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1》(15个案例资料)2014、4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2 02:30: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案例分析1》案例资料

[案例1---解梦]

故事性思路-----赵宇清经常做梦,而且认为梦中的东西常常能够解释或预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是自己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很多担心和焦虑,不知道该不该信梦。

心理学思路-----赵宇清经常做梦,由于其受暗示性很强的人格基础,使得其常常把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梦中的东西来解释或预兆现实生活。在几次契合(梦见棺材;梦见差点儿被车撞;)之后,便开始非常信梦了。因为常有不吉利的梦,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些担心和焦虑。不知该怎么办。

1、片段中,心理学家安排的实验用意何在?(1+1)测试结果如何?(1)测试结果与赵宇清的心理问题有何关系?(1+1+1

答:●片段中,心理学家通过不断、递进的方式给赵宇清传达错误信息,并在过程中请赵宇清在三杯清水中分别区分出哪一杯滴入醋和汽油。以此对赵宇清的受暗示性强弱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表明,赵宇清的受暗示性很强。●赵玉清的测试结果表明,他极易受暗示。这使得他每次做梦后,极易受解梦网站的解释的暗示,并把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梦中的东西来解释或预兆现实生活。于是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些担心和焦虑。由此可见,受暗示性强是赵宇清心理问题的人格基础。

2、试分析赵宇清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1+1

●赵玉清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梦的困扰,使得其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焦虑和担心。

●赵宇清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包括:

(1)事件:多次做梦,结果都应验了。比如:梦见棺材后,后来捡到白金项链、捡钱、捡到车钥匙;梦到差点儿被车撞,后来一个月迟到七次;

(2)受暗示性强的人格基础,使得其极易受网站释梦的暗示,导致其对梦的预知功能深信不疑。

3、片段中,咨询师使用了哪些咨询技术?(1+1

咨询师运用了:

具体化。比如:给我们举以前应验的梦的例子”;

归纳总结。比如,就是因为那个梦,老捡东西” ;

释义。比如,看来这个梦不止管一天啊,还管老长时间”;

对质。比如,这个算应验吗?你梦到的是差点被车撞到,结果是迟到” ;

[案例2---不能与陌生人说话]

故事性思路-----刘先生经常担心女友,不允许女友参加社会活动,不能接受女友与外人(无论男女)的接触和交流,使得女友无法忍受。

心理学思路-----刘先生生性多疑、对周围的人与事抱有敌意和非现实性优势观念,怀疑、猜测和认为女友州的人都是不怀好意,会影响到他与女友的关系和交往,干涉女友参加社会活动,阻碍女友与他人的联系和交流,引发女友不满。

1、刘先生有什么心理问题?结合影片说说你的依据

刘先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但不足障碍程度。依据包括:

(1)刘先生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案例中表现为,将学校安排女友主持活动与好色之徒相联系,去学校和校长交涉;敌视校友要女友电话号码的行为。

(2)刘先生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案例中表现为,女友接到陌生电话时,刘先生会反复盘问;频繁询问女友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在还没有和女友确定恋爱关系前,怀疑女友脚踏两条船。

(3)刘先生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案例中表现为,女友的朋友约女友出去时,怀疑女友的朋友要给他介绍新的情人。

4)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案例中没有明确,但综合其情况可视为社会功能基本正常。由此判断不达障碍程度。

2、刘先生的心理问题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偏执、多疑有什么区别?

如果界定刘先生的心理问题是偏执性人格障碍程度,它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偏执、多疑的区别在于:

(1)偏执性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而偏执、多疑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2)偏执性人格障碍长期存在,偏执、多疑具有偶发性、暂时性、情景性的特点。

[案例3---怕人注视]

故事性思路-----oliver在三年前刚刚进入模特公司时,曾被逼迫拍过裸照,身心受到很大伤害,以至于在人多、被关注的空间里会紧张、透不过气,甚至无法自持。在街上行走时也总是捂着前胸,躲避迎面而来的男人不能自然,害怕在人多的时候成为焦点,被关注。

心理学思路-----oliver在三年前刚刚进入模特公司之时,曾被迫拍过裸照,身心受到很大伤害,感觉自己随时都处于被大家关注的焦点上,似乎就像是自己没穿衣服一样,产生强烈的恐惧、不安和紧张。这种恐惧、不安和紧张的情绪越来越影响她的生活,因此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1、片段中,Oliver在心理问题发作时,有哪些症状?分析这些症状,并指出其中哪些是躯体症状?哪些是情绪症状?哪些是行为表现?

①心理问题发作时,有这样一些症状:感觉透不过气;想吐;流汗;心跳的很厉害;紧捂前胸;表情痛苦;大喊大叫;急不可耐地逃出电梯;紧张提防着周围的人;感觉在人多的地方是大家的焦点;感觉像没穿衣服;低头行走躲避对面走来的男人;对胸罩感兴趣却不买;

②上述症状中属于躯体症状的是:感觉透不过气;想吐;流汗;心跳的很厉害;

③上述症状中属于情绪症状的是:表情痛苦;大喊大叫;紧张地放着周围的人;感觉在人多的地方成为焦点;感觉像没穿衣服;

④上述症状中属于行为表现的是:紧捂前胸;逃出电梯;低头行走躲避对面走来的男人;对胸罩感兴趣但不买;

2、如果存在第一题中所述的相关躯体、情绪、行为症状表现的话,那么这些行为症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些症状是如何帮助Oliver的?

①上述症状是在如下情况下发生的:当oliver在电梯里被人碰到时;当她走在街上感觉被人注视时;当有男性与她迎面走来好像看她时;当她被营业员所关注时;

②上述症状帮助oliver可以摆脱令她难受的场景

3、Oliver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应该是1+1

简单回答:Oliver的心理问题是恐惧症

4、说说引发Oliver心理问题的原因

引发Oliver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片段中出现的被聚焦的特定场所(电梯; 街上;商场);间接原因:曾经被逼拍裸照;

5、片段中,咨询师使用了哪些咨询技术和疗法?请举例说明

对质-----“为男友拍胸罩广告,为何怕被看胸部

解释-----“大部分有心理障碍的人都和生活背景有关

放松疗法------“用纸袋呼吸,提高肺部二氧化碳浓度

暴露疗法------“将来访者直接带进引起来访者恐惧的场景

观察法-----预约咖啡馆见面,在后跟随观察。

指导----“乘电梯时暗示自己,没人注意我”;跑出电梯后指导解开领扣,使劲儿呼吸。

[案例4---优秀却自卑]

故事性思路-----小董,由于受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在与人交往中一直感到很自卑,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公司里不能和同事们近距离地说话和交流,遇到人就很紧张,并为躲避与人交往于2003年自创公司。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人际交往的困惑,寻求帮助。

心理学思路-----小董,从小寄养在姑姑家,5岁时回到父母身边。在成长中不仅没有和父母建立信任、亲密的关系,反而体验到了父母在对她教养过程中带给她的伤害。由于童年的恐惧情绪体验,使得其非常认同妈妈对自己的评价,使得自己在后来的人际交往中感到自卑,以至于遇到人就紧张,无法与人建立关系进行沟通与交流。

1、小董的心理问题是什么?(1+1

答:

小董,由于受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在与人交往中一直感到很自卑,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公司里不能和同事们近距离地说话和交流,遇到人就很紧张,并为躲避与人交往于2003年自创公司。

小董的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中遇到人就紧张,有自卑感,是人际交往障碍。

2、小董心理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小董的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中有自卑感,存在着交往障碍。形成小董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三方面:

生活经历造成的:从小寄养;回到父母身边后没有建立起信任感、亲密感;高中时就离开家独立生活;对象的选择从未得到肯定;

父母的教养方式造成的:全盘否定和改造;屈打成招式的建立母女关系;

成长性问题造成的:自己在生活发生变化时遇到的分离焦虑问题和关系建立问题没有被及时关注并处理好;认同母亲以及对其的评价;

3、当小董与母亲在男友问题上发生矛盾时,小董是如何应对的?这种应对方式是什么防御机制?

●小董的应对:

(1)当和母亲在男友的问题上发生矛盾时,小董承认母亲对自己的指责,认为得自己自私、特别不对、特别错误,接受了母亲的说法。

(2)不顾母亲反对和男友结婚。

●小董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和母亲产生进一步的矛盾和对抗,这是合理化的防御机制

[案例5--刘德华]

故事性思路-----吴可,因为外形酷似刘德华,几经努力成功地模仿了刘德华的形象和演唱他的歌曲。随着对刘德华的模仿和扮演越是成功,吴可就越是困惑,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做回吴可。

心理学思路-----吴可,借助于酷似刘德华的外形,两次整容,用心模仿,已经能够成功扮演刘德华并在演出中模仿演唱刘德华的歌曲。由于无时无刻地扮演和模仿刘德华,表现出自我同一性混乱,搞不清楚朋友是欢迎吴可还是欢迎刘德华。每当想到观众的掌声是送给刘德华而不是吴可,就很困惑。不知道怎么样能够做回自己。

1、为什么专家说吴可存在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问题?

吴可一方面要模仿刘德华,另一方面要做自己,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

案例中,●一方面,吴可两次整容使外形更像刘德华;模仿刘德华的歌曲和形体特征;沉浸在成功扮演刘德华的演艺活动中,并期待着有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吴可想甩掉刘德华的外壳做回自己;分不清楚朋友是在喜欢刘德华还是吴可;成功地扮演刘德华无法弥补吴可内心对自我认同的需求。

2、咨询师讲画家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在来访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能够清晰描述的情况下,咨询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借喻画家故事的寓意,帮助来访者呈现心理状态,解释来访者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

3、吴可有哪些愿望?对于这些愿望,吴可是如何去实现的?

吴可的愿望有:

●希望借助酷似刘德华的外形,成功模仿刘德华;

●希望有一天像刘德华那样成为真正的明星;

●希望摆脱刘德华的影子,做回自己;

●希望自己一炮走红,观众的掌声是送给吴可的;

实现方法:

●不惜做了两次整容手术,让外形更加接近刘德华;

●借刘德华的外形,进入辉煌的领域,取得成功;

●去心理访谈接受心理咨询

案例6--财迷的妻子】

故事性思路-----小军,结婚已经四年。最近遇到几件事,认为妻子不愿意为自己花钱,认为妻子爱钱不爱自己。所以开始攒私房钱,而且感觉与妻子的距离变大。

心理学思路-----小军,结婚已经四年。最近因为在为自己看病、买眼镜的问题上,围绕着“钱“,和老婆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存在交错沟通状况,互相产生误解,感觉到妻子发生了变化,不是关心他,而是关注钱,甚至感觉妻子爱钱更胜于爱他,使得其在经济上产生了不安全感,以期通过攒私房钱得到保障,感觉和妻子的距离变大了。

1、试分析小军夫妻之间沟通冲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1

●案例中的冲突表现:

①当夫妻面对看病中的花费时,妻子说的“没有那么多钱”被小军认为妻子不愿意花钱给自己看病。但实际上妻子是说没有那么多现金。

②当妻子不同意给小军买墨镜时,小军认为妻子不愿意花钱给自己买需要的墨镜。但实际上妻子是考虑到小军眼睛的散光而另有想法。

③妻子把钱看的紧,小军联想到妻子不愿意为自己花钱看病和买墨镜,认为妻子财迷。其实妻子为了不给他增加压力,正在悄悄地筹划两个人将来的生活。

●从案例中的表现,能够看出小军夫妻之间的沟通冲突主要表现在花钱的方面和对待钱的态度方面。

2、试用TA沟通分析疗法的沟通分析技术,判断小军与妻子之间的沟通属于哪一类沟通? 1+1+1

答: 影片中,夫妻双方想表达的意思都没有正确地传递给对方,导致相互误解。

小军与妻子的沟通中,刺激与反应相互交错,即发出刺激的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使发出刺激者感到挫折、不受重视,因而可能中断沟通,造成彼此沟通的障碍或冲突。

小军与妻子之间的沟通属于交错沟通。

3、如果请你咨询,从哪几个切入点展开?

答:①可以从案例中提到的几件事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切入展开。

②也可以从夫妻遇到问题如何进行沟通切入。

③也可以从夫妻关系或夫妻感情切入展开。

案例7---双胞胎的战争

故事性思路-----韩冰,由于小时候被寄养的生活经历,使得其回到父母身边后一直没能像双胞胎妹妹那样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互信的关系,反而常常因为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与妹妹打架,让妈妈很无奈,也很苦恼。她自己也很痛苦。

心理学思路-----韩冰,由于小时候被寄养的生活经历,使得其总是感觉爸妈对她和对妹妹不一样,自己像外人一样。小时候,嫉妒妹妹和爸爸那样亲密,当妹妹和爸爸亲热时自己也很想,但没有人看出她的想法,她觉得爸爸应该想到的,但爸爸没有,感觉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常常不被爸妈所关注。于是将由此产生的痛苦和委屈进行转移,常常因为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与妹妹打架,让妈妈很无奈,也很苦恼。她自己也很痛苦。

1、这段影片暴露出这个家庭的成员有哪些问题?

: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个家庭中有四个人----爸爸、妈妈、双胞胎姐姐和妹妹。

●家庭成员间的彼此关系是:爸爸和妹妹关系密切;妈妈爸爸对姐姐有愧疚感;妈妈在生活中常常特别照顾姐姐;姐姐和妹妹经常打架;姐姐和爸爸妈妈、妹妹的关系,感觉自己像外人;姐姐感觉爸妈偏心;

●这个家庭的成员对相互的感觉是错位的;成员彼此之间缺乏沟通;相互的关系缺乏和谐性。

2、双胞胎姐妹的战争背后,肯定有很多原因,请问:姐姐韩冰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答:●认知曲解。爸爸应该知道她也想像妹妹那样和爸爸亲密打闹,可没有,所以自己像外人。(比如:看见父亲和妹妹打闹,爸爸应该知道我也想和爸爸打闹;回到这个家以后,爸妈应该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转移。姐姐没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关注很痛苦,也很委屈。这种痛苦和委屈被转移到妹妹身上,于是经常发生双胞胎姐妹的战争。

●成长需要没能被满足。姐姐韩冰被寄养的经历,影响她和父母关系的建立,使她感觉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被忽视。

3、影片中的“关系排列”小测验,采用的是什么测验技术?揭示了韩冰怎么样的内心状态?

答:

●影片中小测验,以排序的方式,应用投射原理对韩冰的社会心理距离进行测量。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韩冰与同龄人的心理距离最近,可以无话不谈;韩冰和爷爷奶奶比较亲,他们是亲人中心理距离最近的;韩冰和父母的心理距离最远,把妈妈排在最后;没人可排也不排爸爸。

4、作为心理咨询师,你会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处理这个问题?

答: ●首先要明确需要咨询师“处理什么问题”

●假设处理“双胞胎战争”问题。

●从姐妹的战争着手;从姐妹的感情着手;从姐姐感受妈妈的苦恼着手;

●以战争着手,可以依次:第一,梳理多数情况下姐姐与妹妹发生战争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含有怎样的情绪。第二,探讨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第三,对产生情绪的诱发因素进行认知调整,从而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

案例8---考研也疯狂

故事性思路-----小云,由于连续三次考研均失利,于是服药自杀,由于发现及时已脱离生命危险,但这把妈妈吓坏了。

心理学思路-----小云,在连续不断、几经辗转的被寄养的经历中感觉被忽视,觉得低人一等很自卑,没有和家庭成员、亲戚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甚至于感觉压抑和郁郁寡欢(鸭妈妈和鸭宝宝的故事---呈现) ,在人际联系中形成一些认知曲解(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过度引申)。参加工作后,由于对工作的不满意和补偿心理,在“只有考研才能改变”的想法下进入考研大军。在后来的考研中,由于受男友语言的暗示和刺激开始疯狂考研。在连续两次失利后,由于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思维,感觉自己只有三条路可走:成功考研、得神经病、自杀,并在考研第三次失利后服药自杀。幸被及时发现脱离危险。但把妈妈吓坏了。

1、小云是什么问题?

●小云,由于连续三次考研均失利,于是服药自杀,由于发现及时已脱离生命危险,但这把妈妈吓坏了。

●小云,由于成长经历使之形成一些心理压抑,呈现出抑郁情绪(鸭妈妈和鸭宝宝的故事)。在与家庭和亲戚的关系中形成一些认知曲解(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过度引申)和被忽视的感觉。参加工过后,由于对工作的不满意和补偿心理,在“只有考研才能改变”的想法下进入考研大军。在后来的考研中,由于受男友语言的暗示和刺激开始疯狂考研。在连续两次失利后,感觉自己只有三条路可走:成功考研、得神经病、自杀,并在考研第三次失利后服药自杀。幸被及时发现脱离危险。但把妈妈吓坏了。

2、小云认为自己眼前有哪三条路?这样的认知是否是合理认知?如果是认知曲解的话,那么是何种认知曲解?

小云认为自己眼前的三条路是:

(1)考上研究生

(2)自己得精神病

(3)自己去自杀

  这样的认知是不合理认知,这是非黑即白的绝对化的认知曲解。

3、导致小云过于看重考研的原因是什么?

(1)事件:认识一男友,男友希望他考研(因为自己没能考),她希望与男友继续交往,激发了考研的愿望。当男友不屑与她,只是因为她考研而与她交往时,更刺激了她疯狂考研。

(2)认知曲解:过度引申的认知曲解。

(3)防御机制:补偿(从小觉得低人一等,希望通过考研被人尊重;由于对工作不满意,希望通过考研改变命运;)

(4)人格缺陷:从小被寄养的经历使其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很自卑。

4、如何从理性情绪疗法出发,分析并治疗小云的心理问题?请结合案例说明

●从认知疗法出发,小云的问题在于:

①事件。工作不如愿;与男友的相识交往,因没考研不成而分手;几经考研失败;

②信念。只有考研可以改变命运;眼前只有三条路;

③后果(情绪行为):自杀。

DEF:辩论;效果;感受;

分析:导致小云自杀的原因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于她的信念。

●从治疗角度看:

1)首先需要梳理情绪。帮助小云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愤怒,委屈,郁郁寡欢),共感其感受,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

2)其次通过讨论(辩论)梳理情绪背后的不合理认知,挑战“人生只有考研一条路”和“考研结果只有三条路”的不合理性。

3)再次从设想效果的角度尝试认知替换,以期改变和调整不合理认知。

4)最后通过感受来体验效果,进而实现认知调整的固话。

案例9--胆大的孩子

故事性思路-----小新,认为自己胆小,经常寻找机会练胆儿,甚至不惜以跳楼的方式,引来妈妈的不理解。/妈妈的印象里,儿子是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孩子,敢做许多冒险的动作,敢做别的同学不敢的事(打弱小同学),敢从三楼跳下去,,,,可儿子不这样认为。妈妈不理解儿子为什么总认为自己胆儿。

心理学思路-----小新,在生活中经历一件事情(同学被欺负,他就在现场,但却没能帮助同学避免被欺负)后,很是内疚,自责(认为自己应该能够帮助)。这一内疚、自责以合理化的归因(自己胆子太小)得以解脱。于是在生活中受强迫性重复的影响,不断创设练胆儿的环境,但每一次都没有得到满足,始终没能得到“胆大了”的感觉。/小新的妈妈由于早年的经历,深深体验着被欺负的创伤和感受。每当看到儿子在干欺负弱小的事(儿子认为是练胆儿),都会激起被欺负的情绪体验,并将气愤的情绪投射在儿子身上,无法理解儿子为什么要这样。

1、小新认为自己胆小的理由是什么?

答:

答:

●事件:自己的同学被欺负时,不敢、没能帮忙。

●认知曲解:选择性消极注视(不如别人;个子矮;关系不好)

●防御机制:合理化(没能帮助同学,很是内疚、自责,以胆小归因)

●强迫性重复的影响:不断创设练胆儿的环境,但每一次都没有得到满足,始终没能得到“胆大了”的感觉。

2、母亲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事件:小新殴打他人的情景唤醒了母亲小时候自己被打的创伤体验。

●压抑:小心的妈妈由于早年的经历,被打的委屈和伤害深深地压抑着。

●投射:每当看到儿子在干欺负弱小的事,都会激起被压抑的委屈的情绪体验,投射在儿子身上。

●情感:儿子是其最亲的人,感情所在不能恨他,同时也担心儿子把别人打坏,无法理解儿子为什么要这样。亲情、担心和无奈,则以气愤的情绪宣泄在儿子身上。

流眼泪宣泄了她的情绪,也是对小新的失望。

案例10--走出郁闷】

故事性思路-----王野,一企业老板。因为做生意中的很多烦恼无法排解,引发内心冲突,非常郁闷。以酗酒来摆脱,但不奏效,寻求帮助。

心理学思路-----王野,是一个企业老板。在业务工作中遇到很多烦恼,引发内心冲突,非常郁闷,无法排解。从他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中表现出性格刚硬、缺乏弹性。从他的行为(爸爸火化时拽下他的戒指;喝酒解闷;喝酒公关强压怨恨、不满)引发的情绪体验(超烦;郁闷;当下的气愤;委屈)中,体现着他的强大认知(非黑即白---我是个人物,我不能受委屈;情绪性推理---灾难化倾向)。由此,引发他内在的认知(我是清高的)和现实中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我是低三下四、到处求人)之间的强烈冲突,产生郁闷,感觉超烦。以喝酒、甚至酗酒来摆脱,但不奏效,寻求帮助。

1、王某在认知上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

答:

●王野在认知上存在认知曲解。

●案例中,他存在着:

①非黑即白得绝对化思维(我是一个人物,不能受任何委屈)。

②情绪性推理(自己低三下四、到处求人,干的都是不清高的事儿,怎么还能成为一个人物。)。有灾难化倾向。

2、王某认知问题的来源是什么?

王某认知问题的来源包括:

●具体事件。讨薪喝酒中受的委屈,使得心情压抑。

●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资料中虽然没有太多,但从他对父亲的依恋、依靠中能够感到父亲也是一个人物,他希望保留爸爸的东西(强势、强大、坚强?)。

●人格基础:刚烈和缺乏弹性的性格。

3、影片中,咨询师采取了什么方式来处理王某的认知问题?

: 咨询师在片段中采用澄清、解释的方式处理王野的认知问题。比如:

●澄清---公关时的认知、行为和情绪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联络感情;摆酒席;愤怒、压抑、委屈);爸爸火化是拽走了戒指(留恋强大、强势、坚强?;依靠;支撑)

●解释---王野的郁闷和他性格的关系; 情绪背后的认知(自己是个人物,不能受委屈”;)● 建议---提出“我是个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希望以此来代替王某的不合理想法。

案例11-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故事性思路-----静红,到包头为外婆过完生日后要去上海旅游。因为买机票和路上堵车的原因,错过航班,刚好躲过了11.21空难,眼看着飞机坠落。空难躲过了,但却陷入深深地恐惧之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生活。

心理学思路-----静红,在从包头到上海的过程中,躲过了11.21空难。由于当时亲眼目睹了飞机坠落的场景,引起了极度的心慌、紧张和恐惧,并伴有抑郁情绪,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常会一个人坐着坐着会哭起来(创伤体验),轻微刺激就吓一大跳(从机场回家的路上车稍快就捂着耳朵,大叫停车);闭上眼睛脑子里就就出现坠机画面,不敢看飞机图片;不敢独自出行,担惊受怕 ;常做恶梦并哭醒;陷入深深的恐惧和抑郁之中。

1、静红是否是恐惧症?为什么?

不是。

原因:

(1)恐惧症有明确的恐惧对象,对恐惧对象进行回避。片段中静红恐惧的是飞机,但实际上却连门都不敢出。

(2)恐惧症是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片段中静红在经历空难后,对飞机产生强烈的恐惧,有其合理性。

2、片段中,咨询师为何让静红去想象小狗?

答:①进行替换练习:案例中当静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会自动闪现坠机画面,伴有恐惧体验。接着让她想象小狗的画面,唤起与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放松愉悦体验),以替换和抑制恐惧情绪的产生。这个替换练习,运用了交互抑制原理。

②为系统脱敏做准备:通过这个替换练习,使头脑闪现坠机画面时,与产生放松愉悦体验建立联系,以便对恐惧进行脱敏。

3、片段中,咨询师用了什么方法帮助静红?在这种方法中,播放飞机的影像有何意义?

答:咨询师使用了系统脱敏的方法帮助静红。

在系统脱敏中,咨询师设置了三个恐惧等级:闭上眼睛画面闪回;看飞机起飞画面;用声音模拟机场环境。以此来逐步帮助静红慢慢适应,采用是系统脱敏的方法。

播放飞机的意义是向静红呈现比闭眼闪现的画面更强大的刺激,上升脱敏等级。

案例12-成功在哪里】

故事性思路-----小吴,研究生,国企大公司职员,有公寓,月薪7000多元。最近,因受到同学的大方表现、女友提出分手(女友的姐姐认为小吴太穷,无法满足女友的要求而强烈反对,导致女友分手)而受刺激,很自卑和沮丧。感觉和同学在一起有压力(无房、无车),以不参与聚会、独处的方式回避 。受高级打工者身份的困扰。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为工作得不到老板和同事的认同而苦恼。

心理学思路-----小吴,研究生,国企大公司职员,有公寓,月薪7000多元。最近,因受到同学的大方表现、女友提出分手(女友的姐姐认为小吴太穷,无法满足女友的要求而强烈反对,导致女友分手)而受刺激,很自卑和沮丧,长时间不愿参与聚会,以独处回避压力。由于其缺乏自我认同,存在着认知曲解(任意推断同学;情绪推理打工者;过度引申自卑;消极注视;)使得其一方面感觉压抑、沮丧和苦闷。另一方面又担心未来,苦恼工作得不到老板和同事的认同。寻求心理帮助。

1、小吴毕业后在国企上班,收入不错,还分了公寓,开始他对工作很满意,是哪些因素导致他从满意到不满意呢?

(1)接待同学花费很大,羡慕一掷千金,自己做不到。

(2)因为经济问题和女友分开,收入太少。

(3)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得不到自己同事的认同。

(4)缺乏自我认同,看不到自己有什么优势。

2、小吴有哪几点关键认知需要调节?

●接待同学出手大方是条件好的表现;

●和女友分手是因为女友的姐姐认为他太穷,不能给女友幸福而极力反对所导致的;

●自己就是一个高级民工、高级打工者,打工者的工作怎么能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认同呢;

●我也没什么可骄傲的,没什么优势;

●虽然对家乡的人来说,我的收入已经是天文数字,但对同学、女友和现实生活来说,我就是个穷人;

3、如果你是咨询师,请给出4个以上的咨询切入点

答:从“接待同学”、“与女友分手”、“高级打工者”、“自我认同”和“穷人”等点切入咨询。

案例13--遥遥】

故事性思路-----遥遥,几年前,因为受男友提出分手的刺激(她认为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她胖)开始减肥。几年里,先节食、后贪食,先吃东西、后吃泻药。现在得了慢性肠炎,不吃药不能自然排便。

心理学思路-----遥遥,在经历了一件事(男友提出分手,她认为是因为她胖)后,由于认知曲解(因为胖,自己不爱学习了,成绩也不好了,不受大家欢迎了)和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喜欢骨感美)的人格基础,开始节食。在几年的节食过程中,由于神经性贪食,使她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状况:得了慢性肠炎,不吃药不能自然排便,月经没有了等。

1、遥遥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遥遥的心理问题是神经性贪食

2、引起遥遥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遥遥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1)在初一时,与一个异性朋友分手。

(2)人格上追求完美,遇到挫折后自我价值感降低。

(3)有任意推断的认知曲解,认为胖是自己学习问题、情感问题的原因

3、结合案例说说该如何处理该种心理问题?

(1)可以要求遥遥的家人配合。监督遥遥每餐的饮食状况,帮助遥遥逐步恢复到按时按量地进食。

(2)对遥遥可以采用阳性强化的方法

a、找到遥遥一些遥遥喜欢的成功体验,例如学习成绩变好,想变得漂亮点

b、每当遥遥正常吃东西的时候便夸奖她漂亮,如果不吃东西,则挑剔遥遥的相貌、打扮。促使遥遥逐渐喜欢上吃饭。

3)认知疗法,讨论对美的看法----骨感美;讨论追求完美的想法;

(4) 药物治疗。

案例14--多动】

故事性思路-----李女士,因为儿子多动的表现,常常被老师告状。看到孩子的表现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而且也很担心儿子在多动中把小朋友碰伤。

心理学思路-----李女士,非常焦虑,由于儿子的一些表现(爱跑不走、脾气急、碰人(8/天),坐不住,没耐心;说儿子动作快,不考虑危险,身上常有青),认为儿子有多动症,而且也很担心儿子在多动中把小朋友碰伤。在咨询现场咨询师为其做了投射测试。从测试结果中看到,李女士存在着创伤性体验。

1、片段中,李女士认为孩子身上的哪些现象是多动症的表现?

答:表现如下:

爱跑;不走路;脾气急,爱耍脾气;容易碰撞到别人;坐不住,不耐心,做事没持久性。

2、片段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为什么?

答:孩子没有多动症。

从资料片中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自然状态下的活动表现出较好的动作协调性和快速反应,不符合多动症孩子症状表现。

3、片段中,咨询师给李女士与丈夫做的测验是什么测验?测验结果揭示了李女士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问题?

答:投射测验(可详细描述)

  测验结果显示,丈夫是家庭中暴力的一方,妻子是受伤害的一方。李女士存在着创伤性体验。

4、请说说李女士认为孩子是多动症的原因。

李女士认为孩子多动的原因:

(1)事件:孩子的多动表现。

(2)环境:夫妻间的暴力现象的存在。

(3)创伤体验:妻子在家中是暴力现象的受伤害方。

4 )情绪:潜意识中对孩子变成第二个丈夫的担心和焦虑。

案例15--怕狗】

故事性思路-----童童从小就害怕狗。近日,童童在校园里刚好碰到一同学带着她养的小狗,被吓坏了,甚至还把同学打了。

心理学思路-----童童从小怕狗。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与狗“狭路相逢”,就非常紧张、喊叫、害怕,甚至产生极度的恐惧情绪,尽快逃开。而且,努力避开与狗相遇。也曾因此与同学大打出手,还一直强调“小狗不走,她就不去上学”。

1、童童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案例中有哪些相关表现?

答:童童的心理问题是恐惧症。

案例中的相关表现包括:

●有明确的引起恐怖反应的刺激,案例中就是狗。

●恐怖反应与实际的刺激不相称,不合情理,案例中表现为“由于怕狗,把同学都给骂了,小狗一天不走一天不去上学了”

●发作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案例中表现为“在电梯中看到狗非常紧张,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

2、片段中,心理咨询师采用了什么方法帮助童童?试从行为主义角度,解释一下该种方法的原理。

答:片段中咨询师使用了逐级暴露的方法帮助童童。

逐级暴露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法可以在想象环境和实际生活环境两种方式来完成。通过将来访者暴露于产生强烈恐惧和焦虑情绪的环境中,使其通过放松调整适应环境的刺激,慢慢达到放松状态,以自如应对环境的刺激而缓解情绪。逐级暴露,其基本过程与满灌法相似,不同的是焦虑场景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进行,可避免突然发生强烈的焦虑反应。

案例中,咨询师通过在想象和实际生活两种环境中对童童,采取逐级暴露疗法,给予帮助。

2、影视案例分析2资料

案例1:火灾内疚

1、小严是否存在认知曲解?存在什么认知曲解?请举例

存在。

存在个人化的认知曲解。案例中,“老夫妇遇难,我负有7分责任”

2、小严为什么会觉得内疚?

老夫妻遇难的事实。

发现火情的当下,曾想过要帮助老夫妻,只是判断后,主动放弃。

自己安然无恙地脱离危险。

老夫妻的儿子与小严的交流中所表达的遗憾和责怪。

自己是救人的主力。以7分的责任承担缓解内疚。

3、咨询师最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这个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答:

咨询师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小严。

案例中,咨询师通过运用具体化、对峙、协同检验等技术,和小严一起把逃生中每一步的时间进行计算,挑战小严对火灾中遇难的老夫妻负有7分责任的信念,进而帮助小严从没能帮助老夫妇的内疚、自责中解脱出来。

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变来访者对于事件的认知和看法,以达到调整和改变他由此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案例2:办公室社交

1、影片中,晓林存在什么心理问题?

由于之前应要求坦诚地向领导提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但却受到领导的批评,并致使和领导的关系紧张难于相处。由于认知曲解,使得其后来就慢慢地在办公室不敢说话,以至于和领导、同事无法正常交流。非常苦恼。

2、从认知层面上分析晓林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晓林认为,如果领导对自己不满意,那就说明我做的不够好;如果我做好了,领导就应该对我满意。无论领导是否具有关爱的能力,只要我做到了,领导就应该给与我肯定和关爱。晓林存在应该倾向的认知曲解。

3、作为心理咨询师,你将从哪种角度入手处理晓林的心理问题?

切入点:晓林的困惑

呈现晓林的心理问题

讨论和明确晓林对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同事、上下级)的认识和理解。@ 用认知疗法进行调整。@ 必要时辅助行为配合。

案例5:猥亵发生之后

1、造成香香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①想念爷爷②被老师猥亵③心理压力大

2、导致香香在演播室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

①事件:被猥亵

②环境:指父母的应对(情绪失控;说了错话,做了错事)

③认知: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

④情绪:抑郁(对发生的事情感到难过)

3、演播室中,专家用了什么特殊的方法和香香对话

示范,让父亲和女儿学着自己說話,让来访者模仿自己,进行自我表达。

4、片段中,咨询师建议来访者如何对待女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①用示范的方法,指导父亲与女儿交流。

②目的是共情:

*向女儿道歉,减轻父母言行对孩子的伤害;

*告诉女儿父母是爱她的,增加面对的勇气和力量;

*告诉女儿这不是她的错,减轻女儿的自责和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7e0cc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f.html

《《案例分析1》(15个案例资料)2014、4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