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16-08-08 23:0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徐志摩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是个诗人,但不知他还是个诗学家。徐志摩在追求艺术必须是艺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艺术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为思想的灵魂搏造适当的躯壳,实践其诗歌“精神”与“形体”和谐统一的诗歌策略。这些诗学理念的形成,究其原因,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欧美大家思想的注入、康桥文化的熏陶。 一、追求完美的诗歌艺术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诗歌殿堂里,徐志摩是最注重突破语言的束缚、追求表现方式多样化的诗人之一,他相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之唯一表现” ①。新诗形式开拓的成就,是他被冠以“技巧专家”的美誉,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这一“形式”论招致了不少的批评和指责,我们却有理由相信,正是这种对诗艺的刻意追求,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徐志摩诗歌强大的生命力。 (一)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 

徐志摩,作为一个唯美主义的诗人,对语言文字的美有特殊的偏爱,他用哲学家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指出语言本是一种具有缺陷的交际工具。他说:但虽则真消息与真意义是不可以人类智力所能运用的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来完全表现,同时我们又感觉内心寻真求知的冲动,想侦探出这伟大的秘密„„”② 

这一观念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为了突破语言自身的缺陷,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徐志摩更加重视修辞,坚持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精神,他把弗罗贝尔当做修辞的榜样:“你们知道法国有哥大文学家弗罗贝尔,他有一个信仰,以为一个特殊的意念只有一个特异的字或字句可以表现,所以他一辈子艰苦卓绝地从事文学的日子,只是寻求唯一适当的字句来代替唯一的意念。他往往不吃饭不睡觉,呆呆的独坐着,绞着脑筋地想,想寻出他称心惬意的表现,有时他烦恼极了,甚至想自杀,往往想出了神,几天写不出一个句子。试想象他那样伟大的天才,那样丰富的学识,尚且要下这样的苦功,方制成不朽的文学,我们看了他的榜样不应当感动吗?”③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唯美主义的修辞理想,这也正是徐志摩诗的修辞的最高纲领。 (二)“三美”的语言模式 

“三美”理论出自新格律诗派主将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它是新格律诗派追求诗美和创造诗歌新格律的理论主张,他强调:“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三美”理论的提出,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语言近乎白话,形式近乎散文的不良现象,对新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不仅是“三美”主张的遵循者,还是一位改革者。他发现闻一多的“三美”已经近乎古板,《死水》中那些划一的诗行、均齐的音律恰恰与其自由的现代意识构成了深刻的矛盾,特别是徐志摩的性情不属于理智型,而是情绪型的人。他有没完没了的独立创新意识,这样不仅形成了他们诗歌理论上的不同性质,就是在诗歌创作上也体现出闻一多有所不同。 

“三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诗歌,音乐,舞蹈原本是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后来三者逐渐分立,但并没有截然分离,三者之间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徐志摩诗歌的音乐世界中,人们感受着诗人的浪漫,享受着天籁之声,在这儿灵魂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空灵高雅袭入人们的肺腑,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自有其美,去诗中觅画,何如直接看画展?诗的绘画美,是指似的意象美。”④钱钟书先生说诗人以“心眼”视物,正与古人以“诗眼”解说意象相关。而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倡的绘画美就是辞藻,指的是诗人应该多用表示形体和色彩的语言,把诗情传达为含有绘画因素的意象。纵观闻一多的诗作,他所创作的意象形象凝练,构图清晰,色彩绚丽,视觉效果强烈,具有西洋油画的美感特征。 

徐志摩在绘画美的艺术追求上则与闻一多相悖。他不像闻一多那样,用热烈的语言直露的抒发自己火辣辣的心怀,而是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生活瞬间丰富的然而微妙的意象,用平稳、素净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怀。 

所谓建筑美,就是指诗歌排列要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使节匀称、使句均齐,要求诗行、诗节整饬美观,属视觉方面的美感。早在1922年,闻一多就在《律诗的研究》中指出:“中国艺术中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其建筑与诗中尤为显著。中国这两种艺术底美可说就是均齐底美。”⑤他说的“均齐”实际上就是整齐,“句的均齐”就是指诗句的字数相等相近,“节的匀称”就是在诗句字数相同、相近的前提下,节的行数相等。徐志摩遵循闻一多的倡导,也讲究诗行和章法的“均齐”,他的诗多以四行一节式为主,有的是式,有的是梯式,还有的采用混合式等。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行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二、精神与形体的完美结合 徐志摩为什么能从胡适、郭沫若、田间、闻一多等诗人群中卓然而出并为21世纪的当代人所接受呢?这不只在于徐志摩的传奇生平,更在于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徐志摩的诗歌既尊重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又有对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某些突破;在语法规范上,既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又有英诗的某些影响;在新诗音律化的过程中,既有对闻一多“三美”主张的有效融会,又有他自己的独到意会。他是根据自己“真纯的诗感”在创造、在发现,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诗歌策略——诗歌“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因此,他在诗学理论上所做的探索,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发展来说,其贡献是其他新月诗人不可能取代的。 

徐志摩诗歌的修辞艺术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是与他的语言功力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徐志摩的修辞公功力是他的诗作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他很重视句式的洗炼与和谐,重视语词的色彩效果,也十分注重辞格的巧妙运用以及诗歌的篇章组织。他总是运用多种的修辞方式,力求使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从而使诗歌达到诗意葱茏、风格明丽的境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一、 辞格的运用 (一) 比喻 

阅读徐志摩的诗歌,它会把你带到美妙的比喻的海洋,让你流连忘返。徐志摩诗歌中有很多由形传神的比喻。这是一个“自然天授”的过程,它是发话主体对生活主观情感认识的形象描绘。徐志摩最喜欢最常用的喻体有花、鸟、明星、水晶等等。徐志摩借助这些意象的晶莹璀璨,得体的表现出对纯粹美得深爱,清亮柔和的色调和质感使本体的眼、光明以及魂灵带有可触摸性,染上了具体可感的色彩,因此体现出诗歌中词语和心灵的紧密融合,营造出一个浪漫清纯的氛围。 (二) 比拟 

比拟对客体的描写,不是外在客体的感性现实化,而是浸染着主体情感的内在心象的物态化。它的产生经历了现实化的自然到情感化自然地转化过程,完成了物象向意象的飞跃。客观事物不是作为客体的外在物象,而是成为主体内在心象。发话主体以自我的精神去接近客体,在对客体的精神渗透中,偏离了 客体的物质规定性,重新调整客体的存在形式。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作“伟大的先生”,认为世上一切全是个性的表现,总是忍不住把大自然中的万物赋予生命。徐志摩不仅在诗歌中善用比拟,而且在《春风》《雁儿们》《杜鹃》《云游》等诗中,整首诗都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徐志摩诗歌中的拟人不仅用的多,更是用得妙,更衬出其阴森、咄咄逼人的气势。 (三) 象征 象征是现代主义诗歌常用的手法。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具体图像,表现或暗示某种不可见或难以言喻的意蕴。徐志摩在抒情方法上吸纳了现代主义的意象呈现、暗示象征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含蓄美的艺术特点。徐志摩诗歌象征性意象主要有两类:劲舞的象征性意识和人物的象征性意象。景物的象征性意象数量最多。徐志摩通过象征性意象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充分展示了他感情的波涛,心灵的激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09719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c.html

《徐志摩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