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八

发布时间:2011-02-02 11:24: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八

                      (一)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 鴞:鸱鴞(chīxiāo),鸟类的一种,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ì。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音            ②默而识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②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                                  ”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两例。

                                                                       

                                                                       

(二)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诚为清佳          ②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③赖以示予       ④不然,吾几失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②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一句中。
②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三)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惟一女远适他乡     惟吾德馨  B.老者暴卒    士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       吾谁与归    D.仍牢守故宅       彼竭我盈,故克之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 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 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 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3、义猴的“义”体现在哪些地方?

                                                                   

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四)盲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通“勿”)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shěn)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盲子道涸溪             ②视此省战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                                                 

(五)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六)枭将东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猫头鹰。②鸠:斑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枭逢鸠                我将东徙           子将安之           何故            
2、解释下列句子
①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②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3、枭将东徙的原因是“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患记问不若人 迨能倍诵乃止

 迨能倍诵乃止 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答案:
(四)1.担心等到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附参考答案:
(一)1、① shí知道,懂得 ②zhì记住2、①遂明国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②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取火的道理,回去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3、“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 4、牛顿思索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而发明了蒸气机等。
  译文:遂明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世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为他为燧人。

  (二)1、诚然  引起  依靠  失误 2、①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②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3、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译文: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给尹洙(字师鲁)看看。”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史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汉代官名),虽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呵。”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三) 1A 2C3、猴遍哭于乡  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  未三月而偃卧坟间  4、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译文:某山脚有一个老人,很早就失去妻子,只有一个女儿远嫁外地。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送了一只猴子。老人对它好像对待亲生儿子,每次出门都跟着他,不用链子锁不用绳牵,但不会离开逃跑。就这样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问:“父亲死了?”点了点头,于是就和猴子一起回去。老人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没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在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它钱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仍然守着原来的房子,摘果子自己吃。每隔五天就大哭一场,好像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样子十分哀伤。不到三个月就死在老人的坟前。乡里人可怜它,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旁边,墓碑上面刻着:义猴之墓。

(四)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译文:有盲人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抓紧,恐怕认为一旦失手堕入深渊。经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过了很久,()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

真理的大道其实很平实。那些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应该省悟啊!

  (五)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译文: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与白天相同的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道理: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2、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3、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六)1、遇到    搬迁    哪里   原因     2、①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要向东搬迁。  ②(如果你)不能更改你的叫声,(即使你)向东搬迁,(人们)仍然厌恶你的叫声。3、“乡人皆恶我鸣”   4、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安家)?” 猫头鹰说:“我打算向东边迁徙。” 斑鸠问:“什么原因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因此我打算向东迁徙。” 斑鸠说:“您只要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就可以了。如不能改变叫声,即使向东迁徙,村里人照样讨厌你的鸣叫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32dc06e87101f69e31957c.html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