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吕氏春秋》。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2、问题导学,分析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寓意。 3、通过续写或改写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加强对寓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故事的寓意,能够正确处理各种传闻,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分析情节,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问题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布置预习:
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直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也可以查找资料,试着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字


圈出来,不会翻译的句子划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是两篇寓言故事,小故事里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这两篇故事出自于什么?《伊索寓言》学生回答)这是一部古希腊寓言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选自什么?《吕氏春秋》(学生回答) 二、明确学习目标(ppt展示)
学生齐读。 三、了解《吕氏春秋》
1、朗读课文中的介绍。(学生个别读、齐读) 2、教师补充介绍:ppt展示)
《吕氏春秋》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兵家、名家、农家等各派的学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术数等,成为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 《吕氏春秋》是研究先秦思想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先秦文化史的可贵资料。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检查预习,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生个别读。 正音:溉汲 gài



2)学生齐读。
3ppt展示无标点课文,学生断句朗读。(个别读、齐读。 2、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解答预习中遇到的疑难。 2)全班交流,进一步解答疑难,疏通文意。 3)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句:
解释词语:1、有闻而传之者。 2、闻之于君 3、及其家穿井
4、国人道之 5、丁氏对曰
翻译句子:6、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品析语句,理解文意。思考问题:ppt展示问题) 1、丁氏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3、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是什么? 4、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5、宋君听说后,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认识人物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六、拓展延伸:
1、古代类似的故事:“三人成虎” “曾子杀人”等。 2、现代社会典型事例:“谣盐”
20113月起我国部分地区刮起了的“抢盐风” 3、联系自身经历,想想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4思考: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传闻、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学生畅所欲言 七、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知识,完成练习。 2、写作训练:(二选一) 1)续写: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又有闻而传之者……
2)改写: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无井——穿井——得一人 劳力





《穿井得一人》学情分析
《穿井得一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中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刚刚融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式接触文言文的时间并不长,文言字词的积累还很薄弱,翻译课文,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还有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内容离现在比较久远,语言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距,学生难免会有畏难心理。 另外学生受年龄限制,虽然也有爱思考的孩子,但大多数学生思考问题容易停留在表面,很难做深入的思考研究,更是缺乏质疑能力,往往不关注细节,常常自以为会了,但是面对老师的具体问题,就容易被问住。
要上好这堂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从朗读入手,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寓言的特点,从故事激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质疑。
《穿井得一人》效果分析
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介绍文学常识、检查预习、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品读课文,理解寓意、拓展延伸,环环紧扣,由课本到现实,过渡清晰自然。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尤其是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时候,学生积极参与,很好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多


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整节课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穿井得一人》教材分析
《穿井得一人》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第六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都富有想象力,引人遐思,给人启迪。《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篇幅短小却寄寓了意味深长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寓意。《穿井得一人》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字词的积累、文意疏通等内容也要得到相应重视,体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另外,在现代社会,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闻,真假难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信息,这个古老的故事对于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穿井得一人》评测练习
一、注音:
溉汲 二、解释词语: 1、有闻而传之者。 2、闻之于君 3、及其家穿井 4、国人道之 5、丁氏对曰



三、翻译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回答问题:
1、丁氏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后来产生误传的原因是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穿井得一人》课后反思
《穿井得一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回顾整堂课,从备课到上课,抓住了几个关键地方:
一、朗读。朗读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要抓手,朗读和课文理解是相互促进的,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文理解之后,朗读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个别读、齐读、无标点时的断句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逐步提高朗读要求,自然也渗入了对课文的理解。但对重点句的朗读还缺乏更细致耐心的指导以及示范朗读,这也是自身功力不够的表现,亟待学习和提高。
二、文言文。落实文言字词的解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是文言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在预习时布置好任务,明确要求:反复朗读课文,直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也可以查找资料,试着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字圈出来,不会翻译的句子划出来。从课堂上检查预习的情


况来看,朗读的效果很好,文意也基本理解,但是重点字词的落实不到位,没有关注细节,今后还要加强指导,要重视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实实在在。
三、寓言。抓住寓言的文体特点,按照品读故事、理解寓意、获得启示的思路安排教学环节。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先让学生品读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训练了发散思维。小故事中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从古至今类似的事情一直都有,要让学生联系现实,联系自身经历,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充斥的各种传闻、各种信息,从而在课文学习中能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穿井得一人》
课标分析
《穿井得一人》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与本课的教学相关的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5f596b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5.html

《初中语文_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