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国学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3-05-17 12:37: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谈对国学的认识

摘要:近些年,“国学热”的兴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国学的学习与思考也渐趋增多、渐趋理性。国学再度引起重视与其自身的思想精髓和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而国学中最受热捧的儒道思想,对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关于社会建设的和谐思想,萌芽于春秋时期,其对当前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国学中的社会政治学说,儒家强调圣贤治国,这对当前我国政治管理依然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指导;而更早出现的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则是当前政治改革应着力汲取的思想。上层放权让下层多参与改革是对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种践行。这一切得对国学的吸收和借鉴,都是要以辩证的、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的。

关键词:国学,和谐思想,儒家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1. 国学及“国学热”的兴起

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即便是一些不常关注社会文化新闻的人,也很容易发现,“国学”是近些年来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中频频出现的的一个词汇。人们不仅在讨论谁是所谓的“国学大师”,更在讨论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学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等。“国学热”可谓持续升温。在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各种给企业老总、社会精英开设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甚至衍生出了专门针对富二代、90后的国学教育班。

国学如此之热,但究竟什么才是国学呢?国学,若顾名思义,则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还包括道家、佛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不能把国学与汉学等同,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国学还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热”的兴起,有其内在的缘由,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诉求,也是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如今的中国人不应该、也不可能中断与过去的联系,国学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也是割不断、摆脱不了的。国学需要继承,是不需要证明的道理。

但是为何与“国学热”有关的争论一直在持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近现代时期,我们的文化传统曾经遭到破坏和中断,而且我们的传统受到现代化这个历史任务的挑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人们逐利的欲望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烈,以至于置道德传统乃至法律法规于不顾。摔倒的老人没人敢扶,既有为老不尊的原因,更是人们冷漠的态度使然;在政府管理层面,腐败现象已屡见不鲜,一些国家公务人员只想着为自己人谋私利,如近期爆出的“表”哥、“房姐”等。“国学热”的兴起,正可以传播国学思想,为净化人们心灵、提高道德素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廉洁意识发挥出正面能量。国学中蕴含的各种思想,尤其是儒家、道家思想,对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2. 国学中的和谐思想

2.1和谐思想的溯源

和谐是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着力提倡的一种精神,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政府和人民个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事实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其灵感正是源于古代的和谐思想。

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后人引申为各种事物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和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发展。《周易》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孔子提倡“和为贵”。

而最早关于和谐社会描述的则记载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东汉郑玄解释说:同,犹和也,平也。所以“大同”也就是“大和”与“太平”,也就是和谐社会与太平盛世。
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保持。求大同存小异,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思维原则。

2.2和谐思想的意义

和谐思想其实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满,“和谐”一词也成为认为日常生活的常用词汇,尽管会有些许调侃甚至讽刺,但那都是针对数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尤其是针对贪污腐败这种危害国家、侵犯人民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

总之,和谐思想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对维系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我们的社会常常是陷入到诚信危机的怪圈,经济越来越发达,但人们却越来越不相信彼此,总是怀着戒心和别人相处,不是算计别人就是害怕被别人算计。以这样的方式生活着,我们会感觉到身心俱疲,总是害怕掉进陷阱。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品味和谐思想的内涵,能仔细阅读国学经典,体会其中的关于人心和诚信的问题的思想。它教我们要怎样做人,怎样与别人相处,怎样学会为别人着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急缺的东西,这些思想是我们干涸已久的心灵的甘霖,它会让我们的心田变的温润起来,让人们不再变得那么多疑和猜测。那么人与人之间将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而这种国学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就将和谐进一步提升为“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 国学中的政治管理思想

国学中,关于政治管理思想的阐述,无疑以儒道法三家为主。这三家的思想的在我国古代政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其中又一儒道两家的思想内涵为核心。

3.1圣贤治国的儒家社会政治学说

儒学社会政治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圣贤治国。孔子认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要求统治者要以“德”、以“礼”来管理国家,通知人民。儒家坚持“为政在人”,主张“任贤使能”,其实质就是把道德完善的君子是否在位看作是治国安邦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政治的角度看,这一理想虽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可能完全得到实施,但其现实意义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即便是民主政治,也是需要政治人物的道德示范效应的。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其中就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新一届政府在加大反腐力度时,十分注重政治道德的警示和净化作用。在西方,也有领导人因道德丑闻而影响仕途的例子。克林顿因莱温斯基事件而受谴责,在此事件诱导下而最终下台。

可见,从这个角度看,儒学社会政治学说主张通过任贤使能来移风易俗,达到“正人心而后正天下”,这种思想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依然不可或缺的

3.2无为而至的道家政治学说

另一影响深远的政治主张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主要强调的事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儒家的政治学说其实与道家是有相同之处的。相传孔子曾问师于老子,其思想也有传承之处,在《论语·卫灵公》中便有“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的表述。

在现代民主管理思想的考量下,可以认为,老子的“无不为”不是真正上的无所作为,而是科学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是目的,通过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但是这里的无为仅仅是针对高层而言的。基础工作者则要求有所为。

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步履维艰,在改革成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改革进程的缓慢本身就说明了政府在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政府部门权力过大而监管缺失,滥用权力现象严重而处罚太轻。而且,政府的有所为常常会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要么流于口号宣传,要么只是提起却无实际进展,较典型且备受社会关注的就是“收入分配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这样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制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改革阻力重重。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能提供什么借鉴呢?其实,政府既要下决心改革,就应充分放权,广泛调研,多发动基层参与改革,让基层部门多作为,而权力部门自身则少些“监管”,而更充分发扬民主,应有针对性的排除改革阻力,多采纳基层建议,最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而扫清障碍。

当然,必须要看到,浩瀚国学也是十分的庞杂,糟粕与精华并存,对于糟粕要坚决剔除,尤其是那些在古代可称为精华而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却不适宜的思想,更应引起警惕。在学习国学的热潮中,不能少了对传统文化的检讨、反省与批判。总而言之,我们应以历史的、发展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国学,汲取国学之精华,从而为塑造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服务,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慎明.建立马克思主义新国学观和新国学体系[N].光明日报,2010.02.15.

[2] 刘兆佑,汪弘毅.国学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65-72.

[3] 范国强,刘春花.当代“国学热”的勃兴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2.8:63-67.

[4] 余英时.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三联书店,2004253- 26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39d0f7aef8941ea76e0548.html

《谈谈对国学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