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

发布时间:2019-10-21 17:24: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致动述宾短语

一、使令动词句

1使令动词的构造 ………………………………………………………………………………………………… 1

2意使和致使 ………………………………………………………………………………………………… 4

二、致动述宾短语

1使动述宾短语 …………………………………………………………………………………………………… 5

2意动述宾短语 …………………………………………………………………………………………………… 7

一、使令动词句

使令动词句(以下简称“使令句”)由使令动词构成句子常用使令动词是“使”,其次是“”。

使”、“”等词在这种句子中不表述具体行为活动,只是表示其后行为变化是使动,而非自动的

使令句动词使动用法都是表示使动但是有一点很不同使动用法通常只是使用单个动词,所以由使动用法构成使动句结构通常都比较简单;而使令句中的动词性词语通常都比较复杂,由它构成的使动可以比较复杂。关于使令动词句,我们谈两个问题:1)使令动词句的构造,2)意使和致使。

1使令动词句的构造

1)为了说明使令动词句的构造,先来谈谈基本动词使”、“”和使令动词使”、“的区别

注意1:“使”、“”可以是基本动词作为基本动词,“使”常表示役使”、“任用”、“派遣”等意义;“”常表示命令”,它们常带体词性宾语,是及物行为动词。例如: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操鞭使,则役万夫。 (使人:役使他人)

(如果他拿着鞭子指挥,就能驱使上万的人去救火。)

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役使”的意思。

○《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俊杰在位。 (使能:任用能人)

尊重有德行的人,作用有才能的人,优异杰出的人都有职位。

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任用”的意思。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伯有将强使 (使之:派遣他)

(伯有要强派他去)

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派遣”的意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桓公将立管仲,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父。”

(齐桓公想要给管仲“仲父”的称号,命令群臣说:“我要立管仲为仲父。”)

本例中“令”的基本动词表示“命令”的意思。

注意1:“使”还可以是不及物行为动词意思是“出使”,可以带处所宾语处所补语。例如: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苏代为齐使

本例中“使”是不及物行为动词,可以带处所宾语“燕”,构成述宾短语。

○《战国策·燕策一》:苏代为齐使于燕

本例中“使”是不及物行为动词,可以带处所补语“于燕”,构成述补短语。

注意2使令动词使”与不及物动词使”的区别比较大一般不会混同。人们有时把使令动词“使”、“令”与及物动词“使”、“令”混同在一起,其实它们并不相同。

使令动词使、“不带体词性词语宾语只带主谓性宾语,也没有什么很具体意思,也就是说不表述什么具体行为活动,只是表示其后行为变化是使动的,而非自动的先来看“使”:

○《吕氏春秋·执一》: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

吴起说;“治理全国,完成教化,改变习俗,使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次序,您跟我比哪一个强些?

本例中的动词“使”是使令动词,完全不能理解为动词“使”的“役使”等基本意义。只能理解为,由于前面的“成训教,变习俗”才致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这种结果的出现。同时,这里的“使”并不是带“君臣”、“父子”做宾语;如果一定要这样切分,那么“使君臣”和“使父子”在本句中就会变成为不可理解的结构。这里只能分析为:“使”带复句形式的主谓短语“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做宾语。

○《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林枝扶疏

(作为君主,要经常象修剪树林那样削割臣下的势力,不要让臣下的势力如枝叶繁茂。)

本例中的使令动词“使”,同样不能用“使”的基本动词义来解释,与上例类似。

注意3:为了说明这一点,再来看用“使”的四个例句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

这次温地会盟,晋文公召请周襄王前来,率领诸侯朝见,并让周天子打猎。

本例中晋侯与王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王”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晋侯”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王狩”做宾语。

○《左传·文公十六年》:夫人使公田孟诸而杀之

襄公夫人打算让宋昭公到孟诸打猎而乘机杀死他

本例中襄夫人与宋昭公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宋昭公”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襄夫人”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公田”做宾语。

○《左传·昭公十三年》:观从使子干

(观从让子干吃饭)

本例中的“观从”与“子干”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子干”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观从”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子干食”做宾语。

○《左传·哀公十一年》:孔文子使疾出其妻

孔文子让太叔疾休弃了他的妻子。

本例中的“孔文子”与“疾”之间,没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疾”实现其后的行为,不完全是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孔文子”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疾出其妻”做宾语。

注意3使令动词的“”与基本动词”的区别更明显。例如:

○《老子·十二章》:五音人耳聋;五味人口爽

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

本例中的“五音”不会去命令“人耳聋”,而只能是致使人有耳聋的结果。如果把这个“令”分析为“令人”,在本句中也是不可以理解的。而“令”所带的宾语“人耳聋”,只能分析为主谓性宾语。“五味令人口爽”与前面类似。

○《墨子·备城门》为闺门两扇各可以自闭。

(做小门的两扇门,使各自可以开一扇闭一扇)

本例中的“闺门两扇”不会去命令“各可以自闭”,而只能致使闺门有自闭的结果。如果把这个“令”分析为“令门”,在本句中是无法理解的。而“令”所带的宾语“各可以自闭”,只能分析为主谓性宾语。

正是因为使令动词使”、“”都不带体词性宾语,所以也就不能把它们分析为递系句(或兼语句)。基本动词“令”倒是可以构成递系句,关于这个问题,请参看第八章第四节紧缩复句。

2使令动词句中“使”、“”的后面常用主谓短语宾语,当使令动词句小主语表示的人物上文出现过时,“使”、“”的后面小主语一般都不再出现而是无主句形式。例如:

○《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民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

(郑君讨厌高克,派他率领军队住在黄河岸边。)

本例中“高克”是动词“使”后所带宾语中的小主语,由于在前分句中“高克”已经出现,所以“使”后省略不再出现。

○《战国策·赵策四》: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棋,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左师公说:“我的儿子舒棋,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老臣已经衰老了,心里很疼爱他。希望能让他作一名宫中卫士,来保卫王宫。”)

本例中的“舒棋”是动词“令”后所带宾语中的小主语,由于在前分句中“舒棋”已经出现,所以“令”后省略不再出现。

注意1有时这种句子可以作小主语。这样的例句很少见,在我们所用的六部书中,共有十几例。例如:

○《孟子·滕文公下》: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居于王所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里)

本例中“使”所带宾语是主谓短语,其主语用“之”替代作小主语。

○《墨子·备突》: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维置突门内,使度门广狭,入门中四五尺。

(将两个车轮捆在木上,外面涂上泥巴,用绳系轮置于门上,计算门的宽容,让轮悬于门中四、五尺之处。)

本例中“令”所带宾语是主谓短语,其主语用“之”替代作小主语。

注意2如果受使者是不能不必确指的人主谓短语常取无主句形式。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使请战

齐顷公派人请战

本例中的受使者是不能确指的人,“使”的宾语用无主句的形式。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

(晋侯派人报告杀太子申生的原因。)

本例中的受使者是不必确指的人,“使”的宾语“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是无主句的形式。

注意3有时这种小主语可以用”来表示。例如:

○《孟子·公孙丑下》:王使问疾。

齐王派人来问候孟子的病)

本例中“使”后的宾语中,名词“人”是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但这里的“人”是泛指,而非确指。

○《庄子·说剑》:太子乃使以千金奉庄子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

本例中“使”后的宾语中,名词“人”是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但这里的“人”是泛指,而非确指。

2意使和致使

1意使

在包含使令动词的句子中,由于主使者授意受使者独立地去完成某种行为,便构成意使意使通常要同时符合下述两个条件。首先,由主使者向受使者授意,所以使令句大主语小主语通常由有生名词充当,而可以由无生名词谓词性词语充当。其次,由于受使者接受主使者意图完成某个行为,所以这种行为通常由行为动词带宾语的状态动词表示,并且这种行为受使者可以并同意独立完成的。意使句只能由“使构成。例如: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危急情况。

本例中的大、小主语“宋人”、“门尹般”都是有生名词,其中大主语是主使者,而小主语是受使者。动词“如”、“告”都是行为动词。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救赵。

(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

本例中的大、小主语“魏王”、“晋鄙”都是有生名词,其中大主语是主使者,而小主语是受使者。动词“将”、“救”是行为动词。

注意使令动词句中,“使”最常构成意使句使令动词句80%以上

2致使

由于主使者活动影响使受使者有某种状态活动便构成致使致使句可以使”,可以”。通常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便可成其为致使句

注意1致使句符合的条件主使者并非人国家,而是无生名词表示,或是某种行为变化。例如。

○《老子·十一章》:五色人目盲。

本例中的大主语是“五色”是物,而并非是人或国家,为无生名词。使动词“令”表示致使。

○《左传·昭公十一年》: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

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而安置子元,让昭公不能立为国君

本例中的大主语是主谓短语“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动词“使”表示致使。

注意2致使句符合的条件受使者由无生名词表示,而不是人国家

○《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

本例中的小主语“木枝”即受使者是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虽然大主语是有生名词“人君”,但仍符合致使句的条件之一。

○《墨子·备穴》:满炉而盖之,毋令气出。

本例中的小主语“气”即受使者是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

注意3致使句符合的条件受使者涉及变化活动,是受使者不能独立完成或是不同意去完成的。

○《荀子·富国》: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每年即使遇到旱涝灾害的光景,让百姓没有冻饿的灾难,这是圣君贤臣的事情。)

本例中虽然小主语“百姓”是有生名词,但“无冻馁之中患”是百姓不能单独完成的,符合条件三,为致使句。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朝露

(一定要让你们的国君丢弃你们的封疆和守备,跋山涉水,冒着霜露。)

本例中“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朝露”是小主语“君”不愿去完成的事,也构成致使句。

二、致动述宾短语

致动述宾可以分为使动意动两类。

1使动述宾短语

使动述宾常用动词形容词构成此外数词名词有时也能构成这种短语

1动词使动述宾 其难点是如果区分和判定动词的属性

状态动词准自动动词常构成使动述宾,此外少数及物动词也能构成这种短语

注意1状态动词通常只带使动宾语,所以它们最常构成使动述宾。例如:

○《孟子·尽心下》:中天下而立,四海之民

(立于天下的中央,使天下的百姓安定。)

本例中的状态动词“定”,与加·的定中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以陪邻

(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强大邻国呢?)

本例中的状态动词“亡”,与加·的名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注意2准自动居止动词运动动词不及物情态动词不及物人事动词都常构成使动述宾。例如:

(准自动动词属于不及物动词中,具有及物动词属性的不及物动词。通常这种不及物动词能带使动宾语。准自动居止动词(站立)、(到)、等。准自动运动动词退(返)、等。)

(另外,不及物情态动词(悦)、等;不及物人事动词(谒见)、(顺从)、(背离)、(问候)、(叛)等。)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晋鄙军

(魏王很害怕,派人让晋鄙停止进军)

本例中的居止动词“止”与加·的主谓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左传·成公三年》:晋人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晋国军队将楚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楚国,用来换取知罃)

本例中的准自动运动动词“归”与加·定中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左传·昭公二十年》: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楚国。”

费无极说:“伍奢的儿子很有才能,如果在吴国,一定会使楚国忧虑。

本例中的不及物情态动词“忧”与加·有生名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诸侯

(齐桓公称霸天下,使诸侯朝拜。)

本例中的不及物人事动词“朝”与加·有生名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注意3及物动词中生活动词及某些介于及物不及物之间及物动词也可以构成使动述宾从语义上看,这些可以构成使动的及物动词一般是些未成年人就可以完成的基础生活行为。这样的动词常用的有:等。例如: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桓人,怜而常窃衣食

(太史的女儿感到法章的相貌不凡,认为他不是平常之人,怜爱他因而常偷送他一些衣食。)

本命中的生活动动词“衣食”,与加·的他称代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

(于是老人便留下子路住宿,杀鸡做饭款待他食用,还介绍自己的两个儿子见了子路。)

本例中的生活动词“见”,与加点的其字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百馀骑来见项王

(第二天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待从人马来见项王。)

本例中的生活动词“从”,与加·的数量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2形容词使动述宾

形容词的性质状态动词接近它们也常构成使动句。例如:

○《国语·齐语》: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其币其礼

(齐桓公知道诸候都归向自己,所以让诸候减少礼物而注重礼节)

本例中形容词“轻”、“重”构成使动用法。

○《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

(儒者在朝内做官就会使政治美善)

本例中形容词“美”构成使动用法。

○《史记·李斯列传》:贫者,贱者

(贫穷的人使他富裕,卑贱的人使他高贵。)

本例中形容词“富”、“贵”构成使动用法。

3其他使动述宾

注意1数词形容词性质接近所以有时能构成使动句,例如:

○《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人,己

(别人学做一遍就会了,我就学做一百遍;别人学做十遍就会了,我就学做一千遍。)

本例中的数词“百”、“千”带代词“之”构成使动句。

○《史记·货殖列传》:枣栗千石者

本例中“枣栗千石者三之”的使动用法为:“枣栗千石者使之三”。其中:基数词“三”作谓语;代词宾语“之”指代的是“枣栗千石”。所以全句可译为:三千担枣子、栗子。

注意2名词一般不做谓语所以它构成使动活用。例如:

○《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

(孟尝君收我为门客。)

本例中的名词“客”活动为动词,用使动用法,并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左传·定公十年》:尔欲吴王

(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本例中的名词“王”活用为动词,用使动用法,并构成使动述宾短语。

2意动述宾短语

注意1与使动述宾相比意动述宾主要表现为一种主观认识,所以常由形容词构成,此外名词活用也能构成意动述宾,而动词则一般不构成意动。例如:

○《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上东山才认为鲁国小;登上泰山才认为天下小。)

本例中的形容词“小”表现为一种主观认识,构成意动述宾短语,

○《吕氏春秋·适度》: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

(人主自认为智慧而认为别人愚蠢,自认为灵巧而认为别人笨拙。)

本例中的形容词“愚”、“拙”表现为一种主观识,分别构成意动述宾短语。

注意2名词活用后构成的意动述宾比较罕见。例如:

○《榖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人们认为她是夫人,我可以不认为她是夫人吗?)

本例中的名词“夫人”加代词“之”构成意动述宾短语。

注意3有人用“以为”来确定意动,其实用它确定意动有条件的,只有在已经肯定形容词成致动的前提下,才能用它确定意动如果是名词活用作致动,可以转换为“以为”的,其实许多是使动。关于这一点请参看前边的“以为”述宾短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0d52350b4c2e3f57276313.html

《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