幼儿在《弟子规》课文中找到这个字,并做上记号。

1、将《弟子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每句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接龙,并把它念出来,说说句子意思。

2、接龙法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接得快又准。

3、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认读字,看谁会认的字多。

(五)、行为习惯教育:

教育幼儿不是自己年龄阶段看的书不要看,以免扰乱思想。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没有人可以打败你自己,只能是自己打败自己,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有了目标、方向,再通过精进不懈地努力,有道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信心,终有成就的一天。

附故事:《圣贤可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d60c4e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6.html

《幼儿园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全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