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四首(一)

发布时间:2020-02-26 22:54: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竹里馆

一、作者资料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曾被选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

二、全诗翻译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翻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子里,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好不快乐。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三、主旨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四、赏析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月夜,我独坐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好不快乐。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2、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的理解。

竹林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诗人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写月亮殷勤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3

1)景物:“幽篁”、“深林”、“明月”——宁静闲适

2)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淡泊惬意

4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5、⑴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幽篁:幽深的竹林 长啸:长声呼叫

⑵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4分)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五谷丰登”“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2分)

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7、《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2分)

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9、“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10、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3)

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 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

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答出“烘托”或“反衬”1: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11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额而独到的想象力。

春夜洛城闻笛

一、作者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全诗翻译

谁家/玉笛//飞声,散入/春风//洛城。

此夜/曲中//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叙事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呢?……抒情

【注释】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即洛阳。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五、诗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幽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主旨

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释题】诗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和具体的时间。

四、诗句赏析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4、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飞”一字的妙处。

“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 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5、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明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宁运用夺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村诗人内心间笛后的孤寂心情。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迎鸣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折柳指的起《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呈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故园情“一词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意。

9、《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逢入京使》

一、作者资料

岑参    唐代边塞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高适并称“高岑”。

二、全诗翻译

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抒情,思乡情切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叙事,远涉边疆,思乡怀亲

【翻译】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注释】

《逢入京使》:选自《岑参集校注》。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三、主旨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背诵这个主旨】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四、诗句理解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2、“双袖龙钟泪不干”

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五、诗句赏析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情景。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2)“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3)“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营造的意境。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 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6)请从诗句的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7)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指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念的信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晚春

作者资料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二、全诗翻译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才华,此指花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三、主旨

本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了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背诵这个主旨】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

四、诗文理解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启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五、诗句赏析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开头两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一个“知”字,一个“斗”字,采用拟人手法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

“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4)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吐露芳香,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紫”的“斗芳菲”行列,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无才思”和“惟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5063a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2.html

《课外古诗词四首(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