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鄂教版

发布时间:2020-08-08 14:53: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诵读

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赠刘景文》。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二、教学展示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诗歌:

1、自由读课文

2、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

指名说||板书:荷   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字的教学。

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对比朗读。

 书写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书写字。

(3)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三、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齐读后下课)

四、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黄       :绿

秋之美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赠刘景文》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诵友情的佳作||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 山市 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欧阳修 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辛弃疾 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乐府 》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相关图片

苏轼的诗: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8.3(15944人评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9.0(9846人评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7.9(9450人评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作者:苏轼 8.3(8415人评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50bdc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3e.html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鄂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