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2020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07 12:19: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贵州财经大学2020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概况 2

报告说明 6

一、毕业生就业概况 7

(一)毕业生规模 7

(二)毕业生就业率 11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 20

(一)毕业生毕业去向 20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3

(三)毕业生就业地流向 26

(四)毕业生升学分布 28

(五)未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情况 37

三、毕业生满意度调研 39

(一)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服务措施评价 39

(二)毕业生落实就业的主要途径 41

(三)毕业生对母校综合满意度 42

四、用人单位评价 44

(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 44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服务工作评价 46

五、就业工作特色 48

(一)制度健全,夯实“一把手”工程 49

(二)强化软硬件建设,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50

(三)构建就业工作特色服务体系 52

(四)创新工作方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 55

(五)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56

(六)多措共举拓宽就业渠道,稳步推进就业帮扶 57

(七)以廉洁建设为动力,积极推进就业工作 58



学校概况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 1958 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

2012 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经济学 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校长。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 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 10 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5029 亩,总建筑面积 1071402.13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

4.07 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共 247 万余册,电子图161 万余册,电子期刊 3.8 万余种。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 数据统计学院 1 个。设有学院)18 个,其中包含 1 个开放型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1 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密歇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 万余人,其中本科生 1.7 万余人,研究生 2426 人,留

学生 55 人。有教职工 1918 人,专任教师 1250 人,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 838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 601 人,享受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0 人,贵州省省管专家 10 人,核心专家 2 人,黔灵学者

2 人,省级教学名师 6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西部之

光”访问学者 13 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

才 2 人,千层次人才 12 人。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

1 个,省级新型特色智库 1 个。获批贵州省第五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第九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 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6 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 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 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 64 个,涵盖 8

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10 个,国家级特色

专业 6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11 个,省级示范专业 9 个,

省级特色专业 4 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国家

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省级大学科技园 1 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



创空间 1 个。有省级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 2 个,省

级一流师资团队建设(培育项目 4 个,省级一流课程建(培育项目 3 个,5 个省级教学团队,13 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 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法学、工学为支 撑,以文学、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补充,多 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 4

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2 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7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1 个、省级创新团队 5 个、省级研究中心)5 个。设置科研机构 42 个,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 刊核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和研究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美国马歇尔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师互派。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马来西亚友尼达国际



大学、拉曼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四色菊皇家大学、日本大和语言学校等合作开展科研和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与德国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莫桑比克贵州商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普通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 3 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

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 2 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 4 个本科专业;现有合作办学

本专科学生 5328 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

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政府合作建有 1 所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聚焦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中心”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中心,“两大工程”即教师能力与育人体系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程,“三化同步”即“学术化”“大地化”“国际化”同步发展战略,认真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 作,找准发展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 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学生司《教育部办公 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学司函【201325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贵州财经大学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 止时间 20201231 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 2020 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成果。使用数据主要涉及就业相关分析、教育教学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评价等。



一、毕业生就业概况

(一)毕业生规模

2020 年,我校共有毕业生 5463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500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91.54%,专科(中外合作办学毕业462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8.46%。

层次

人数

百分比

本科

5001

91.54%

专科(中外合作办学)

462

8.46%

合计

5463

-

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分布在 13 个学院,其中国际学院毕

业生人数突破 1100 人,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毕业生人数

突破 700 人。

序号

学院名称

总人数

1

国际学院

1132

2

工商管理学院

514

3

经济学院

155



4

会计学院

372

5

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

715

6

外语学院

152

7

公共管理学院

536

8

文法学院

460

9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433

10

信息学院

509

11

数统学院

281

12

艺术学院

148

13

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56

合计

5463

毕业生中,男生总人数为 2067,女生总人数 3396 人, 分别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7.84%和 62.16%。女性毕业生超过半数。

层次

人数

比例

比例

本科

5001

1858

37.15%

3143

62.85%

专科(中外合作办学

) 462

209

45.24%

253

54.76%



合计

5463

2067

37.84%

3396

62.16%

我校 2020 届毕业生来源丰富,覆盖除北京、西藏自治

区和港澳台地区外 21 个省、2 个自治区和 2 个直辖市。毕业

生主要来源贵州省内,共 4969 名贵州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 90.96%;省外生源毕业生 494 人,占所有毕业生的9.04%。外省毕业生主要来自重庆市、湖南、四川等省市。 具体分布如下表。

省内外生源

人数

占毕业生总人数比

省内生源

4969

90.96%

省外生源

494

9.04%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我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占比也达36.23%。少数民族毕业生主要来源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等贵州世居少数民族。

民族

人数

占毕业生总数比例

汉族

3484

63.77%



少数民族

1979

36.23%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人口大省,也是贫困大省,高校学生中贫困生占比较高。我校 2020 届本专科毕业生中,家庭困

难毕业生 1566 人,就业困难毕业生 154 人,家庭困难和就

业困难 311 人,家庭困难和残疾毕业生 6 人,残疾毕业生 3

人,就业困难和残疾毕业生 2 人,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和残

疾毕业生 6 人,合计困难毕业生 204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37.49%。

家庭困难

就业困难

家庭困难就业困难

家庭困难和残疾

残疾

就业困难和残疾

就业 困难、家庭 困难 和残

合计

本科

1529

152

306

5

2

2

6

2002

占比

27.99%

2.78%

5.60%

0.09%

0.04%

0.04%

0.11%

36.65%



专 科

(中外合作办学)

37

2

5

1

1

0

O

46

占比

0.68%

0.04%

0.09%

0.02%

0.02%

0.00%

0.00%

0.84%

合计

1566

154

311

6

3

2

6

2048

占比

28.67%

2.82%

5.69%

0.11%

0.05%

0.04%

0.11%

37.49%

(二)毕业生就业率

我校 2020 届本、专科平均初次就业率为 70.55%,其中本科初次就业率 69.10%,专科(中外合作办学初次就业率87.50%。

我校 2020 届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 74.34%。其中本科毕业生 5001 人,就业人数 3668 人,就业率 73.35%;专

(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 462 人,就业人数为 393 人,就业率为 85.06%。

我校 2020 届毕业研究生总计 536 人,截止 831 日, 就业 390 人,初次就业率 72.76%。

我校本专科年终就业率如下表:



层次

毕业生人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

5001

3668

73.35%

专科(中外合作办学

462

393

85.06%

合计

5463

4061

74.34%

我校本科共有学院 13 个。受疫情影响,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国际学院就业率仍保持在 80%以上,外语学院、经济学院、信息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艺术学院就业率保持在 85%以上。以上各个学院中,国际学院毕业生人数达到 1100 以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毕业生人

数超过 400 人,艺术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贵阳大数

据金融学院毕业生均少于 200 人。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序号

学院名称

总人数

已就业人

就业率

1

国际学院

1132

923

81.54%

2

工商管理学院

514

318

61.87%



3

经济学院

155

133

85.81%

4

会计学院

372

297

79.84%

5

大数据应用与

经济学院

715

370

50.35%

6

外语学院

152

133

87.50%

7

公共管理学院

536

384

71.64%

8

文法学院

460

279

60.65%

9

管理科学与工

程学院

433

361

83.37%

10

信息学院

509

438

86.05%

11

艺术学院

148

136

91.89%

12

数统学院

281

238

84.70%

13

贵阳大数据金

融学院

56

51

91.07%

我校 2020 届共有 63 个普通本科专业和 4 个中外合作办学专科专业有毕业生。其中,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8 个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均达到 90%以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软件工程

65

53

81.54%

2

英语

36

32

88.89%

3

日语

26

22

84.62%

4

酒店管理

51

27

52.94%

5

汉语言文学

122

70

57.38%

6

应用心理学

47

37

78.72%

7

土地资源管理

66

41

62.12%

8

农林经济管理

61

47

77.05%

9

网络工程

111

96

86.49%

10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125

110

88.00%

11

会展经济与管

51

24

47.06%

12

国际商务

37

12

32.43%

13

广告学

62

43

69.35%

14

网络与新媒体

60

46

76.67%

15

劳动与社会保

63

40

63.49%

16

资源与环境经

济学

60

51

85.00%

17

经济统计学

153

132

86.27%

18

会计学(国际学

378

288

76.19%



院)

19

审计学

106

84

79.25%

20

保险学

134

72

53.73%

21

税收学

130

54

41.54%

22

教育技术学

29

26

89.66%

23

旅游管理

61

28

45.90%

24

金融工程

62

43

69.35%

25

金融学

187

128

68.45%

26

数学与应用数

39

37

94.87%

27

会计学

165

140

84.85%

28

工程造价

116

103

88.79%

29

人力资源管理

63

43

68.25%

30

教育学

57

54

94.74%

31

城市管理

52

39

75.00%

32

人文地理与城

乡规划

62

58

93.55%

33

工商管理

93

80

86.02%

34

商务英语

39

36

92.31%

35

传播学

59

46

77.97%

36

环境设计

54

51

91.07%

37

国际经济与贸

63

30

47.62%



38

音乐学

50

48

96.00%

39

管理科学

57

43

75.44%

40

房地产开发与

管理

37

34

91.89%

41

投资学

61

35

57.38%

42

工程管理

58

44

75.86%

43

社会工作

40

32

80.00%

44

行政管理

66

49

74.24%

45

舞蹈学

44

37

84.09%

46

信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

61

57

93.44%

47

物流管理

99

58

58.59%

48

统计学

89

69

77.53%

49

经济学

95

82

86.32%

50

自然地理与资

源环境

51

40

78.43%

51

财务管理

101

73

72.28%

52

市场营销

96

58

60.42%

53

汉语国际教育

42

20

47.62%

54

金融学(国际学

院)

107

90

84.11%



55

工程管理(国际

学院)

68

55

80.88%

56

财政学

97

47

48.45%

57

西班牙语

24

20

83.33%

58

公共事业管理

71

41

57.75%

59

电子商务

119

96

80.67%

60

农村区域发展

64

43

67.19%

61

法学

115

54

46.96%

62

市场营销(国际

学院)

114

94

82.46%

63

翻译

27

23

85.19%

我校四个专科专业共有 462 名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专科的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金融保险(专科)

133

111

83.46%

2

会计(专科)

135

114

84.44%

3

物流管理(专科)

94

82

87.23%



4

市场营销(专科)

100

86

86.00%

合计

462

393

85.06%

我校毕业生中,女生毕业生超过半数。其中女生毕业生就业率为 72.44%;男生毕业生就业率为 77.46%。

性别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

1858

1427

76.80%

3143

2241

71.30%

专科

209

174

83.25%

253

219

86.56%

合计

2067

1601

77.46%

3396

2460

72.44%

我校毕业生大部分来自贵州省,有 9.04%毕业生来自省外。省内毕业生就业率为 74.28%,省外毕业生就业率为74.90%。省内外毕业生就业率比较如下表所示。

生源地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贵州省

4969

3691

74.28%

外省

494

370

74.90%



我校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居多,少数民族毕业生占到36.23%。汉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74.77%,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73.57%。具体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民族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汉族

3484

2605

74.77%

少数民族

1979

1456

73.57%

我校 2020 届本专科毕业生中,困难毕业生 204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7.50%。在学校、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77.10%。困难毕业生就业率如下表所示。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家庭困难

1566

1254

80.08%

就业困难

154

94

61.04%

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

311

229

73.63%

家庭困难和残疾

6

6

100%

残疾

3

3

100%

就业困难、家庭困难

和残疾

6

6

100%

就业困难和残疾

2

2

100%



合计

2048

1594

77.83%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毕业生毕业去向

毕业生毕业去向总体分为签约就业、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升学、出国(出境、自主创业、 自由职业、科研助理、待就业共 10 种类型。其中,签约就业包含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及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三种类型。我校以签约形式落实就业的毕业生占极大比例。毕业生毕业去向如下表所示。

毕业去向

本科

(5001 人)

专科

中外合作办学) (462 人)

合计(5463 人)

就业人数

百分比

就业人

百分比

就业人数

百分比

签就业协议

875

17.50%

1

0.22%

876

16.04%



约就业

形式就业

签劳动合同

形式就业

507

10.14%

7

1.52%

514

9.41%

其他录用形

式就业

1600

31.99%

107

23.16%

1707

31.25%

应征义务兵

56

1.12%

8

1.73%

64

1.17%

国家基层项目

98

1.96%

1

0.22%

99

1.81%

地方基层项目

38

0.76%

0

0.00%

38

0.70%

升学

163

3.26%

262

56.71%

425

7.78%

出国(出境)

62

1.24%

4

0.87%

66

1.21%

自主创业

17

0.34%

3

0.65%

20

0.37%

自由职业

170

3.40%

0

0.00%

170

3.11%

科研助理

82

1.64%

0

0.00%

82

1.50%

待就业

1333

26.65%

69

14.94%

1402

25.66%

学校高度重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各类政策性岗位就业,激励毕业生到“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向毕业生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到基层的就业范围,引导毕业生到我省 12 个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就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如下表所示。



去 向

本科( 5001

专科(462 人)

合计(5463

人数

百分比

就 业 人

百分比

就业人

百分

项目

98

1.96%

1

0.22%

99

1.81%

项目

38

0.76%

0

0.00%

38

0.70%

296

5.92%

10

2.16%

306

5.60%

从毕业生去向构成上看,我校的 4061 名非失业毕业生

中,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 451 人,占全部落实去向毕业生的 11.11%;有 712 人到国有企业就业,占全部落实去向毕业生的 17.53%;有 566 名毕业生到金融单位就业,



占全部落实去向毕业生的 13.94%;到世界 500 强、中国 300

强、省 100 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达到 496 人, 比例占到12.21%;参军入伍毕业生 64 人,占比 1.58%;自主创业毕业20 人,占比 0.49%。而国内外升学的毕业生有 491 名,比例达 12.09%。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20 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如下表所示。

序号

行业

人数

比例

1

农林牧渔业

113

3.22%

2

采矿业

13

0.37%



3

制造业

146

4.16%

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

产和供应业

55

1.57%

5

建筑业

337

9.61%

6

批发零售业

266

7.59%

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3

1.80%

8

住宿和餐饮业

56

1.60%

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

326

9.30%

10

金融业

566

16.14%

11

房地产业

131

3.74%

12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287

8.19%

1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7

1.06%

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

理业

16

0.46%

1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

务业

134

3.82%

16

教育

567

16.17%

17

卫生和社会工作

67

1.91%

1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8

3.94%

1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

会组织

187

5.33%



20

军队

1

0.03%

总计

3506

-

(本表不包括升学到国内外的 491 名毕业生和参军入伍的 64 名毕业生)

可见,我校作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多 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更多的选择投身于金融行业。同时,随着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我校毕业生也有相当部分就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行业来看,2020 届已就业毕业生中,0.18%的毕业生在科研设计单位就业,11.94%的毕业生 在高等学校就业,2.24%的毕业生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 5.60%的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就业,27.43%的毕业生在国有企 业就业,0.18%的毕业生在三资企业就业,1.12%的毕业生在 中初教育单位就业,其余 25%的毕业生在其他性质的单位就业。



(三)毕业生就业地流向

我校毕业生大部分来自贵州省,有 9.04%毕业生来自省外。毕业生生源地的不同,在他们选择就业地时,也产生了 重要影响。贵州省生源的毕业生,有 85.68%选择在贵州省内工作,而外省生源的毕业生中,有 26.64%选择毕业后留在贵州省就业。可见,在我校的学习、生活给毕业生们带来深刻 影响,我校也切实为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科技贡献。毕业生就业地比例见下表。

生源地

就业人数

工作地

就业人数

人数比例



贵州省

3247

外省

465

14.32%

贵州省

2782

85.68%

外省

259

外省

190

73.36%

贵州省

69

26.64%

(本表不包括升学到国内外的 491 名毕业生和参军入伍的 64 名毕业生)

从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看,我校 2020 届已就业毕业生中,43.04%的毕业生在贵州省内就业,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贵阳。其余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于山东、江苏、重庆、 四川、河南、广东等 20 多个省市。



(四)毕业生升学分布

2020 年,我校共 491 名本专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外升学深造,占非失业毕业生的 12.09%。其中,本科毕业生境内外升225 人,专科毕业生境内外升学 266 人。

本科毕业生中,163 人考取国内研究生,申请出国境)就读研究生 63 人,合计 226 人。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研究生,分布省内外四十余

所知名院校,其中,考取我校的毕业生达 84 人。具体高校分布如下表。

序号

学校名称

比例



我校各学院

的升学分布

1

贵州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

3

84

51.53%

管理科学与

工程学院

1

国际学院

7

会计学院

12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0

经济学院

3

数统学院

4

外语学院

4

文法学院

8

信息学院

11

公共管理学

21

2

贵州大学

工商管理学

2

18

11.04%

公共管理学

2

管理科学与

2



工程学院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2

外语学院

2

文法学院

7

信息学院

1

3

贵州师范大学

管理科学与

工程学院

2

4

2.45%

外语学院

2

4

贵州民族大学

工商管理学

1

2

1.23%

艺术学院

1

5

云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

工程学院

1

3

1.84%

文法学院

1

信息学院

1

6

云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1

3

1.84%

文法学院

1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7

哈尔滨商业大

工商管理学

1

2

1.23%



管理科学与

工程学院

1

8

兰州大学

国际学院

1

2

1.23%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9

上海大学

会计学院

1

2

1.23%

外语学院

1

10

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

会计学院

2

2

1.23%

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

1

2

1.23%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12

澳门科技大学

国际学院

1

1

0.61%

13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

合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

1

2

1.23%

信息学院

1

14

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

1

1

0.61%

15

广东财经大学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1

0.61%

16

广西师范大学

数统学院

1

1

0.61%



17

广西艺术学院

文法学院

1

1

0.61%

18

海南大学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1

0.61%

19

华东交通大学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1

0.61%

20

华南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

1

1

0.61%

21

吉林大学东北

亚研究院

工商管理学

1

1

0.61%

22

江苏大学

管理科学与

工程学院

1

1

0.61%

23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学院

1

1

0.61%

24

江西农业大学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1

0.61%

25

昆明理工大学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1

1

0.61%

26

南昌大学

艺术学院

1

1

0.61%

27

内蒙古工业大

数统学院

1

1

0.61%

28

曲靖师范大学

国际学院

1

1

0.61%

29

上海工程技术

大学

会计学院

1

1

0.61%

30

石家庄铁道大

外语学院

1

1

0.61%



31

四川省社会科

学院

公共管理学

1

1

0.61%

32

四川师范大学

文法学院

1

1

0.61%

33

武汉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

1

1

0.61%

34

西藏农牧学院

公共管理学

1

1

0.61%

35

西华师范大学

国际学院

1

1

0.61%

36

西南交通大学

数统学院

1

1

0.61%

37

西南政法大学

文法学院

1

1

0.61%

38

湘潭大学

经济学院

1

1

0.61%

39

新疆大学

文法学院

1

1

0.61%

40

新疆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

1

1

0.61%

41

云南师范大学

文法学院

1

1

0.61%

42

浙江师范大学

文法学院

1

1

0.61%

43

郑州大学

信息学院

1

1

0.61%

44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经济学院

1

1

0.61%

45

重庆师范大学

管理科学与

工程学院

1

1

0.61%

46

西南财经大学

文法学院

2

4

2.45%



大数据应用

与经济学院

2

总计

163

-

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出境就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共 62 人,遍布我校的国际、外语、工商管理、会计、艺术、大数据应用与经济、经济、文法、信息等 9 个学院,毕业生考取

来源主要以国际学院为主,高达 47 人。出国出境学生中,

选择到英国继续深造的毕业生达37 人,所占比例达到59.68%, 遍布英国 18 所知名高校。2020 届本科毕业生申请出国出境)就读研究生高校分布如下表。

序号

国别

学校名称

人数

合计

人数

1

英国

格拉斯哥大学

5

37

2

兰卡斯特大学

5

3

阿伯丁大学

3

4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3

5

卡迪夫大学

3

6

纽卡斯尔大学

2

7

诺丁汉大学

2



8

萨里大学

2

9

谢菲尔德大学

2

10

约克大学

2

11

华威大学

1

12

拉夫堡大学

1

13

利物浦大学

1

14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

学院

1

15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

1

16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1

17

思克莱德大学

1

18

利兹大学

1

19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

6

14

20

莫纳什大学

4

21

悉尼大学

2

22

澳洲麦考瑞大学

1

23

蒙纳士大学

1

24

美国

西密歇根大学

2

5

25

奥本大学

1

26

佩珀代因大学

1

27

南佛罗里达大学

1



28

波兰

罗兹音乐学院

2

2

29

日本

优尼塔斯日本语学校

1

2

30

美力克语言学校

1

31

法国

南特高等商学院

1

1

32

西班牙

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

1

1

专科(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升学 266 人,其中境内升

262 人,境外升学 4 人。2020 届专科(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升学去向如下表。

序号

学校名称

人数

比例

备注

1

贵州财经大学

63

23.68%

2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

100

37.59%

3

贵州大学

30

11.28%

4

贵州商学院

29

10.90%

5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11

4.14%

6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10

3.76%

7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

技学院

4

1.50%



8

凯里学院

4

1.50%

9

贵阳学院

3

1.13%

10

贵州师范大学

2

0.75%

11

茅台学院

2

0.75%

12

铜仁学院

2

0.75%

13

六盘水师范学院

1

0.38%

14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1

0.38%

1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

1

0.38%

澳大利

16

约克大学国际路径学

1

0.38%

英国

17

纽卡斯尔大学

1

0.38%

英国

18

伯克利学院

1

0.38%

美国

合计

266

-

(五)未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情况

截至 2020 年底,我校仍有 1402 名毕业生未落实毕业去



向,其中,本科毕业生 1333 人,专科(中外合作办学)毕

业生 69 人。

我校对这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了解,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日渐丰富,越来越多学生主动选择暂不 就业。对其进行的调研显示,受疫情影响各类公招考试相对延期招考,约半数未就业毕业生正在准备此类招考。



三、毕业生满意度调研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评价是毕业生对学校的整体反映, 是毕业生对学校所具有的总的积极情感,是每位毕业生对学校工作的不同维度的平均态度评价。毕业生满意度既体现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满意程度,也反映出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成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要求,我校于 2020 年 9 月组织毕业

生和用人单位开展了 2020 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参与度、了解招聘信息主要渠道和对母校总体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查。

(一)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服务措施评价

我校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就业服务工作,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就业指导讲座、求职个性化咨询服务、公考讲座、银行招考公益讲座、招聘信息发布、 校园招聘会、校园大型双选会、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等。但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是否有所帮助,才是评价我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标准。

我校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服务工作普遍评价较高。最为满

意的是校园招聘与宣讲、政策宣讲、职业辅导和就业创业讲



座等活动。可见,我校目前采取的就业服务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将沿此方向继续提升工作水平,加强信息服务, 有针对性地了解毕业生的需求和困难,然后有针对性的推荐岗位和辅导,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国家补助。

同时,对毕业生希望母校加强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面试指导与训练、职业选择咨询/辅导、信息提供与发布等具体就业服务,我校也将认真应对,继续加强就业指导课程, 积极举办相关培训和就业知识竞赛,根据毕业生实际需求调整用人单位接待计划,有针对性的与知名企业及行业协会联



系,继续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直接沟通交流的桥梁。

(二)毕业生落实就业的主要途径

对于毕业生最终落实就业的主要途径,我校也进行了详细了解。调查显示,毕业生主要是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和参加社会公考、求职网站落实就业。可见,对学生而言,参加用人单位的校园宣讲活动,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接触,是了解用人单位并落实就业的最重要的手段。

因此,我校也继续加强与省、市、区各级人才市场的合作,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到我校现场招聘,增加毕业生与用人



单位接触机会。同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公益讲座,及时在学 校就业网站上发布各类招考信息,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

(三)毕业生对母校综合满意度

2020 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达到 92.05%,比去年同期

提高 0.42 个百分点。毕业生纷纷表示母校老师的言行影响了自己,将继续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之贵财精神,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020 届毕业生对母校综合满意度如下图。



我校也会吸取教训,继续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发挥经管学科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建成若干领域西部领先、 国内一流的区域双一流大学。

母校生活服务中最需改进的方面:2019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生活服务中最需要改进的为“食堂服务与饭菜质量”

56.60%、“校医院设施及服务”29.57%和“上网的便利性”29.00%)等方面。



2019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生活服务最需要改进的方面分布

注: 该题目为多选题, 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四、用人单位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

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素质评价较高,认为我校毕业生



富有学习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可见我校“融儒魂于商才,强心智以致远”的培养思路在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发挥。

同时,用人单位也希望我校继续加强毕业生的临场反应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应聘单位的了解准备,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多将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机会,让每个毕业生在实践教育中真正有所收获,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服务工作评价

就业服务工作水平也影响着用人单位招聘活动的开展。目前,我校组织的招聘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校园专场宣讲会、校园大型“双选会”活动和网上招聘。此外,还为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并帮助和指导其办理就业手续。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服务各项工作均做出了较高评价,综合满意度高达 98.67%。



我校也将继续在用人单位普遍希望从“加强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大对毕业生的推荐力度”等几方面来加强就 业服务工作,我校会将全校教职工及校友动员起来,共同为毕业生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用人单位直接面向专业进行招聘宣传,紧抓“人职匹配”,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五、就业工作特色

202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 874 万人,同比增加 40 万。

我省毕业生总数为 20.18 万人,比去年增加 2.28 万人,增加幅度为 12.72%。我校毕业生五千余人,今年受疫情影响, 就业竞争压力依然巨大。我校将继续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多渠道、多领域、多方位等多方式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重点,不断提高毕业生创业比例。



(一)制度健全,夯实“一把手”工程

多年来,学校坚持“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 之传统,坚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之校训,恪守职责,致力于锻铸“儒魂商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理念,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市场和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求,坚持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相结合,紧跟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更新步伐,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建立就业工作部门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安排的制度,将就业工作纳入校、院系工作年度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和年终目标考核。在逐年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投入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成立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 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的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层面成立由书记、院长担任组长的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为做好 2020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夯实“一把手”工程,各学院切实建立党政“一把手”就业 工作小组,细化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加强领 导、沟通,通过“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

与”的领导体制,密切各学院、部门联动机制,逐层抓好落



实,充分利用资源,整合优势,形成合力,强推就业,层层 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就业信息和就业统计的收集、整理及就业政策、就业咨询、就业指导等相关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生资格审核事宜,充分保证了我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 展。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 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强化软硬件建设,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2014 年,我校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 50 强高校。至今,我校依旧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投入不降低,继续为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1.机构到位

2005 年开始,学校专门成立招生就业处,下设就业科和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全校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2020 年招生就业处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内容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与完善,强化指导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色有针对性的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促进就业指导在内容上的时代 性、时效性。在积极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与创 新的同时,以沉下去的形式,通过问卷、走访及座谈等形式



开展调研工作,以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问题与难点,要求教学工作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引领,在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为我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人员到位

学校现校级就业专职工作人员 2 人,同时,各学院还安

1 名毕业班辅导员担任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对口联系招生就业处,及时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全校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达 15 人,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就业人员生师比 1:500 的要求。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

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2020 年度受疫情影响,虽未选派人员外出学习,但招生就业处在 2020 年度的上半年以视频学习方式开展了春季教学工作研讨会,并专门针对将于 2020 年度上半年展开教学工作的“2017 级就业指导课程”及“2019 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开课前,组织了参与教学工作的 51 位任课教师进行了开课前为期半天的教学工作专题培训。2020 年下半年,在积极组织好重修指导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秋季教学工作研讨会,有针对性的以“就业指导工作融思政教育引领”及“危机之下的就业 能力提升”为主题展开研讨,3 位老师进行了工作的分享, 45 位老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经费到位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学校也逐步加大了就业经费的投入,就业经费的专款专用,就业创业经费合计不少于年度学费总额的 1%。为了帮助各学院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学校按毕业生生均 30 元,分上、下半年两次拨付给学院,用于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就业知识竞赛、就业经验交流、就业能力培训、就业招聘会、就业技能大赛等就业指导活动,有效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场地到位

我校就业工作场地设施完善,招聘单位多媒体宣讲室 2

间,面试室/职业规划咨询室 4 间,会议室 1 间,办公室 4

间。设备方面,工作人员人手电脑 1 台,并配有黑白打印机

3 台,彩色打印机 1 台,一体机 1 台,复印机 1 台,有效的保证我校各类型校园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就业工作特色服务体系

我校就业指导工作遵循“儒魂商才”教育理念,在开展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建设,深化推进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涵建设。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帮助毕业生合理确立职业目标, 同时通过“贵州财经大学企业家讲坛”、“思雅论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毕业生就业故事”征文活动、“校



园模拟面试大赛”及“就业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我校品牌活动,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危机应对意识, 建立正确的从业价值观,鼓励毕业生多元就业。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将毕业生家国情怀和现实选择有机融合起来,倡导毕业生“回家乡做贡献”,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西部计划”、“西藏专项”等其他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三支一扶计划”、“村官选聘”、“一村一名大学生”、“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力促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同时, 加大对以签署合同、三方协议方式到县及县以下乡镇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给予基层就业奖励。2020 年,根据《贵州财经大学关于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办法》,设立“毕业生基层就业奖励”,积极引导和鼓励 235 名毕业生到基层就

业,发放金额 219000 元。

加强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的引导,学校制定政策引导,学院注重个性帮扶,建立就业指导台账,实现“一一册”,通过发放求职补贴、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助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实现就业。2020 年,根据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省扶贫办 省残联关于做好 2021 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



工作的通知》黔人社通〔2020186)文件要求,我校积极宣传并组织家庭困难毕业生申报,帮助 2715 名毕业生

申报成功,发放求职补贴 271.5 万元。

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巩固和发展就业基地。学校和学院共同组织校内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今年,学校共接待用人单位 949 家,举办现场专场宣讲招聘会 109 场,举办线上线

下双选会 35 场,为毕业生提供岗位需求近 2 万个,毕业生人数与需求数比值达到 1:4。相继与省人才市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联招聘网站、58 同城网站、前程无忧、贵州中伯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贵州世方硕人力资源 管理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展多场大型校园双选活动会。

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满足毕业生就业创新需求。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集成了职业发展教平台和学职平台以及就业创业精品课件等,具有就业指 导、信息查询、职业生涯测评、创业指导服务等多重功能。 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2020 年我校在“就业信网”加大对就业政策、就业指导的宣传力度,做好为求职 中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了解政策的安全保障服务工作。 注重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和

“互联网+”技术,在已有的就业信息网和QQ 群基础上,通过“贵财招就”微信公众平台,贵州财经大学就业信息微信传播群等,定时推送优质招聘信息,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



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信息化, 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化服务。

(四)创新工作方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

就业 50 强经验高校获批以来,我校的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就业率居省内高校前列。但长期以来,高校就业工作就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我校的就业质量也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我校各级就业人员认真注重,稳定现有就业数量,着重提升就业质量,争取就业质量能有不断提升。 就业质量的提升,也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量质同升。

1.重视未就业毕业生的精准统计和跟踪帮扶。继续根据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指标体系,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特别加强对已经离校未就业学生去向的就业跟踪统计力度,加大对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的指导服务力度,提供不间断就业服务。

2.我校于 2018 年开始运行云就业系统,“云就业”是我校在贵州省首家引进的精准就业服务平台,立足于高校就业管理全过程业务,为学校搭建起就业信息官网和就业官方微信的一体化平台。同时,为更好的促进我校学生提高自我认 知能力,了解就业及社会发展形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解



决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差异化需求,在“云就业” 开设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免费咨询活动,真正做到了一对一的实时了解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对未来职业的划,对学生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 “对症下药”,实现了精准就业服务,提升了就业质量。

3.重视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 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程体系,不断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

(五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 2020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精神,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印

发促进 2020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的通知》(黔教(委)发[2020]17、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黔教函[2020]30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贵州财经大学 2020毕业生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了认真贯彻落 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改革完善校院就业工作机制流 程。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完善基于就业预期分类的“就指导台账”,强化和健全“一对一”精准帮扶体系,将就指导工作落实落细,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优化毕业



生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信息服务机制,提升毕业生派遣 服务工作水平,加大网络招聘的组织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推动校园招聘市场渠道建设,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切实做好毕业生权益保护工作,严防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传销等不法 行为,加大就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普及,推进诚信就业。贯彻落实就业统计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压实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责任,提升就业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

(六)多措共举拓宽就业渠道,稳步推进就业帮扶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不仅关乎个人发展、家庭福祉,更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方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做好就业市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 实现资源共享。2020 年我校根据现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校园双选会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线上线下方式,并自主组织了冬季校园双选会,通过筛选云就业用人单位储备库,邀约了 30 余家优质企业入场,最大限度的满足毕业生

的求职需求。同时,先后陆续开展高新区 2020 年“才聚高新”校园招聘会、2020 华为 ICT 人才联盟贵州区双选会、贵州省教育厅人社厅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 2021 年助学贷款毕业生暨定点扶贫县助学助业专场招聘会和温州市“510 计划”宣讲暨龙港市 2020 年“人才雨林”周活动赴西部校



招,通过开展不同的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给求职者和招聘 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更多人上岗就业,更快更好地找 到工作。

(七)以廉洁建设为动力,积极推进就业工作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一齐落实到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我校严把就业出口关,认真核查校园宣讲的用人单位的资质材料,签订风险防控承诺书。我校就业工作人员从自身做起,干干净净履行职责,强化廉政意识,筑牢防线,自觉养成遵守作风建设规定和要求的良好习惯。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只有“一寸不让”、坚守底线原则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监督执纪“无禁区” “全覆盖”“零容忍”,才能塑造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我校的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7c7b14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5.html

《贵州财经大学2020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