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发布时间:2023-12-18 15:50: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平凡之中见深远、叙议结合的写人记事的笔法。2、理解蔡元培先生作为“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的高尚的精神境界。说明:当今天的教育正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中的痛时,再一次缅怀渐行渐远的蔡元培先生显得多么的重要。冯友兰先生以哲学的方式走近了蔡元培,提炼出蔡先生崇高人格的整体特征:“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可贵处更在于作者没有因为人物精神的抽象而流于平板,而是以平白朴素的语言叙事议论,于平凡处见人物的境界,而这种精神境界正是蔡先生成为“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圈点品读、勾划重点词句和具体段落,学习本文以平凡见深远勾画人物,以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2难点:对蔡元培先生“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内涵的理解。说明:高中阶段学习写人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写出了怎样的一个人,更应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境界之高令后人仰视,对其精神境界内涵的理解是难点。高明的作者巧妙地选取平凡的事例来勾画一位“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大教育家形象,又以精粹的议论恰当地点出了蔡先生的精神境界的内涵。这是本文的独到之处,我们要重点领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感知人物1、你了解蔡元培先生吗?交流一下。2、今天我们来学习〈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文中我所认识的蔡元培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1、交流蔡元培先生的事迹,(学生对蔡先生的了解可能是肤浅的,这不要紧,只要初步了解人物的生平、学业、事业、人格即可。2、作者认为“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1、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为此后学生能层层深入地理解蔡先生的品格精神作铺垫。2、抓住关键句,迅速切入本课的重要内容,朗读课文,品读重点段落、词句,把握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2、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文章通过哪些事例来展示蔡先生作为教育家的风采的?3、要求:学生圈划,品味,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挑选印象最深的来谈,不必面面俱到)1、学生散读课文。2、学生圈划、品味。3、挑选印象最深的描述来把握人物形象。人格之大:第一印象:初识即感受蔡先生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第二印象:作者为办证明求见蔡先生。感受到先生的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第三印象:作者作为接待委员会成员在纽约接待蔡先生,再现先生的书生本色。第四印象:蔡先生为留学的北大学生演讲,极写先生的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格调。第三、第四印象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中年教育工作者的一句话,北大学生的一个整齐动作都是侧面描写。事业之大:改变校风:提倡为学术而学术。1
以能者为师:不论派别,不分老幼。领导新文化运动:突出主流方向。采用散点式的阅读赏析方式,为的是放开学生的思维。这实际上是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圈划、概括、赏析、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蔡先生的大教育家风采。深入文本梳理结构1、上述材料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梳理本文的结构2“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这是两大端是否可以交换顺序?为什么?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1、学生浏览文章,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作者抓住“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两大端来组织材料。开头(第1自然段)春风化雨(第29自然段)兼容并包(第10至第22自然段)23自然段小结前两端结尾(第24自然段)2、不可以交换顺序。理由:第2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从亲眼所见写起,紧扣题目中“我所认识的”一语;“兼容并包”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举措,一种制度。而“春风化雨”则是个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更难得。只有这种境界才会有“兼容并包”的举措,才有可能成为大教育家,正所谓“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作者赞美的正是蔡先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此环节由品读文章“写什么”开始转向探究“如何写”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结构安排严谨有序,体现了高度的概括能力和驾驭能力,可资借鉴。梳理结构也是对主旨的更深刻的认识过程。深入文本探究写法1蔡先生作为近代最大的教育家,其业绩和事迹可谓超然卓著,但作者似乎多写细小平凡之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在表现“春风雨化”“兼容并包”的教育两大端时,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是否相同?3、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以记叙为主,为何要议论?(可与雨果的《巴尔扎克之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作比较)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极高明而道中庸”内涵。1蔡先生一生事业之大,广为人知,本文着力要表现的是先生的人格精神。那些平凡的小事恰恰从不同角度展示一个大教育特有的“蔼然仁者”的气度及魅力!这是平凡之中见深远的笔法。2叙生活小事,彰显人物人格之大,平凡之中见深远。而议论则将先生的精神上升到哲学层面,这是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的独到之处。3、此处之“道中庸”不是没有是非曲直,而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大心胸,是接纳天地风云的大包容,是“润物细无声”的高尚境界。文学艺术美在独特。以平凡小事写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以小见大,并以恰当的议论升华主题,抓住这两点便是把握了该文的精华。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用叙议结合方式来表达情感时水到渠成地解决的!总结全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从主旨与写法两方面谈。赞美蔡先生的崇高精神境界。以平凡小事写人的内在精神品格。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此环节很传统,稍嫌呆板,但必不可少:让学生明白此课所得。布置作业用平凡之中见深远的笔法写一个你尊敬的人。完成作业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94a6a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4.html

《高中语文教案——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