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申论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17-01-14 14:37: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工匠精神”系列范文之:

优化供给结构需弘扬“工匠精神”

  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严谨专注、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体现出生产者踏实专注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源自于对产品品牌、质量、口碑以及企业长久发展的敬畏之心。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呼唤工匠精神。在微观层面,我国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而低端产品过剩。近年来,居民去海外大量购物的行为,折射出了某些领域的国货质量尴尬困境。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广泛存在。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我国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领域大量产能过剩,但这种过剩的本质是结构性过剩,而非全面过剩。在船舶工业、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等行业,我国每年还要花大量外汇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特种钢材等生产材料。另外,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国内很多用于制造自来水笔的钢珠居然也需要大量进口。上述事实,听起来真的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相符合。产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的需求,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需要跨越的门槛。供给侧改革其本质就是优化供给侧的结构和质量,使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不可否认,工匠精神缺失使我国在生产领域长期内重视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粗放型生产而忽视消费需求。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瞩目,但在经济结构上仍有很大优化空间。若要优化生产结构,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就应弘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让人们不禁要反思,我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何在?首先,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着短期化倾向,对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培育不够。经济发展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过去几十年,我国依赖的是以低效率要素投入追求短期粗放型发展,片面强调多快好省。社会氛围也存在着追求短期财富、急功近利的投机倾向,而不是靠平心静气地潜心钻研,进行持久性地高质量经营。作为世界工厂,过去我国生产的产品也多数为中低端、市场竞争力缺乏的产品,其间我国资源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当然,我国经济增长奇迹值得肯定,但经济发展质量确实亟待优化。其次,教育理念以及择业观念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德国极其重视职业教育,为其制造业培养了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对国家富强的支撑作用。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我国过去不太重视职业教育,而社会对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偏见。随着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制造业高端化的推进,生产一线的高端技术与服务人才相对缺乏。每年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有400多万,但企业开出万元月薪却难招到技术工人。与此相对,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政策关注热点。人才培养同质化和知识结构同就业需求不匹配,一方面降低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阻碍着经济转型升级。最后,制度保障体系亦应有效优化。弘扬工匠精神,需发挥微观主体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内在自觉性,但外在的制度监督与制度激励不可或缺。我国法治化程度不足,经济运行缺乏有效制度保障。一方面,与发达国家比,我国产品在质量、安全度、舒适度、个性化等方面的市场准入制度门槛较低。国内市场销售的很多低端产品,却很难能达到发达国家最低监管标准。同时,相关部门对低劣产品的监管惩治力度不够,也使得其遍布市场。另一方面,对技术创新的制度保护相对不足。通常,研发创新型高端产品的前期投入很高,但再生产成本却很低。因对技术创新缺乏制度保障,巨资研发的优质产品尚未全面盈利,就可能因其他企业违规复制致使其投资回报率大为降低,使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缺失。如此一来,以技术创新助推制造业高端化也就面临着制度梗阻。

  弘扬工匠精神是优化供给结构质量,使供给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期,这为那些在产品质量和品质上有着高远追求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应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培养企业恒久性经营运作的内生动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改变对其认知偏见,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发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品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重视制度创新,以制度力量推动技术革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应把握好以下方面。

  第一,需将工匠精神置入社会各行各业,抛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思维,使其成为社会发展准则。一方面,应推动企业经营理念转型。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使企业生产密切契合市场需求,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经营价值观。相关部门也应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并生产高质量产品,改变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所造成的市场环境恶化、低劣产品充斥的局面。另一方面,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根据特定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确保人岗相宜,打通教育与就业隔阂,弥合经济转型中的人才缺口,发挥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另外,需变革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提升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使其获得更多荣誉感与自信力,充分发挥生产创造积极性并保持对先进技术的钻研定力,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第二,重视制度供给,加强对技术创新的保护以及产品质量的法治化监管,并逐步适度地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倒逼微观主体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质量,根本出路在于发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开展技术创新升级,而技术创新的活力源自于制度创新。我们若把经济发展过程置于人类社会的广袤经济史中考量,那么制度力量在长期内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高于单纯的技术。缺乏制度保障,单纯依靠企业技术升级的自觉性,可能远远不够。法律制度(如专利、产权保护)能为企业家创新提供清晰的收益预期,确保其工匠精神的发扬。严格的市场准入与质量监管制度更是能发挥“创造性破坏”之功,倒逼生产低劣产品的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益。市场上产品质量低,其中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但监管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执行不到位也值得关注。从企业角度讲,若在严格的监管制度下,达不到标准的劣质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那么这些企业长期内就会主动实施技术创新升级,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所以说,相关部门在技术创新保护以及市场监管和准入上还需多下功夫,这是我国今后发展中应当重视的地方。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万法归一 坚守“匠人”之道

  《论语》有这么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何为“无欲速”,从生活角度,可称之为慢的生活态度;从工业角度,则强调的是一种专注、精细化的“匠人精神”。我们常听说,在瑞士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让0.3克重的陀飞轮上承载更精细的零部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也曾耳闻,在古代有这么一群人,对工艺的要求一丝不苟,吹毛求疵。这便是匠人,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把专注精神奉为圭臬,带着虔诚与向往的信徒,我想这也是时代的感召,世代的追求——于当下,更需倡导匠人精神。

  倡导“匠人精神”是企业长存的坚定基石匠人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理念,古人常言:“贵有恒,何需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利他,不急功近利,不急功冒进,才让其企业虽风雨不停,仍屹立而不倒。与此相通,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需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需不敢减物力”的信条,才能成其百年的基业,长盛不衰,坚若磐石,稳若泰山。

  倡导“匠人精神”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如急速的快车一样,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下行压力,探寻新的经济支柱成了命运攸关的生死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习主席高屋建瓴地提出供给侧改革,可谓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而真正打开供给侧改革这扇紧闭大门,则需握紧“工匠精神”的密码。通过对互联网的精耕细作,迎着“互联网+”的强大风口,从提升企业生产专注度,到提升产品质量美誉度,再到提升技术创新新高度,互联网所实现的低端产业的优化升级,高端产业的优势再造,为“匠人精神”所实现的产业支撑提供了最好的示范。

  倡导“匠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庄子》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可谓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然而庖丁却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见其不在乎解牛之技,更在乎专注、精益之道的传承。清朝魏源也如此说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可见精益求精的精神早已为人称道,更成为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功利主义盛行、浮躁之风益盛的当下,我们更应让这样的“匠人精神”成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脊梁。

  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当社会经济发展“乱花渐欲迷人眼”,当物转星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应该做到“多闻数穷,守中归一”,坚守“匠人”之道,这便是经济发展之道,社会进步大道

完善职业教育 铸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社会也逐渐扭转了读职校“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这既为广大“蓝领”赢得更多尊严,同时也验证了职业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那就是:职业教育要推动劳动者自身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产生,也将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

  也要看到,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还普遍存在。寒假期间,浙江海盐某中学向学生群发短信,提醒“不要和职高生混”。这虽然是个案,但也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滞后和少数教育者的偏见。职业教育要想找到自己的蓝海,需要通过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就不会有春天;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为职业教育赢得应有尊重。

  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比如,去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关停一些院校文科专业,侧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就是这一趋势的反映。2014年,我国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正是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相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一定会开遍原野,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制造强国需工匠精神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创新,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文/郭奔胜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事关我国未来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创新发展全局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的创新驱动“三步走”战略,目标清晰,鼓舞人心。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小到个体大到国家,创新犹如花朵需要阳光和空气,需要环境、条件和综合作用力,缺少哪一个方面,创新都不会顺利。就力量而言,政府和市场是托举创新实践的两只大手,不过这两只手的背后是两种角色、两种作用,不可混淆,更不可偏废。从当前我国推动创新驱动的实际情况看,在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创新驱动是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全面性的复杂工程,因此需要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功能。那么政府的功能往哪里聚焦呢?纲要给出了新定位,即强化政府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监督评估和重大任务实施等职能;同样,市场的定位也是清晰的,即对于竞争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应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决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就如同创新的两翼,缺一不可,错位了也不行。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和共识,也有教训和误区。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出台了很多规定,也加大了立法保护力度,但各地在执行上松紧不一、甚至有地方保护的问题。曾有这样的案例,一个地方的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把另一个地方的企业技术骨干挖走了,并把企业核心技术也带走了,当地给土地、资金,让那些拥有技术的人员办企业。原来的企业打官司,但涉事企业所在地政府却百般阻挠,这种做法对保护创新是极为不利的。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产业,各地一窝蜂地重复上马、盲目上马,导致我国有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长大,就已经是低水平过剩了,光伏产业就是例证,病根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了。再比如,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人才支撑情况,建设了很多公共研究平台,结果几年内都招不来几个科技型企业或骨干人才,导致平台空置、资金浪费,一些所谓的创新园区变成了房地产集中区,这违背了创新的初衷。实际工作中,类似的假创新、伪创新、功利性创新案例还有很多,究其根源是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当前,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作用,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在科技、人才、投融资、市场准入等领域内的改革,重要的指向,就是破除形形色色的门槛、掣肘、不公平、封闭垄断等问题,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市场在推动创新驱动中唱主角。具体来说,要发挥好市场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试错作用。创新是伴随风险的智慧型活动,创新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而创新又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创新常常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由于市场具有分众化、机制活、掉头易等特点,犯错通常不会太大,成本和代价相对不高。事实上,一个个创新成果往往都是在千百个试错的基础上形成,因此,这方面的作用要让市场扛起来,当然,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聚合作用。创新常常需要协同,既有上下游的协同,也有左中右的协同,还有跨行业的协同,等等。协同不是拉郎配,而是由市场的力量起主导作用。比如新能源汽车,无论是车体本身的创新,还是供电方式创新,都涉及资源要素的聚合、协同。这种行业与行业、整体与细分之间的创新协作,应由市场来完成,政府的手不能乱干预。

  三是火车头作用。市场对业态、技术、模式的创新需求最为敏感,比如电商领域内的风云际会、各比高低,比的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哪家企业创新能力强、人才聚合好、商业模式优,哪家就跑到了前头,成为行业老大。哪家创新能力弱、模式陈旧,哪家就面临被吃掉或淘汰的危险。只要有适宜的市场环境,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将争当创新火车头。

  四是反向作用。对政府来说,市场有时会产生反向推动作用,就是倒逼政府该从哪里退出、该从哪里进入。比如在一些竞争性领域,政府主导的力量过大导致市场失调,那么市场就会以抵制压力的方式向政府传导信号,要求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诸如此类,政府要高度重视市场的反作用信号。

  诚然,市场不是万能的,在创新驱动战略落实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一刻也少不了,当务之急是打造公平的创新环境,重中之重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各级政府都要旗帜鲜明地举起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保护人才的大旗,通过严格执法来震慑那些剽窃创新、侵犯权利、复制品牌、偷盗专利等不法行为,让违法者失利、让创新者得利。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人才流动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等,对那些不利于创新、不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不利于市场活力涌现、不利于公平正义的老办法、老套套进行彻底清除,为创新提供一个公正、透明、鼓励、包容的好环境。

为创业插上梦想的翅膀

  创业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钱,这个看法是肤浅的,创业应该为梦想驱动!创业只有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才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才能创成业、创好业、创大业。

  梦想既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又是创业壮大的动力,更是创业飞翔的翅膀。创业为梦想所驱动,不是盲目高调,而是实事求是。只有梦想才能让创业者经得起诱惑,吃得了苦难,认得清目标,坚持到终点。也只有梦想,才能让创业者超越个人利益的狭隘,去激发千百万人的创造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也只有梦想,让创业敢于突破现实的羁绊,为创业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创业更自由的翱翔。

  为梦想创业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保证,根本。首先梦想是基于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远期目标,只有为了梦想才能避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当前社会创业成了一个时髦的词,好像年轻人不创业都不好意思。这导致一些年轻人不是基于个人的价值实现,而是因为追赶潮流去创业。这种外在的,不真诚的创业,往往使创业流于形式,创业永远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幻灯片上。如材料所题五名女孩拟创业搞生态农业,做报告时头头是道,深入具体问题一问三不知。梦想不是幻想,它与幻想的区别是不仅要想,还要做,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其次,梦想是积极主动的,只有为了梦想创业,才能避免那种为了逃避某种状态,把创业当避难所的消极心态。如某硕士小扬,因工作薪酬不高创业,很快以失败告终。创业是一件很艰苦,很严肃,高风险的事业,它既不是逃避生活者的避难所,也不是唯利是图者的安乐窝,而是追梦者的圣殿,梦想就是这圣殿的伟大支柱。

  梦想不仅是创业的支柱、灯塔,还是创业的稳压器和守护神,更是是创业的催化剂、发动机,是创业的力量之源。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关键就在于其在主体上超越了个体,在时空上超越了现实。也正是这种超越性,让梦想能汇聚千万人的力量。只有成就了千万人的小梦想才能铸就创业者的大梦想。因此,创业的梦想不应该仅仅属于创业者,只有创业者将个人的梦想与员工、用户、人民、时代的梦想统一起来,汇聚成为一个伟大的梦想,创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动力。

  创业首先需要汇聚每个员工的梦想。在传统企业结构中,梦想只是老板的一人梦想,其他的人只是被动的执行,在角色上往往是实现老板一人梦想的资源和工具。最近某著名企业家还把员工比作狼和兔子,并且宣称要引进狼赶走兔子。这种用畜生来比喻员工的说法,骨子里就是不把员工当人,而是当工具。员工不是狼也不是兔子,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头有脑,有创造有梦想的人。现代化的企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在自己岗位上判断、决策、突破、创新,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还需要汇聚用户的梦想。传统商业模式中,用户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盈利的工具,甚至有人用鱼和肉来比喻用户。这种野蛮落后的商业模式今天正逐步被淘汰,新的商业模式是要了解用户需求,解决用户困难,实现用户梦想。只有帮用户实现了梦想,创业者的梦想才能实现,也只有汇聚了用户的力量和智慧,创业者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就是:用户创造价值。比起企业来说,广大的用户更能发现问题,帮忙改进问题。只有创业者对用户真诚,以实现用户的梦想为己任,才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才能聚集用户的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文明的商业模式中,创业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将自己梦想和用户的梦想统一起来,才能获得巨大的能量。材料中提到的90后的小尹,开发的KTV唱歌软件,就是因满足用户想唱新歌的梦想,才取得了一定成就。纵观创业取得成功者,无一不是满足了用户的梦想。淘宝满足了千万人足不出户买遍天下的梦想,微信满足了低成本跨时空社交的梦想,滴滴满足了自由出行的梦想。

  梦想不仅让创业更稳,让创业更强,更关键的还在于它让创业更新更快。梦想本身就包含了对现实的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的特点,梦想是基于未来的,不受现实的约束,蔑视一切固有的制度和模式。只有有梦想的创业者,才有破坏性创新的勇气;只有有梦想的创业者,才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魄;只有有梦想的创业者才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只有有梦想的创业者,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革命精神。梦想对创业的驱动不仅是让创业稳下来、动起来,更让创业嗨起来,飞起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梦想就是创业的大鹏之翅!

  创业没有梦想不行,只有梦想也不够。除了梦想,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策的保护、技术的投入。今天,创业也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也包括社会和政治领域。我们的政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深化改革,就是一次再创业的运动。今天,创业不再是个人的事业,而是国家社会共同推进的事业;创业的梦想,也不再是个人的梦想,而是千千万万人民的梦想,国家的梦想,世界的梦想,时代的梦想!

  啊,来吧,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一起练就过硬本领,放飞创业梦想吧。

理想是创业的内心源动力

  “为钱创业是肤浅的,应该为理想所驱动”初看起来有些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但如果明白创业的真谛,明白创业走向成功所必须承受的重负和打击,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中国正在面临深刻的转型时代,需要真正的创业精神。只有理想才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源动力,一个心有理想的人,才能在创业之路上稳步前行。

  为钱创业是合理的。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创业的权利。虽然创业精神成为社会的热词,但我们不能神话它,创业其本质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个体追求经济独立和经济成长的过程,它是面向全民、面向全社会的,海归高技术创业是创业,普通工人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独特的服务也是创业,创业精神惠及全民、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当每个人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逐个体的成功时,他无形中在为社会的进步服务。推动社会前行的,其实有很多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追逐利益的普通人。

  追求社会价值的创业更有意义。和追逐自身利益不同,有一部分人创业,为的是一种社会价值。中国正处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以创业精神关注弱势群体,更能体现社会的文明和善意。精心设计的病人服装、合理构建的NGO体系,这些创业者所关注的,是社会上一群需要帮助的人。从事社会创业者首先是一个社会服务者,内心装的更多是病人的疾苦和社会弱势者的呼声。他们需要以技术为一个群体减轻痛苦、带来希望;更需要构建一个平台,链接社会的资源,把社会的善意化作可供使用的力量。所有这些,需要非同寻常的努力,才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社会创业在社会善意的关注中稳步前行。

  高品质创业是中国经济再造的希望。当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只能被挤入国际分工的最下游,当国人出境爆买、国内产品无人问津,我们就不能继续沿用曾经有效的“东莞模式”,必须以创业和创新精神重新来定义中国制造。从这个概念上来看,创业精神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再造过程,是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而高品质的创业,既需要穿透乱象的洞察,也需要力挽狂澜的坚毅,更需要面向全社会的合作,这些品质的养成,只能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理想,推动中国产业走向未来的,只能是这有有着炽热梦想的青年。

  每个人都有追逐创业梦想的权利。但如果把创业作为一种时尚,那就会把创业精神变成恶俗的炒作。明白创业的艰辛,用自己的真诚和才智去拥抱它,用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去追逐它,理想就能在创业的征程中逐步清晰可辨,创业精神才能真正变成我们的时代精神,成为驱动中国经济成长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多,而在供给端,我国农产品常常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仍然是大路货居多,一些品种甚至生产过剩,出现“卖难”。这一问题是我国农业面临的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为此,农业部最近提出,重点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4月25日,他在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那么,如何理解和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关键是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抓什么?怎么抓?

  为什么?这是应对农业发展严峻挑战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化解。

  一是国际竞争力下降。尽管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亿吨,但全年粮食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亿吨。造成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倒挂。以2015年12月为例,稻米、小麦、玉米国内市场价格比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格每吨分别高出1320元、920元和600元。造成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产品的人工和土地成本增长过快。

  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超采地下水,侵占湿地造田种粮、造池养鱼,开垦陡坡耕地和易沙化土地,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种粮种菜,农用薄膜残留土壤,这些生产行为增加了当前产量,但这是以牺牲子孙后代发展根基为代价换取的。农业产能透支带来的后果在逐步显现,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

  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较为严重。据估算,2015年我国粮食消费量约为6.5亿吨,0.3亿吨的缺口需要靠进口弥补,但2015年我国粮食实际进口量达到1.3亿吨。之所以超量进口1亿吨,在于我国需求量大的大豆国内生产不足,而国内玉米产量增长难以被需求增长消化,大量库存积压。奶粉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国内奶牛养殖业销售不畅。

  抓什么?关键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与农业结构调整相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从根本上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应对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控制农产品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增强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的根本出路。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二是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如果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计入生产成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开垦陡坡土地和湿地、超采地下水、使用重金属超标耕地形成的那部分产能就会得不偿失,是需要市场出清的、典型的边际产能。促进这些边际产能有序退出,必须找准支点,特别是要把外部负效应内部化,让采取这种生产方式的人付出代价,让其有压力退出;实行轮作休耕补贴,让其有动力退出。同时,要让绿色、健康产能的增长跑赢边际产能的退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三是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在总结借鉴日本“六次产业”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以农业为基础,以提高农民分享比例为目的,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按照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的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按照有利于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方向,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怎么抓?重点是释放正确的市场和政策信号。

  既要发挥市场信号的导航灯作用,也要发挥政策信号的指挥棒作用。稳步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降低价格扭曲程度、矫正资源错配为方向,以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为原则,“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继续执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但要增强政策弹性,改变只涨不降的刚性预期。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模式。无论是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还是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抑或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都应体现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焦、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发力的政策取向,以农业政策转型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材料1:

  2016年春节期间,一位上海女孩跟男朋友到江西老家过年,把男朋友家寒酸的晚餐发到网上,并毅然决定分手,连夜返回上海家中。虽然后来有媒体质疑此新闻的真实性,但其折射出的一些现实问题仍然在网络媒体和社会公众中引发了长时间热议。“上海女逃离”事件发生后,某网站论坛汇总了部分媒体和网民的相关评论,摘编几段如下:

  1、与大都市上海相比,除了由女子自己晒到网上的男友老家寒酸的饭菜,吓倒她的或许还有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破烂的农村房屋、臭气逼人的农村厕所、难懂的乡间土话等情境所体现出的巨大城乡差距。在城乡关系上,我国长期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通过剪刀差等政策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城镇人口不到50%,但社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却占了87%,尤其是不少投资都投向了大都市,中小城市及农村获得的资源很有限。由于历史上欠账太多,居高不下的城乡非均衡还在惯性持续,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没有明显缓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的局面还很普遍。“上海女逃离”事件,虽然还有不少细节和真相存疑,但从中折射出城市与乡村的巨大差距、城市与农村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才是整个社会需要清醒认知并努力改变的。

  2、我国的农村当中,除了比例很小的例外,大多数农村生活粗糙、肮脏、杂乱、无序,完全没有美感与舒适。整体水平上最好的是江南水乡的村镇,由于经济发展与人文传承,有些地方在开发旅游或者其它名目下,确实呈现出相当好的样子,在外表上甚至不逊于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的南部农业区的好地方,但如果你去过上述这些地方就知道,在实际的生活中,那种粗糙还是时不时显露出来。大瓦房窗明几净,看上去都不错,但还是要去那种四面漏风、地上一个块儿水泥板开个长方形的厕所。这种粗糙其实是一种状态造成的:审美缺失。这种审美缺失让我们不太能理解一些好的东西,对于精致毫无感受,是一种麻木的生活。为什么会如此?传承。我们的传承断了,实际上是我们的文化断了。

  3、跟过去比,很多山区农民富起来了,至少以前不可能有那么多摩托车。比过去基本靠走相比,交通肯定方便多了。但是,开车不戴头盔十分普遍。后座上一个老婆两个孩子,4个人都不戴头盔;或者是一对年轻情侣,在急弯的山道上疾驰而过……。骑摩托不戴头盔,能不能也成为山区的“不准”?在一个山区集镇上,经历了的一个交通堵塞的场景,感受非常复杂。在狭窄的街道上,路边的摊位有半个摊位摆在机动车道上,汽车或拖拉机被摊位挡住去路,摊主无动于衷,而司机似乎也不着急。加上车辆的逆行、“逆停”、横插一杠,堵得无法动弹,但奇怪的是,没有人着急、上火。不着急,说明他们没有效率意识;拥堵不堪,说明他们不善协调、配合。如此种种,反映出他们不懂得现代生活规则。从整体上来看,农民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最多,身上的现代性最少,而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点。我要说,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4、故事的男女主角都有情非得已的隐衷,他们的命运就像时代洪流溅起的泡沫,舆论不应该去消费个体的苦衷,而应该透视泡沫折射出的深层问题。这其实反映出农村大学生向上流动的两个面相:他们确实通过高考实现了个体命运的改变,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农村出身。他们只身到城市建功立业,在原子化的生存中不断获得个人成功,也不断通过个人努力反哺农村家庭,但是他们无法在城市重建身份认同与社会存在。春节返乡团圆,恰恰是对农村出身与社会关系的再次确认,而那位女孩的连夜出走,也正是对这种社会关系的拒绝。因此,这不仅仅是城乡差距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阶层固化的问题,而是农村大学生在向上流动之后,如何去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会身份的问题。“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是在这样的悲情故事之后,如果“我”的父亲还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我”的亲戚还在背井离乡进城务工,“我”真的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命运改变吗?恐怕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的“凤凰男”标签,还是会充满歧视与不屑地飞来,以家庭出身与社会关系的名义将个体掩埋。

材料2: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在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并考察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后,提出了“现代人”的概念,以区别于尚未摆脱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保守落后观念束缚的“传统人”。现代人究竟具备哪些品质和特征?英格尔斯在书中通过对比给我们勾勒出一个现代人的若干形象。

  “传统的人不大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而现代人愿意服用新的药物和采用新的卫生方法,愿意采用新的种子、农药或新的耕作方法,愿意结识新的不同类型的人。我们确定具有这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品质的人,是现代的人。”

  “一个趋向现代的人,能够欣然将接受他周围发生的社会改革和变化过程,能够更自由地接受先前是限制别人得到而现在他们也许正享有的改变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大固执,乐于面对改变的现实,对别人以非传统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去改革,不横加干涉。简言之,他不大固守传统。”

  “如果一个人对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都能尊重并有所理解,加以认真地考虑,再决定取舍,我们也判定他比较现代化。现代人也不会盲目地接受在社会组织中地位比他高的人的意见,他愿意同上级领导交换自己的不同看法;他也不因别人的地位低于自己,而不肯接受和听取来自他们的意见。”

  “现代化的生产程序和管理制度,要求它的工作人员严格守时,珍惜时间,这种工作环境能造就出时间观念较强的现代人品质。现代人特别讲求效率,反对办事拖沓或采取敷衍的态度处理工作。现代化的生产程序和严格的经济核算,容不得懒惰与滥竽充数的人。”

  有学者评论指出,社会整体现代化是指社会全面变革旧有传统、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更包括人的现代化。今日,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使国民完成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使整个国民心理、思想与观念完成现代性的转变。正如英格尔斯所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材料3:

  美国传教士史密斯19世纪末写成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传统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他在书中指出了很多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比如:勤劳刻苦、节俭持家、讲究礼貌、顽强生存、知足常乐、孝悌为先等。但同时也指出了许多与现代化生活不符合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比如:漠视时间、思维含混、漠视精确等。一百多年过去了,从“传统中国人”到“现代中国人”发生了那些变化呢?某县委下属的“市民现代化指导中心”外聘研究员在走访中做了一些观察性卡片记录。

  卡片一摘要:在某次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来自香港的企业家曾放映了一段自己拍的录像。事情很平常,说的都是上海人生活中的“小节”:地铁上下争先恐后、马路上乱晾晒、乱穿马路等。这段录像在上海引起很大震动,因为它说的是上海城市软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市民素质。从以前比较贫穷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来,从“小市民”变成真正的现代化的公民,这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中国公民素质现代化的关键。

  卡片二摘要:网友“远去的风”在某报投稿邮箱中表达了对不讲“车德”行为的鄙视。“远去的风”表示,有次国庆长假,他和几个朋友结队自驾去西安,一路上各种抢道、并线、占用应急车道的行为看得他心惊胆战。这些生活富裕起来但欠缺文明素质的人,真是大煞风景。”“要具备现代市民素质其实并不难,遵守城市的规则并对城市的发展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承担,就是一个现代市民的作为。”他表示。

  卡片三摘要:近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楼市持续高温,飙升的房价催生了一股业主违约潮。“签订合同后我立即交了20万定金,为了筹集首期款,卖掉了自己原有的房子。业主一句不卖了,我们六口人住哪儿?”7月25日,北京的“买家”李先生无奈的说。450万、490万、500万……购房者看中房子后,上海内环附近一套老房的业主却在一天内连续跳价三次,最终价格比春节前挂牌的430万贵了70万。深圳的丁女士在罗湖“锦缘里”楼盘看中一套新房,并支付了10万元定金,约定等她卖掉旧房,春节后再交首付款。不料,春节后丁女士去交首付款时,销售人员却告诉她,想买这套房子需要增加30万元。丁女士提出不买了,对方称不退定金。

  卡片四摘要:深圳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A,17岁到深圳,在电子厂做插件工,“手指像鸡啄米粒一样不停地往线路板上插零件,常常被夹出淤血”。她还当过宾馆服务员、印务公司制版员,多次被炒“鱿鱼”,但她却利用业余时间补习了中学及大专课程。24岁那年,她拿起笔,以自己打工人生的酸甜苦辣为素材,写成《青春驿站》。她创办“A的天空俱乐部”,主持A热线,激励无数打工者。她5次创业,现任4家公司的董事长。“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人人都可以做太阳,只要你坚持不懈”,A说。她在创业中走向成功的过程,就是她锻造自身现代化素养的过程。

  卡片五摘要:在现代市民的培育中,某市新区注重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适时推出不同类型先进典型,如“十佳现代市民”“五好家庭”“美德阳光少年”“最美教师”“最美社工”“最美义工”“优秀党员”“优秀员工”“最美市民”“最美家长”“最美身边人”“最美环境”等等,引导市民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使典型教育人格化、具体化,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扩大典型教育的成果效应。

材料4:

  春节期间,荆州女子小乐乘飞机深夜到武汉,晚11时许,她出了天河机场后拦出租车,准备前往佳海工业园宋岗三路的酒店。但拦了两辆的士,都是一报目的地对方就跑了,直说“太近了”;第三辆的士倒是让她上了车,司机却表示“不认路”,要她下车。“看我准备投诉,司机竟大骂我,说我非要上车就是不要脸,要想走除非给200块!”乐女士说。最终,乐女士还是被赶下了车。她越想越伤心,蹲在路边大哭。某报记者来到天河机场,在手机地图上输入乐女士预订的酒店地址,显示路程为12公里,预估费用为28元。记者在出租车上车点拦车前往酒店,司机一听目的地,当即表示不愿意去。一司机吐槽说,在机场排队等了很久,去这么近的地方划不来,建议记者乘机场大巴前往目的地。

  乐女士称,她被赶下车时,用手机拍下了车内的服务监督卡。事后,记者随即联系了该车所属的出租车公司,其相关负责人调查后称,当晚开车的司机是临时代班的,已对车主进行批评教育,会进行相应处理,公司也致电乐女士,表达了歉意。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再次引发了广大网民对出租车积弊的议论。@钢镚哥38954:一般机场都在郊区,出租车一般不空车跑过去,就算去了,也要排很长的队伍才能拉到一个客,如果是很近的客人,真的会赔本。所以如果真遇到这种客人而且必须载的话,只能认倒霉。关键是出租车司机认栽倒霉的情况下,有几个人能理解他们?”。“@粉笔张小龙”则评论到“建议短途司机可以不用重新排队,比如一小时内回来不用再排队;用“滴滴出行”等软件也是一个办法;也可以考虑给出租车司机月薪制。”

材料5:

  今年5月,某报社就打车软件在该城使用情况作了专题报道,指出只有五分之一的司机安装了打车软件。半年时间过去后,记者调查发现,打车软件已经在该城普及起来,司机、市民均享受到了“互联网+”的便利,一定程度促进了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了市民出行打车难题。

  “自从用了打车软件,打车比以前方便多了,约好时间地点,等着司机上门来接就好了。”谢女士说,以前等的士都是抱着孩子在路边站着等,现在她只要在出门前约好的士,就能坐等车上门了。

  “有了打车软件后,我们白跑的时间减少了,尤其夜班时大大降低空驶率,每个月的收入都增加了。”出租车司机赖师傅用“滴滴出行”两个多月,已经在软件上接了近200单了,每个月可以增收500元以上。“以前,为了避免白跑一趟,出租车大多集中在城中心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较偏远的地方只有路过顺带才会去。如果没有打车软件,司机不知道那里是否有客,不会贸然前往,市民打车也只能靠运气。”目前该城已经有80%以上的司机安装了打车软件,只有少数因为手机配置跟不上或年纪较大的司机没有用。

  实际上,打车软件之所以能在出租车市场立足,是因为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司机而言,有了打车软件,可以明确知晓自己下一个“活儿”的确切位置,有效降低了空驶率,节省了燃油成本。对乘客而言,用智能手机就能“下单”并完成支付,方便又省心。

材料6:

  在出租车市场苦心经营两年多后,打车软件开始冲击利润更丰厚的“专车”服务市场,但多地交管部门将“专车”服务定性为“非法营运”。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交管部门近日陆续开始对利用手机软件从事运营的社会车辆进行处罚,理由是变相为乘客提供“黑车”。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杭州、济南、青岛、淄博十个城市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等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并把“专车”认定为“黑车”。各地 “不约而同”地叫停打车软件,究竟是打车软件这个工具出了问题?还是反映了出租车行业管理存在的积弊?出租车行业能否按照市场化的思路进行改革?

  近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市民“打车难”问题愈演愈烈。而现行管理体制下,出租车公司坐收渔利,有的城市的出租车公司甚至“一本万利”,出租车司机则为了“份子钱”日夜奔波。实际运营中,出租车公司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在购车环节通过集采、简配来降低新车购置价格,向出租车司机收取车辆押金……。市民“打车难”,说明出租车市场有需求没有被满足,因此,现有管理模式应当变革,“鼓励创新”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必须把市场的还给市场,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材料7:

  战国初期,商鞅看到当时秦国存在的巨大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说服秦孝公变法,他提出了一个“变古”的历史观,即“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此乃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因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北宋变法名相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变法立制,开始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在中国的历史上,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及明清时代的各种变法和改革等等。《周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思想化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深深化入肌理之中。当今世界不断发展变化,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

 

 

三 作答要求

(一)“上海女逃离”事件发生后,引发了长时间的社会热议。根据给定资料1,请你分析归纳出这些热议所折射出的现实问题。(15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不超过250字。

 

 

(二)某国家级文明县县委拟组织一期以“人的现代化”为主题的讨论会。假设你是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要求你从“现代人”、“做现代人的意义”、“人的现代化”三部分入手准备一个讨论稿。请参考给定资料2~3,分别列出讨论稿的内容要点。(25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资料4~6”反映了市民出行遭遇出租车“打车难”的困境。请指出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0分)

要求:问题明确,建议合理可行、针对性强。不超过300字。

 

 

(四)“给定资料7”中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请你以这句话为核心,以“变通”为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逻辑性强;

4、总字数1000-1200字。

 

(一)“上海女逃离”事件发生后,引发了长时间的社会热议。根据给定资料1,请你分析归纳出这些热议所折射出的现实问题。(15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1)城乡差距大:存在“重城轻乡”观念;政策不公平;农村投资少,获得资源有限;城乡非均衡在持续;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

(2)文化断裂、农民审美缺失:生活粗糙、肮脏、杂乱、无序,缺乏美感与舒适;缺乏精致感受,生活麻木。

(3)农民不懂现代生活规则,缺乏现代性,亟需现代化:缺乏规则意识;缺乏公德心;缺乏效率意识;不善协调、配合。

(4)农村大学生向上流动困难:无法改变农村出身;无法在城市重建身份认同与社会存在;阶层固化。

 

(二)某国家级文明县县委拟组织一期以“人的现代化”为主题的讨论会。假设你是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要求你从“现代人”、“做现代人的意义”、“人的现代化”三部分入手准备一个讨论稿。请参考给定资料2~3,分别列出讨论稿的内容要点。(25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人的现代化”的讨论稿要点

一、现代人:指摆脱了“传统人”落后生活方式和保守落后观念束缚的人。特征为:1.乐于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较开放;2.不固守传统,乐于创新,适应性强;3.具有平等观念;4.时间观念强、讲效率。

二、做现代人的意义:1.增强个人自主性,提升工作效率、创新能力与适应性;2.推动社会现代化、全面变革、文明发展;转变国民心理、思想和观点,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机构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人的现代化:

(一)面临的问题:1.漠视时间、思维含混、漠视精确;2.缺乏公德心、秩序与规则意识;3.缺乏谦让精神;4.缺乏诚信和契约精神。

(二)对策:1.个人勤奋、努力;重视学习;敢于创新与创业,坚持不懈;承担社会责任,激励更多的人。2.政府要培育市民,注重典型示范效应;3.开展丰富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三)“给定资料4~6”反映了市民出行遭遇出租车“打车难”的困境。请指出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0分)

要求:问题明确,建议合理可行、针对性强。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困境:挑客、拒载、乱收费等问题频发;城市偏远地区打车难。

原因:①机场出租车候车区排队不合理,不分远近途,司机亏损风险高。②出租车公司管理不到位,对违规行为处罚不严。 ③没有发挥技术和市场化作用,供需信息对接不畅,出租车空驶率高。④政府管理体制落后,没有及时给予专车之类的创新以合法地位。⑤行业积弊,出租车公司收费高,司机负担重。

对策:①合理规划机场、车站等地出租车上车点,区分长短途。②畅通投诉监督渠道,对拒载等违规行为严肃处理。③变革管理体制,鼓励创新,发挥市场作用,做好供需对接,推广打车软件等。④减轻司机负担,如减少份子钱,免征车辆押金,或发固定工资。

 

(四)“给定资料7”中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请你以这句话为核心,以“变通”为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逻辑性强;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变 通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善于变通、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的民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次困难和挑战,都是一次自我提升,自我扬弃,自我蜕变的机遇。今天,中华民族正在遭遇五千来的大困境:城乡差距加大,农民、市民素质有待提高,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管理原始、技术落后……

  要解破这些困境,必须要懂得“变通”。变通的关键,是必须完成两个现代化:一是人的现代化,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将传统人改造成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开放、自由、平等、创新的精神的现代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将治理从主要靠说教、刑罚、政府、权威,转变为依靠规则、对话、市场、智慧。

  变通首先是变人,人的现代化就要把人的观念、行为、关系从讲感情、利益、血缘地缘转变为讲法律、公平、公正转变。美国社会人类学家英德尔斯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若没有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而人的现代化,就是要在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模式、社会交往方式等方面实现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全方位转变。比如:从漠视时间、效率、精确的人转变为时间观念强、具备科学精神和精确意识的人;从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淡漠的人转变为诚信、契约和公共意识强的现代公民;从保守固执、因循守旧的人转变为思想开放、敢于创新创业的人……。人的变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我国而言,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使更多的农民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城市,在生活方式上完成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产业现代化,用现代生产方式倒逼人的现代化。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不要丢掉勤劳、刻苦、知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让现代的文明和传统美德完美地有机结合,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

  要完成人的现代化,单纯依靠个人自觉远远不够,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观念,公共行政方式,共同行为准则等综合性要素。用习近平同志话来说,就是要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在治理思路、主体、机制上从依靠权威、政府、人治变为依靠民主、市场、法治。现代城市人口快速流动、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传统重审批、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一有问题就粗暴禁止的管理模式显然有碍于政府管理方式现代化。比如出租车行业管理,市民“打车难、打车贵”等问题积弊多年。近两年,“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因有效对接了供需信息,技术优势明显,受到司机和乘客的热捧。但当面临一些管理难题时,很多城市就给打车软件扣上“不合法”的帽子予以禁止。如此种种,显然不符合民意和公共意志。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模式要适时变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技术创新,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时俱进,是变通精神的核心内涵。决定历史发展的三大力量中,技术进步是水源是动力、制度规范是沟渠是蓄水池、思想观念是净化器,一起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个人福祉。其中制度规范承上启下,处于核心地位。我国历代变法改革,都是在技术进步推动下适时变通政治、法律制度而获得成功的。当然,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变通还涉及到对民间制度性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最终实现国家制度和社会规范体系的现代化变革。

  变通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发展哲学。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具备“勿必、勿固、勿我”的开放精神和接纳精神,不断提升适应变的创新创造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就是要鼓励、包容技术创新,并适时进行制度改革,不能把“鼓励创新”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9d854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2.html

《2017申论优秀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