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

发布时间:2020-11-17 13:04: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

王艳花

【摘 要】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在形式篇制与思想内容方面具有开拓性,而艺术表现则多因袭其歌行体的特点,这类诗对以岑参为代表的后世诗人的送别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9(000)001

【总页数】4页(P110-113)

【关键词】李白;歌行体送别诗;岑参

【作 者】王艳花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社会科学

110 甘肃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1 期论 李 白的 歌 行 体 送 别 诗王 艳 花(西 北 师范大 学文 学院 , 兰 州 730070 )提 要: 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在形式篇制与思想内容方 面具有开拓性 , 而 艺术表现则 多因袭其歌行体 的特 点 ,这 类诗对以岑参为代表的后世诗人的送别诗创作产生 了重要影响 。关 键 词 : 李白 ; 歌行体送别诗; 岑参中图分类号 : I207.22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3-3637(2009)01 - 0110-04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些很特别的作品 ,这些诗既是歌行又是送别诗,题 目多以“ × × 歌( 行 、吟) 送 × × × ”为主要结构的形式出现 ,王琦注《 李太白全集》 或归录到“ 歌吟 ” 一类 ,如《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鸣皋歌送岑徵君》 《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 崖山居》 《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 金陵歌送别范宣》 《 峨眉山月 歌送蜀僧晏人中京》 《 赤壁歌送别》 ; 或归录于“ 留别 ” 一类 ,如 《梦避天姥吟留别》 ; 或归录于“ 送 ” 一类,如《 白云歌送友人> 、《灞陵行送别》 。 从诗的功能来看 ,将这类诗的本质认定为送别 诗更为妥帖一些 ,但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方 面 来看这类诗又与一般的送别诗大相径庭 ,应该说这类诗是歌行 与送别诗交叉叠加的产物,为论述方便我们可将这类诗暂且命 名为“歌行体送别诗” 。 无疑 ,李白是中国诗歌历史上的最伟大的诗人 ,几乎在他所能接触到的诗歌创作的各个领域 、各个方 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多个方面都有创新之功, 而这类歌 行体送别诗则是李白将其善于创新制奇的天才运用到送别诗 写作的结果 ,是李白对歌行创作进行革新的一个重要尝试。 虽 然比起李白浩瀚的诗歌作品来说,留传至今的这十首诗微不足 道 ,但这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却仍然证明 了一个事实:李 白对 当 时盛行的歌行进行了社会实用功能方面的开拓 ,也对传统的送 别诗进行了体制构思方面的创革。 在李白之前 ,七言歌行虽 已 出现 ,初唐时 ,卢照邻和骆宾王 对七言歌行做出了历史性 的贡 献,他们 自制新题,创作了许多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 ,如卢 照邻的《 长安古意》 和骆宾王的《 帝京篇》 《 畴昔篇》 等,但这种 “× × 歌( 行 、吟) 送 × × 人 ”的歌行体送别诗却没有出现,早于李白的其他诗人也无此类作品,然而晚于李 白的诗人却创作了 大量这类歌行体送别诗。 虽无资料证明李白首创 了这种歌行 体送别诗 ,但李白在这类诗体的广泛流行过程中肯定起到了相 当重要的作用。 李 白将其所擅 长的歌行创作 与诗的功能之 一——赠别相结合而开创了这种新的送别诗模式。 历来研究 太白歌行的人很多,研究太白送别之作的人也不少 ,然而这类 处于中间地带的歌行体送别诗大约 因其数量之微 而很少引起 学者注意,仅见傅如一在其《 李 白乐府论》 一文中论述李白乐府 诗的演变时简略提及…。因此,本文旨在对李白的这一类歌行体送别诗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拟从结构体制 、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和对后世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析。一 、 形式篇制之新构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在外在形式与结构体制方 面开创了 一种超越了传统送别诗的新的模式与构制, 为后来诗人进行该类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模仿 、循依学拟的范式样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9796d8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d0.html

《论李白的歌行体送别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