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无锡风俗

发布时间:2019-02-25 06:10: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夏至无锡风俗

【篇一:节 俗】

吴国钧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我国广泛流传着吃元宵和观灯的风俗。因此,称为元宵节或灯节,也有称为上元节。据《唐书》载:玄宗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正月望夜,胡人婆陀请于玄武楼外燃灯百千借佛,纵都民出观。于是,在民间便流传着观灯的风俗。我地民间除吃元宵和观灯外,在农村有照田财习俗。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圆形有馅的食品,入沸水中煮熟而食。这天家家吃元宵,象征着全家大团圆。有的人家还将元宵在近邻和亲友间相互送吃。

入夜,市街两面商店开门做夜市,门前张挂各种各样纸灯,照得全街通亮。灯,有的是商店请人扎糊的,有的是向灯店买的,但都十分精巧。各行各业敲锣打鼓,鞭炮声此起彼落,十分热闹。孩子们提着特制的小笼灯或纸糊兔子灯等成群上街边跑边玩,如一颗颗星闪闪烁烁,十分好看。也有个别爱好糊灯者,把自己精扎细糊的灯提着结伴上街,以献其艺,居民们三五成群,或携老带幼逛街观灯,真是满街欢腾,令人流连忘返,这俗称闹元宵。在风调雨顺年头,为了庆贺丰收有灯会出现,俗名出马灯

是夜,乡村农家有点田燃(又称照田财)习俗,是用整把稻草点燃后,到自己田角落进行熏烧,口中念着烧烧田角落,明年收成三石六,祝愿来年丰收。

清明寒食

清明是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节气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即公历四月五日或六日)。对寒食有这样的传说,春秋时,介之推随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后文公回国为君,禄赐不及,之推与母隐于绵山。公求之不得,及焚林迫其出山,之推竟抱木而死。文公哀之,禁人于是日举火。后世始有寒食之俗。我地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和包粽子。

清明节家家要祭祖,都备菜备酒,点烛焚香,跪拜祖先,俗称过节。所备菜肴视各家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得供有粽子。酒过三巡上饭,最后焚纸锭,祭祖结束。

清明是扫墓(俗称上坟)日子。清明节前后数日,家有祖坟者要扫墓,化纸箔长锭。有的备酒菜,点香烛祭供。凡远道外出幼辈都得回乡上坟。特别是新坟(死后遇上第一个清明)还得哭祭,真是路上行人欲断魂。祭墓时,须在坟上清扫培土,或种植松柏,以示怀念。

清明气候温和,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这天,民间有出游习俗,名谓踏青。有的结伴漫步郊外,有的借扫墓步行游览春景。平时少人来往的郊区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粽子,以糯米为原料,或杂以赤豆、红枣,用箬叶包成多角形,煮熟而食。一般人家在清明前一两天包粽子。农村此俗最为盛行。

每年公历五月六日前后是立夏节。我地民间要吃酒酿、芽菱、青蚕豆、汤面饺、油氽臭豆腐干和杏子、李子、荸荠等水果。还有做麦芽塌饼、烧野米饭以及进行称人等活动。

麦芽塌饼是以麦芽粉、米粉、紫念头烧烂相和做成有馅(主要赤豆沙)的塌饼,入锅以沸水蒸熟,再用菜油煎至塌饼两面起皮后即成。其味清香柔软,十分可口,为我地的时令土产。在农村几乎家家都做,并作为节日佳品赠友送亲。

野米饭是儿童三五结伴在田野或露天烧蚕豆饭的活动。米是向邻家索讨,豆是下田采摘,(这天习俗,儿童下田采豆别人不加干涉。)煮成的饭又叫百家饭,据说儿童吃了身心健康。

称人,是称每人的体重,在磅秤未盛行时,多以大号杆秤。俗云,人经称后,能减疰夏病,(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烧的病,患者多为小儿。)实际是每年一度体格检查。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亦称端阳节,也称当午、重五、重午、中天节。这天,我地民间要吃黄鳝、黄鱼、黄瓜和咸蛋,要饮雄黄酒。还用雄黄酒洒在墙壁角、床底等阴暗处;在室内用苍术、白芷、芸香烟熏,驱除害虫。小孩在额上用雄黄写一字,在脐部涂上雄黄,在胸前挂着大黄香袋,意思是祛邪。在家门上端(门楣)和床上挂着菖蒲、艾蒿和大蒜,可避灾难。

家家裹苇叶粽子吃,意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楚人以稷用菰叶裹之如角(叫角黍)投泪罗江祭祀屈原。并于是日食角黍以志纪念,后人相袭。民间流传端午不吃粽,死了没人送

的谚语。

每家门上贴钟馗画像,以驱邪魔。据《唐逸史》载,开元年间,唐明皇患恶性疟疾,久医不愈。某夜,他梦见一大鬼,破帽、蓝袍、角带、朝靴,捉小鬼啖之,自称名钟馗,生前是个不第武举,触阶而死,唐明皇醒后,病也大愈,乃诏画工如梦画成钟馗捉鬼图,批上以驱邪魅,兼靖妖氛,并令天下于端午、除夕两节张贴,从此相沿成俗。

每年公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夏至节。这天北半球日最长,夜最短,俗语云白相(玩)夏至日,睡觉冬至夜。此日,小儿不坐门槛,夏天不打瞌睡。农村中,女儿出嫁后遇上第一个夏至,娘家要为女儿送凉枕、蒲扇各一对和夏衣若干件,名谓送夏衣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为天贶节。宋真宗时以天书降于是日故名。这天时在盛暑,高温干燥,日光强烈。农谚云:六月六,晒到鸭蛋熟。凡藏经书者,都于是日曝书防蠹。

午餐,民间喜食面和馄饨,有六月六,买点面来落一落的民谣。又说这一天是猫狗生日,主人都为它们洗澡,是将它们抛入河中,让它们在水中挣扎游着上岸。

七月七

农历七月七日,民间妇女有乞巧俗。午间,取面盆盛水曝于日中,投针(缝衣针)则浮。看水底针影,如有成云龙花草形者为得巧,若形如椎如轴者为拙徵。入夜,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于瓜上者,则为得巧。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名中元节。旧时为鬼节,民间习俗都系迷信活动。是日,家家户户备有酒菜、水果(西瓜)、糕点祭祀祖先。一般在十四日过节(祭祖的别名)。据说早一天过节,

好让祖先享受祭祀后,十五日可以从容地自平望往黎里看会。

中元节时,田间重活基本结束,农家比较空闲,有暇做馒头和放糕(发酵的面糕),作为节日食品和祭祖供品。有这样一句家谚:甜馒头、苦粽子。意思是中元节吃了馒头田活日渐轻松,清明节吃了粽子田间工作日日加重。

这天夜里,民间有放焰口放水灯等活动。放焰口,是众人出资,延僧五至七人,身披袈裟登台,台上放着方桌,主僧正坐,众僧分坐桌的两旁,边诵经,边吹打法器(斋醮用的乐器),边施食(将米用手指撒向四周),祭无礼之鬼。放水灯是人们以稻草结成圈,上面点上蜡烛,有的放上少些饭菜和纸锭,然后放入河中,顺水飘流,祭水中之鬼。

七月三十

农历七月三十日,相传是地藏王菩萨诞辰。镇乡妇女都到地藏殿拜佛烧香。据说,地藏王菩萨是现身六道、普渡众生,为人们所祈祷。地藏殿自早到晚焚香点烛者络绎不绝,挤得水泄不通,殿外大香炉中香烟缭绕不熄。入夜,更加热闹,寺内灯烛辉煌,殿内置放蒲团(跪拜时用的蒲草织成的垫具)等接香客。很多老年妇女焚香点烛后,虔诚地坐于殿内蒲团上诵经念佛,彻夜不眠,并互赠糕点广结佛缘,直到天明离去,谓之坐蒲团

是夜,家家户户燃烛焚香(香是特制的棒香名地藏香)插于地上,有的插在庭院中,有的插在大门口沿阶地上,谓之点地藏香。根据资料记载,元朝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张士诚(江苏人,字九四,亦作久思,)起兵,次年称吴王。十六年定都平江(苏州),十七年在平望下塘(运河东岸)筑土城周三里,欲窥嘉兴。二十七年秋,朱元璋部常遇春征伐张士诚,破平江城,张士诚被俘,去南京途中,不食而死。他称吴王时颇得民心,平江城被攻破,正值七月三十日,民感其仁而哀其死,故民间每年于是夜梦香祭礼,名曰狗屎香九四香,恐为当局所忌,乃托名地藏香相沿成俗。

八月十五

农历八月十五日,居秋季正中,故名中秋节,又叫八月半。它是传统的家庭团聚节日。凡外出人员多争取归家,共尝月饼,共饮团圆酒,共进合欢饭,夜间有赏中秋赏月华等全家性活动。这个节日最易引起远离家乡的人们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感。

月饼,是象征月圆人寿的食品。中秋节间,人们都以月饼为礼品走亲访友,特别对老年人(长辈)是不可缺少的礼物。真是家家有月饼,户户吃月饼。

晚饭后,遇上天晴,月亮明媚皎洁,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在庭院中放上方桌,供上鲜干果品和月饼,并燃点红烛、香(是中秋节日应时特制专供赏月所需,其底部用线香扎成花盆状或上口大底部小的方形,中置木屑,自下而上加扎五或七层束香呈塔形,插有小旗)。小户人家只点香烛。家人围桌而坐,是谓赏中秋(又名斋月)。在赏月中谈家常,讲一切。也有老年人讲有关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谪令伐树等神话。直至香烛燃尽,才尽兴而散。

月华是月之光华,常出现在中秋夜,或十三至十八夜,其状如锦云捧月,五色鲜荧,绕月多变,时盛时散,十分好看,俗称赏月华

还有一个传说:中秋夜,天空有龙船出现,如若能见者,日后必大富大贵,故中秋赏月还有看龙船的插曲。

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冬至节,是祭祖的节日。俗语云:冬至大如年有嘛冬至夜,无嘛冻一夜。说是冬至祭祖比岁末祭祖来得重要,冬至如祭祖,则祖先可安度冬至夜,如冬至不祭祖,祖先只有挨饿冻一夜。所以,冬至过节民间十分重视。祭祖时间都在傍晚,祭酒不用黄酒,改用冬酿酒,因这天民间有饮冬酿酒习俗。

腊月初八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民间有以菜果入米煮粥的习俗,谓之腊八粥。据说,腊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的成道日。在他成道之前,有牧女向他献过一碗各种谷果熬的粥,后来每到这一天,所有佛教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煮粥供佛,叫腊八粥。南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明陈耀文撰《天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刹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据《辞源》七宝粥条解说:十二月八日僧家以乳蕈、胡桃,百合等煮成七宝粥

【篇二:含的无锡俚语俗话】

的无锡俚语俗话

在无锡俚语俗话中出现频率很高,一般有以下意思:1、确数,指,如三伏天三九天2、概数,泛指若干、很少几个、很小年纪,如三句不离本行三岁小孩都懂3、泛指一般、所有、一切,如三世(包括前生、今生、来生)朆见过4、序数,表示第三,如一哭二闹三上吊。下面试列举一些含的无锡俚语俗话,我们一一自行分辨。

暑练三伏,冬练三九”——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伏(夏至三庚便数伏),初伏十天,中伏(正伏、大伏)十天或二十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十天出伏(秋后有一伏),所以,三伏或者三十天,或者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三莳三送,圩田白隆隆”——“夏至三更进莳门,意谓夏至日开始农村要莳秧了,当季节令不容错过。但莳秧可以有半个月15天时间,称为莳门,这期间又分为三个阶段为:头莳、二莳、三莳。头莳七天,二莳五天,三莳三天。由于水稻生长期决定,二莳中莳秧的稻(未莳前叫,已莳后叫)长势和收成最好,所以有头莳勿抢,二莳勿让的说法。而过了三莳莳秧,将无收成。三莳后一天即小暑,俗话说小暑里莳秧大暑里耥,秋后全是秕谷和砻糠。莳门里往往是黄霉天,经常下雨,特别是三莳,常常大雨如注,圩田里白隆隆一片,秧梢也看不见。为了不误季节,农民们只能披蓑戴笠雨中插秧。三莳送别莳门,第二天小暑就出太阳了。三句不离本行”——说话时爱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术语,也指讲话老套陈旧无新意。

三岁看到老”——年龄虽小,但习惯性格已成雏形,能估摸得出他未来有无出息。

新箍马桶三日香”——旧时马桶乃木头用铁箍箍就,与饭桶一样,油漆一新,无甚差异,是婚嫁必备品,里面还要包上五颗熟鸡蛋,以示五子登科、早生贵子。是故,新箍马桶是温馨有余香。然而,马桶放在新房里是方便的,用过三天自然臭烘烘。箍马桶三日香,是说做事没长性,开头还有板有眼循规蹈矩的,过了几日就随心所欲吊儿郎当了。

程咬金三斧头”——程咬金,瓦岗军中一员猛将,屠户出身,善用一柄板斧,勇力虽猛,但仅有开头三招得力,过后一败涂地。故喻指人本领有限,技穷于此。

话到嘴旁边,还要咽三咽”——告诫人世道险恶,祸从口出,讲话需要三思,切莫得罪人,要慎言。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世上骗子多,不要随便把自己的全部实情和隐私告诉人家,更不能把一片真情全投放到刚认识不久的人身上。

爹有娘有勿及自己有,家主婆有房门口还要跪(ju)三跪”——万事靠自己,不要当啃老族,也不要吃软饭

叫花子吃三鲜,要一样呒一样”——“三鲜,用鱼肉鸡鸭等其中三样鲜美的荤腥炒出的一种混合菜肴,味道特美。也有素三鲜,面筋、豆干、青菜等三样东西烧出的混合菜肴,味道也很鲜美。而叫花子食不果腹,平时吃的东西都没有,要想炒三鲜吃,自然其中的任何一鲜都不会有。该俗语喻指,由于经济、环境或其他原因,需要的东西都没有,捉襟见肘,很不称心。

三亩田竹堈就一只笋芽芽”——竹园虽大,有三亩地,但没有新长的笋,只长了一只稚嫩的笋芽。比喻三房合(音ge一子,由于弟兄几个只一房有一个子嗣,恐香火断绝,对他宠爱有加,所以,该俗语用来形容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女人三个宝,一哭二闹三上吊”——男人靠实力征服世界,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像邓文迪那样。虽然女人也有强者,但大多数女人只会在男人面前哭哭啼啼吵吵闹闹寻死觅活,以博得男人的同情、妥协和施舍。这是说没有能力和魅力的女人所玩的伎俩,常为俗家女子和浪荡泼妇。

三世朆见过”——“三世指前生、今世、来生,一直永远。此语往往用于对某人过于宠爱依赖,割舍不开。如说你是三世朆见过男人哉,依顺得佗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佛教指佛、法、僧。三宝殿,泛指佛殿,借以尊称对方家屋。是说不会平白无故上你家门,特有要事而来。三对头,六对面”——指有纠葛和争执的双方当事人、现场见证人集聚对质,当面说清问题,解决矛盾。也称三对六面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相貌难看,或者特别憔悴。三头两面”——对人多个面目,正反两面都有。喻人善变狡诈,

为人谄媚阴险,防不胜防。三头六臂”——本是佛的法相,指能同时做多件事情,本领很大。现在往往反而用之,如说我又不是三头六臂(或说千手观音),这么多事情要我一个人来做。”“三日两头”——形容次数频繁,几乎每天都发生同一事情。三朝元老”——喻指历经几任领导,对单位有贡献和功劳的人。也指经历多、资格老的人。k分子”——指在几任领导那里都吃得开混得灵的人。猪头三”——原为猪头肉,三勿精(精肉,瘦肉),缩简而成。本意是猪头上的肉,全没有瘦肉。顺风(耳朵)、鼻囱、上下颚,都是肥肉。引申为此人蠢笨如猪,什么事情都不精通。若用缩脚韵,则称头三,谑称朋友为三脚锚”——也作三脚猫。停船之锚,一般只有三个尖脚,可以稳固。民间喻作略知皮毛,也指徒有其表,不中用的人。

三进宫”——三次或多次进监狱的避讳之称。梅花三弄”——和《三六》同为苏南丝竹乐曲,旧时娶亲嫁囡时堂鸣班子(又名清客串,婚宴丝竹乐队)经常演奏的曲子,缠绵悱恻。《阳关三叠》则为北方乐曲,离愁别绪浓郁。三弄三叠则指曲调循环往复,宛转流觞,余情无尽。三人三剩一”——原为三一三十一是珠算除法口诀,意思是一除以三,得三还余一。现在指一笔钱财应由几个人平分。

【篇三:广西习俗】

广西习俗

生活常识网广西习俗频道,介绍广西习俗知识。

广西北海端午节

过端午节,这一习俗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每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按其传统的风俗过节,广西北海人也不例外。北海人过端午时,为纪念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草药浴等。

227次阅读┊2013-07-24更新

广西防城港金花茶节

地点:防城港市防城区时间:每年1月广西防城港市于200917日到8日举办首届金花茶节,向世人展示茶族皇后的魅力。金花茶被誉为花卉中的超级明星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 162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钦州春节习俗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蒸年糕、包粽、做粉利、打米饼,清扫房屋,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吉祥对联等习惯。春节之时,爱放鞭炮,尤以新旧年交替时刻,爆竹声骤起,延绵不断,直到天亮。 397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大板瑶的阿波节

过了农历三月初一,居住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中越边境附近的瑶族同胞就忙开了。在村佬的指派下,有的人伐竹斩木,准备搭建凉棚;有的人进城采购物品,以便举行流水宴

186次阅读┊2013-07-22更新

广西壮族端午节风俗渡河公

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壮族民俗传统工艺品渡河公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形状。发

259次阅读┊2013-07-19更新

广西钦州婚嫁习俗

旧时,本市婚嫁礼俗繁琐。从提婚说亲三朝回门,一般有七道排场:1.男方托媒向女方提婚;2.女方父母托人探听男方家庭,认为门当户对,便用庚帖将女儿生辰告知男方;3.

184次阅读┊2013-07-18更新

广西钦州丧葬习俗

旧时钦州丧葬礼俗,大致为:1、病人弥留之际,家属到场送终;2、人死后,即为死者理发(或梳头)、更衣,派人或发电函将死讯告知亲友,请僧道做,家人披麻戴孝。后由亲人捧死者头脚将尸体入棺。 271次阅读┊2013-07-16更新

广西隆安民族文化 佛手莲花舞

隆安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经统计,有龙舞、狮舞、麒麟舞、彩鸡舞、春牛舞、鱼虾舞等。1990年,该县文化

广西北海民俗 夏至吃狗肉、荔枝

夏至,北海的风俗是吃狗肉!而且要和荔枝一起吃。都是上火的东西,北海人却不怕,以毒攻毒。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

将逐渐死去。

201次阅读┊2013-04-12更新

广西春节习俗-舞春牛

舞春牛是广西邕宁县等地春节游艺活动。牛身用竹片编织而成,黑布或灰布做套。绵纸做头和角,画上中眼。两人一头一尾钻入布套中,边唱边舞。一人头包毛巾,手扶犁架跟在后面,做犁田状。

157次阅读┊2013-04-11更新

广西融水苗族花炮节”-“抬故事祈求风调雨顺

农历四月廿四,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传统的花炮节,当地举行盛大的抬故事活动欢庆这一传统节日。抬故事是当地一项民俗活动,由少男少女妆扮成神话故事或戏曲中的人物,

229次阅读┊2013-04-10更新

广西宾阳炮龙节-炮龙狂欢 代代起舞

炮龙节源于何时,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众说纷纭,但据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宋朝的皇祐年间(公元1052),宋朝为了征伐南蛮侬智高,令狄青大军直赴广西征剿。

174次阅读┊2013-03-17更新

广西春节习俗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

210次阅读┊2013-03-11更新

广西黑衣壮独特的取名习俗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壮族是广西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

175次阅读┊2013-03-05更新

广西壮族民族工艺品绣球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

700次阅读┊2013-03-03更新

广西那坡彝族村寨的跳弓节

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 跳公节是彝族对击败外族侵略取得胜利的一种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历史至少有上千年,后人一直沿袭下来以示纪念。

307次阅读┊2013-03-02更新

广西南宁民歌节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人民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俗,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221次阅读┊2013-02-26更新

广西防城石雕

防城石雕产于广西防城港。防城石雕是用当地出产的石头经雕琢加工而成。其石色泽丰富,绚丽多姿,纹

理多变,质地脂润,晶莹如玉,软硬适中,宜于雕琢。防城石雕工艺分两步:第一步相料,

150次阅读┊2013-02-15更新

广西南丹的端午习俗-迟到过端午

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中堡苗族乡的苗族同胞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苗族端午佳节。每年这个时候,苗胞们都轮流走村串寨,共同分享香喷喷的粽粑。众所周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187次阅读┊2013-02-05更新

广西花灯节

汉族民间节日。流行于广西岑溪。农历正月初十,母亲带上一年出生的男孩到社庙挂花灯,向社王报人丁,祝孩子平安成长。灯用竹篾扎框架,内点油灯,每天加油,外糊花纹纸,上写谜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e0f7b4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a.html

《夏至无锡风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