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

发布时间:2018-07-01 10:55: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工作总结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针对实际确定了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道德心理水平为重要保障,以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的家长宣传教育咨询为工作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学校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由学校全体教师参与、主管德育和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组织和指导四个专题小组(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研究组、班级〈少先队〉活动与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研究组、课外兴趣活动与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研究组、特需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研究组)的就"课内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

  现将学校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找准工作切入点

  我们认识到,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而学校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全体老师的参与。学校领导对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以课题研究实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会议,校长身体力行,亲自参与研究工作,并确定校长任课题组组长,由主抓德育、教育的两位副校长共同抓好四个子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学习、理解,提高全体教师对学校道德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科研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多次请专家到学校为课题组成员辅导"如何写好课题研究计划""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宣传新的教育观念,校领导亲自审定课题计划,定期听取课题组成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全体实验教师进一步针对问题开展讨论,特别是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出疑问:课堂教学是不是一种活动?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在心理研究的范畴内,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通过学科教学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评价的指导、引导,这就是心理指导的活动。结合"未成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我们针对学校实际,还分别制定了各年段的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目标

低年级段:能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感受在集体中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友好与同学相处,懂得的互相谦让。乐于学习,克服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中年级段: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认真学习,勤于动脑,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学会挑战困难,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不骄傲,不自卑。

  高年级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战胜困难。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析、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合作,有责任感。

  通过学习,我们达成了共识,提出了在创设良好学习、活动环境,开展课内外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原则:

  * 主体性原则: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开展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引导。

  * 趣味性原则:兴趣产生于人的需要,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快感,从而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兴趣的激发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趣,发展良好的个性。

  * 差异性原则: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有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两个方面。学生能力发展有差异,在活动中,我们决不能以一个标尺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就是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 发展性原则:学生身体心理事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有了某种能力发展的先天素质,并不表明这个学生一定会具备这种能力,教师要通过引导和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使学生的爱好和能力在发展中达成统一,才能真正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身心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我们提出:教师们以要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可分别就学生学习心理、认知心理、自我心理、人际心理、品德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 确定研究课题,深入学习研讨,落实研究目标

  针对实际,研究组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了研究专题,如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等;班队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通过班级团队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研究》、《家校协同,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宽容教育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队员合作精神的研究》等;课外兴趣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学生自主兴趣活动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等;特需学生心理教育研究:《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研究》、《心理辅导与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研究》等。

  (一)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我们重点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课堂教学活动有着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生情感目标是教学活动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认为,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心理教育:

  ① 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挖掘学习内容的情感因素潜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②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力,增强学习中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学习创新意识;

  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荣誉感。

  针对以上目标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良好的的课堂环节设计给学生以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我们强调教师良好的语言、体态的特征、活动氛围的营造以及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2、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一种心理的交流。我们提出:教师要有目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并给予指导。如设计开放性(发散性、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挑战性很强(难度大、学生不熟悉)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经过互助性的学习、讨论进一步解决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活动过程中,考虑问题提出的层次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通过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注重技能培养,增强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技巧,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会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更好地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并在活动中有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我们认识到: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有着其它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忽视、回避课堂教学活动的做法是不正确,教育也是不全面的,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做到学校教育的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课外活动的形式不同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学生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兴趣活动不只是为了完成某些竞赛任务,而是要切实做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将学校原有的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改名为学生自主兴趣活动,活动不仅名称发生了变化,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及人员参与比例都发生了变化。活动是从原来的选择几个较有特长的教师开办几个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参加,而人数有一定限制,或由学校安排整班同学参与其中一个小组活动的方式,变成了教师人人参与,创立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人人参与,并且对所有活动内容都有自主选择权和参与权,活动时间每周一次。这既是一项活动的开展,同时又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活动中,我们遵循的原则就是开展课内外活动坚持的四原则:主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在开展活动及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活动空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管理在活动形式上,我们将活动权交给孩子,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作用,由原来的教师管理,教师定活动内容改为学生管理、学生参与制定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变为会员制或俱乐部制,教师到幕后,学生上前台竞选会长或主任,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活动行为自己教育自己,发放会员证,策划制作会徽、会旗。

  有了学生的自主,教师站到在了幕后,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我们提出:要通过自主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发展--指导老师要做学生参与活动的互动学习者、启发诱导者与评价激励者。老师们针对实际,确定了如"在自主兴趣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兴趣活动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自主兴趣活动中培养特需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主兴趣活动与学生团体意识的培养"等个人研究专题。

  2、 加强研究,关注师生心理体验,提高工作实效性

  带着课题开展活动,虽然对于教师来说不陌生,但对于研究的意义还是随着活动开展使老师们有了切实的体会。有的老师在研究总结中写道:"过去我认为开展兴趣活动气氛热烈就是好,同时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自己也没有什么想法,但现在不同了,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在热烈气氛的活动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如一些学生对活动十分有兴趣,但他们不会合作,遇到矛盾就争执不休;一些学不合群,喜欢自己做自己的,往往在提示后才与同学结合成一组;有的同学参与活动没有持续性,一次活动要换几个组,针对实际情况,我通过学习研究,把不会谦让的同学编为一小组,同时亲自参加他们的活动,从一句话,一个眼神中引导他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请活动小组长主动团结个别喜欢独处的同学,并给他分配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让其感受小组活动学习的快乐;制定学习活动规则,给学习没有持续性的同学'委以重任',请他担任某一个活动的负责人,使它能安下心来参与活动,参与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像这样带着研究问题开展活动的老师越来越多,同时老师们对自主兴趣活动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有的老师在总结中写道:"通过自主兴趣活动的开展,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作为指导教师我从中体会到了解放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尝到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甜头,这对我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有有很大帮助"

  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兴趣活动的阶段总结会,发展成了课题研讨会,老师们在讨论中畅谈研究体会,交流研究个案,老师们感到通过研究,不仅对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有了更深的意义,同时对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很好的催化剂。

  对学生们来说,他们欢迎自主兴趣活动的开展,因为通过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价结果,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得到增强并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目前,全校参加自主兴趣活动的人数达100%。每到活动时间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活动教室,有序的开展着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他们是参与者、组织者、还是管理者。事实证明,通过活动,学生在的组织管理、言语表达、团体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得到了加强,他们积极提出自己活动的设想,供老师参考。老师没有想到的他们能及时弥补,甚至对学校的德育管理与评价,他们也敢于给校长写信,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见解。

  我们认为,学校开展的学生自主兴趣活动,真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学生在宽松逾悦的活动氛围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培养了健康的情趣,在活动中学会了协作、互助,培养了的良好人际关系。

  (三) 开展班级、少先队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班级、少先队活动作为特有的学生组织活动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班级(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认真设计、组织学生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新世纪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班队活动的组织方面,我们提出: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身体、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心理素质目标,我们针对学生实际,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开展学校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在校园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文明提示语征集活动,一时间,"不要把楼道当跑道,不要把游戏当柔道"[课间活动提示]"下课了,也该让我歇会了!"[爱护公物,随手关灯提示] 等文明行为提示语在校园中流传,学生们通过文明行为提示,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精神为之振奋,情绪为之快乐。

  2、 针对学生各年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指导

  * 团体辅导活动

  虽然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结合班级实际,针对班级出现的普遍问题或"偶发事件",采取讨论、辩论、讲座、情境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低年级的团结友爱教育;中年级的正确对待荣誉的教育;高年级的青春期心理指导、毕业班升学心理指导等。通过学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很好地预防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纠正了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偏差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在发现自己心理不够健康时,主动寻求帮助或自我调节,使学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达到自我完善。团体辅导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的角色体验、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产生提高和改变自己当前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班主任老师们也十分注意积累,结合辅导活动,积极撰写活动案例。

  * 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树良好校风。如两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的"做文明少年,创文明班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文明公民"等系列活动,我们注意针对学生年龄实际、班级实际开展分层次的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活动中给予指导,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评语改革工作

  我们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实行"谈心式",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处着眼,发挥评语的激励、导向、反馈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撰写评语,遵循全面性、个性化、平等性、激励性、发展性及客观评价的六原则。针对实际,我们提出:教师要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其成绩;要艺术性地提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谈心式评语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我能行"的教育思想。

  3帮助家长改进教子方法,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抓好家长的教育。针对学校实际,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教子经验,交流家长教子经验,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同时,我们还抓住学校首届文明家庭、教子有方好家长的评选,积极倡导家长的文明教子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促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认识到:由于班队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学生乐于参与,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完善与提高。我们的着眼点要在活动的设计、组织,同时班队活动的指导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在活动中要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积极的引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四) 特需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研究

  开展心理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对特需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是我们面向全体学生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我们认识到:对特需学生来说,教师仅仅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还是不够的,还需了解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形式,针对学生实际认真分析,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班级教育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进行矫正。

  通过我们学习、研讨,我们确定了主要的研究对象: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有障碍学生、行为不良学生、其它特定类型(少先队干部、学习成绩特优、存有自卑心理、孤僻)的学生等。针对各年段学生实际,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研究活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 做好家长工作,协同开展研究、教育

  学生家庭背景各异,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我们针对实际,做好家访,与家长取得共识,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研究学生的教育、引导的对策。

  2 加强个案跟踪调查和研究工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做好研究小组"集体会诊制",不定期进行教育会诊,探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最佳方案,会诊后,由负责教师对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进行观察记录,收集信息,研究小组再次进行小组会诊、分析,进一步提出对学生教育的参考意见,并定期和家长交换意见。学校提出:要深入了解特需生,关心特需生,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表现展现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同时发挥学生集体教育作用,坚持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活动中引导,通过群体的力量教育、引导特需生。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特需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引导工作,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因各种客观因素而较为复杂,作为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研究,关爱每一个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工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今后,我们要继续将未成年思想道德心理研究教育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师心理水平,家校协同,共同培养造就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01a964a6c30c2259019e84.html

《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