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8-21 16:39: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2018中考·山东枣庄卷·12分)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27-3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日更定矣。(      

2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2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30.【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

答:                                  

31.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                                  

(四)(2012福建泉州)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

A.湖中人鸟声俱 哀转久 B日更定矣 问今何世

C.问姓氏 旗靡 D.强饮三大白 乃记之

7.解释加点词。(4)

①余一小舟 ②见余 下船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五)2007湖南永州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六)2007威海市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七) 2007年达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日更定 莫衷一    B有痴似相公者 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旦日,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得更有此人 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湖心亭看雪》【附答案】:

(一)1.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三)

27.(1)一起。  2)这。  2分。每小题1分)

28.(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语言流畅即可)

292分)

12.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巯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3分。能任选其中一个角度,修辞或手法正确1分,赏析恰当2分)

30.横批:闲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4分。写对横批1分,理由阐释恰当3分,意思对即可)

(四)6(3)B

7(4)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8(5)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9(3)C

(五)参考答案:

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1.(2分)此 时︱欲 写︱不 得。

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

(六)参考答案:

(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七)参考答案:

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64a42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9.html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