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际关系特点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4-03-21 19:03: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人际关系特点的探究

[摘 要]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缘”;“人情”、“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这三个因素使中国人际关系呈现出封闭性、非理性等;而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呈现出特点功利性、复杂化、个性化;在网络信息的发展中,中国人际关系呈现虚拟化、和开放性等特点;以及在中国当代生活中,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人际关系。

[关键词]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当代人际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际关系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

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变化发展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二)人际关系形成

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平等自由是其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人际交往范围极其狭小,团结互助是原始氏族内部人际关系的主要表现,习俗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主要社会规范;奴隶社会的人际关系――极端不平等,虚伪、狡诈、欺骗、背信等不良风气出现;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维护人际间的等级关系,父子夫妻等家庭人际关系也表现为等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利己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际原则,一定范围内存在,而广大工人则少有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经济、政治、生活上的平等。

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点

中国人真实的人际关系是由“缘”、“情”、“伦”构成的三位一体,只有把握了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才能认识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本质。由此,研究者提出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本土模式是人缘、人情和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包含又各有自身的功能。三者构成了一个包含价值、心理和规范的系统。它们彼此的合一来源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天命观、;家族制度和以儒家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的合一。

(一)封闭性

最早对中国人际关系特点进行研究是社会学家费孝通(1948),他通过对20世纪初期中国农村的分析,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他把中国人的交往模式看成是自我中心的模式。位于最中心位置的是家庭成员、近亲以及少数挚友,中国人在和远离中心的人进行交往时往往要以格局中心地带的人为中介。(如图所示)受中国传统乡土伦理思想影响,彼此之间人际关系体现更多的是血缘与地缘的关系。 血缘关系中主要人际:母子(女)关系,父子(女)等等。血缘关系与婚姻关系结合从而有了家庭,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与作用。中国人受血缘关系影响:敬重与崇拜祖先、血肉家情感的关系。但是血缘关系的圈子较小,人们人际交往过与封闭。地缘关系:邻里关系、老乡关系等等。在古代,人们出乡、出县、以致出国已经都是很频繁了,所以可能就会出现狭隘的地方观念、感情用事等等。中国传统人际比较封建,都是儒家思想在人们的感召力,都表现为家庭伦理亲情的召唤在人们心中的归属感与依赖感。

(2)非理性

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互动,以责任法则,特别是人情法则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情化在人际关系和交往中,有很大的作用,确实有给人亲切、倍受关怀的优点,尤其在以前的中国,,对形成良好的风气有很大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人情化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它体现出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非理性。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人在情理社会中,通过人情与面子放弃的是规则、理性、制度。如果面对的是家人或是熟人,中国人会用特殊的态度与方法来对待对方,有人情的存在;当面对的是生人时,那我们大多是既不讲责任,也不讲人情,只会依据双方的利害关系来行事。现在有“走后门”这个词,例如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出来找工作,找工作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时我们就会找关系,找熟人,这样的话就会比较好办事。但是这样的话,人际交往缺乏社会的公正,只是由自己主观的爱好以及私人的交情作为自己做事的标准,那就会出现很多的自己政治地位高、金钱多的人,为所欲为,从而我们的社会就会有很多腐败现象。

二、当代人际关系

(一)在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下,人际关系特点

1、功利性

在我们生活下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我们把目光更专注与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双方都以强调要互惠互利,要为自己取得更大的利益为主。这种经济上的利益等价交换的功利性也慢慢渗透到人们的社会交往之中。人际交往持主要是双方都能从对方的身上获利,并且获利的多少基本要均衡。例如:现在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有很多公司强强联手,双方的交往就是建立在经济的利益上,带有功利的目的性。和再如,对于农民而言,我今天到你家帮你盖房子,那就意味着下回我家盖房子时你来帮我盖;今天你住院生病了我陪你,希望我家有什么事情,我很难过的时候,你也陪陪我。再如,当我们出了社会后,很多的人都是抱有“只交有用的朋友,不叫没用的朋友”的交际原则。因为受时代的影响,我们都发现以后要是要想有好的的发展,还是一切得靠关系。

2、复杂化

在我国,人们交往的一个传统的基本策略就是“防”。有一句话俗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情绪都变化莫测,每个人都是“君,“伴君如伴虎”。自己身边的人与自己相处都是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就会互相伤害。人们现在都渴望交往,希望有友谊,但是同时又怕深交后,有矛盾或者是与自己的利益有冲突,于是又心存戒备。现在人们的交往都太复杂了,我们都难以应付自如。

3、个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主体的相对独立,强化了当代人的主体意识,在人际交往中,个人的要求得到满足,个人的正当要求希望得到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慢慢展现出来了。从而人们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普遍增强。当代人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这是不可阻挡的社会变化,“做自己想做的事,要自由这是他们的口号。现在的父母慢慢的重视自己子女的独立意识与生活能力,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主动分担父母的责任。所以要是当我们现在听见”啃老族“这个词,就会以这种依赖父母的人为耻辱。再如,我们现在大学生活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我们学生工作与活动也是多姿多彩的。当我们作为学生干部时,比我们更高一级的干部给我们的压力也是越来愈大。我们下级得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我们的主体、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二)在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下,人际关系的特点

1、开放性

网络交往跨越了地区的限制,跨越了人们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等等的限制,拓展了人们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使人们的关系和更具开放性。网络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交流的技术,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开放的交流平台。现在据我们知道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有QQ、微博、微信、E-mail等网上聊天方式。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消除了“这里”与那里”的界限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但是如果在网络交往中,他可以随意发表情、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

2、虚拟性

“虚拟”是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网络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与匿名性,人们可以不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带上面具做人,因为就算这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会被发现。人们在网络世界中,已经脱离了社会关系,如亲戚、朋友、师生关系等一种“熟人型”关系,也渐渐摆脱了以地缘、血缘、业缘为主的社会关系的约束。所以由于生活的压力,我们会渐渐的在网络寻求依托,所以现在我们有了网友(虚拟朋友),在游戏中,我们有了虚拟婚姻、虚拟家庭,以此来缓解我们的压力。交往的匿名性使我们现在都没有必要说真话,所以经常出现网恋被骗,以及很多不法骗子盗了我们的QQ,再向我们的朋友、家人骗钱。

3、平等性

在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中不论在经济、思想、文化上,我们都是有尊卑等级,人们对权威还是崇拜心理。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是在网络的世界,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等级与权力,每个人自己就是中心。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趋与平等只要你愿意,在网上可以与任何人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其实也能学习到其他地方的文化知识等等(比如我是一个南方的人,我与一个北方的人聊天,可以向他学习北方的文化知识)。即使“数字的鸿沟”可能还是会存在,有些“边远地区的人”可能无法参与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的网络交际还是存在平等性。

三、中国当代生活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际关系的特点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现代人际的关系已经慢慢趋于一个稳定的水平。所以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我们成年时期,我们的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有赖于个体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依赖于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频率、内容及水平。

(一)童年期年期的人际关系特点

1、依赖性

童年期的儿童是0-12岁,我们最早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我们的父母、家人开始的。在婴儿时期,我们就产生与他人交往的的愿望。在婴儿时期,母亲总是抱我们、喂我们奶、陪我们玩,所以我们就会对母亲产生依赖性,以此不要陌生人。进入小学后,儿童对家人的依赖没有那么严重,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同学、邻居小伙伴、以及老师。儿童在这一时期,有很强的的同伴依赖心理。比如小学时我们都喜欢结伴回家,一起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我们这一时期对朋友的交往没有概念,多半是我们的同桌、邻居成为伙伴,原因只是我们对他人的依赖性。

(二)少年时期的人际关系特点

1、自主性

少年期是12-15岁,这一时期,我们比较喜欢理解我们、尊重我们、重视我们的人。我们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较强。我们已经不满足与学习生活,我们喜欢较大的运动量的游戏、迷恋小说、以及武打片等等,所有这些,都只能在同龄人中找到知音。以及据一项调查中,“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最快乐?”调查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回答是:“生活不依赖他人,自己有足够的自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时期,尽管我们都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我们还是有对同伴的依赖,例如,我们还是需要有朋友的帮忙、有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较童年时期的是,我们大概懂得朋友的概念。

(三)青年时期的人际关系特点

1、广泛性

青年期是12-18岁,我们的人际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已经在心理上摆脱了对父母或他人的依赖,自我意识也是有很大的提高。我们这时候的生活相对的更丰富,我们与同龄人的交往更多了,内容十分的丰富、广泛,包括科学、文化、体育、以及艺术等等。看出我们人际交往的广泛性,我们不再只是懂得朋友的概念,而是希望这样的人际对我们将来友谊、爱情、事业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

(四)成年时期的人际关系特点

1、复杂性

成年期是18岁以后,我们这时候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大学生人际、职业人际与家庭人际等等。这时候,我们面临很多人生的选择,我们的选择不同,生活环境就不同继而我们的人际交往就不同,以此我们的人际交往也是很复杂的。例如,大学的生活是很丰富多彩的,我们没有了父母这个依靠,也没有了更多来自于老师的关心,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强的独立自主意识。这时候人际交往也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们要与身边的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区分出那种人际关系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全全,俞国良. 人际关系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谭昆智,杨力. 人际关系学[ J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9

[3]周晓虹,学伟. 关系与中国社会[ J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3).

[5]候玉波,社会心理学[ J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8).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a2b11c804d2b160b4ec0c8.html

《中国人际关系特点的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