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冬吃饺子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立冬吃饺子的故事
立冬吃饺子的故事 【故事来啦】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是冬天“冬雪雪冬小大寒”也就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六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这个节气在每年的1178日。今天是115日,下周二也就是117日就是今年的立冬了。
我国民间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每到这个时节,就意味着,冬天就要到了。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古代社会中,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一天,皇帝会亲率文武百官来到京城北郊设坛祭祀,场面隆重壮观。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气的继承和发扬,赶在立冬之日,家家户户也要庆祝一下。我国南方,立冬之日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地区,立冬首选的饮食那就非饺子莫属了。北方有谚语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谚语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为什么立冬要吃饺子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仔细看看那两边翘、中间圆滚滚的饺子,长得是不是有点像我们身体上的某个器官呢?没错,就是耳朵!据说这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说叫“娇耳”——“娇嫩”的“娇”,“耳朵”的“耳”。传说这是我国的大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关于他的“祛[qū]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天,他看见南阳一带的老百姓饥寒交迫,缺衣少食的人们两只耳朵都被严重冻伤了。当时伤寒病流行,这在当时是一种治不好的传染病。从冻伤耳朵到得伤寒病,因此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起了恻隐之心,他凭着自己的经验,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大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吃。老百姓吃了这个奇怪的“药”,既治好了冻耳朵,又抵御了伤寒病。从此乡里人就模仿制作,并把它称为“娇耳”或者“娇子”,“娇”当然是“娇嫩”的“娇”。后人也跟着模仿制作,而“娇子”也逐渐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演变成了“饺子”。
冬天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来,从此,人们在立冬节气吃饺子,冬至节气吃饺子,除夕也吃饺子。现在说立冬吃饺子的原因,一来是为了纪念张仲景这位伟大的名医,二来,不是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吗?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冬天的耳朵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大概可以补补耳朵吧,这也是家人对你表现贴心关怀的一种很有情趣的方式哦!

说来还有第三个原因呢!立冬是秋冬交替之时,就像大年三十除夕是新旧年交替之时那样。在新旧两个节气或者新旧两个阶段交替的那几个小时,主要是半夜23点到次日凌1点这两个小时,我们把它叫做“子时”,子时,子时,“子鼠之时”,是属老鼠的。这个属老鼠的子时既属于前一天,又属于后一天,因此又被叫做“交子之时”。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的交接之时,而立冬则是秋天和冬天交接之时,“交”子之时,这饺子自然是不能不吃的哦!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立冬吃饺子的传说揭秘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据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由此,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一来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再来,咱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吗,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冬天到了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6c3833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f.html

《关于立冬吃饺子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