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实现文化的自强

发布时间:2011-11-27 11:13: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实现文化的自强

强卫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对推动我国文化复兴做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决定》完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完全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共同意愿,完全体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必将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纲领性文件。

  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特别是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不断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推介力度,特色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但特色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把文化产业打造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青海文化软实力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推动青海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是要深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遵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强,实现青海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它体现了对自我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青海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呼应、与各方文化相交流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高原特色文化体系,展现出一幅多民族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绚丽画卷。从地理地形看,青海中东部属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西部、南部属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渊源使青海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留存和积淀都极为丰富,昆仑山、三江源、青海湖、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草原、山脉、戈壁、大漠等各种文化承载物绚丽夺目。从历史发展看,中原的汉文化、中亚的伊斯兰文化、东北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长期碰撞、交融,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多元和谐,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从自身特点看,青海文化既有浓郁的西北少数民族文化气息,又有厚重的中原文化特质,既具有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区域分布的差异性,也具有创造主体的多元性、建构形态的独特性、发展融合的包容性和传承创新的时代性等鲜明特点。然而,青海的文化虽然丰富独特,但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弘扬的力度相对滞后,文化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甚至因为落后使各族群众产生了文化上的自卑感,制约着青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青海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对文化省情的再认识,树立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一方面,要深入解放思想,为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思想保障。近些年来,青海全省下下通过深入解放思想,明确提出了发展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省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但一些干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仍然存在。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不断破除只注重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不注重文化的商品属性和消费功能的观念,树立文化也是重要生产力,也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新理念;就是要不断破除就经济论经济、就文化论文化片面观念,树立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体发展的新理念;就是要不断破除小文化意识,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统筹谋划,不断树立文化发展的大战略、大观念、大使命,有效克服文化发展上不敢作为、不敢抢先、不敢竞争的自卑感。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充足活力。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因此,树立文化自信,推动青海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既要立足省情实际,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和提炼青海历史文化的精华,尤其是要进一步挖掘高原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宝贵资源,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不断从文化发展的延续性方面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又要准确把握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发展大势,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敏锐的眼光对待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合理取舍、择善而从、创新提升、为我所用,不断从文化发展的创新性方面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总之,虽然青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只要像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一样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不断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青海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文化领域异军突起,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它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党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正是有了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当前,青海已经进入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正面临着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繁重任务。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既是青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紧迫任务。进一步增强青海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关键要把握好改革创新和推动实施两个重点。

  在改革创新方面,要把握规律,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今年以来,青海就文化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正在制定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意见和编制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深入查找文化发展改革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加快改革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一是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管理和运营新模式。二是着力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点做好专业文艺表演团体、非时政类报刊社、广播电视资源整合等改革,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推动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抓住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利时机,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总之,要通过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激发文化事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服务群众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推动实施方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合力。一是坚持把加快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地区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切实做好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二是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大文化管理模式,整合部门职责,统筹管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连续性,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坚持以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不断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推进文化自强

  文化自强,是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要目标。只有真正实现文化自强,才能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重要源泉,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提供强大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基本需要。近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青海全省上下立足省情实际,突出特色,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坚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基本形成了青海的文化优势,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建设文化名省的步伐不断加快。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实现青海文化的自强,就是要进一步打造提升青海的特色文化品牌。一是着力打造昆仑文化品牌。昆仑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原始崇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共同追寻的精神家园。通过挖掘、整理、继承、丰富昆仑神话和文化资源,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昆仑文化成为青海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品牌。二是着力打造宗教文化品牌。整理、保护好异彩纷呈的多民族多宗教文化资源,发挥好以塔尔寺、瞿坛寺、东关清真大寺等为载体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的作用,推动宗教文化和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宗教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着力打造河湟文化品牌。河湟文化绵延两千多年,留存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和喇家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青海开发建设和民族团结融合的灿烂历史。如今,河湟地区农耕文明和耕读文化的气息依旧浓厚。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以屯垦戍边为重点的河湟谷地开发建设史和民族关系史,选择重大事件发生地、文化遗迹和历史人物等,建设文化设施,彰显河湟文化底蕴。四是着力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格萨尔是世界最长的活态史诗,在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普米族等众多民族中广泛流传,影响深远,2009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代表。要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整的格萨尔传承体系,使其成为藏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五是着力打造两弹一星文化品牌。青海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基地,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形成地。以原子城为依托,全面展示两弹一星在艰苦条件下研制、生产的过程,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大力宣传青海在祖国国防建设中的杰出贡献,是青海革命传统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也是重要优势。此外,还要倾力打造吐谷浑文化品牌、热贡文化品牌、青海花儿品牌等,不断形成青海特色文化品牌体系,推动青海特色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实现文化自强,还需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做保障。针对青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够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的实际,按照中央《决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搞好布局、统一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大文化载体、设施、硬件的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建设传统的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超前规划高科技的现代文化设施,建设改造省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省级文化重点工程。二是加快建设具有青海地方、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文化设施,扶持各州市地县建设数字影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推进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改造提升基层文化设施。三是加快建设西宁青海影视文化产业园、日月山唐蕃古道博物馆等一批展示青海特色文化的基础设施。四是不断突破薄弱环节,拓展青海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占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五是弥补历史欠账,对城镇发展中拆迁的文化设施,在建设中予以重建;对过去拆迁中未能重建的,通过调查摸底后对相关文化设施恢复重建。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提高文化发展的效益,努力使青海特色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夺目的奇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ff9ec389eb172ded63b7df.html

《以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实现文化的自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