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境与禅境

发布时间:2012-07-23 12:48: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山水清音 神韵天成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境与禅境

内容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一向以意境美著称,他的很多诗歌都体现了诗境与禅境的统一。作者每每化宗教情感为诗思创造出清新、恬淡、空寂、幽远的意境,透过平淡、悠远的景色显露淡泊宁静的禅趣,借助空旷、幽静的山水表现宇宙的空无、静寂与永恒,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诗境;禅境

山水田园诗自《诗经》始可谓源远流长,至盛唐已蔚为大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根植于自然的美景之上,不仅体现了其心灵与自然的契合,更是其对于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多方面才能的综合体现。因此后人往往不吝赞美之辞,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之王待若诗友”(《新唐书》本传),“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黄山紫塞,汉馆秦宫,芊绵伟丽于氤氲杳渺之间,真所谓有声画也。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史鉴类编》),唐代宗更是誉其为“天下文宗”,杜甫也赞赏他“最传秀句寰区满”。

王维的诗歌既因其诗画合一的特点而别具一格,更因其创造的佛禅意境而独树一帜,而后者尤其为人称道。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我们看到作者常常化宗教情感为诗思创造出清新、恬淡、空寂、幽远的意境,他的很多诗歌都体现了诗境与禅境的统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如一位学者所“即使是同样描写山水,近儒的杜甫多半赞美的是‘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的伦理的山水,近道的李白多半歌咏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象的山水,而近禅的王维才真正关心的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感觉现实的山水”。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诗人透过平淡、悠远的景色显露淡泊宁静的禅趣,借助空旷、幽静的山水表现宇宙的空无、静寂与永恒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意境并非刻意而为,而是其热爱自然与信奉佛教的自然体现。王维一生为官,但是却厌倦官场,思慕隐逸。尤其是他的后半生,一心向佛,“不茹荤血”“不衣文彩”“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旧唐书·王维传》)。在禅宗空理影响之下他追求的是“气和容众心静如空”(《裴右丞写真赞》)追求无为清静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禅宗特别喜欢与自然景物打交道,它倡导在对大自然的澄心观赏中来获得与神同体或者被神“接引”的直下顿悟,去体悟那最高的精神实体——真如法性。王维从禅宗中找到精神上的安慰得以摆脱苦闷,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从对山水自然的追寻中感悟人生,从而进入上下与天地同流,浑然与万物同体的自由高蹈的人生境界

王维诗歌的意境在其山水诗和田园诗中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观照。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展现给我们的是恬淡祥和、清新明净、空灵幽寂的现实世界以及作者超然于尘世的独特人生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清新明净的山水中享受自然之美

王维的山水诗极少描写市井红尘,而往往选择大自然中最能表现明净清旷的景物作素材。如甚为后人赞赏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写于其隐居终南山之时,写他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全诗以画家的敏锐眼力捕捉住空山秋雨后一些具有特征的景物,以朴素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清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间图景,把这些天上的、地下的、动态的、静态的、喧闹的、安谧的各种景物和谐、完美地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创造出“山居秋瞑”这一独特幽美动人的意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诗歌一方面写出了自然的空旷、明净、宁之美另一方面也抒写出诗人隐居时恬静和喜悦的心情,寄托着以隐逸为乐的情趣。

再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全从主体入手写人与大自然独处的乐趣。作者坐于丛林深处弹琴长啸。别人不知,只有明月相伴。情趣的超然自然呈现。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好像都平淡无奇,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趣无穷,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就意境而言,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绝妙境界。正如刘宁在《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中所说:“在山水诗人看来,自然中的山川万象,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诗人是以澄澈的心灵去映照山水之美,追求内心与‘自然之道’的融合。这种精神旨趣,是作为诗人以虚静澄澈的心灵加以映照的对象……更展示出诗人超脱而从容的精神气质。”

(二)在恬淡闲适的田园中寄寓归隐之情

王维写有很多田园诗,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将山水与田园、物候与季节以及人情与农事渲染得既富诗情画意又毫不掩饰地寄寓了自己的归隐情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晚景:夕阳映照村落,牛羊在夕照中归来,老人倚着柴门等候归来的牧童;野鸡在麦田里鸣叫,蚕儿在桑叶中安眠,荷锄的农民相互问讯,依依道别。这些最平常的农村情事,构成了恬淡、安宁的氛围,而最后“怅然吟式微”一句,使我们自然想到《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诗句“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以众人皆有所归反衬作者无有所归,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的向往。

另外创作于晚年隐居期间的《积雨辋川庄作》,也是一首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精品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歌前两联通过描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以及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的由衷向往和无限欣羡。后两联则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趣,尤其是尾联连用两典,表达自己消尽俗念、与世无争、耽于山林的悠然情怀。用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的典故,说明诗人已与村夫野老融为一体。用海上鸥人因心术不正破坏了与鸥的和谐关系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王维的田园诗常常借对大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深邃的宗教体验。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这在世人的眼中未免太过孤寂寡淡的情调,到了诗人笔下却变得蕴涵着深沉的禅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远离了名利的争斗,回归自然,回归原始的真我。这种以禅入诗的手法,营造了冲淡空灵的艺术境界,而禅理与静谧的田园的融合,更使这类田园诗达到了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艺术极至。难怪司空图说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三空灵禅寂的天地间参悟出世之境

王维有很多作品在文中直接寄寓了禅理,这类诗歌在他的作品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些禅理诗大量地使用了“空”字,因此“空”也成了他诗中一个不经意出现而又有暗示意义的重要词汇。在诗人眼中,世间万象都归于一个境界——“空”,不仅空间浩大的“山”是空的,葱郁茂密的“林”是空的,就连清波涟漪的“潭”也是空的。空幻观是佛教理论的核心思想,诗人把对佛经禅理的体悟与诗歌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完美融合,使诗之意境充满空寂之禅意。诗中通过对“空潭”、“空林”、“空山”、“空翠”、“空云”等自然景物形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清静空虚的心境以及对佛境禅意的暗示意义。因此,明代评论家胡应麟所作《诗数》称王维“空诗”为“入禅”之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云:“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说:“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胡、沈二人所言,都是就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而言。

我们先来看《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此诗作者一开始就着眼于绘写“空山”的意境,正是为了以此说明自然界的空寂,其后又在寂静的深林中添上一笔返照的回光,也是极力强调自然现象不过是瞬息即逝的幻觉。李泽厚说:“一切都是动的…。非常平凡,非常写实,非常自然。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意味,却是永恒的静,本体的静。……自然是多么美啊,它似乎与人毫不相干,花开花落,鸟鸣春涧,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直观中,你却感到了那不朽者——凝冻着的永恒(指常住不灭的本体佛性)。那不朽,那永恒,似乎就在这自然风景中,然而似乎又在这自然风景之外。”王维笔下的鹿柴,与其说是一种现实的景致,不如说是一个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遗世独处,远离了一切浮尘烦嚣,如果没有对佛教的参悟,是很难创造这样的境界也很难领悟其中真意的。

再比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该诗同样也创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境界。诗的内容浅近单纯,说的是:在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中,辛夷花自开自落,既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既没有人们对它们赞美,也无需人们对它们的凋零寄予同情,它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从这一独特的意象中,我们不难看到浸润佛理对诗人的艺术构思的影响。在王维看来,整个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正象辛夷花那样,在刹那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着。

还比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关于此诗,赵殿成说:“此篇起句,极超乎,谓初不知山中有寺也,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丛、人踪罕到之区,忽闻钟声,而始知之。……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全诗开篇四句,句式盘旋而下,首句落笔即用“不知”一词,写诗人在山间跋涉,原本是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座香积寺,然而在人迹罕到的古木森林中,耳际突然飘来一、两声寺院的钟声,使诗人知道此中深藏佳寺。五六句写山中的流泉在嶙峋的山石间穿行,发出断续低弱的泉声,仿佛人在呜咽;日光照射在青松上,由于山林幽暗,披洒着日色的青松反而使人感到寒意。这两句勾画了一个幽僻冷寂的山林世界,与前面刻画香积寺的迷惘幽幻相呼应,共同烘托了香积寺的离绝尘世。结句从寺外的清潭落笔,写潭水的空旷,潭岸的曲折,僧人安祥入定,点出香积寺内蕴的佛境。在诗人眼中,这样一种幽深、静谧的境界,正是“静虑”的好地方,他心逐境寂,安禅入定,忘掉现实的一切,制伏了世俗的妄念。从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离尘绝世、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和一种似真似幻的迷惘感觉。

在王维笔下花开花落萍合萍分鸟鸣春涧偶闻人声返景复照明月相照等等一切都是活动的充实的非常自然然而这一切所传达出来的意味却是永恒的静无穷的虚这种静是从动中得到的静这种虚是从实中得到的虚它是带有梵我合一的整体抽象性带有人生哲理的广泛意识是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和理性向感性的深层积淀造成的人生哲理的直接感受。

总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前承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诗情与画意的统一,诗境与禅境的融合,这一切都 体现了王维的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 文史知识编辑部.佛教与中国文化.[M] ,中华书局,1988.

[2] 刘宁.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中华书局,1997.

[4] 吴晓龙.论王维山水诗风格与视觉意向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1995,(4).

[5] 张银堂.王维的儒道情怀、佛性智慧与山水诗创作[J]齐鲁学刊,2005(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04326b1eb91a37f1115c48.html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境与禅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