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红楼梦”人物谈婚姻中的个性与分工互补

发布时间:2014-12-03 12:29: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结合“红楼梦”人物谈婚姻中的个性与分工互补

传说中,天上的月老,用看不见的一根根红线把世间的男女连在一起,就组合成了夫妻。

  月老在连线搭配的时候,总是内向的搭配外向的,浪漫的搭配现实的。他的出发点大概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齐头并进,步调一致,和谐统一。

  然而,正因为这样性格各异,才导致了家庭中:没有不吵架的夫妻,两口子拌嘴是常事等等。外向性格的人看不惯内敛人的不善表达,脾气急噪的人看做事木纳的人着急,浪漫的得不到过于现实的情趣,现实的嫌浪漫的人不切实际。所以有了很多的不一致,很多的看不惯,很多的埋怨。夫妻的感情在经历了几年的适应后这样的性格差距愈发明显。这时候,就有了强弱之分,谁在家里有主导地位,就依谁的个性。比如家里的装饰,家具的购置、摆设、衣服的穿戴等等,若男方现实且占主导地位,那么一切都会以实用为主。若女的浪漫在家里起决定作用,那整个家庭生活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样子。

那么,婚姻中一定要性格互补吗?如果爱好文学的,浪漫的两个人走到一起,共同的吟诗做画,共同的游山玩水,一起制造更多的浪漫温馨,把个性全部释放,活得洒脱而奔放,那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的绚丽多彩。而两个特别现实的人走到一起,踏踏实实的赚钱,共同生养孩子,瞻养老人,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不也一样的很有价值吗?为什么一定得哭的搭配笑的,开朗活泼的搭配沉默寡言的?这样的差距其实正是导致夫妻之间相互不理解,和不断争吵产生感情分歧的主要原因。

  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安排,习惯了夫妻之间的小打小闹,习惯了仿佛上天在安排的姻缘。可是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审视婚姻,创造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呢?找一个性格、素质、才华等各方面与自己最接近的知己做伴侣,把志同道合、心有灵犀和心心相印发挥到淋漓尽致,大概才是最美好的婚姻。

是《红楼梦》的一大主旨,是联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每个人的关键,用的变更、转换、升华装饰着其中各色人的活动,直至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可谓是生而有情,灭亦有情。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之情,幼者对长者的孝敬之情,闺阁中良友、主仆间的友情,关乎男女之大防的爱情等等,在这些情中,第四种毋庸置疑占据了绝大分量,而其中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间的爱情更是戏中重点。

宝钗与宝玉之间的感情与其说是生发的爱情,不如说是封建大家庭家长们恣意安排的结果。在第八十四回中贾薛婚姻提出之前,对二人的感情发展的描写甚少,仅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中,宝钗稍露了对宝玉的倾心。但细细瞧去就可发现宝钗对宝玉的倾心是因为金玉良缘的谶语,并不是由心生发的真情,而这,可以说是封建女子淑德表现之一:相信他人定下的命运,而不是自己的心。可以说此回是后面几回中宝钗情感生发的基础。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被打后宝钗对其的探视等,这些都是一些极细小、微妙的情感催化剂,由此可推知宝钗对宝玉是有情的,只是未表达出来:这也是宝钗作为一个淑德女子的表现之一。宝钗是一个极具忍耐精神的人,她可以隐住一切的不满、抱怨,甚至在拜堂之日的大委屈她也能听任贾母、王夫人的安排,何况是对宝玉这一份似有似无、可轻可重之情呢。

薛宝钗天资聪慧,容貌艳美,知书达礼,雍容华贵,但她生活在礼教严厉的封建时代,她的爱情是在镣铐之下,舞出美轮美奂的。

可以说,薛宝钗是以为典型的封建大家闺秀,她有对宝玉的一份情,但封建礼仪大于这份情,而她为了遵守这礼仪会隐住心中的那一丝纯真感情。这一层次的爱情是被世俗浸得太彻底,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文化的烙印。

仅因宝钗身上的能治好宝玉的邪病,以凤姐为代表的贾府家长们就把两人撮合到一起,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现放着天配的姻缘。而到第八十五回贾母问王夫人贾、薛二人之事如何了,王夫人回了句:姨妈倒也十分愿意,只说蟠儿这时候不在家,且今他父亲没了,只得和他商量商量再办。此句中提及了薛姨妈,薛蟠,甚至有已逝的薛父,唯独没有宝钗的话语,我们也无从知道宝钗心思如何,同意与否,但再次出现对宝钗心思的暗示就是在两日之后的庆贺之期。妹妹们都已出席,黛玉留心到独不见宝钗,薛姨妈回道:他原该来的,只因无人看家,所以不来。此处即知此时宝钗是同意了这门完全由他人掌控的婚姻了。而后面拿出最终让黛玉魂归离恨天的冲喜悲剧中,宝钗更是无任何言语,只有如同被人控制的无灵魂的傀儡动作而已:

请新人出轿,蒙着盖头,拜天地,低头不语,和衣在内暂歇,心里有怨……不肯多言……

这一连串动作固然有宝钗小儿女的羞涩情状在内,但更主要的确实封建礼教的束缚。作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大家女子,宝钗此时心中担心的更多的是合不合礼,而不是宝玉的真心如何。

换句话说,宝钗是大部分封建女子的缩影,她们的爱情对象是那被沉重的封建礼教束缚的躯壳,而不是一个有着真心的自由人。但换个立场,元春,迎春,探春,湘云,香菱,尤氏姐妹等这些女子都是宝钗的一个侧面,宝钗也只是如许多悲剧女子中的一员。

林黛玉太孤傲了,本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污浊的世界上。她和宝玉的爱太过柏拉图,而且她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是完全理想化的。所以,我觉得她和周围总是有一层隔阂。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能用心地体谅别人,虽然她是善良的。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不同,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从那些丫鬟老婆们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所以最后难免落得悲惨的结局。

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里,想要追求婚姻爱情的自由,注重个性的张扬与释放,无疑是带着“镣铐”跳舞。尽管你想要尽力挣脱,可是“镣铐”的牢固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在偌大的大观园里,贾宝玉可谓是被众人捧在手心里的宝,生怕把他给磕着、碰着了。虽是这样,可最后在爱情、婚姻这件事上,因为家族传统的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思想,使得宝玉与黛玉演绎了一幕爱情的悲剧,而与宝钗却也演绎了婚姻的悲剧。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角色都有其各自的人物性格特点,也正是他们各自个性的碰撞才演绎出了在大观园里的一幕幕。

贾宝玉从小就不喜读《四书》、《五经》,也不喜与为官之人打交道;他认为那些书、那些人都是虚伪的,这也是他甚是喜欢与园中的丫头婢女厮混的原因。记得宝玉曾说过“女儿家是水做的,男儿家则是泥做的。”他觉得女儿家就好像与水一般明净纯洁,男子却似污泥般浊臭不堪,这也让他更喜与女儿家亲近。作者曹雪芹为我们描述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是一个追求自由与尊重个性的人。然而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致使他与当时的封建思想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他与黛玉、宝钗的婚姻爱情悲剧。

两个人在一起,性格互补不一定能够幸福长久,也许两个性格个性相似的走到一起,更能相濡以沫到老。宝钗过于遵守封建礼教、遵从长辈的意愿,且认为婚姻之事就应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也是她一直以来为人处世时所体现出来的;然而宝玉的个性却是与宝钗相差较远,宝玉是个追求自由与尊重个性的人。在小说中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是对立也或说是一种互补,后来封建世俗硬是将他们绑在了一起,性格互补的两个人并没有像众人所期盼的那般幸福美满,反而在最后酿成了一杯苦酒。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悔恨终生。

宝玉与黛玉两个人都属于追求自由与个性的人,注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在宝玉看来,黛玉是他的知己,而对黛玉来说宝玉则是她的生命。两人有着共同的追求与理想,有着十分贴近的性格特点。如若换个时代,也许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会是另外一个结局。这将引发我们对于他们爱情故事蓝图的描绘,对婚姻中个性与分工互补问题的更多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c5ff5931126edb6e1a103d.html

《结合“红楼梦”人物谈婚姻中的个性与分工互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