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地理常识大全

发布时间:2020-06-12 20:44: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常识大全

【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森林、海洋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盘山三胜】松、泉、石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大洋洲

【九大名关】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娘子关(山西)、平型关(山西)、雁门关(山西)、嘉峪关(甘肃)、武胜关(河南)、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

【世界十大山峰】(1)珠穆郎玛峰(中国~尼泊尔·8848.13m);(2)乔戈里峰(中国--克什米尔·8611m);(3)干城章嘉峰(尼泊尔印度·8586m);(4)洛子峰(中国--尼泊尔·8516m);(5)马卡鲁峰(中国--尼泊尔·8463m);(6)卓奥友峰(中国--尼泊尔·8201m);(7)道拉吉里峰(尼泊尔·8172m);(8)马纳斯卢峰(尼泊尔·8156m);(9)南伽峰(克什米尔·8125m);(10)安那布尔纳峰(尼泊尔·8091m

【世界十大河流】(1)尼罗河(非洲6671km);(2)亚马逊河(南美洲6480km);(3)长江(中国6397km);(4)密西西比∽密苏里河(美国6262km);(5)黄河(中国5464km);(6)额毕∽额尔齐斯河(亚洲5410km);(7)澜沧江∽湄公河(亚洲4667km);(8)刚果河(非洲4640km);(9)勒拿河(俄罗斯4400km);(10)黑龙江(中国4350km

【世界十大运河】(1)京杭大运河(中国1801km);(2)伊利运河(美国581km);(3)苏伊士运河(埃及173km);(4)阿尔贝特运河(比利时130km);(5)莫斯科运河(俄罗斯128km);(6)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俄罗斯101km);(7)基尔运河(德国98.7km);(8)约塔运河(瑞典87km);(9)巴拿马运河(巴拿马81.3km);(10)曼彻斯特运河(英国58km

【世界十大半岛】(1)阿拉伯半岛(亚洲3000000km2);(2)印度半岛(亚洲2088000km2);(3)中南半岛(亚洲2000000km2);4)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1400000km2);(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洲750000km2);(6)索马里半岛(非洲720000km2);(7)伊比利亚半岛(欧洲584000km2);(8)小亚细亚半岛(亚洲525000km2);(9)巴尔干半岛(欧洲505000km2);(10)泰梅尔半岛(亚洲400000km2

【世界十大岛屿】(1)格陵兰岛(北美洲~丹麦2175600km2);(2)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大洋洲~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785000km2);(3)加里曼丹岛(亚洲~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734000km2);(4)马达加斯达岛(非洲~马达加斯达620000km2);(5)巴芬岛(北美洲~加拿大512000km2);(6)苏门答腊岛(亚洲~印度尼西亚434000km2);(7)本州岛(亚洲~日本227414km2);(8)大不列颠岛(欧洲~英国219800km2);(9)维多利亚岛(北美洲~加拿大212200km2);(10)埃尔斯米尔岛(北美洲200445km2

【世界十大湖泊】(1)里海(土库曼斯坦);(2)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3)维多利亚湖(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4)咸海(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5)休伦湖(美国·加拿大);(6)密执安湖(美国);(7)坦噶尼喀湖(扎伊尔·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8)贝加尔湖(俄罗斯);(9);大熊湖(加拿大);(10)马拉维湖(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

【世界十大海】(1)珊瑚海;(2)阿拉伯海;(3)南海;(4)威德尔海;(5)加勒比海;(6)地中海;(7)白令海;(8)塔斯曼海;(9)鄂霍次克海;(10)巴伦支海

【台湾十二胜】角板山、草山北投、新店、大溪、玉山、八卦山、虎头牌、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简、旗山、雾社

巫山十二奇峰】神女、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地球结构】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15以下

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卫星最多;金星表面温度最高。

【月相】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

新月:日月黄经差为0°,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白天出现),故地面上无法见到月亮(极地地区可能看到)。

上弦月:月球在地球到太阳连线左侧,月亮上半夜看得见,只能看见部分。

满月: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可以看见整个月亮,黄昏时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下弦月:月球在地球到太阳连线右侧,月亮下半夜看得见,只能看见部分。

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约为12km,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km,在赤道上空为17km,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地表温度主要靠大地吸收太阳热量后辐射热量,因此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虽然越高的地方离太阳越近,但这些微小的距离差异对吸收太阳热量几乎没有影响)。

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之间的大气层。该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

热层:也称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极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

散逸层:也称外层,距离地表800km至2000-3000km,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温度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雾】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

【雪】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

【雷电】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



经纬线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往东为东经,往西为西经。

赤道为零度纬线,北极是北纬90°,南极是南纬90°,北纬23°26'纬线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纬线为南回归线。北纬66°34'纬线称北极圈,南纬66°34'纬线称南极圈。南纬23°26'至北纬23°26'为热带,北纬23°26'至北纬66°34'为北温带,北纬66°34'至北纬90°为北寒带,南纬23°26'至南纬66°34'为南温带,南纬66°34'至南纬90°为南寒带。

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其余分别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该线为折线,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东边比西边时间早(先到某一时间),但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则要减一天

时区

时区范围

时区中心线

UTC

7.5°W~7.5°E

UTC+1

7.5°E~22.5°E

15°E

UTC+2

22.5°E~37.5°E

30°E

UTC+3

37.5°E~52.5°E

45°E

UTC+4

52.5°E~67.5°E

60°E

UTC+5

67.5°E~82.5°E

75°E

UTC+6

82.5°E~97.5°E

90°E

UTC+7

97.5°E~112.5°E

105°E

UTC+8

112.5°E~127.5°E

120°E

UTC+9

127.5°E~142.5°E

135°E

UTC+10

142.5°E~157.5°E

150°E

UTC+11

157.5°E~172.5°E

165°E

东西十二区

172.5°E~172.5°W

180°

UTC-11

172.5°W~157.5°W

165°W

UTC-10

157.5°W~142.5°W

150°W

UTC-9

142.5°W~127.5°W

135°W

UTC-8

127.5°W~112.5°W

120°W

UTC-7

112.5°W~97.5°W

105°W

UTC-6

97.5°W~82.5°W

90°W

UTC-5

82.5°W~67.5°W

75°W

UTC-4

67.5°W~52.5°W

60°W

UTC-3

52.5°W~37.5°W

45°W

UTC-2

37.5°W~22.5°W

30°W

UTC-1

22.5°W~7.5°W

15°W

近日点大约在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亿千米

远日点大约在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



地质时代简表

符号

距今

(百万年)

持续时间

(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隐生宙

太古代

Ar

/

3800

1300

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蓝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

隐生宙

元古代

Pt

/

2500

1958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寒武纪

542.0

53.7

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等发育。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奥陶纪

O

488.3

44.6

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志留纪

S

443.7

27.7

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Pz

泥盆纪

D

416.0

56.8

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以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绝灭。

显生宙

古生代

Pz

石炭纪

C

359.2

60.2

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衰亡。珊瑚、蜒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爬行类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Pz

二叠纪

P

299.0

48

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趋于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蜒类绝灭。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三叠纪

T

251.0

51.4

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侏罗纪

J

199.6

54.1

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白垩纪

K

145.5

80

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展。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

显生宙

新生代

Kz

第三纪

R

65.5

63.7

植物和动物逐渐接近现代。早第三纪大型有孔虫(货币虫类等)繁荣。硅藻茂盛。哺乳类繁荣。

显生

新生

Kz

第四

Q

1.8

至今

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d078d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1.html

《精选地理常识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