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师说(板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7、师说(板书


《师说》教学设计
【前情分析】
《师说》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当中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中的“求学之道”版块,该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前代先哲的著述中学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收获做人的教养。《师说》是一篇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劝导人们要从师学习的议论性散文。高一学生刚学习了荀子的《劝学》,对学习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悟,而“从师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白“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诵读,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
导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从师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提高文言
文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学习到议论性散文写作的方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正确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2


3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一、文言知识讲解
课前我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书下的注释和字典翻译全文,课上我会叫学生起来逐段翻译,然后着重讲解学生翻译上不正确的地方和重点知识的地方。
[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大家回去翻译课文,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翻译一下课文的第一段,有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给大家开个头呢?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借助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可以基本了解课文的意义,所以我让学生自己翻译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补充指导能够让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③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
4


相当于“这些”、“那些”
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
音节,无意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
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固先乎吾
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人称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名词,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名词,道理名词,风尚
名词,古人从师之道语气助词,表推测,吧介词,表时间,在介词,表比较,比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介词,表示比较,比
5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①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②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⑤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⑦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古今异义】
①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小学:古:小的方面今:小学生的学校(小学而大遗)③众人:古:一般人今:表示大众(今之众人)
④所以: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吾从而师之)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dou四声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
du二声(句读之不知)
⑦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⑧常:古:永久的今:平常的(圣人无常师)⑨道:古:风气今: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6


其可怪也欤。判断句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则曰。省略句五、文本研习
1、首先先来了解一下课文的题目,“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2、提问学生,这篇文章是为谁而作的,为什么?[明确]:李蟠。因为他能像古人一样,跟从老师学习。
3[过渡语]:韩愈那么有名,文学修养那么高,能跟他学习我们是求之不得得对不对,那么韩愈为什么还要特意写一篇文章给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呢,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文章的背景,大家就不难理解了吧。
4、韩愈那么推崇让大家去从师,到底从师有什么好处,我们来看看文章是在呢么写的。
[明确]:古代知识渊博的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师,同时古代的圣人不仅只向一位老师学习,他们向各种人学习,甚至包括一些远不如他们的人请教学习,所以从师学习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成为接近圣人的人。
5、古代的圣贤那么重视从师学习,那么他们选择老师的原则是什么呢?[明确]:不在乎贵贱,不在乎年纪,不一定要比自己名望高、地位高,只要有比自己出色的地方,就值得去跟从他学习。
韩愈阐述古人从师之道,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对择师原则和标准的阐述,作者认为择师的原则是不分高低贵贱,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老师,同时,作者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比老师
7


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做我的老师,详细地展现了择师的原则。
6、前面老师已经跟大家说过韩愈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不愿意跟从老师学习,而崇尚“家传”,那么韩愈是怎么样来评价这种风气的呢,在文章的第几段中有体现,用原文来回答老师。[明确]:第二段。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7、虽然韩愈说这篇文章是写给李蟠的,但是学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感觉到其实韩愈是想写给谁看的呢?
[明确]:不愿从师学习的士大夫。
8过了1200多年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这篇文章,大家觉得还有没有实际意义?[明确]:是的,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尊重老师,不愿意跟老师学习的人,这篇文章是不是也是对这类人的一种劝诫呢?正是这种恒久的价值,才使得这篇文章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经典。
六、总结课堂
全班集体朗诵一遍课文,布置背诵,下课。
【教学总结】
本堂课,我是在钱梦龙老师“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展开的,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知识,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板书设计】
师说
古圣人—今
众人
作用:(二)

8


今人不从师择师教子—自身耻师(







的表现后果巫医乐师—士大夫之族百工之人
人从师
的态度
(四)写作缘由

(三)圣

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90b123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b.html

《7、师说(板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