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格律诗的三仄尾

发布时间:2018-08-22 16:4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原创〉关于格律诗的三仄尾

——【汉典论坛 · 诗词曲赋】 主帖:[闲谈] 关于格律诗的三仄尾 (发帖:张承展) 发表于 2010-3-22 22:00

主帖内容:

古人尤其是唐朝人写格律诗是非常精严的,他们很少会出诗歌意识上的一般错误,比如犯孤平和三平尾。就是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而使得他们的许多优秀作品超古冠今流传不衰,这不能不说诗歌的格律已起到非常良好的规范作用。三平尾与三仄尾这两种诗句格式,在古风作品里是司空见惯了的,但却在格律诗中遭受到不同的待遇,前者被弃置不用,后者却被偶或用之。在一些人看来,古代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好像是诗人不经意写下的字词,其实却颇有讲究。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诗句中的三仄尾绝大多数不会同时是同一声调的字,也就是说,三仄尾的声调(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一般情况下不会是上上上、去去去或入入入,而是富于变化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拗口不顺。一般来说,三仄尾是上声字、去声字、入声字交替使用,错落安插的,至多有两个字的声调相同。兹以《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中绝句和律诗的句子为例:1、“星临万户动”的“万户动”是去上上(声字),“户”“动”两字属上声;

2、“天花落不尽”的“落不尽”是入入上,“尽”字属上声;

3、“相看两不厌”的“两不厌”是上入去;

4、“春风且莫定”的“且莫定”是上入去;

5、“潮平两岸阔”的“两岸阔”是上去入;

6、“还家万里梦”的“万里梦”是去上去;

7、“云霞出海曙”的“出海曙”是入上去,“曙”字属去声“六御”部;

8、“空园白露滴”的“白露滴”是入去入;

9、“秋水才深四五尺”的“四五尺”是去上入;

10、“朝罢须裁五色诏”的“五色诏”是上入去;

11、“怅望千秋一洒泪”的“一洒泪”是入上去;

12、“谁为含愁独不见”的“独不见”是入入去;

13、“蕃情似此水”的“似此水”是上上上,这是一个例外。我们现在读来完全不觉拗口,那是由于语音变化的缘故,在作者当时,是拗口的,而且是极为拗口。因为它们不仅全是上声字,而且都属于上声“四纸”部韵。

毕竟,三仄尾在格律诗中是不合律、不谐音的,还是避用为宜。我们在迫不得已非用不可时可以偶尔为之,但不要总以三仄尾的存在为借口来损害格律的优美。格律诗,应该以严格的格律为准绳。

张承展

写于2010322日夜

(第6楼我的跟帖)

首先,我归纳格律诗三仄尾的一些例句,并不是要追求形式上的意义,况且这早已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如何使格律诗的音律更趋于完美和谐,如此而已。

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我认为是片面的,它会对一些初学写格律诗的人造成误导。我自己就曾对这句口诀加以补充。

另外,我们读古人的诗,完全没必要用古音来诵读,只要知道,很多同韵部的字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现在读起来并不谐和。很多人怀疑古诗不押韵,原因也就在这里。

(第17楼我的跟帖)

以诗人使用的频率看来,五言律绝中的三仄尾要比七言律绝中的多。下面略谈三仄尾在格律诗中出现的情况:(一)三仄尾在五、七言律绝中出现的情况一般是由“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两个基本句式变化产生的,当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为仄声时,就变成“平平仄仄仄”和“仄仄平平仄仄仄”(红色字的位置表示可平可仄,下同)。如:1、李白的五绝《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张九龄的五律《归燕诗》:“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3、张籍的七绝《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杜甫的七律《与朱山人》:“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二)还有一种情况:由五言律绝中的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变化成拗句“仄仄仄仄仄”,由七言律绝中的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变化成拗句“平平仄仄仄仄仄”。这种情况属于拗救的范畴。如:1、李商隐的五律《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2、陆游的七律《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对于格律诗中的拗句“仄仄仄仄仄”和“平平仄仄仄仄仄”的三仄尾,一般在对句救以“仄平平仄平”和“仄仄仄平平仄平”,如上两例。又如:1、孟浩然的五律《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2、方干的七律《题龙泉寺绝顶》:“未明先见海底日,良久远鸡方报晨。古树含风长带雨,寒岩四月始知春。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匀。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去来人。”(思,名词,去声)

(第19楼我的跟帖)

“仄仄仄仄仄”和“平仄仄仄仄”的对句的救法是有分别的,一般来说,“仄仄仄仄仄”的对句救以“平平平仄平”,而“平仄仄仄仄”则以“仄平平仄平”救之。如杜牧的五律《早秋》: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樽酒酌未酌,晓花颦不颦。

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这首律诗联间虽不粘,但从中可以窥见拗救的一些情况。

(第20楼我的跟帖)

至于由“平平仄仄平平仄”变化产生的三仄尾拗句“平平仄仄仄仄仄”(包括拗句“平平仄仄仄仄仄”,和由此衍生出来的另外三种拗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和“仄平平仄仄仄仄”),一般要求对句皆以“仄仄仄平平仄平”(红色字的位置表示可平可仄)的句式救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858f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b.html

《〈原创〉关于格律诗的三仄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