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

发布时间:2018-12-01 17:04: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

  想要跟上世界的经济发展速度,拥有创新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XX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请阅读下面内容。
  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1】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XX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XX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X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2】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3】  同志们:
  刚才,京军同志对我省XX年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并通报了XX年主要工作部署,过去的XX年,是我们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继续凸显。省委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省委召开第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专题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提出形成“战略引领、支撑发展、市场品牌、科技体制、智力支持”五大新优势,对我省技术创新走在前列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就我省工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开展中期评估,提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新年伊始,又下发了《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继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确定了技术创新工作在我省工业转升级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去年,我省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x%,比上年提高x个百分点,其中x%以上来自企业,这说明,全社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二是充实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内容。去年,我们在落实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修订了《山东省共性关键技术指南》,制定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重点行业技术发展白皮书》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按照《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要求,开展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工作,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了第二十五届产学研展洽会,推动建立了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枣庄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组织赴中科院沈阳分院及浙江大学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领域。去年,召开了全省品牌大会,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质量品牌建设专项工程,我们代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质量品牌相关文件,将工业质量品牌工作明确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核心之一,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内涵。我们还制定了《山东省工业质量品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质量品牌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
  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工作、新任务、新思路,工作压力大、质量要求高,想必在座各位也是深有体会。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了委党组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在这里,我向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敬意。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差距与不足,从现在掌握的数据看,XX年,我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x%,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东、江苏相差和个百分点;我省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为x%,比全国水平低个百分点,与江苏等先进省份差距更是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从创新成果上看,我省XX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x%,与广东、江苏相差9个和6个百分点。不难看出,我们从创新投入、载体到成果距全国先进水平都还有一定差距,这也为我们今后努力指明了方向。
  XX年,我们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扭住创新各项工作中的“牛鼻子”。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着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抓“实”产学研合作。刚才,同志们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说明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都很实。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工作认识,我省产学研合作是现阶段我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我省95%以上的省级企业创新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实现。近期,省领导也在不同场合数次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中不少人对产学研工作的认识,停留在一年一次展洽会,一到两次现场对接,不少工作流于表面,开展的还不够深入,这种工作认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将产学研合作真正摆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位置,抓好抓实。今年,我们将联合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在山东举办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这次大会规模大、规格高,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到我省参会,这次会议举办的好不好、效果实不实,将直接代表山东经信人乃至山东省的形象,因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凝心聚力,提前谋划,办出水平、办出风采。在大会之前,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对重点行业集中推进,科技处还专门做了方案,希望在座的各位要对照当地情况,“精耕细作”,认真理清各市行业对技术的需求,务求形成有效对接。此外,各市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省内外、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紧密联系,在这方面,烟台市、枣庄市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两个研发机构都对当地产业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各市还要进一步开拓产学研合作的渠道,结合实际,不拘一格的开展工作,为我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是要进一步抓“牢”品牌培育。关于质量品牌工作,要重点强调的也是一个认识问题,质量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省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某种程度上讲,质量品牌建设的好坏,是决定我省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去年开展工作的情况看,已经有很多市和企业都认识到了质量品牌工作的重要性,威高集团、金晶集团、罗欣药业等74家知名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经验申报了省级质量标杆,青岛啤酒、张裕集团、青岛双星等278家企业参加了百年品牌企业摸底调研活动。但同时,还有不少市对质量品牌工作认识不到位,觉得质量品牌工作不应该由经信部门主抓,觉得抓这项工作缺少必要的抓手。这种认识是非常不正确的。目前,从省级层面,已经明确省经信委是工业领域质量品牌工作的主管部门,今年,我们也将围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开展省级“山东百年品牌”企业培育,省级质量标杆试点示范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都为我们进一步抓好质量品牌工作提供了有效抓手,可以说,我们的品牌工作现在抓的是“有名有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市要切实担负起工业领域质量品牌建设的重任,想办法、出实招,把品牌培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工程之一,我们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酝酿,于今年2月份,培育了我省首批1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这个过程中,在座各位都付出了巨大努力。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涵盖了我省传统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中的13个行业,牵头单位既有海尔集团、泰山体育、威高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所以及哈工程大学、北科大等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共联合企业单位90余家,科研院所60余家,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省财政厅建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推进机制,定期组织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总结建设中的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同时成立专家委员会,针对不同创新中心特点,按照“一案一策”原则,对中心逐个进行分析研判和对接指导。各市要一方面继续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有关政策研究,搞好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经验,大胆创新机制,周密细致地推进当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切实解决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认真发掘有潜力申报创新中心的单位进行认真培育,争取尽快实现我省重点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全覆盖。省经信委将适时组织开展中心建设学习交流活动,确保这项探索性的工作又好又快推进。
  最后,我还要讲一下各项工作的联动问题,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各项工作之间关联度强,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如平台、人才、项目、加计扣除政策落实等,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工作中,就要特别重视整体推进,过去,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如在平台认定中,加入人才、项目、加计扣除等指标,将创新平台作为项目、人才等工作的必要条件。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紧密各工作之间的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创新项目及产学研合作几项工作,建立统一的网上平台,届时,企业可以利用一个账号,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工作间的相互促进,同时,各市也将能通过该平台,实现各项工作的调度,增强工作联动。这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希望各市可以积极配合,并创新工作模式,利用好新的平台,实现工作上的再次突破。
  同志们,企业技术创新是支撑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是未来全省经信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我们又将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工作,全省各级经信部门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总体要求,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做好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规划、引导、扶持和服务,为确保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4】  同志们:
  这次全市技术创新大会,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高,特别是省科技厅李国强厅长亲自到会指导,对我们进一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等一下,李厅长和伍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张助理要作工作报告,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思维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导。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对技术创新内涵的又一次高度准确的阐释,是继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述后对科技观念的又一次升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上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特别是在跨入新的世纪之后,世界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谁能抢占这一制高点,谁就能在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反思近几年来我们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虽然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进技术创新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更要清醒地看到,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很低,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很小,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子不快等等。我看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到充分依靠科技促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技术创新的紧迫感,破除把科技放在配角位置的观念,树立科技兴则事业兴的战略意识;破除发展经济单一重视物质投入的观念,树立科技投入为先导的创新意识;破除技术创新怕担风险的观念,树立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真正把技术创新作为民族之魂,作为宜春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使技术创新、科技兴市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体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根本。推动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体制创新。“九五”期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也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但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还不顺,现有体制严重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效益的发挥,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影响还很大,科技资源尚未激活,机制有待创新。不彻底清除体制上的弊端和壁垒,科技就不能有效地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就不能成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为此,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当前,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着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解决科研领域内的部门所有和单位分割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需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主动选择抓好转制工作。二是努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并引导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继续认真贯彻“引进、消化、开发、创新”的方针,积极引进国内外智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科技人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三是创造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鼓励、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鼓励并引导有胆识、有开拓精神的科技人员实行战略转移,直接从事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开发和合作联营,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五是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技术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中间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十分注重这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建设。要加强技术市场的组织建设,建立与全国联网的技术性网络;要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积极组织大型的技术贸易活动,推动技术交易活动专业化和多样化。
  三、环境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技术创新不是口号,要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效,还要看有没有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目前,我市技术创新的大环境还远未形成,还存在许许多多影响甚至阻碍技术创新的因素。必须致力于环境创新,努力形成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实行技术创新一把手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亲自安排部署第一生产力工作,亲自听取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汇报,亲自检查落实抓第一生产力的效果,真正担当起抓第一生产力和第一推动力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科技副职的作用,给职、给权、给责,保证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今后,看各个县市、乡镇乃至部门的工作实绩,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还要看科技进步的速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要把实行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工作长期抓下去,把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技术文秘114版权所有创新不是哪个部门哪一家的事,也不单是企业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找准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努力为技术创新服好务。尤其是科委等职能部门,要找准位子,进入角色,不仅紧密结合经济建设主战场,多出科研成果,更要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与服务。要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发展为本,科技为先”的社会风尚。劳动者尤其是科技人员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主体。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和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要采取切实措施,为科技人员改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并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以解后顾之忧,激发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的呼唤,每一次科技大会的召开都意味着一个发展春天的到来,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预示着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我相信,有省委、的重视支持,有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新跨越,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08ba9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0.html

《技术创新大会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