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8-01-03 20:52: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借助材料读懂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发现,初步感知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语言形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

1、 回顾本单元课文特点及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

2、 观看影片,了解历史,做情感铺垫。

师:上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生观看影片

一、揭示课题,初读感知。

11840年开始,古老中国就堕入了近代的屈辱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也和这段历史有关。(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板:现代诗歌)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自由体分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锤炼,自然明快,琅琅上口,适合朗读。

1.自主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步感受。

师:读完诗歌之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请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

读准词语,提炼问题

1.读准第一组词语,读准音。 (叩问 悄然 旗杆 刹那 骨髓)

3、读懂第组词语,提炼相互矛盾的问题。 欢腾一寂静 痛苦一欢乐 午夜一清晨

师:到诗中找出这3 组词语所在的诗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问题: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百年的痛苦又何来欢乐既是午夜, 又怎会是清晨?)

三、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已的感受

四、聚焦画面,精读感悟。

预设交流点之一: 感受“痛苦与欢乐” (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三节)

1读出痛苦。 1)圈点历史事件,感受百年屈辱。

关于这段历史,老师收集了一段资料,请看——(课件不平等条约)

师:看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情怎么样?(

2)反刍诗歌语言, 读出百感交集。

师:帝国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所以作者说——

是啊,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这种切肤之痛犹如刀子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所以那最后一分钟,作者看见——

2,读出欢乐。

师:此刻,伴随着发黄的条约悄然落地,百年的屈辱、百年的痛苦终于画上了句号。你的心情又如何?

师: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

师: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流淌!这一滴泪里暗藏的是一颗——(爱国的心)。它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

3、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

(2)师小结:这是诗歌的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板书:语言凝练、感情浓烈)

预设交流点之二:体会“欢腾与寂静”。 (学生自由交流,大屏幕显示第二节) 

1、读出画面。

师:同学们,最后一分钟,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却把它写成了——(旗帜、旗杆,天空和土地、寂静和嘴唇)

师:这既是现场情景的真实描写,又是夸张的强调。强调什么呢?(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师:是啊,作者用一组排比,将“虚”的写为“实”的,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化虚为实,是诗歌的又一大特点。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无限想象,激动、自豪的意味有多浓!来,谁来读。

2、凝成诗句。

师:同学们,想见证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师:在你的眼里,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呢?是绽放的礼花?是欢庆的锣鼓?你能学着用诗的语言写一句吗?拿起笔,请写在第二小节后面。(生交流)

预设交流点之三:解读“午夜与清晨” (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四小节)

1、读清“最后一分钟”。

师:这午夜和清晨仅仅是指时间吗?

师:告别午夜,迎来清晨,让我们带着对香港的美好未来的深深祝福,一起再来读读这节诗。

六、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回扣“最后一分钟”

师:这就是万众欢腾,寂静等待的——

这就是承载着香港百年痛苦和欢乐的——

这就是连接着香港的午夜与清晨的——

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愤恨,所有的激动,在些时此刻都化为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板书:爱国情)

2、感情升华

师: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百年的耻辱,永远也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最后一分钟,12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6a16d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9.html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