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感悟三单元

发布时间:2016-03-19 19:49: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事感悟第三单元

作者:邵宏伟

人事感悟二十九

打个比方,在与某人交往几年中,会发达无数的事情,会说无数的话。但大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我说的无关紧要的,是对于影响双方关系的事情与言论。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某些事情与言论会直接的影响双方的感情。只要性格谨慎的智商情商都高的人能感觉到此时言行与发生的事情重要性。你如果想成为人事高手,就必须具备极高的警惕性,超高的智商与情商去感知这些特殊时候。

我把明朝那些事中袁崇焕杀毛龙文一文摘录如下,来阐述我这种观点。如:一个月后,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袁崇焕详细记录了在这个杀戮前的夜晚,他和毛文龙所说的每句话。袁崇焕说:“你在边疆这么久,实在太劳累了,还是你老家杭州西湖好。”毛文龙说:“我也这么想,只是奴(指后金)尚在。”袁崇焕说:“会有人来替你的。”毛文龙说:“此处谁能代得?”袁崇焕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接着说:“我此来劳军,你手下兵士每人赏银一两,布一匹,米一石,按人头发放。” 毛文龙说:“我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就去领赏。”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后,谈话正式结束。毛文龙的命运就此结束。他不知道,这个夜晚的这次谈话,是他最后救命的机会,而所有的秘密,就藏在这份看似毫不起眼的记录里。现在,让我来翻译一下这份记录:在谈话的开始,袁崇焕说杭州西湖好,解释:毛文龙你回老家吧,只要你把权力乖乖让出来,可以不杀你。毛文龙说工作任务重,不能走,解释:我在这儿很舒坦,不想走。袁崇焕说,可以找人替你,解释:这里不是缺了你不行,大把人可以代替你。毛文龙说,此处谁代得,解释:都是我的人,谁能替我!这算是谈崩了,接下来的,是袁崇焕的最后一次尝试。袁崇焕说,按人头发放赏赐,解释:把你的家底亮出来,到底有多少人,老实交代。毛文龙说,这里的三千五百人,明天领赏,解释:知道你想查我家底,就是不告诉你!谈不拢,杀吧。

对于毛文龙命运这次谈话很重要。也不知道毛文龙当时有没明白过来。如果能明白过来,应对有方,或许能不死。有时这种重要而特殊的时候就在人生的不经意间发生,就看你有没有那么高的悟性与情商。我觉得当时毛文龙应该是没有警惕过来,也不会认为这次谈话很重要。此章就一例,但对一个人处理人事很重要。

人事感悟之三十

儒家的欲不可纵,孟子的寡欲思想对于修身养性,明心明智是十分重要的。人不可无欲,就是圣贤,也是一样。所以告子有食色性也的说法。但必须将欲望控制到一定范围之内。做到不放纵欲望,清心寡欲。与自己妻子男欢女爱是正常,但在外面拈花惹草,就不正常,违背道德底线。用自己父母的钱没人说你,但拿别人的钱,就有道德过错,称之为偷。而能做到清心寡欲,是保持智慧一种良好方法,是保住事业的良好办法。纵观古今,家中败子,国中衰亡之君,大部分都是纵欲过度,以至家业国业尽毀。此可作为人事上一浩鉴。

人事感悟三十一

谋划人事都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的不可阻挡的趋势。二是当时的形势。三是与之相关当事者的心理态度。比如谋画二件事情好像很相近,但二件事情所处的三点各不相同,所以应对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如同死搬硬套,只能是书呆子,纸上淡兵。

比如在古代同是经营帽子,如果在中原买会大获其利,如果到吴越之间买会亏本。因为吴越之间没有戴帽的习惯。汉末刘表与元末张士诚统治的地方是最富裕,最繁华的地方。是大乱之世的乐土。但最后被别人吞并。他们奉行自保而优待于民的政策,所以成为一方乐土。但天下大势是一定要统一的。所以自保的结果,就是被別人吞并,这就是大势所趋。

淘宝因为不收费,而成为电商中的霸主。但又因质量监督不力,从而出现京东,亚马逊以自营产品为主的电商。360杀毒因为免费,而一度打败瑞星,金山等老牌杀毒公司,成为杀毒公司的霸主。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能把握与契合顾客与大众的心理变化。

人事感悟三十二

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关系中又滋生派系,其中的学问甚深,我也只是以管窥豹,略知皮毛而已,小至一个公司,大至一个国家,无不含有关系之奥学,只有智商与情商俱佳的人,才能融会贯穿,在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如雨得水,其中派系的学问犹其深奥,如一个家族氏的公司,大略可分三派,一是以老板这边为纽带的亲戚人员,一是以老板娘这边为纽带的亲戚人员,三是没有任何关系,单凭能力立足的人员,而在这三种关系中都有主要与次要的人物,我这只是对派系的一种解释。

下面用历史例证派系关系学,比如西汉汉景帝时,母窦氏,有侄子名窦婴,景帝有弟梁王,当时各方诸侯尾大不掉,形成足以与中央抗衡的力量,而景帝唯一亲而可靠的地方诸侯势力就是梁王,从梁王的关系看,一是得力其母窦太后,二是得力于当时天下大势,而窦太后想使梁王为景帝,从而为帝,梁王亦有此心思,七国平定后,梁王听邪臣之诡谋,刺杀阻止他称帝的朝臣,最后失去竞争帝位的资格,梁王如果明白自己关系来源,并明白景帝的心思,就不会骄橫如此,一者七国之乱后,诸侯尾大不掉的形势已改变,梁王已失去制衡诸侯王的作用,等于失去一助,自己反而成为猜忌与尾大不掉的对象,二是景帝与其兄弟关系,没有其父子关系亲,景帝会传位于子,而不是他,所以景帝成为其称帝最大阻碍,杀朝臣只会成为封杀其借口,所以从关系学来说,最好的方式,应以自身年轻,景帝身体不好,其母身体硬朗,等到景帝去世,借助其母与自己的权势,则大有所为,说不定历史会改写,可见梁王不懂派系关系说。

再说一下窦婴,其关系根源是窦太后这边,如果与景帝关系搞好则大有作为,他这个人刺头多,景帝说他沾沾自喜,本来他是有机会为相的,最后景帝反对,无疾而,不仅如此,窦太后这边关系也沒处理好,一次私宴,景帝逢承窦后与梁王,说百年之后,传位给梁王,窦婴马上言辞反对,虽然景帝有台阶下,但是失掉自己关系来源,从而与窦太后关系破裂,不是平定七国有功,两人关系真的难以恢复,窦太后是他的靠山,只要窦太后不死,他的政治生涯就不会结束,窦太后死后,果然一落千丈。后来想巴结田相,但又吝啬一块地,最后窦田交恶,死于非命,王立群说得很对,与田相要么尽力巴结,要么摆摆身份,而窦婴又想巴结,又下不了本,终食恶果,

总结一下,从关系学来说,梁王应明白与景帝的关系在于二助,其次应明白景帝传子不传弟的心理,以及七国平定后,在景帝心中份量大不如前,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而不是杀朝臣,授人以柄,而窦婴应知自己的关系在于窦太后,而不能自绝根本,窦太后死后,要么摆摆架子,要么下大本寻找靠山,

其实甄嬛传说起来是关系学的范本。比如,不管年世兰多么骄横,只要其兄年根尧不倒,她就倒不了,不管皇后多恶毒,只要其姨母太后不倒,谁都奈何不了她,就是皇帝也拿她没办法,甄嬛倒了,她家人随之倒霉,沈眉庄失宠后,跟太后搞好关系,以此作为靠山,立足于后宫,甄嬛离宫后,太后为保她生活好点,让她帮自己抄佛经,皇帝对那个佳丽倾目,马上宫中待遇极增.

再论秦二世是赵高的关系根源,赵高弑杀了秦二世,也就是给自己自掘坟墓,最后死于非命,隆庆皇帝尚在,徐首相虽然搞掉了高拱,但最后高拱依然能东山再起,隆庆死后,高拱政治生涯也随之结束,天启帝一死,魏忠贤的末日也就来,乾隆一死,和珅立了被抄家,蒋介石娶了宋美龄,自己的威望更上一层楼,白起是魏冉所荐,范睢代魏冉为相,白起虽然功大,最后死于范雎其手,诸葛亮为搞好同事君臣关系,主动为法正的性格弱点打圆场,封四大上将时,主动写信拍关羽的马屁,

关系与派系学,告诉我们,不管在那个团体工作,首先是了解这个团体的关系脉落,梳理清了,再决定交好的策略与方式,不要自伐己根,而要深根固本,跟各派系的人员搞好关系,

刘备建立的西蜀为什么会在其子刘禅手上灭亡,一方面是刘禅昏庸,一方面连年伐魏,致使国力民力凋敝,还有一个方面,政治关系派系争斗比较激烈,西蜀上层建筑可分为三个集团,一是荆州集团,刘备的嫡系人员,二是东州集团,刘焉父子带过来的人员,三是益州集团,西蜀本地势力,刘备父子的用人策略是将政权收入荆州集团,拉拢东州集团,防范益州集团,即然是拉拢,就无法取得东州集团的信任,即然是防范,只能带来益州集团的敌意,正是三个集团之间的利害斗争,促使西蜀灭亡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孙权,江东分为三个集团,一是淮泗集团,孙氏嫡系将领人员,二是流亡北士,寓居于江东的北方士人,如张昭,三是江东集团,江东本地人员,孙权的治国策略是逐步实现江东本地化,正因这个原,孙氏政权要比刘氏政权稳固得多,所以其灭亡晚于刘氏政权,再说魏国,曹丕采纳陈群九品中正制的治国方针,从而争取士族派系的支持,顺利将汉室天下改为曹魏政权。

汉室有三大支柱,外戚,宦官,士族,外戚与宦官在何进董卓时火并,并归消亡,曹操采用政策是法家寒族政权,得不到士族派系的友持,直到曹丕,使用九品中正制,将上层建筑交给士族,从而得到其支持,从而顺利篡位。

从三国上层建筑中的派系分析,可以清楚派系之间的利害与斗争关系,对于一个政权稳固性有多重要!

最后以“党內有派,千奇百怪,党外无党,帝王思想”作结,利用各派系的利害关系为自己所用,无疑是借外力,助己身的高超策略,制衡各派系关系,使自己地位稳如泰山,无疑是领导者的驭下之策,根据各派系的利害冲突,施展谋略,以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这无疑是智者的高超竞技。

子贡一动而五国都有变,张仪苏秦合纵连衡之策,对战国七雄影响甚巨,他们无疑深通关系派系学,是驾驭各种派系与关系的高手,此章完,但阐述关系派系学的实例,古典史书中比比皆是,有意者,可多参阅古史典籍。

人事感悟三十三

谈一下用人的策略,用人最大策略就是用其长处,根据其长处放在适当的位置,比如吾丘寿王擅长谋画,就让其当谋士,一定才尽所用,但汉武帝让其当郡守,结果毫无政迹,韩信擅长军事,暗于政治,让他领军打仗必然纵横千里,让他当政治家,必然一败涂地,庞统可担当军师,刘备却让其为一县之令,结果县政废弛,诸葛亮治国治军皆上佳人选,但能谋而少断,可以坐阵后方,统筹战事全局,但让其临阵对敌,却非所长,所以六伐中原不能成功,比如我吧,让我统筹全局,谋画人事,预观人事管理制度成败,则是我所长,如果在拉上计件,则赶不上几位大姐,搞管理,赶不上段潘军。

观人有二法,看其谋与断,谋是对当人事作出可实施行方案,断是对各种方案施行后的结果判断,谋行的可以为谋臣,断行的可以为主帅,刘邦少谋善断,所以能开创汉朝,张良能谋,所以为帝王师,成为千古第一谋臣,谋断皆行的,那是精英中的精英,管仲谋断者行,所以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曾国藩谋深而断迟,所以临阵对敌多败,而坐后方而指挥全局则胜,太平天国就败于其谋画之下,谋断与一个人性情有关,深沉而安静者偏于谋,勇敢而刚烈者偏于断。

用人之法,不能因寸朽而抛弃连抱的木材,放于适当的位置,使其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老子可以养性,但不能应对危难,商鞅可以变法,但不能兴起教化,苏秦张仪可以合纵连橫,但不能结盟誓,伍子胥长于谋敌,但暗于保身,尾生可以守信,但不能权变,大乱时谋画为先,平定后忠义为要,所以晋文公使用咎犯的计策,而赏识雍季的言论,汉高祖使陈平的计谋,而将后事托负给周勃,上述都是任长的策略。

人事感悟三十四

为人处事应内方外圆,方是体是根,圆是用是权,只圆不方,就变成狡猾,只方不圆,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人事,一般三分圆`,七分正,或四分圆,六分正为最佳,周亚夫只方不圆,最后死于非命,伍子胥只方不圆,最后不能保身,陈平只圆不方,高祖称其智谋有余,忠厚不足,难以独自为相,公孙弘只圆不方,被司马迁与汲黯称之为老孤狸,乐羊喝儿子的肉做成的汤,过圆于方,文侯赏其功而怀疑他的用心,孟子虽称为亚圣,但过正于圆,所以落落而无合,只能老来著书,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学问,张良方圆并用,所以能成为帝王师,又能功成后明哲保守,高寿而善终。

人事感悟三十五

消除忧虑四个办法,一,消除忧虑的最佳公式,1,人事发展到最糟糕会出现什么结果,2,以最短的时间在心中接受这种结果,3,对当前人事作出最佳处理方案,并付诸实行,此公式是改变不好现状,消除忧虑的最佳方法,二,通用百分比与可能性,用逻辑思维来减轻忧虑的程度,三,保持良好而愉悦的心度,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处理人事,可以极好控制忧虑,四,不要为一些小事而忧虑,

人事感悟三十六

有的人事的处理方式有二种不同的方法,我称为刚处与柔处,但有的人采用不刚不柔的办法,因为其不似刚,所以得不到刚处带来的好处,又因其不似柔,所以得不到柔处带来的好处,比如三国赤壁之战前,诸葛亮游说孙权就有这样的说辞:孙权能率领吴越之人与曹操抗衡,早日与其断交,若不能则则俯首称臣,若犹豫不决,持其两端则大的祸患将会来到。诸葛亮说的抗衡曹操就是刚处,说的俯首称臣就是柔处,说的持其两端就是不刚不柔,这样刚柔之利都没有,自然大祸临头。

人事感悟三十七

有许多人事从整体来谈是有立就有破,有破又有立,循环往复,中间只是时间问题,比如疾病,旧的疾病治愈了,新的变种疾病就会产生,人类就是不断与新生的疾病抗衡,再比如电脑病毒与漏洞是不断更新的,除掉之后重新又出现新的,再比如骗子的骗人之法也是屈出不穷,立了又破,破了又立,但从这些人事的局部环境来说,有立未必有破,有破未必能立,比如某种疾病在某些国家不算什么,可是在一些国家却成了不治之症。有些骗术在发达地区已经过时了,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却大获其利。

人事感悟三十八

有时求生能得生,但有时求生反得死,有时求进能得进,有时求进反得退,有时遇损能得损,有时遇损反得进,有时无为是无为,有时无为反而大有所为,比如你得某种疾病,用心求治则能病愈,如果一个人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反而死得更快,如果拼死一战,反而能活下来,张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知进知退,得以声名俱全,李斯贪图富贵,知进不知退,最后三族夷灭,汉文帝与汉景帝拱默无为,不扰民,最后开创历代少有的盛世,隋炀帝希望功比三王,名盛五帝,尽扰民奢靡之能事,最后身死国灭,成为后世的笑柄。

人事感悟三十九

当人事拥有形成某种趋势的能量与火种,只等一个导火线,就会迅速释放与引爆。

秦始皇与秦二世的暴虐统治,使反秦的火种遍布全国,陈胜与吴广起义就是导火索,从而拉开了天下大乱从而亡秦的序幕,唐明皇后半生骄奢淫逸,用非所人,民风奢靡,虽然表面强盛,但蕴藏着衰败的种子,安史之乱成为导火索,大唐由盛转衰。汉文帝很猜忌周勃,周勃知道其心思,所以在他居住县城的时候,每当郡守巡查的时候,他都穿着军服,让家丁持刀兵面见,正因这点成为导火索,有人告他谋反,汉文帝以其为借口,差点让其冤死在狱中。太子刘荣因为其母栗姬失言而被废除,景帝为了给新任太子刘彻去刺,想除掉刘荣,刘荣这时应战战兢兢,谨小慎微,让其父景帝找不到导火线,或许能勉强度过难关,但在封地时犯了一个小错误,修宫殿时占了祭庙的外墙地方,本是一件小事,汉景帝借题发挥,刘荣就丟了性命。前二例阐述导火索出现后的毁坏能量,后二例警戒我们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设法避免引爆导火索,或能幸免于难。

人事感悟四十

接受与排斥的意义很大,用奴仆的方式对待对方,对方以为理所当然,不会产生怨恨之心,用王侯的礼节对待对方,如果在某些小节上有疏忽,对方极度排斥,会产生莫大的怨恨。所以宗悫不计较瘐业的慢待,郭子仪防范鬼貌的卢杞,

人事感悟四十一

归因论,一个人把自己承受的耻辱解释为贫穷所致,这样就会培养成一个势利的人。如果解释为自己所致,就会产自卑,自卑就导致心善,会培养成一个悲天悯人的人,如果解释为自己权位太低,就会造就出一个汲汲于功名的人。

其实历史上大奸大忠之人,都要经历莫大的灾难与痛苦,我翻阅古籍,认为是铁定的事实,同样是受灾难,为什么会产大忠大奸二类人,大忠者将灾难的出现,耻辱的出现归结于自己与天命,如是可以公正而顺其自然的面对于人生,如是就成为一个善人,而大奸正好相反,归结为别人,贫穷富贵等外部因素,如是以一种扭曲而躁动的心理面对人生,如是成为一个恶人。

人事感悟四十二

道德的维护与败坏,欲望的放纵与控制,关节处就在第一次,一个人控制不了第一次,欲望就会无止境的泛滥,将道德冲得四分五裂,为善难,从恶易,就是这个道理。犯罪心理学有一种说法,一个人杀第一个人是最困难,当杀了后,就会永无止境的杀下去,跟我说的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因为第一次时,对道德的维护,欲望的控制是最严密的,一旦决了口,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人事感悟四十三

力量的变动决定被动主动的占有率,如只有在君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商鞅的那种酷法才能推形,即然是酷法,就会引起民众极大怨恨,只有借助占绝对主动率的君权才能弹压住,如胡厂长是老板的哥,有性格刚毅,所以对于员工来说争取了很多主动率,所以严管能成功,而2010年周工不行,就是因为缺少这种优势,当今社会男多女少,致使婚嫁费用极巨增长,只要这种失衡没改变,婚嫁费用只有增,没有减,根由还是在男女主被动率的占有上,一个地方如果少数民族人员比例赶上或多于汉族,这个地方的统冶就变得不稳定,根缘在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主被占有率上。

人事感悟四十四

大乱之时,招降纳叛,以劝来者,初定之时,忠于旧主的人受到尊敬,定之很久后,需要绝对忠于自己的人,王立群读史记引用一个事例,西汉成立多年,一个姓郑的官员,在奏章中不愿意采用贬低项羽的称呼,被刘邦削掉官职,赶出朝堂,王立群以此为例证,说刘邦哭祭项羽完全是政治作秀,没有一点感情,我不敢苟同,毕竟共事多年,虽然是敌人,政治作秀应该是,但一点真情都没有,我想应该不是这样,因为统治已经多年,这个时候是要求臣子绝对忠臣,对旧主的怀念必须引起刘邦的极度不满。

另一则故事,有人调戏別人的妻,其妻骂之,又调戏別人的妾,妾从之,后来这个別人死了,有人问这个人,是娶这个妻,还是这个妾,此人回答,当然是这个妻,我希望她为我骂別人。所以许靖将破城时投降刘备,受到刘备的鄙视,因其不忠于故主。

人事感悟四十五

有时人事的表面与实情相违背。轻易许诺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守信,其实这种人的话当不得真。为一点小事就发毒誓,表面上很诚实,其实这种人口上能跑火车。言辞慷慨,大义凛然的样子,比不上暗暗流泪的人有真情。排斥某种事情,可能是真排斥,也可能是假排斥,这种事触及其隐秘的心事,借排斥的态度来欺骗观众。有的人表面很愚昧,但内心含有奸诈。有的人名声甚好,但作派虚伪透顶,有的人表面迟钝,其实内心比谁都聪明,有的人看起来很奸诈,但办起事来卓有成效,有的人外表很软弱,其实内心比谁都狠毒,有的人谦卑恭敬,要防范对方另有所图,有的人看起来迂腐可笑,其实忠厚可靠,有的人言语凿凿,很有理论逻辑,但不能交给他实事,防止他只是纸上谈兵,有的人看起来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其实是曲意逢上的奸佞小人,有的人言论迂远,但仔细分析,所说的符合大道理,有的人出谋画策,甚合机妙,但为人却忠厚老实,有的人办小事糊涂至极,但办大事精明得很,有的将领贪财好色,其实是明哲保身,不引起主上的猜疑,有的人脾气很躁,其实胆小如鼠,有的人言正辞切,其实是穿窬小人,有的人刚而犯上,其实忠心一片,有的人反应敏捷,其实言语杂乱无章,有的人事事迎合,其实别有用心,有的人前进很快,其实后退也很快,有的人自尊心甚强,脾气刚躁,其实心慈手软,有妇人之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ab4661bceb19e8b9f6ba60.html

《人事感悟三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