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培根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培根的教学设计1.《谈读书》培根的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难点: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1名言警句:
(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书吗?都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请说出你读过的名言1)名言警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名人论读书: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都德
引自1984年第1期《夜读》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
三回——著名科学家高士奇谈读书体会时说过:“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三肯——顾颉刚读书主张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
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在《杜

诗详注》中概括为突破、磨破、识破。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读一读,找出精彩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

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学习论证方式象这种论证方式,叫做立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
五、品味文章语言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六、体验反思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六、布置练习:
1、把《谈读书》中的有关“读书”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300多字的议论文。3、字词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b04244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f.html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谈读书》培根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