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华夏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16-11-18 15:35: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诵读华夏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参加国培计划2016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心得

宁夏石嘴山市实验中学 穆冬云

20161017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16)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学习。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50多位教学一线的教师齐聚江苏徐州国源宾馆报告厅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次经典教育培训活动,以期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国学底蕴,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经典教育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培训的日程安排得很充实,10天的培训中我的心自始至终都觉得是深沉的、浓郁的,也在不断地思考与反省。18位专家丰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底、互动的组织,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也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现就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感受学者风采

  这次培训中,各位专家和学者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使我感动。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他们严以律己、身正为范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每一次讲座,专家都提前到场,更没有提前下课,他们尽可能减少课间休息时间,恨不得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他们的学识传授给我们。有时我们走进教室,教授们已经坐在讲台上等候我们,令我们无地自容。只有一次因为堵车,车晚点了,有位教授为这件小事还不住地向我们道歉。我想,他们作为名师的风采,作为学者的治学严谨的态度也正是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二、聆听精彩讲座

培训班邀请了江苏非常有名的专家和学者给我们学员上课,举办讲座。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教师;经典传承,系于我身。

阳光、充满魅力的董蓓老师,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给我们带来了《感受---打开朗诵艺术大门的钥匙》,她指出朗诵就像人们登台阶,由低到高有三个台阶组成:第一个台阶,字词;第二个台阶,气息;第三个台阶,感受。她带着我们进行发音练习、声母辩读、韵母辩读、诵读训练等各种练习。培训时,她特意强调我们要学会使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文章的诵读,通过眼、耳、鼻、舌、身五个方面去感受诗歌、文章中所蕴含的意蕴,从而通过诵读表达出来。更多时候董蓓老师会亲自给我们做示范。从苏轼的《水调歌头》到李清照的《如梦令》,从朱自清的《背影》到余光中的《乡愁》,从中国古典诗文到现代诗文,从国内到国外,例举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让大家赏析感受。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诗歌小曲,抑或是现代的诗歌散文,在董老师的演绎下,总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呈现在我的眼前。那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亦或是深情款款。她说要根据理解去朗诵,朗诵是言由心声,这正是诵读的意义所在。

李昌集教授曾做客百家讲坛,他的两场的讲座展现了大师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更因其对歌唱的无比热爱而使李教授热衷于对古典诗词的赋曲,致力于古典诗词的传承、发扬。李昌集教授讲授古典诗词很有激情,不论是理论讲解还是示范吟诵始终是情绪饱满,极具感染力。他特别强调,吟诵一定要有饱满的情绪,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论要点就是“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这也是当代古典诗词吟唱“依字声行腔”的理论支撑。李教授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令人敬仰。他用自己谱的曲谱为我们吟诵了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作品,句句字正腔圆,曲曲感情充沛,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他教授学员们吟诵方法,现场组织我们吟诵,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深深地陶醉在了原汁原味的吟诵中,尽享吟诵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有余音绕梁的一种感觉吧。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最深的教授是于忠民,整场讲座他始终站在讲台上或者说成舞台上,他以精炼的语言,讲授了朗读技巧,又用富有磁性的声音为大家朗诵了李白的《将敬酒》,又指导我们现场朗诵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他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声情并茂的的诵读,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场听觉盛宴,认识到了有声语言的魅力,增强了我们诵读经典作品的信心。

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我非常赞同徐州高级中学校长秦晓华的讲座中提到一个观点:让经典走进学生的生命。秦校长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是经典,诵读经典的意义。他说道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经典让学生更有人性;诵读经典提升生命感受力;诵读经典提升生命境界。

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所以 “当今语文教育越来越呼唤一种回归,一种对传统教育的回归。”因此有人说“语文比数学更重要”,因为,语文是对文字的认识,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整体,一个有很强文化素养的人,会更有力量,更能包容,更柔软,更丰满。

原国家教育部长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这些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养其心性,学会修身、合作,成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从小立人,长大立国,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外国人把我们的经典视为珍宝,日本、韩国把孔孟的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我们的经典?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言是口耳相传的艺术 10天的培训我们学到的只是方法,还需在日常的实践中继续去体会,去感悟。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传承文化,诵读诵读经典吧,让经典滋润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03dfc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4.html

《诵读华夏经典,传承中华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