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5-15 10:32: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致命ID观后感



致命ID》(Identity)是一部2003年美国惊悚悬疑影片,由詹姆斯•高德执导,约翰•库克,雷•利奥塔,阿曼达•皮特等主演。影片故事情节的灵感来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无人生还》。是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该片剧情结构严谨,情节一气呵成,结尾部分出人意料。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荒原,一场肆虐的暴风雨,将立在其中的一座汽车旅馆,与外界完全隔离,道路不通,通讯中断。

11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破汽车旅馆中。拉里是这家汽车旅馆的老板,他的举止异常,似乎潜藏着很多秘密。艾德过去曾是个警察,现在则为女影星卡洛琳•苏珊开私家车,他们因在路上撞到了艾莉丝而不得不把她送到了这家汽车旅馆进行治疗。艾莉丝和丈夫乔治及儿子提西在开车的途中,车子突然爆胎。他们下车检查时,艾莉丝被艾德的车子撞到了。帕瑞斯PARIS是一个妓女,她在途中找打火机的时候,把一个高跟鞋掉出了车去。结果,正是这个高跟鞋使得艾莉丝的车子爆了胎。艾德想要去找医生,在去的途中,他遇到了路和吉尼,由于雨实在是太大,所以他们只好返回了汽车旅馆。罗德警官押着一个犯人进入了旅馆。这11个人被分在了不同的房间,他们都拿着带有号码的房间钥匙。

可怕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女演员卡洛琳·苏珊意外被杀,头颅可怕地出现在了洗衣房的洗衣机里。而且她的手上还有一个带着10号的房间钥匙。随后,路也被人捅死了,他的手上有个带着9号的房间钥匙。大家不禁有些担心,这会不会是按照这个顺序死的啊。他们也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点:他们的姓氏都是以州名的,出生地相同---内华达州,他们的生日也都在同一天,510日。结果证实了他们的猜测。监狱的犯人、乔治以及艾莉丝和吉尼都相继死去,他们正是按照这个顺序死的。

而帕瑞斯在警车里面找到了一个犯罪证明,证明了罗德其实不是警察,他和那个逃犯一起杀死了警察并假冒了警察。罗德知道后非常想要杀帕瑞斯灭口,他杀死了拉里,打伤了艾德。艾德在最后的关头杀死了罗德。最后只有帕瑞斯活了下去 。而当帕瑞斯真正到了她想要去的地方的时候.......

这是一部悬疑推理杀人犯罪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胖子杀人凶手]在最后被判死刑前夕,他的主治精神病医生发现了一本胖子小时候的日记,这本日记更加印证了医生对于胖子杀人是由于自己有精神分裂造成的学说,于是医生告知法官要紧急提审胖子,于是故事开始了。在一个下雨的夜里胖子被从监狱带到法官和检控官律师们的房间,医生强迫胖子拽出身体里那个邪恶的人格,胖子身体里一共有十一个人格分裂在他的身体中,这十一个人格中有一个就是那个邪恶的人格。他们中间流传的一首诗,英文全诗是这样的。

As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当我上楼时,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男人,今天他还是不在那里,我希望他离开了。

由于这11个人格互相交替的控制着胖子的身体,而在胖子幼年遭受到妓女母亲虐待形成的这个邪恶人格在现实中的四年前在一个汽车旅馆残忍的杀害了6个人,而这首诗就代表着这个邪恶人格心声,这首诗也是胖子自己小时候写的。医生和胖子在法官面前对话要他拽出身体里那个邪恶的人格,于是另一个世界中的故事开始了,有十个人在一个下雨的夜里不期而遇在一个破旧偏僻的汽车旅馆中,他们有着共同点:他们的名字中各有一个单词代表美国的一个州,另外他们的生日都在同一天那就是胖子的生日5/10。没错他们正是

胖子内心中的十个人格,其中一个就是那个邪恶灵魂,而这个世界就是胖子的内心世界,所以这个世界的世界观和现实世界稍微有点不同。这11个人各自不同,自私,邪恶,懦弱,勇敢,冷静,善良,但是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被谋杀,最后的凶手逐渐露出水面,这时候医生在现实中和其中一个善良勇敢的人格对话了,告诉这个人格真相要他帮助胖子揪出那个邪恶的人格。随后善良人格和一个邪恶的人格同归于尽,只有一个女性人格逃出了魔掌。。。但是这不是结尾哦~~~可能观众以为邪恶灵魂死了,其实不然,真正的邪恶正是那个你觉得最不能的人,而也就是他导演了第一个受害者,如果观众聪明的话从一开始就知道了那个最邪恶的灵魂就是那个人,他用一种最不可思议也最巧合的手法导演了死亡。

在胖子小的时候,她的母亲是个妓女,偷东西,虐待他,所以胖子小时的时候做了这首诗 当我上楼时,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男人(暗喻我碰到了一个不在现实中的人格),今天他还是不在那里,我希望他离开了。(暗喻我要控制胖子,我才是他唯一的人格,我希望他滚蛋)这就是胖子自小培养出的邪恶灵魂人格的心声。

所以说没错,最最邪恶的那个灵魂就是小时候的胖子,就是那个小孩。

如果一部影片,悬疑、惊悚类的,再加上一些心理因素,又是一个料想不到,或者开放式的结尾,基本上它就迈入了经典片的范畴。这里的经典所指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再度提及,而其过程又常被爱好者拿来解析。但是,这一类型自身有着边缘化的特点,因此它不会在主流类型中占据一席之地,却也能在影迷圈中经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

这一类型影片的受众多是电影爱好者,对多线性的叙述有着难以自拔的迷恋。像《死亡幻觉》、《记忆碎片》、《机械师》、《禁闭岛》一类的影片便在观众群中有着不错的口碑。当然这些都是同类影片中的矫矫者,它们同时具有脉络清晰、逻辑顺畅、波折起伏等与推理有着很紧密联系的特征。

2003年的作品《致命ID》有着上述提及的全部特点,甚至比上述所列举形态更为丰富,是部相当不错的类型影片。在该片中,多线索的剧情中埋设的伏笔颇多,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件相遇后碰撞出的火花甚是让人惊诧。

影片开头涉及的案件重审事件是影片的主线,但是被提及的次数相当少,并不是正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与之相反,副线的内容才是影片的核心。这是一个很棒的安排,主次不明显区分,很容易造成歧义,混淆观众的视听,但不影响整部电影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当谜底经过抽丝剥茧的揭露后,推理的录取和成就感便真正体现了这部片的价值。

剧情的排布也相当精妙,三番五次让观众的猜测与答案很接近,却总在关键时刻与它失之交臂。这种意料之外的感觉会很棒,尤其几乎猜到的观众更觉爽,就像有人给出一道高智商测试题被轻易答对,证实了自己的聪慧一般,完全是虚荣心在作祟。但是,这种有互动的观影体验确实让人愉快。

以多重人格患者为主要对象的影片在好莱坞有很多,除了上述论及到的,其他还有《搏击俱乐部》、《密窗》、《精神病人》、《三面夏娃》等等。这些影片或以个人视角,或以他人视角,重点描刻的都是当事者的行为,这当中有一开始就知道主角是多重人格患者的,有事后才知道的,但是主角一直在其中。

《致命ID》有所不同,它始终表现的是当事者的梦境,当中他的真容有过两秒钟的闪现,但是很快就消失了,绝对不是引起观众兴趣的,所以最后真相浮现时才会有引发观众一惊乍的恍然大悟。这样的表现手法并不多见,却比在最后揭晓结果的惊喜度要大得多。

错落的线索以外,描述方式也是一大亮点,它与《记忆碎片》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悬念部分的叙述非常经得起逻辑推敲,但是越近真相时越容易出现匪夷所思的超自然现象,这是模拟了人脑运行轨迹的成果。

把错综复杂的叙述表达清楚,并且在其中不出现逻辑上的错误,避免让观众发现漏洞有所抱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侯,一个小细节的疏忽就能让严密的推理满盘皆输。此类剧情都对编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致命ID》在剧情方面的表现是强悍的,能把出乎意料持续到最后委实不容易,稍有不足的是,结尾部分稍稍有些急促。

 列一下出场人物:过气的女明星和她的司机,三口之家,旅店老板,妓女,一对新婚夫妻,警察和他的犯人,共11人。

  先分析被杀掉的6人,这些是胖子次要的分裂人格:

  过气女明星10号)影射胖子印象中势利自私的社会上层所谓精英人物,其没落的形象反映出胖子成长过程中受到这类人的迫害,因此她虽然用钱买到了最好的8号套房,但却莫名其妙的住进了9号房间,最终又拿到了10号的门牌而第一个死掉。这种死亡id逐步升级的方式说明了胖子对此类人的深恶痛绝,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同时也说明了胖子对钱权万能的这一现象的厌恶不屑。

  新婚夫妻(95号)影射胖子心目中刚结婚时期的父母的影子,他们一个假冒怀孕骗婚一个到处鬼混,他们的争吵反映出其结合原本就是一个错误。那个男的把6号门牌撞掉成了9号,因此他成了第二个替死鬼。

  犯人(8号)影射社会上的不良犯罪分子,他们影响了胖子恶的人格的产生。

  小孩的父亲(7号)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状态的父亲的样子,这个父亲是个继父,有责任心但又不够强势,这和胖子亲生父亲的个性完全相反,因为胖子小时候亲生父亲就抛弃他们母子离家出走了。

  小孩的母亲(6号)影射胖子心目中理想状态的母亲的样子,她对小男孩非常照顾,对应现实世界中虐待他的妓女母亲。

  

  接着是剩下的5人,这些人格对胖子的多重人格至关重要:

  冒充旅馆老板的那个小混混(4号)是胖子真实父亲的影射,他终日浑浑噩噩无力养家,又受辱于妻子的皮肉营生而最终抛妻弃子,因此才会憎恨妓女,不过最终他还是为了救妓女而被枪杀了。他很喜欢钱,接受了女明星的贿赂,并在女明星死后偷了她的钱,很可能说明在胖子小时候他父亲真的和某些上层权贵发生过类似的钱权交易。这里没说胖子的父亲和某个有钱的女人私奔而抛弃了胖子母子,但情形应该很接近。女明星这一人格很有可能是胖子父亲的情妇的一个影像代表。

  司机(2号)和假警察(3号)反映胖子成年后人格分裂的两个极端。假警察是恶的人格分支,现实世界中胖子杀人的行为其实就是出自这一人格,即胖子犯下6人连环杀人案的时候是由假警察人格掌控的(当然他那时还没有杀真警察来扮作警察的身份),很多人误以为胖子杀人时是由小男孩人格掌控的,其实只要分析一下案情的因果关系就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凶案的发生这时在现实世界中的警察逮捕了胖子,但人格世界中在医生药物的作用下恶人格在押解途中刺杀了真警察来把自己扮作警察的身份。司机是善的人格分支,他经常失忆和嗑药其实指出他是从恶人格中分裂出来的,恶人格随时在侵袭他。正因为恶人格杀了押送他的警察冒充警察,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警察已经是恶的象征了,因此司机人格才有跳楼小女孩的故事来摆脱其警察的前任身份。一个是假司机真警察一个是假警察真犯人,可见现实世界中警察对胖子的影响之大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

  那个一心想着洗手不干去种橘树的妓女(1号)是胖子真实母亲的影射,很多人认为她是胖子人格中善的分支,其实大家都被妓女作为本片女主角必是正面形象的表象欺骗了,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妓女人格作为虐待他的母亲形象的表征其实是代表了邪恶的,妓女人格也是恶的人格的一种。真正的代表善的是司机人格,他已经和代表恶的假警察人格同归于尽了。这里在顺带提一下嫖客这个人物,影片中妓女偷了他的打火机,估计是胖子小时候看见母亲接客的一个场景,这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诱发了他人格的突变。

  最后就是那个小男孩了(凶手或0号),他是胖子产生人格分裂的童年的影射,所谓万恶开始的原罪的本我,所有其他10个分裂的人格都是由这个人格在童年受父母不良行为影响慢慢分裂产生出来的。因此在最后受母亲虐待产生的小男孩人格杀了代表他母亲人格的妓女,代表恶的假警察人格杀了代表他父亲人格的假老板,这说明在胖子的内心一直都没原谅他的父母。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虽然表面上有医生的药物干预,但实际上11个人齐聚旅店是由于小男孩吸引母亲注意来看他而被车撞伤所致(当然也有妓女掉鞋的情节为铺垫,不过那是无意识行为,而小男孩的行为是有意的)。这场旅店连环谋杀案一开始就被小男孩预谋好了:杀死女明星和新婚丈夫嫁祸犯人,杀死犯人和继父嫁祸旅店老板,杀死新婚妻子使自己假死置身事外来避开医生指引司机进行的最终大审判。可以预见这个弄死了所有分裂人格的原罪人格,在杀掉真实世界中治疗他的医生后,那些死掉的人格又会一一复生,一切又回到了开始……不得不佩服导演在细节处理上的能力,你不觉得那个小男孩和胖子长得真的很像吗?

  

  细节方面:

  小男孩和胖子长得很像……因为两人是同一人的不同年龄段。

  开片一分钟内几个重要推理节点的释出:包括主题诗、10重人格分裂(这里医生漏了一个)、妓女母亲、510日生日……至于是不是都抓住了就看各位推理迷们的功力了。

  片头故意把现实世界押送胖子去法庭和人格世界假警察押送犯人都弄成雷雨天……混淆观众对内外两个世界的区分。

  真实世界中胖子一天连杀6个住户,人格世界中小男孩一天连杀6个房客……内外呼应。

  片头出现过遇害6人的照片……和旅馆里任何一个人都不像。

  司机车上的心理学巨著《存在与虚无》……暗示影片主题。

  司机经常失忆和嗑药,以及一个专门的取枪镜头……表层是误导观众以为男主角是凶手,内涵是指出司机是人格之一。

  假旅馆老板恨妓女,且两人住在同一郡……暗示两人的关系。

  新婚男撞掉6号门牌……暗示他会倒数第9死亡。

  假警察身后的血迹和他杀死的警察的中刀位置是同一个部位,so……假警察换了真警察的衣服(片中有镜头回闪)。

  犯人鬼打墙……全片首次对非现实世界的强力提示,不过很多人推理时都会忽略它。

  旅馆场景不同于法庭场景,旅馆里镜头比例有拉伸和变形、说话人格和其他人格的聚焦虚实不同……暗示胖子主控人格的切换。

  

  片中有一段11人格疑点的连拍,设置在凶案爆发前,配合着背景音乐中烘托气氛的鼓点声,估计很合推理迷们的口味:

  熟睡的小孩,继父神经质的喃喃自语,母亲昏迷不醒,司机嗑药,旅店老板藏起照片,妓女有大量来历不明的钱,新婚夫妻同床异梦,犯人偷拆手铐准备逃走,警察衣服背后的血迹……然后紧接着女明星就被杀了。

 噱头:

  当看到那个犯人逃进很远的一间小屋但从窗口看出去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旅店里的“鬼打墙”,加上后来几具尸体的离奇消失和新婚妻子口中乱坟岗的怨灵,一度曾以为这会一部灵异片,但没想到人格世界中的无所不能,编导还是把观众拉回了现实 。很想知道网上那些大量的认为小孩没力气移动尸体的把本片当成推理片来分析的观众是如何推理分析出这个地方合理的解释的:犯人是路痴?导演一下子NC了?还是推理的时候根本就忽略了这处不合理的地方?

  

  医生治疗方案的致命漏洞:

  医生对胖子人格分裂的治疗方案是让人格互相残杀,最后产生一个幸存者。胖子分裂的人格中有好的有坏的,但问题是在互相残杀这种手段中,最后幸存的绝对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如果他在残杀中幸存了他必定就是坏的人格了,这是一个悖论,被最坏的那个人格利用了,他假装善良一一除去了所有对手。医生这个致命漏洞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id的疑问:

  1.门房号码牌是从10号开始的,而住进旅店的人有11个,暗示了其中必有一个是凶手。

  2.剧情发展到中间,人格世界的揭示是一个幌子,它让人误以为几个人的死亡和消失只是医生的药物所致,而忽略了凶手的存在。

  3.剧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9个人格是好的,只有一个是坏的。”明明有11个人格,医生却只总结出了10个,究竟是哪个人格让剧中的医生乃至剧外的观众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小男孩?旅店老板?……你来说说你忽略了谁?

  

  小孩诈死的作用:

  1使剧中的医生和剧外的观众都不再致力于探讨小孩是否有凶手的嫌疑。

  2使小孩是没有尸体和身份号码牌这一事实掩盖于其后的所有尸体的消失。

  3避开医生指引司机进行的清除指令,使胖子逃脱法律的制裁,为影片最后的大逆转做出场铺垫。

  

  两个世界中的凶手:

  假警察人格(可能有囚犯人格的参与)杀了真实世界的6个房客,小男孩人格杀了人格世界的6种人格。至于为什么都是6个?因为假警察人格是小男孩人格分裂衍生出来的,他继承了小男孩人格中恶的一面。

关于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凶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很多人都认为小男孩人格是现实世界6人连环凶杀案的凶手,证据就是影片结尾处小男孩同时杀掉了现实世界和人格世界的人,那么对应的,他在人格世界中杀死了6个人格也要在现实世界中杀死6个人来补偿。这里且不说小男孩在人格世界杀死了1个妓女人格,而在现实世界杀死了医生和开车警察2个人,这种在人数上的不对应,光谈一下小男孩人格杀死现实世界6个房客的可行性:根据剧情6个房客的连环凶杀案发生于雨夜庭审的四年多前,现在假设是小男孩人格杀死了现实世界6个房客,对应的他要在人格世界杀死6个人格,也就是说人格世界6人格死亡时间发生于四年前,然后医生的药物治疗介入,致使死亡的人格尸体消失,接着司机人格在诗的指引下介入四年后的现实世界接受医生的清除恶人格指令,一切貌似都很完美……但是等等,既然四年前人格世界的6人凶杀案已经发生了,人格世界应该就只剩下5个人格了,但医生为什么还会列出10个人格呢?还会说出“9人好1人坏”医疗分析呢?

  

  关于真警察和真旅店老板的问题:

  有人提到了这两个人物的疑问,他们都在11人格齐聚旅店前就死了,因此不能算是胖子体内激活状态的人格存在。

  胖子是讨厌警察的,这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这不管是从善人格要摆脱警察身份去做一个司机,还是恶人格杀了真警察去假冒其身份都能体现出来,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表面看上去有3个警察(被杀的真警察、冒充的假警察、离职的前警察),其实1个真正的警察都没有,警察人格在胖子的人格世界中是被屏蔽的。

  关于真旅店老板其实就是胖子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但这个自我在他的人格世界中却是在冰柜里的一具尸体,说明胖子的本体作为一种人格已经死了。人格世界中的那家旅店其实就是胖子的主场,但它的主人已死,而成了11种分裂人格最终生死搏杀的场所,就像11个人在一具空的躯壳里搏杀……讲着讲着怎么觉得大家像是在分析一件真实的案情呢?作为一部电影要分析其在心理医学上的合理性,大家不会觉得这部片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吧。

  

  4次的剧情反转: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本片是少数的能欺骗观众达4次的片子,第一次是犯人嫌疑,第二次是老板嫌疑,第三次是人格揭示,第四次是小孩杀手。更妙的是它的第三次反转其实是个幌子,目的是为第四次反转做铺垫和放烟雾,这从很多有推理经验的观众一开始猜小孩是凶手,但是当剧情发展到小孩诈死、10重人格揭示(剧中非11重揭示)和男女主角的煽情诀别时,大都排除了小孩的嫌疑中可以看出。即便如大名鼎鼎的第六感、电锯惊魂、万能钥匙、搏击俱乐部也都只是在全片结尾处的一次反转而已。大家还能列举出那些有多次反转的片子?不限数目,只要能反转一次以上的就行。

  

  对网上谈论最多的几个所谓漏洞的解释:

  1小孩没法杀死大人——小孩是胖子的主人格(这点应该都没什么异议了),因此最强大的人格抹去弱小的人格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2小孩没法移动尸体——一个形象的比喻,尸体消失相当于副本刷新,玩过网游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

  3既然犯人和假警察是一伙的,为什么还要逃跑——设想一下如果犯人说出“他不是警察”结果是什么?肯定没人相信吧,闹不好还会被灭口,他已经被假警察虐待了,逃是唯一的选择。

  4导演编不下去了,拿出一个人格分裂的幌子来忽悠人——开片就多次提示了本片的精分主题,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犯人鬼打墙应该怎么解释?这其实是导演一个很明显的提示了。

  5有一个警察押送2个犯人的事吗?太扯了吧——这是胖子人格世界的臆想,老实说就是一个警察押运十个犯人你都没辙。

  6故弄玄虚,上当受骗,无聊,烂片……——这个应该和个人欣赏口味有关了,有些人有控制欲,就是不喜欢被骗的感觉,即便是看电影也不例外,这些人应该去看记录片、科教片、历史片,不过要提醒一下的是,记录片有提炼和忽略的手法,科教片会被新兴科技给推翻,历史片如三国演义、清宫戏之类其实是和史实不符的,只是它们在全片结束都不会告诉你这是忽悠人的。

  7我被剧透了……不好看——这个……应该去怪剧透的人吧:)

  8精分题材都被用烂了,还拍?有没有新意啊——本片拍摄的年代,精分还是一个少人涉及的新型题材。况且所谓拍烂了的精分片大都有抄袭本片的嫌疑。就好像英雄本色一出,大量跟风的作品把这一题材拍烂了一样。

  9最不可能的就是最可能的,早就猜到小孩是凶手了——本片的重点不是凭经验来猜谁是凶手,而是当看到小孩被炸死后你是否还能坚信这一观点,当医生拿出镜子揭示人格世界时你是否还认为小孩是凶手?当妓女在阳光明媚的柑橘园中辛勤劳作刨地的时候你是否还认为小孩是凶手?支撑这一信念的支点是什么?你是否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所有尸体和号码牌的消失为什么恰恰是从小孩死的时候才开始的?猜到小孩是凶手了,那么小孩的作案动机是什么?你是否还记得影片开头,胖子是小时候被妓女母亲虐待才产生人格分裂的。

  

  关于影片结尾处3个人物的命运:

  由于影片结尾处的开放式处理,现在有很多观众猜测里面3个人物的命运,且各说各的理。这里我仅就剧情显示做一下分析:首先,医生被镣铐勒脖肯定是翘了,有分歧的是剩下的两个人。剧情显示囚车摇摇晃晃地停下,并没有枪声响起,说明开车的押运警察也挂了,至于胖子是如何在镣铐加身的情况下一挑二成功的不是这里要谈的主题,不要忘了胖子有过曾经一挑六成功的先例。最后胖子的小男孩人格开始吟诗,说明他会开始继续人格分裂,估计第一个分裂出来的会是假警察之类的人格便于伪装逃跑吧……

  

  关于那首揭示主题的诗: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当我上楼时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里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经离开了 ......

  这首诗一共出现了3次:

  1影片开头,医生听取胖子的口供时,出自胖子本人之口

  2影片中间,旅馆场景切入人格世界时,出自司机人格之口

  3影片结束,小男孩人格掌控胖子时,出自小男孩人格之口

  很多人都说结尾突兀或牵强,其实编导在全片的开头第一句台词就提示了结尾,真正的首尾呼应,只不过那时大部分观众或在和人聊天或忙着找薯片瓜子之类而忽略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88157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9.html

《致命ID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