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

发布时间:2014-01-15 16:28: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

【摘要】在《诗经》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意象,并具有丰富的情感。动植物是上古先民们的习俗、爱情婚姻生活的象征。本文对动植物意象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探究,认为古人动物的崇拜对动植物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经》 动植物意象 情感表达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史诗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诗经》不仅反映了我国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呈现出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兴观群怨”的功效说之后,孔子也提出了这种“多识”的要求,希望学习《诗经》,要和自然有一种亲近的关系,保持对鸟兽草木的认识和细微观察。其实,这些自然之物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它们本身的特质,还记载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通过这些自然物,我们就能了解和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诗经》通过诗中描写的动植物,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人们情感世界和社会风俗,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审美之象,艺术地表现了诗和时代的一种内在的联系。

一、动物意象及情感表达

《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蕴含丰富,《诗经》中写到动物60多处,有一些动物则出现的比较多。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象征。这些动物有马、燕、雀、鸠、鱼等。在《诗经》中成为了爱情婚姻的象征,而在象征的背后,动物象征也具有丰富的情感。

(一)天神信使的化身

在《诗经》中,以燕、雁、雀、鸠等作动物的具体形象。在《礼记月令》:中“燕以来巢,室于嫁娶宜在春天的征兆,借助鸟的雌雄相守等习性来象征婚姻爱情中的现象和遭遇,燕成了婚姻爱情的象征物。《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土如归妻, 冰未泮”。诗中写了大雁南飞,成双成对,一行行,一排排,或成人字,或成一字,唱着歌儿飞向南方。婚令的季节催人,所以姑娘今天一大早就到渡口来了,她就是要告诉未婚夫一句话:你如果要娶我为妻,趁着济水还没有结冰赶紧来迎亲吧!姑娘仰起头向河对岸又一次远远望去……。让我们看到一个在恋爱着的执着追求婚姻幸福的年轻姑娘在等待她情人的形象。大雁唱,是爱情的象征。诗里用作背景,含有好婚姻一定成功的意义。而叶枯,雁鸣是季节的象征。大雁是候鸟,秋去春来,而秋冬农闲,正是周人法定之婚期。“周人婚姻重视顺天时,其婚嫁多在仲春秋冬之时。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雎鸠”:关关,象声词,为鸟鸣声,是鸟类求偶发出的信息。这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这里也状采荇女子的笑声。雎鸠:水鸟名,又名王雎,俗名鱼雁,山捉鱼,渔民束其脖,用以作捕鱼之能手。表现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急切的想要追求女子的心情,他喜欢她,他爱上她了。这首诗写了俊男配女,是美好的婚姻爱情诗。作为古代社会中传播广远的一首美妙的婚恋歌,是周代社会意识形态中婚姻崇拜的艺术实录,也是古代婚典上广泛演唱的欢庆乐章,也是初步爱河的诗篇。

(二)情爱隐喻的动物意象

《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用“食鱼、食鲂”,隐语,使诗具有活跃的气氛。鱼象征女性,食鱼象征娶妻。所以这首诗是一个男子为他找到一个内心很喜爱的女子而从内心发出的欢乐的歌唱。在《诗经》中出现多次鱼的形象,也和婚姻婚配有密切联系,鱼也象征繁盛和富足,有吉祥如意的蕴意,表达了对婚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正如“鱼”“雁”的意象常常出现在诗中象征爱情婚姻,“鹿”也有婚姻婚嫁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情感的象征意义。《野有死麕》是写男女在野外的幽会,古人多认为这是一首“性爱诗”,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她实际上是先秦时代一种婚俗的反映。诗中“野有死鹿,白茅纯束”,“鹿”作为赠物,而男子用鹿来赠表达自己的爱情,也是有其特殊意义的。鹿性情温顺,食草为主,它的驯良温顺。令人想到了女性的品性,在传统文化中鹿也有和谐美满的意思,并且鹿的胎生习性,又和生殖联系起来。

(三)原始信仰下的图腾崇拜

宗华白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 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2《诗经》中有大量动物的描写种类多。借形态各异的动物描写了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和那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自然界中的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这可以看出上古人民与自然界中事物特有的神秘观念有关,形成了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动物崇拜是因为人们对动物依赖却又畏惧的心理,于是就把动物作为神灵来崇拜,并将其形象作为本部族的保护神,这些动物就成了部族图腾。

《毛诗序》曰:“《潜》,季冬荐鱼,春献鲔也。”(3)这就是说周人一年有两次宗庙鱼祭。“《笺》云:‘冬,鱼之性定;春,鲔新来。”鲔祭,应有其特殊的寓意。而冬春两祭用的都是同一首歌”。4

周人用鱼祭祖源于远古的用鱼祭神,西安半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很多鱼纹图。在人类处于渔猎时代,由于鱼有极强的繁殖能力,这就使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女性崇拜和女性生殖崇拜的观念。这种观念就一直沿袭下来,经久不去。这也就是周人祈求子孙繁衍而实行鱼祭的根由。鱼是婚姻配偶的象征,而冬季正是周人嫁娶的法定时期,故要用鱼到祖庙献祭。“又因 鱼于春天前来渭河产卵,这个迎合了人们求子生殖的愿望,所以周人有冬春两次鱼祭,于是就有了《周颂潜》这首宗庙祭祀的乐歌”。5

古人以鹿为图腾,也是对于生殖崇拜的一种演化,鹿为哺乳动物,胎生,一年只育一仔,其性情驯良,而女性也像鹿一样胎生,这就以古人对女性的了解相吻合,“远古先民用鹿象征女性,原因是共同的,即对羊与鹿的生殖能力表示崇拜。羊和鹿为哺乳动物,如人一样胎生,这是远古女性感觉其亲近又不能拟的。”6

求偶期间的动物,常常发出异样的鸣叫。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两性相引的情歌。有了音乐,又进展为各体的情诗。《诗经》里包含的情诗很多,作者老实地歌唱,编者老实地收录,他们只觉得这是人类应有的情感,而这些诗是忠实于情感的产品。(7)上古人民将这些动物和爱情、婚姻婚配、情感表达相联系,是对种族延续繁衍兴旺的祈求,也是男女情感表达的信物和代名词。 

二、植物意象及情感表达

  《诗经》取材于自然物的诗中,涉及到的植物达17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直白描述,也有很多除了本义之外,以物喻意,传递恋人们在爱情之中的浓浓的爱意和爱慕之情,从而形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也蕴含身后的情感意义。

(一)传情寄爱的植物意象

  在《诗经》中,不仅有大量的篇目提到花草采摘,还有花草相赠及情爱的传递现象。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静女》)“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国风.卫风.伯兮》)“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国风王风黍离》)。在《诗经》中花草意象是男女爱情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现象。《伯兮》是写一个军人的妻子对丈夫深深的爱,着重写了丈夫出征后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的,而思念中更见她对丈夫的深深的爱。飞蓬形容头发散乱如同飘飞的蓬草一样。可以看出对丈夫的思念和爱,丈夫不在身边,心里黯然,发如蓬草,也没有心里去整理。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看出情何以堪的哀伤。这首诗赞颂了一种忠贞深挚的爱情的美德,诗中塑造了一个贞妇爱夫思夫的典型形象。

  《黍离》这是一首征夫对妻子的思念的诗,本文通过一个征夫之口,诉说他别妻离家愁思和痛苦,充分表现了他对妻室的思念。诗中的黍在古人的观念意识上是女性的象征。诗人服役在外,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黍稷长苗到抽穗,到结实,而且年复一年,因而触景生情,勾起了他别妻离家的痛苦,思念益深,且有思有怨。

  芦苇的伤--兼葭。《兼葭》是一首很美的诗,有一种扑朔迷离,缥缈的魅力,令人神往,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兼葭--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秋末冬初,岁事将尽的象征,按周朝的法律,已到男婚女嫁的法定之日,故男子才如此苦苦追求他心中的“伊人”。但是道路阻难登攀。

知遇和爱的弹奏物——木瓜,木瓜:植物名,落叶灌木或乔木,果实椭圆金黄,有香气,可吃。与文中的木桃,木李甚或香兰等都是古代女子向男子求婚所赠送的定情之物。《木瓜》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一读就令人很快地沉浸到一种优美的且又浓烈的,欢乐的且又活泼的爱情气氛中。是一首描写一对恋人互赠信物以定情的民间村歌巷谣。“瓜是古代女性的象征,古代女子用木瓜送给男子,就等于把自己的婚姻给了男子了,而男子赠女子以玉石。”8表现了男女爱情的定情之物。“由于其易懂易记,所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都能诵读,真是:一首木瓜诗,千古恋人定情词”。9

偶乘同车,一见钟情——木槿。木槿:一种落叶灌木,高七八尺,花瓣有红紫白等色。古代是女性的象征。木槿花,诗中用以比美女。“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有女与我同乘车,容颜如同木槿花。这首诗主要写一个男子与一个姓姜的女子同车出行,这个女子容貌如木槿花;艳红美丽。她的美容在男子心中留下了不可忘怀的印象,故而写下这首诗歌,表达他心中对这位女子的爱慕之情。

(二)贻实达情的植物意象

《桃夭》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在这首诗中象征女子的美貌和婚姻的幸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以喻女子青春美貌,正是出嫁结婚的最佳年龄。桃花是女子的象征,桃花开喻女子的青春花季。所谓女大当嫁,正其时也。故《诗》曰:“之子于归,以其室家”。《诗经》中常用语首助词“有”表重叠,此处形容桃子又多又大的样子。桃树结果甚多,是古人生殖崇拜的象征。在现在有的地方女孩子出嫁时,家人会在她的被子里,枕头里放上花生、桂圆、红枣之类的食物,取早生贵子之意。《桃夭》贺女子出嫁,可视作夫妻篇。“《毛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10因此,《桃夭》一诗就是一首恭贺女子出嫁的民间歌谣,它发源与周朝的汉江地区,流传于华夏各地,它喜庆,吉祥、热烈地奏响在历代出嫁的姑娘们的心弦上。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富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有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愿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愿望。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香,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花色味各自不同,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从花里,我们可以得到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经久时间的洗刷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植物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美,通过多人的想象联想,使植物的鲜艳色泽,硕果累累与女性的体态,爱情的美好,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活力,融合了情感和感觉之后,形成了意象,传达了对爱情美好,婚姻幸福的追求和歌颂,从植物的客观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了心物统一,是上古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一种探索和追求。

(三)无法如愿的单相思

“爱”是从古至今,一个永恒不老的话题,甚至在现代流行的一句话是“时光易老,你我情不变”,不论“爱情、亲情、友情”从中都有爱的传递,不管是现在还是很久以前“爱”一直存在。

“爱情”在我们的眼中是美好,向往的,同样在古代先民的眼中美好“爱情”也是他们的渴望。希望自己爱的人同时也爱着自己。爱情是自我完善的一个阶段,我们在经历自己的人生,每一段爱情,都要经历期盼和失望,犹豫和肯定,微笑和心碎。没有一种爱是不需要反覆验证的。这不仅仅是当今我们这个繁华世界中人们的经历,也是上古先民们也要经历的过程。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广》)乔木:高耸的树木,休:即庥,树荫。不可休,不能够得到乔木的覆荫。这是一首民间情歌,写一个青年樵夫爱慕一个少女不能如愿以偿。青年在杂草丛生的湖泽砍取荆条和蒌蒿时,浮想联翩。他设想如果那美丽的女子嫁给他,他就将喂饱马儿去迎娶她。可是他知道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又以反复的咏叹来表达内心的失望。他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但是他追求女子时困难大,很难实现他那生长在萌芽塔的一份爱,还未来的及诉说,表达,就已被深深的淹埋在心中某个不易触碰的角落。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将仲子》)这句话是说:请求仲子啊,不要越过我家的里墙,不要攀折我家的杞树。怎么敢爱惜它,害怕我的父母。这是一首著名的恋歌。诗的主人公是位女子,她深情地爱着一个叫仲子的男子,但又怕父母和兄长的干涉,也怕外人的非议。在礼教的束缚下,她只得忍痛拒绝情人前来相会。表现了主人公在爱情上激烈的内心冲突,暴露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一份在萌芽塔里的爱,活生生的掐灭,淹埋起来。

(四)悲欢结合的自然喑哑

《诗经》中有多篇写弃妇哀怨的篇章,如果我们把“弃妇的形象”喻为枯萎的玫瑰,那么她们的“爱”可喻为凋谢的爱。《谷风》“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茶:苦菜。荠:甜味的菜。这句话是说:谁说茶味儿苦,在我看来它甜像荠菜一样。这两种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味道,比喻了女子在幸福的时候她认为茶在苦,也和荠的味一样甜。“茶”比喻女子被弃的痛苦哀怨,“荠”象征女子被爱时的快乐幸福。《谷风》这首诗是弃妇自叙哀怨之情的诗。写丈夫背弃诺言,遗弃自己。写自己被弃的痛苦,全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写得凄婉动人。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蓷:益母草。:枯蔫的样子。这是一首描写弃妇悲苦无告的诗。这位弃妇在一个荒年被丈夫抛弃了。她深感遇人不淑,追悔莫及,只得慨叹、哀号、哭泣。诗共三章,首句均以 的枯蔫起兴,写妇人遭遇的可悲。

女儿的命运如同一朵玫瑰,有含苞欲放、有美丽娇艳、有枯萎凋谢这几个过程。《诗经》中上述两篇中主人公的命运如同玫瑰一生的三个阶段,前两段的过程是爱情美好,生活幸福,而第三过程枯萎凋谢如女子美好已过,人已珠黄,爱已凋谢,成为一个弃妇,留给自己深深的痛苦与悲怨。

、动植物情感表达之关联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动植物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诗经》中动植物成为典型的意象,在于这些自然界中动物与生俱来的丰富形态和生命影响打动了人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动植物和人的意识精神联系起来,自然界中的雁、鱼、鸠、花草瓜果,和人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动植物有了丰富的情感,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感符号。

宗华白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11)王玉娇在《诗经》中动植物母题解读》中认为在“《诗经》中,给人印象很深的是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动植物描写不仅仅反映了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还表现了那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蕴涵在其中的文化意味,从而具有人类文化学的意义”(12)《诗经》中把动植物与人的感情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赋予了动植物各种各异的情态和情感,达到物我双会,心物交融,把思绪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审美对象,使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成为爱情婚姻和吉祥美好生活的象征。

【小结】: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动植物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诗经》中动植物成为典型的意象,在于这些自然界中动物与生俱来的丰富形态和生命影响打动了人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动植物和人的意识精神联系起来,自然界中的雁、鱼、鸠、花草瓜果,和人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动植物有了丰富的情感,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感符号。

注释

1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42页。

2 宗华白:《美从何处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89页。

3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23页。

4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23页。

5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24页。

6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52页。

7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35页。

8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64页。

9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64页。

10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第134页。

11 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89页。

12 王玉娇:《<诗经>中动植物母题解读》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七卷.320056月。

参考文献

⑴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⑵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⑶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⑷王玉娇:《<诗经>中动植物母题解读》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七卷.320056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065fc4c8d376eeaeaa3169.html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