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发布时间:2013-11-27 21:16: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The fox female image of theghosts and wizards from a chinese studio

2011 6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小说集,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全书共四百余篇,题材十分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写狐精的有七十五篇,而狐女形象的篇目达四十余篇,占一半以上。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抛开“狐妖”、“狐媚人”的观念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异、形象鲜明且异常饱满的狐女形象。这些狐女亦人亦狐,亦狐亦人,是狐与人的复合体,她们既体现出人性与狐性的统一,有美与慧的集合,率真的性格,也能够将情与义结合。狐女的形象又表现出狐性与人性的对立,她们认同俗世又渴望自由,她们自卑也拥有自尊,在人类社会中生活也会体现出自己的狐性。作者在用这些狐女形象揭露丑恶社会现实的同时,阐发了他对女性真善美的看法。

关键词《聊斋志异》 狐女形象 真善美

Abstract: The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is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set in the Qing dynasty, novelist of Pu songling's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book consists of more than 400 papers, subject matter is very extensive, extremely rich.Write Fox fine has 75 articles, and Fox woman image contents of more than 40 paper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half.Pu songling aside in the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 fox demon ", " be sycophantic person " concept, shape the image of a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 character, distinct and full exception of Fox women's image.The Fox woman are also foxes, also Fox people, is the Fox and the complex of human, they both reflect the unity of humanity and the Fox, a collection of beauty and wisdom, Frank's character, emotion and meaning can also be combined.Images also showed Fox of the Fox woman and the opposite of human nature, they agree that world and desire to be free, their low self-esteem also has self - esteem, life will also be reflected in the human society of their Fox.Authors used the Fox woman images while exposing the ugly social reality, also expounded his views on female beauty.

Key words: Of the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Fox woman image Beauty


一、人性与狐性的统一 2

(一)美与慧的结合 2

(二)率真性格的表现 3

(三)情与义的结合 4

二、人性与狐性的对立 5

(一)认同俗世与渴望自由的矛盾 5

(二)自卑与尊严的矛盾 6

(三)狐性的闪现 7

三、讽刺黑暗现实,阐发真善美的人性理想 8

(一)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批判 8

(二)批判丑恶的社会现实 9

(三)阐发真善美的人性理想 10

参考文献 11

12


有关于狐的故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记录。在西方,狐多出现在寓言与童话故事中,且多以动物形象出现。但是在中国,对狐的文学想象就不仅局限于此,狐能变人的神怪性被演绎成各类传说,根植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中。而狐与女性的联系更是古已有之。

早在历史传说时代,就有大禹娶涂山九尾白狐即涂山女的神话。六朝时出现雌狐变女淫男的故事。晋朝郭璞著的《玄中记》中载有“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首先强调的是雌狐化女。文字记载中最早的狐狸精魅人故事是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的阿紫传说:“后汉建安中,沛国郡陈羡为西海都尉。其部曲王灵孝,无故逃去,羡欲杀之。居无何,孝复逃走。羡久不见,囚其妇,妇以实对。羡曰:“是必魅将去,当求之。”因将步骑数十,领猎犬,周旋于城外求索,果见孝于空冢中。闻人犬声,怪遂避去。羡使人扶孝以归,其形颇像狐矣,略不复与人相应,但啼呼‘阿紫’。阿紫,狐字也。后十余日,乃稍稍了悟。云:“狐始来时,于屋曲角鸡栖间,作好妇形,自称阿紫……《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此为阿紫传说。淫妇阿紫化为狐,便把淫性带给狐,狐便成了淫兽。狐既然是淫妇所化,那么自然是雌狐更具淫性,因而它在化为人形后又还原为淫妇。

到了唐宋时期,雌性淫狐类型即阿紫原型得到了发展,狐女形象较之六朝时期有了明显进步。作为唐传奇压卷之作的《任氏传》以狐女为主角,却不是单纯的写精怪,而是借精怪写人,狐女任氏实质上是人,是现实社会中人的真实写照。早期的狐女故事中,狐女大多是害人的,而任氏则纯真、善良、高尚,具有表现人性倾向。可以看出,唐传奇中的狐女形象已不是魏晋时期的兽妖之狐,而是作者自觉地艺术处理的文学形象,它展现了较为深刻的人性内涵。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除了极少数作品外,大多数作品中的狐女形象的发掘还是较为粗浅的,还不能称之为“绝对真实的、自由的”个体。即使是《任氏传》,作者所欣赏的是任氏作为妖物所表现出的人性,是带着“渊识之士”的优越感来看待异物之情,目的在于“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精”,狐妖形象始终不具有完整性与明确性,而这一种情况直到《聊斋志异》的出现才有了质的转变。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抛开“狐妖”、“狐媚人”的观念,继承了《任氏传》中任氏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改变了狐妖媚惑人的妖性特点,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异、形象鲜明且异常饱满的狐女形象。在这些狐女身上,闪耀着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光辉,她们是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多她们的深爱之情,是被蒲松龄高度审美化和理想化的结晶。可以说,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狐女才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形象。这些狐女亦人亦狐,亦狐亦人,是狐与人的复合体,她们既体现出人性与狐性的统一,又表现出狐性与人性的对立,作者在揭露丑恶社会现实的同时,阐发了他对女性真善美的看法。

一、人性与狐性的统一

在《聊斋志异》中共出现了三十余位狐女形象,这些狐女们有的娇憨可爱,有的聪敏过人,有的温婉贤淑,有的藐视世俗,但总体来说这些狐女形象同前代的狐女形象比较起来,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人性与狐性的统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与慧的结合

在传统观念中,狐狸是“媚”与“狡狯”的混合体,狐狸会变成美女,因为只有美女才能够迷惑异性。同时狐狸还是狡猾的,这种狡猾集中到女子身上就变成了一种“慧”。蒲松龄抓住狐狸在人们心目中固有的两点特征,将他笔下的狐女形象描绘成美与慧的集合体,她们不仅有美丽异常的外表,还有男子所不及的非凡见识与智慧。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大多都拥有迷人的外表,蒲松龄似乎将所有描写女子美丽的词汇都用在了狐女身上,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青风“弱态生娇,人间无其丽也”;莲香“倾国之姝”;婴宁“融化绝代,笑容可掬”,“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胡四姐“荷粉露生,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等等。她们或有不沾尘俗的天真之美,或有大家闺秀的端庄之美,或有坊间妓女的风流曼妙之美,没有哪一种妖女可以像狐女这样集人间各类女子于一身,能如此全面的满足不同层面、不同身份的男人对女人的审美需求,所以她们能深深打动男子的心,使他们一见倾心。这些风华绝代的狐女往往越墙而来,推门而入,嫣然而笑,柔声慢语,讨得男子欢心,甚至在睡梦之中,钻到男子床上,这里既体现了其狐的特点,同时又将这些特点巧妙的融化为人的美。

这些狐女又都是聪敏过人的,她们的才智远远超过人类女子。狐女的才智与鬼女的才智是不同的,鬼女的才情更多的是体现在与人间男子的精神交流上。一般的鬼女都是出身官吏之家,品性更似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林四娘“弹词风雅”,“谈及音律辄能剖析宫商”;公孙九娘“女学士”,“才貌无双”;宦娘“少喜琴筝,颇能谙之”,这种才情来自于系统的教育与严格的家教,与人间的大家闺秀并无二致,而狐女的聪慧才智则表现出很大的世俗特点。在生活能力上,狐女同男性交往后往往能在生活上表现出惊人的才干,她们不仅擅长操持家务,甚至还擅长经营。如辛十四娘在冯生身边“为人勤俭洒脱,日以纴织为事。时自归宁,未尝逾夜。又时出金帛作生计,日有赢余,辄投扑满。日杜门户,有造访者辄嘱苍头谢去”。狐女的聪明才智在谋略的运用上,也是其他异类女性望尘莫及的。仙女很少涉及人间俗务,鬼女不食人间烟火,而狐女却在对现实生活事件的处理中充分表现了其足智多谋的特征。《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能够劝诫丈夫远离小人,省身行事,处事老练,可谓圣贤名言。《狐谐》中狐娘子在与一众秀才名士的调笑中占尽上风,使他们“数日必来,索狐笑骂。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滑稽者不能屈也。”这种才情是在人间女子及其他异类女子身上很难表现出来的,在口舌玩笑中尽情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人间的秀才名士戏弄于股掌之间,让人忍俊不禁。

(二)率真性格的表现

狐女不用像人间女子那般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所以性情中自然带了一份人间女子所没有的率真。她们敢爱敢恨,敢于表示自己的真实情感,既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人展开大胆追求,也可以在发现对方真心不在或是忘恩负义时,立刻拂袖而去或是给予惩罚。

在蒲松龄笔下的人间爱情一般都比较沉重压抑,凡间女子对待爱情表现出被动而冷静的情感态度,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她们身上表现的很明显,男女之间要为爱情而结合要大费周折。《阿宝》中的阿宝一开始对孙子楚无动于衷,甚至戏弄他截去六指,菱角在面对胡大成求婚时说“我不能自主”,《封三娘》中的范十一娘、《青梅》中的阿喜都不敢自主婚姻,这是被伦理道德束缚的结果,不敢自己争取自己的爱情。而狐女在对待爱情的时候,最擅长的就是主动争取、大胆追求,在人狐恋的故事中,许多狐女往往自荐枕席,有人认为这是狐的本性所致,但是这却体现了狐女率真的性格,敢爱敢恨不似人间女子那般扭捏造作、逆来顺受。例如《丑狐》中的狐女,在穆生贫穷时以身相许,还赠予穆生金钱,使穆生家“屋庐整洁,内外皆衣文锦绣,居然素封”。在穆生嫌弃狐女给的金钱少了,想要除去狐女的时候,狐女自然也不会同人间女子一般逆来顺受,她马上离去并且索回了自己赠予穆生的财富,使穆生贫穷如初。《武孝廉》中的狐女,在石某病危时赠药解救,并与石某相约“苟病廖,勿相忘”。狐女帮助石某得到职位之后,石某立刻娶了别的女子续弦。至此,狐女也只是说“我与汝情分不薄,即预置婢妾,相谋何害?”,在石某得知她是狐女意欲杀害的时候,她才勃然大怒,取回自己的丹药,毅然离去。石某自然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旧疾复发而死。《青梅》中青梅的母亲,与程生约定“勿娶,我且为君生子”,程生因为害怕被亲友讥笑便背叛誓言,另娶他人。狐女立刻生气离开,甚至连与程生的女儿都不带走,临走前将孩子塞给程生说道:“此汝家赔钱货,生之杀之俱由尔,我何故代人作乳媪乎!”,说完就直接离开了。

狐女的率真不仅仅是表现在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在对待其它事物上,她们也能够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如《沂水秀才》篇中,二美狐讥笑唯金是取的秀才“俗不可耐”。《狐联》中两位机智的狐女,运用对联对没有才能品行,又喜欢附庸风雅的所谓“名士”给予了轻视和嘲笑,并且“一笑而去”。这样率真的性格怕是只有狐女才拥有的。

(三)情与义的结合

历代关于狐的故事中,不乏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狐形象。《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不仅继承了这些行为特征,更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之前的文学形象所不能相比的。

《小翠》中的狐女小翠就是一个报恩的使者,她来到王家就是为了报恩。小翠之母曾遭雷霆之劫,得到王太常的庇护,故受母之命下嫁王御侍的傻儿子王元丰来报答旧日的救命之恩。在王府中,小翠不但治愈了王元丰的痴傻,而且多次戏谑地免除王太常的灾难,帮王太常除去政敌。作为人类,他们不理解小翠荒唐的行为,多次责骂,可是小翠表现出了极大地宽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原谅王家人的怒气,没有一句怨言。由于小翠和王元丰只有五年缘分,并且先知将娶钟氏为妻,所以预先化作钟氏的模样,离开后使“顷刻不忘小翠”的元丰“对新人如睹旧好”,以获得安慰。小翠虽是只狐,但她的行为有情有义,蒲松龄借异史氏之口来称赞小翠:“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月缺重荣,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褚遂良》中的赵氏前生为褚遂良,对狐女有恩,狐女今世便报与他,在他“病症结,又孤贫,奄然就毙”之时来到他的身边,治好他的疾病,又让他变得富裕,“满室皆银光纸裱贴如镜,诸物已悉变易,几案精洁”,还设宴招待褚遂良的朋友邻里,最后返天时也带着他走,狐女这样涌泉相报的情意早已盖过了褚遂良对她的恩情。《青凤》中的狐女青凤,她的叔叔对她有养育之恩,即使叔叔阻止她与耿生的爱情,迫使他们分开,甚至辱骂她“贱辈辱我门户”,她依然万般服从叔叔,并未对叔叔有任何仇怨。后来青凤的叔叔被耿生的朋友莫三郎捉去了,青风又去求耿生救叔叔一命,报恩之心情真意切。狐女不仅宅心仁厚,更有仁义之心。如《阿绣》中的狐女阿绣,爱慕刘子固与之相好,但是刘子固在得知她不是人阿绣时,不仅疏远她,甚至想让仆人攻击她。但狐女阿绣对刘子固的无情无义并不报复,相反还以德报怨。把失落的爱无私的让给别人,并且当人类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施展神力把人类阿绣从战乱中就出,并且让她与刘子固团聚。在刘子固与人类阿绣成亲后,还帮助他们持家。从这些狐女身上折射出的这些品格,正是情与义的结合,焕发了璀璨的圣洁光辉。

二、人性与狐性的对立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将人性与狐性很好的统一了起来,但是这种统一中还包含着对立的因素,有着人性与狐性碰撞出的火花。狐女是异类,其身上必然有着不同于人类的妖性,如果与人类女子并无二致就不符合作者的创作原则了。虽然狐女身上的人性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蒲松龄还是让这些狐女身上的狐性不时地闪现出来,表现出人性与狐性的对立,把狐女与其他异类女子差异性特征表现出来。

(一)认同俗世与渴望自由的矛盾

《聊斋志异》中作者描写了许多人类与异类的婚恋故事,但是故事中的异类却各具特色,与其他异类女性相比较,狐女表现出了一种世俗情结,她们渴望被人承认,渴望如同人类一般生活,甚至不自觉的牺牲自己的某些狐性向人类靠拢。但是,狐女的本性又让狐女不愿意放弃自己自由的生活。当对世俗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由的渴望发生矛盾时,狐女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过,大多数狐女最终对自由的渴望战胜了对俗世的向往,所以大多数狐女选择了离开人类。

在《聊斋志异》中,人仙恋情被蒲松龄写得美轮美奂,与狐女比较起来,仙女往往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在《云萝公主》中,云萝公主问安大业是要“棋酒之交”还是“床底之欢”,但不论哪个都有时间期限。云萝公主的问话体现了俗世与仙界的不同,仙女最终要里考俗世重返天界。她们虽然同狐女一样有情有义,但是在感情上却不执迷不悟,仙女的身上更多的是超凡脱俗的仙气。与之相比,狐女们则显现出对俗世生活的强烈渴望和羡慕之情,她们渴望能够遇见一个与自己相知相爱的人,然后在俗世过平凡的生活。像《青梅》中的狐女,一心一意想与程生过日子,甚至放低姿态对程生说:“勿娶,我且为君生子。”,而《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为冯生操持家务“勤俭洒脱,日以纴织为事。时自归宁,未尝逾夜。又时出金帛作生计,日有赢余,辄投扑满。日杜门户,有造访者辄嘱苍头谢去。”而后,冯生不听辛十四娘劝诫,惹出祸端,辛十四娘更是“奔走戚眷间,并无一人代一谋者。尔时酸衷,诚不可以告诉”。在这期间,辛十四娘对自由的渴望战胜了对世俗生活的眷恋,自称“视尘俗益厌苦”所以离去。《封三娘》中的狐女封三娘因爱慕范十一娘在人世间生活,迟迟不愿离去,最后却害了自己。正如封三娘自己所说:“如茧自缠,遂有今日。此乃情魔之劫,非关人力。再留,则魔更生,无底止矣。”充分体现了狐女的矛盾。

《聊斋志异》中的鬼女也有对世俗生活的强烈渴望之情,她们身处孤寂的九泉之下,清冷寂寞,而且她们也曾为人,对人间的温暖必然眷恋,所以鬼女对世俗生活的渴望让人产生无限的怜惜。鬼女强烈渴望回到人间,但又惧怕活人,所以她们要找到可以依靠的男子再想办法回到人间。为了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她们不顾一切回到人间,而如果她们回到人间无法与心爱的人在一起,那么她们宁愿留在阴间作鬼。由此可见,鬼女所追求的不是世俗生活,而是人间的爱人。

狐女与鬼女、仙女比较起来,不难看出狐女更向往在人世间过世俗的生活,所以她们主动靠近人类,主动追求喜欢的人,甚至为此放弃一些自己的狐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们要为这种追求而放弃自由。狐女毕竟不同于人类,她们的特性使她们不适应人间的礼教,所以她们在眷恋红尘的时候又向往自由。而这两种追求同时出现在狐女的身上,就使她们陷入痛苦的矛盾与挣扎之中。

(二)自卑与尊严的矛盾

因为对人类社会的下意识认同,狐女的世俗情结使狐女以人类的社会标准要求自己,与人类相比,狐女的异类身份让她们在人类面前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但狐女又拥有作为狐或者作为人的自尊,这自卑与自尊在狐女身上体现着有一种深刻的矛盾。她们一方面因为自己的身份渴望被人类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又不愿为完全融入人类社会而放弃自己的尊严。

这种矛盾最后有两个解决途径,一种是狐女认同人类社会,用人类社会的礼法约束自己,与心上人相守。如《婴宁》中的狐女婴宁,为了得到人类社会的认同与王子服相守,一向爱笑的她到最后竟是“虽故逗之亦终不笑”。另一种途径就是狐女选择离开自己心爱的人,而这类结局在人狐婚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狐女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对人类社会表现出依恋的情结,对自己的狐身份充满了自卑感。例如《莲香》中的狐女莲香,她可以拯救人和鬼的命运,却无法支配自身的命运。鬼可以通过投胎再做人离开地狱之界,而狐女却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当莲香听鬼女讲完托生还魂之后“默默若有所思。逾两月,莲举一子,产后暴病,日就沉绵。……言讫而卒”。莲香为了脱去狐女的身份,宁愿不求生而求死,以便等待转世为人的机会出现。异史氏在篇末感叹道:“嗟乎!死者而求其生,生者又求其死,天下所难得者非人身哉?奈何具此身者,往往而置之,遂至腆然而生不如狐,泯然而死不如鬼。”其中“天下所难得者非人身哉?”道出了作者对狐女异类身份的深深同情。

狐女在自荐枕席表明身份的时候,总是希望对方不要介意自己的异类身份嫌弃自己,这种心理是狐女自卑心理的体现,但是在这种自卑后面,狐女又表现出了人格尊严的独立。当狐女在人类社会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她们会毅然反抗这种不公正,表现出可贵的自尊。小翠在受到公婆苛责时说:“吾在汝家,所保全者,不只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愤然离开后不肯归家,即使再见王元丰也只肯待在郊外的庭园中。《青梅》中青梅的母亲在丈夫背信再娶之后,扔下孩子:“此汝家赔钱货,生之杀之,俱由尔,我何故代人作乳妪乎?”。这些狐女在自尊受到伤害时表现出的勇敢,是人类女子远远不及的,人类的女子因受了封建思想的禁锢,只懂得默默地忍受。但这些狐女表现出了对人格尊严的重视,这种情感与她们异类的自卑身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了狐女面对人类时的矛盾。

(三)狐性的闪现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多具有人的品格和特征,她们亲切可人,深受男主人公的喜爱,这点和人间女子没有区别。但是,狐女毕竟是异类,她们的狐性使她们与其他女性不同。虽然《聊斋志异》中的狐女比之前文学文本中出现的狐女的妖性大大减弱了,但是却并没有完全消失,她们的狐性在作品中时有体现。这种狐性的闪现让我们时刻记得她们的异类身份,不自觉的从狐的角度感受她们拥有的美,而狐女一旦失去她们的狐性就与人类女子无异,也就失去了她们作为狐女的特性,所以正是因为她们身上不时的闪现的狐性,使她们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内涵。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狐女来到人间的方式体现了她们的狐性的一面,狐女总是在夜晚男主人公独处的时候出现,她们笑语盈盈,艳丽非常。狐女敲开房门,人们很难知道她们来自何方,何许人也,而男主人公也因其狐的身份敢大胆调戏,因为她们的狐女身份和狐性使男主人公不用在乎世俗的礼法。其次,狐女的狐性还体现在她们未卜先知上,她们大多能够清楚的预知男主人公的寿命及男主人公面临的危难,并且先进行预防。《狐妾》中的狐妾在预知刘洞九的死期之后离开,《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在冯生死前再见他并与他诀别,而小梅预知了主人家的祸事,现行带孩子离开,保全其血脉。第三,狐女的狐性还体现在她们的处世方法上,婴宁嬉笑间用木头惩戒邻家登徒子,使其丧命;小翠预先化成王元丰人类妻子钟氏的模样与之相处,并在玩闹间帮助公公除去政敌;娇娜为孔生治病。这些描写显然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却体现了狐女的狐性,表现出狐女作为异类的特征。

所以,我们不能说《聊斋志异》中的狐女没有妖性,只是在蒲松龄笔下,这些狐女的狐性与人性更好的统一了起来,但是在这统一之中也有狐性的存在。对充满狐性的狐女形象的刻画更加栩栩如生,让狐女与其他女性形象有所区别,进而有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三、讽刺黑暗现实,阐发真善美的人格理想

宋明以来,程朱理学适应了日渐虚弱的封建统治集团的需要,成为显赫一时的官方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道德规范影响下,“以理杀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文假文”成了一代文风。在这种背景下,女性犹如巨石下的小草,枯黄柔弱失去了生命的光泽,没有丝毫个性可言,《聊斋志异》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张扬人性的图画。

(一)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批判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们以特有的坚韧、勤勉、富于同情心和勇于自我牺牲等美德相承继,以特有的温柔默默支撑着这个社会。但在以男权思想为中心的时代,这些美德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应有的尊严。生活的重负,礼教的束缚,使这些温柔善良的女子压抑人性。而《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却无视这些封建礼教,有许多超凡脱俗的大胆举动,体现出了女子的真情。

《婴宁》中的狐女婴宁,从小生活在远离人群的山野之间,没有受过世俗封建礼教的浸染,天真烂漫,爱花爱笑。婴宁的纯真自然之美主要就体现在她爱花、爱笑上,王子服婚前两次见婴宁,她的手里都有花,婚后更是“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而婴宁的笑更是千姿百态,从开场的“笑容可掬”、“笑语自去”,到“虽故逗之,亦终不笑”,这中间作者共描写了婴宁的笑达二十五、六次之多。这笑有“嗤嗤笑不已”、“微笑而至”,有“笑不可遏”、“放声大笑”、“浓笑不顾”,还有“不避而笑”,更有“狂笑欲堕”、“笑极,不能俯仰”。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的行动自由被严格束缚,而婴宁大胆冲破束缚的笑好比天籁之音,给这长期压抑的社会送来缕缕清风,而且婴宁“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邻女少妇,争承迎之”。以尘世的封建观念看,那无处不在的笑,当然是超出女子行为规范的,但婴宁依然故我,嬉笑如常,表现出对人世陈腐观念的蔑视,与传统的“笑不露齿”、“掩面而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单纯得不带一点世故的尘埃,其胸与海同其阔,其心与天同其室,其天真与赤子同其浪漫,是作者塑造的具有天然之美的理想女性的完美典型。小翠的形象,同样是作者在鬼狐世界的想象中塑造的一个具有新型人格的新女性。她的“日事戏笑”的游戏生活的方式,“殊欢笑,第善谑”的性格特征,把一个封建大家庭搅得上下不宁,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礼教、封建女德和儒家教条。在游戏中,她竟敢扮装成宰相招摇过市,甚至把痴公子扮成皇帝模样,表现了她敢于参与政治斗争、敢于蔑视传统的聪明才智和开放自由的人格。在这幅画卷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女性在男女交往中的开放和热烈。封建社会严男女之大防,除了夫妻关系,陌生男女之间几乎不可能存在其他社交关系。然而娇娜的光彩照人,也正是她在人际交往上的大胆。她自由地来往于男子中间,并与孔生建立真挚的友谊。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吴郎,但并没有忘记拼死相救孔生。当孔生生命垂危时,她不在意世俗礼教的约束,当着他人的面,不避男女之嫌,亲自度红丸于孔生口中,叉“接吻而呵之”,终于救活了孔生。作为一个有夫之妇,她对于“男女授受不亲”的叛逆,即令是生活在现代的女性也不能不为之叹服。

在那个毁灭个性、制造畸形人生的时代,狐女们绝假纯真的形象,那单纯的野气、天真无邪的性格内核,何尝不是一种开放—— 一种有悖于封建伦理的开放。她们以超凡脱俗的大胆举动,体现出人间的真情。充满野性的狐女们如同一簇春天的小草,透过她们的蓬勃生机和超然气质,我们还看到她们身后众多的灵异,在爱情和婚姻上,更是以独到的见解、执著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勇敢的行动、敢爱敢恨的精诚,站在封建礼教的对立面,向它宣战。

(二)批判丑恶的社会现实

蒲松龄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朝代交替,政权更迭,各种矛盾异常尖锐复杂。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一方面密布文网、制造文祸,以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又用恢复科举笼络仕子之心。蒲松龄一生科场失意,为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去坐馆教书。这种不得志的生活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最下层,对黑暗的社会的现实有了深刻的体验和强烈的不满。为了宣泄内心的“孤愤”、消解淤积的“磊块愁”,同时又能避开酷烈森严的文网,他选择了狐女为描写对象,以它们与人构成的矛盾冲突作为故事情节,来表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评价,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于是人们从中看到了各级官吏的徇私枉法、恶霸豪绅的飞扬跋扈以及平民百姓的悲惨境遇。

《红玉》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宋御史见冯相如之妻卫氏貌美便起霸占之心,先以重赂派人暗示,不能得手竞大打出手,强夺卫氏,冯翁被殴后气急而亡,卫氏亦不屈而死。冯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狐女红玉在官绅勾结、法不庇民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诛杀了宋御史一家五口。官府却在查无实证的情况下把冯相如收监,将他的儿子抛到荒野。侠客无奈把短刀扎在县令度床头,县令才不得已释放冯相如。蒲松龄以艺术的手术刀,一层层地揭开了封建政权的反动、腐败、虚伪和残酷,把它的狰狞面目大白于天下。

(三)阐发真善美的人性理想

《聊斋志异》对狐女的描写不仅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还阐发了对女性真善美的人性理想,使人们对女性的形象有了新的观点。

在作品中,狐女们的行动举止一任天生,喜怒哀乐纯由于心,从而处处满溢童心,时时体现出近乎童稚的天真。譬如婴宁,这个极美的少女,终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她的笑,源于纯净,出于天性,而非伪饰。观其笑,不由人不欣赏其“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带着精神、生机、青春和美的狐女们,是作为传统女性形象的彼岸出现的。后者在“聊斋”女性世界中,如珊瑚、林氏、臧姑、连城等,在家庭与礼法的压抑浸染下,或逆来顺受、或采用畸形手段反抗。早已失却了“真”,而代之以伪饰与喧嚣。狐女们则不同。不论是婴宁的痴憨、小翠的娇憨,还是狐娘子的嘲谑,无不凸显出少女所特有的灵秀与聪明她们是真行、真性、真情,是天真、坦率与无伪的合一。

狐女的善不同于人类女子的一味包容,她们救死扶伤,她们为穷书生带来富裕,她们为美好的人类女子牵线搭桥使其结成美好姻缘,但更重要的是她们敢于惩恶扬善。且不说《红玉》中的狐女红玉惩治贪官污吏的壮举,就连狐女中最为天真的婴宁、小翠也可以嬉笑间惩罚邻家登徒子及阴谋暗算自己家人的恶人。可见,狐女天性中便容忍不了这些恶人恶行。

狐女的美,有外在的美,她们大多千娇百媚、绰约多姿,但狐女的美更多的是内在美,她们更多的是纯真和善良。她们不扭捏造作,不受礼教约束,充满了灵气。狐女们拥有的不只是外貌美,更是性格美、心灵美,像野花一样烂漫,像清泉一样清澈,像山鸟一样灵秀,充满了真正的人性美。

总之,《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使作品具有了更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蒲松龄用一种严肃的态度来塑造狐女形象,使得狐女形象具有更多人的性格与品德,甚至在某些方面上超过了现实世界的女性,这些狐女形象的描写无疑是同类题材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参考文献:

[1]田劲松.《聊斋志异》情爱故事中的知己情节[J].北方论丛,2001,(4.

[2]郭伟.《聊斋志异》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延安大学学报,2009,(2):44~48.

[3]胡欣.浅谈《聊斋志异》中狐女与人交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36~40.

[4]薛彩玲..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妇女观[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2):35~38.

[5]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7]马瑞芳.《聊斋志异》创作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8]李建国.中国狐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9]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10]马瑞芳.幽冥人生[M].北京:三联书店,1995.

[11]钟尚钧,严笑非.中国古代文学[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

[12]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54.

[13] Rose Quong. 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M]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4] Han,Yu-Shan. 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 by Pu Sung Ling,Rose Quong[J] .Western Folklore, 1947,16, 16 ( 4) :392 .

[15] Yu,A. Rest,Rest,Pertubed Spirit!Gho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rose fiction[J]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976,47, 47 ( 2) :397-434 .

本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得到了导师侯家庆老师的悉心指导。侯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我受益匪浅。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都对我的论文细致评阅,并提出中肯的意见,这对我完成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论文写作中,导师教给我们应如何挖掘作品作家内涵、如何贴近作品灵魂,以及如何进行科研、如何写好论文,正是他持续的教导和监督使得我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大进步。而这一切为我的论文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在此,我向侯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同时也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和同学在这四年来对自己的帮助,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这四年中不断成长。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感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d8bcb9d0d233d4b14e6978.html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