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李成山水画作品鉴赏

发布时间:2018-09-18 20:17: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五代 李成山水画作品鉴赏

李成,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

《小寒林图》 北宋 李成 绢本墨本 40厘米 7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近景画坡陀上生有松树数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笼罩于烟霭雾气之中,其后为平远景色。前隔水有行书“李成小寒林图”题识,接缝处钤有宋高宗乾卦印,画心处有明纪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雪山行旅图 波士顿美术馆,南宋画,误题

寒林高士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

《茂林远岫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水墨 45.4厘米 141.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茂林远岫图》近景轻舟泊渡、行人车马往来其间;远景宫殿密布,塔影隐现,知去城郭未远。飞泉水口,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李成的艺术对后世的山水画画家影响很大,把李成画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画家是宋神宗时期画院的名家郭熙。此画历经南宋贾似道、元代鲜于枢、明项元汴等名流收藏,后入清宫内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迹。

柳荫渔父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群峰雪霁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淡设色 77.3厘米 3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本来是唐朝的宗室,在唐末避乱移居山东营丘,世家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因不曾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山水画师法荆浩,也学过关仝,但青出于蓝。此图无款,表现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冈阜一亭翼然,左方飘绫上有高士奇题诗,中有“毫端师造化,画史重营丘”句。画上钤有乾隆、嘉庆、宣统等印。

【名称】宋 李成 乔松平远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205.5×126.1公分,日本澄懷堂文庫。

【名称】宋 李成 寒林骑驴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淡设色,纵:162厘米,横:100.4厘米。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藏。

此为张大千氏大风堂旧藏,在大立轴上画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势,间有枯树寒溪,颇有意趣。诗堂处张大千题以“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画幅下端又缀有长题,其中云:“米元章《画史》云宝月大师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骑马,一童随,清秀如摩诘画《孟浩然骑驴图》,此云骑马,一时误书耳。”又云“松枝劲挺,松叶郁然有阴,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即此图也。”老松勾皴兼用,刻画细腻,笔势苍劲。山石仅侧面作皴,上部留白并以白色略加渲染,表现出白雪覆盖的效果。画面气象萧瑟,境界幽深。

寒鸦图 宋代 寒鸦图相传为宋代李成所画

《寒林平野图》 北宋 李成 绢本墨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独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颖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右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题诗及收藏印鉴。

寒林平野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采药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名称】宋 李成、王晓 读碑窠石图

【年代】宋代

【简介】挂轴,绢本,墨色,纵126.3cm,横104.9cm。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末北宋初李成与王晓合作。图中残碑上应有小字二行,一书“李成画树石”,一书“王晓补 人物 ”,但现存此图中已无此二行小字,所以为摹本。但不妨碍体会李成寄于画中的意境。《读碑窠石图》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 山水 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 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碑侧写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字样。此画清初曾为著名收藏家安歧、梁清标等人收藏,后进入清宫,画上铃有“安仪周家收藏”、“蕉林居士”、“孙承泽印” 及乾隆收藏诸印十余方,并经《珊瑚木难》、《清河书画舫》、《大观录》、《墨缘汇观》等书著录,被公认为是最能代表李成画风的传世名作。

【名称】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

李成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他和关仝、范宽形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学他画法的较多。画迹在北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师承者众多,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诜等。

李成,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

李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本来是唐朝的宗室,在唐末避乱移居山东营丘,世家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因不曾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山水画师法荆浩,也学过关仝,但青出于蓝。此图无款,表现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冈阜一亭翼然,左方飘绫上有高士奇题诗,中有“毫端师造化,画史重营丘”句。画上钤有乾隆、嘉庆、宣统等印。

《小寒林图》 北宋 李成 绢本墨本 40厘米 7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近景画坡陀上生有松树数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笼罩于烟霭雾气之中,其后为平远景色。前隔水有行书“李成小寒林图”题识,接缝处钤有宋高宗乾卦印,画心处有明纪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山行旅图 波士顿美术馆,南宋画,误题寒林高士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茂林远岫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水墨 45.4厘米 141.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茂林远岫图》近景轻舟泊渡、行人车马往来其间;远景宫殿密布,塔影隐现,知去城郭未远。飞泉水口,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李成的艺术对后世的山水画画家影响很大,把李成画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画家是宋神宗时期画院的名家郭熙。此画历经南宋贾似道、元代鲜于枢、明项元汴等名流收藏,后入清宫内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迹。柳荫渔父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群峰雪霁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淡设色 77.3厘米 3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名称】宋 李成 乔松平远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205.5×126.1公分,日本澄懷堂文庫。

【名称】宋 李成 寒林骑驴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淡设色,纵:162厘米,横:100.4厘米。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藏。

此为张大千氏大风堂旧藏,在大立轴上画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势,间有枯树寒溪,颇有意趣。诗堂处张大千题以“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画幅下端又缀有长题,其中云:“米元章《画史》云宝月大师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骑马,一童随,清秀如摩诘画《孟浩然骑驴图》,此云骑马,一时误书耳。”又云“松枝劲挺,松叶郁然有阴,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即此图也。”老松勾皴兼用,刻画细腻,笔势苍劲。山石仅侧面作皴,上部留白并以白色略加渲染,表现出白雪覆盖的效果。画面气象萧瑟,境界幽深。寒鸦图 宋代 寒鸦图相传为宋代李成所画

《寒林平野图》 北宋 李成 绢本墨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独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颖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右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题诗及收藏印鉴。

寒林平野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采药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名称】宋 李成、王晓 读碑窠石图

【年代】宋代

【简介】挂轴,绢本,墨色,纵126.3cm,横104.9cm。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末北宋初李成与王晓合作。图中残碑上应有小字二行,一书“李成画树石”,一书“王晓补 人物 ”,但现存此图中已无此二行小字,所以为摹本。但不妨碍体会李成寄于画中的意境。《读碑窠石图》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 山水 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 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碑侧写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字样。此画清初曾为著名收藏家安歧、梁清标等人收藏,后进入清宫,画上铃有“安仪周家收藏”、“蕉林居士”、“孙承泽印” 及乾隆收藏诸印十余方,并经《珊瑚木难》、《清河书画舫》、《大观录》、《墨缘汇观》等书著录,被公认为是最能代表李成画风的传世名作。

【名称】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李成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他和关仝、范宽形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学他画法的较多。画迹在北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师承者众多,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诜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83634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d.html

《五代 李成山水画作品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