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发布时间:2020-1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赏析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的真好 ! 它出 自于南宋著名的政治,文学家文天祥之手。读来慷慨激昂, 气势磅礴,但感情却悲痛壮丽 , 处境艰难孤苦。
寒窗苦读十四年,熟读经书,赴京赶考,通过了科举考 试进入仕途。这是苦难遭遇的开始。在频繁的抗元斗争中, 兵武器严重不足奋力抗战四年未停。 国难当头, 他奋不顾身, 孤军奋战。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已经被战争变得支离破碎, 自身的安危同样不定,像被暴雨击打的浮萍漂泊无垠,时起 时沉。德佑元年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转战东南,抗击元 军,祥兴元年十月兵败被俘。
当年撤离时,惶恐滩头说惶恐,如今被俘,零丁洋里叹 零丁。后来元军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南 宋的张世杰, 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 张自知无望, 作罢。后文天祥被押解大都,于元世十九年英勇就义。
1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过一死 ?为国捐躯,留下赤 诚忠心,永垂史册。
古往今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读 来,依然那么的震撼我心。这首诗把全篇诗的爱国主义思想 旗帜高高扬起,使全诗从悲痛的气氛中显示出鼓舞人心的力 量。它所透射出的清明性,忠贞热情,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 路,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坚诚地, 无私无憾的去身就千古。
人总是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 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 名句。它一直在感召着古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 事业而奋斗献身。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有的人死了,他的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的确,一个人 活着不应该无意义,在人生中必定要有辉煌,有精彩 ; 若平 平淡淡过一生,倒不如一死,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精忠 报国,这是重于泰山的死。
《过零丁洋》赏析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大概是我国 爱国主义诗歌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句了
; 以状元身份
而成为烈士,文天祥也用自己的生命和爱书写了我国历史上 一个不朽的传奇。 1278 年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 自杀未果。 次年正月,文天祥被押解北上,船过零丁洋
今广东中山南
珠江口附近 ,元军首领逼迫文天祥招降尚在厓山率军坚持 抵抗的宋军元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答之,以明志节。
2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从回顾自 己的一生开始落笔。 宋理宗宝佑四年 1256 文天祥以进士 第一名
就是状元 及第,后被起用,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艰辛
历程,“辛苦”二字,表明了读书、为官生涯中的种种的曲 折、坎坷 ; 接下来对句则写自己面临的残酷现实:虽经全力 勤王,可如今抗元的力量还是越来越弱, 已是“干戈寥落”。 文天祥为报朝廷知遇之恩, 毁家纾难, 辛苦辗转,浴血奋战, 可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回想至此,诗人不由得感慨万端,下 笔自然也就沉痛无比。
颔联还是分两个方面来写。出句写大宋已是“山河破 碎”,正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恢复河山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 ; 对句则感慨自己的身世,恰如水上的浮萍,是浮是沉, 全凭风雨作主。个人家国系于一身,诗人以暗喻的手法,生 动再现了自己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紧密关系,运笔形象传 神,感情浓烈深沉。此诗完成后大约二十天,陆秀夫就背着 小皇帝跳海殉国 ; 文天祥被俘四年,一直坚拒投降,最终也 英勇就义,为国家兴亡就是个人身世浮沉这一命题作了一个 生动而悲壮的注脚。
颈联运用了诗歌不多见的名词自然成对的形式,象文天 祥用得这么自然、贴切、隽永的更是少之又少。据考证,惶 恐滩,原名黄公滩, 因水急滩险, 也被人们讹传为“惶恐滩” 诗人有曾在这里转战、撤退的经历,在这里曾经为国家命运 “惶恐”过 ; 如今诗人被俘路过零丁洋,大宋的命运较之以 前更是不堪,“零丁”既是个人处境的真实感受,更是诗人
为致力于恢复河山同志日渐减少而无力 3



回天的浩叹。“惶恐 滩”、“零丁洋”两个感情色彩如此浓烈的词语在诗人这里 用得真是毫不费力,浑然天成,谓之“妙手偶得”也毫不为 过。
前三联诗人追思往昔,感慨今日,既抒个人身世之悲, 更发家国沦丧之痛。感激、艰辛、遗憾、痛心、伤感、愤怒… 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也就在这将个人与家国的悲情渲染到 极致的时候,诗人突然笔锋一转,由低回转向激越,有悲凉 转向慷慨,喊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声: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诗贵婉曲。一般情况下,诗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把自己 思想感情藏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可为什么文天祥在这里 直抒胸臆仍然感人至深,甚至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呢 这固然是由于前三联铺垫得好,到此已是水到渠成、不得不 ; 笔者以为,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文天祥自己的“浩然之 气”,也就是文天祥自己所说的“正气”使然。“时穷节乃 见,一一垂丹青”,当正气至大至刚之时,还何须什么“婉 曲”之类 ! “在齐太史简, 在晋董狐笔”, 在文天祥, 这《过 零丁洋》就是一曲大声大声镗鞳的正气之歌 ! 原来,艺术的 规律总是辩证的,教条主义在艺术的领域里没有市场。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3b3a42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8.html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