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19-05-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新的课标提出: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它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枯燥,机戒的苦学方式,只能让更多的学生厌烦音乐,更谈不上通过音乐教育来陶醉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而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何让音乐课真正活跃起来,把课堂真正上成学生的自主探索课?以下是本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中获得的一些浅薄的经验和感受,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一、 情景创设,探索动机,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便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活泼,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果在导入环节中加以利用,创设相关的故事情景,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创设了这样一个导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老师手持生日贺卡,声情并茂地演唱“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了学生的共鸣,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跟着老师唱了起来。在学生充分体验了歌曲的愉快情绪而获得美的喜悦时,老师开始向学生介绍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学生感受到了意外和新鲜:这么熟悉的歌曲原来是这样由来的!教师再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插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越千山万水,飞遍世界各地,久唱不衰呢?”学生兴致勃勃:“因为它好听”“因为他有意义”“因为它有感情”……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的好,一首好歌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他永远不会老;一首好歌不受国界的限止,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每个人都喜欢它!……”这位老师将导入设计得如此自然,如此浅近,如此生动,增强了教材的吸引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动机,激起学生兴趣。
二、欣赏体验,创造表现,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文化、心理特征的局限,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例如在《洗手绢》一课时,我设计了“排列歌词”的音乐游戏:让学生拿着带有图画和歌词的图片。教师边弹边唱歌曲,学生从座位用跑、跳、飞等动作到前面根据歌词顺序排队。这样不但帮助学生记住歌词,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们兴趣很高,争着参与。又如关于动物的一课内容教学中,
我走下讲台,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中对学生说:“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请你表演给大家看!”学生们一听,高兴极了,一头钻进了资料堆里,七手八脚地剪裁、穿戴、模仿、嬉戏,课堂“乱”成了一锅粥,我不但没有生气,反倒要为这种“乱”鼓掌叫好——多好的学习兴趣!一阵忙碌后,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一个个亮出了自己的“绝活”:长鼻子的大象笨拙的走来;红头冠的公鸡“喔喔”叫;竖耳朵小白兔蹦蹦跳;猴子、老虎……学生么们载歌载舞,一直“玩”着学会了歌曲。总之,教学中的游戏活动能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音乐作品的旋律美、节奏美、速度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做到有趣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创造表现,激起学生兴趣。 分层教学,合作表现,激起学生兴趣。
合理地应用各种器乐对学生教学,既是音乐教师扎实基本功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情的重要手段。作为音乐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在音乐课上,学生总喜欢自由歌唱、总喜欢在课堂上“狂”一下、“野”一翻。这也难怪,爱动本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教师过分的压制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往往对此,我是想办法让他们“狂”“野”得更起劲。这主要归功于器乐在课堂上的应用。在课堂前,我常常会抱上一堆乐器(以打击乐器、竖笛为主),当然学生自己也准备了一些。每次学生见到这些都心动不以,激情满怀。课堂中,我把器乐纷纷发给学生让学生演奏,甚至上讲台表演。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就
是在发器乐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讲:器乐发给最遵守纪律的小朋友。这一点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非常管用。有的学生吹竖笛,有的玩打击乐器,没有的器乐的,教师让学生演唱歌曲,整堂课充满了热烈的气氛。教师在课堂上也十分的轻松、愉快,把教师放在真正的辅导的位置。学生在此过程中,得以身心的愉悦,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巩固和提高了他们的演奏技能,促进了音乐教学的顺利发展。分层教学,合作表现,激起学生兴趣。 四、学科综合,巧拨妙引,激起学生兴趣。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普及。制作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以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如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感性取的意境气氛,学生对乐器、乐曲、歌曲的感受有了美的音响和美的画面后,直接对大脑产生印象,并进行联想,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如欣赏《唱脸谱》这首歌时,随着韵味十足的京调音乐奏起,多媒体大屏幕上呈现出一张张色彩斑斓、形象各异的脸谱,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等待一出好戏的上演,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能将学生的兴致聚集到一点。试想,学生那么的陶醉,那么兴致勃勃,他们还愿意坐在教室里一成不变的听老师讲、被动地学习吗?能不对本课的学习感兴趣吗?能不自主地去探索学习吗?实践表明,美的意境总会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注意力、从而刺激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激发思维活力的目的。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大多数的乐曲都具的较为生动的形象。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具体形
象同,透彻其内涵,清晰其表象,使其充分展现于学生面前,简单地说为深入浅出。如:学习有关祖国山水类的歌曲时。首先让学生留意于风光,并运用图画描绘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同样展示自己所准备好的图片,有时也可用粉笔以简笔画的形式勒出一些风景与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评出哪些同学画得更到位,更贴切,更能够展示美丽的风景这一主题。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之中,从而又把枯燥的内涵理解得以简单化。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支教学过程中来,在参与中获得乐趣,学科综合,巧拨妙引,激起学生兴趣。 五.教学评价,和谐融恰,激起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都是老师偏心眼,不公正。其实,对儿童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 如:在学习《洗手绢》一课时,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白手绢队、蓝手绢队、黄手绢队进行比赛,在歌曲学会后,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还可以将歌曲中“妈妈洗衣”这句歌词中的“洗衣”换成其他劳动词语,进行创编歌词。在比赛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评价,
评出哪组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从而评出了学问,评出了体会,同时,还提高了鉴赏能力,提高了集体荣誉感,争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中真正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即学到知识,又玩的开心,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和谐融恰,激起学生兴趣
总之,作为音乐教育者在加强自身素质和先进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宽松地自主探索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标。

参考资料:《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教师与新课程》


《音体美报》 《中国教育报》 网上资料:《让音乐成为主线》
《小学音乐教学自主探索琐谈》 《新课程下的艺术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7c2a4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32.html

《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