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

发布时间:2019-07-31 13:24: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

教材分析

明确认识

1. 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切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的按照这个系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态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是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2. 对世界历史分期的认识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

世界近代史是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之间,并不是以某一个明确的年代而断然分割的,它们之间的转换,也是历史渐进发展的结果。

3.对点线结合的认识

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就是历史发展的主线。

提示:学生对线的把握需要教师的帮助。

总体特征: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人类社会的演进呈现出从分散到整体的基本脉络。

根据社会形态可划分:五种社会形态。

根据生产工具的使用可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

根据文明程度划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世界近代史部分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世界扩张的历史,也是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

纵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产生并向北美、日本等国发展的历史。

横向发展:在扩张和掠夺中,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逐步形成密切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整体。

4. 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5. 对教材内容呈现和表述方式的认识

知识拓展

人类的形成和原始社会: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人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男子在经济活动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取代母系氏族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出现,原始社会开始解体。(保留?)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画,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点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转换角度?)

相关史事

1791年宪法把《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组成部分并置于正文之前,宪法基本落实了宣言的原则, 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宪法却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消极公民两种。

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评价?)

细致研读,用心设计

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前提,也是教师充分认识、理解教材的过程。(意图;地位、结构;深度、广度等)

教学内容分析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是用有关理论来组织和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概念、例证、困难、步骤等)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 古代埃及

案例: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人的石雕人像能捕捉什么信息?

2 古代两河流域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汉谟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他勤于朝政,日理万机,关心国计民生。而随着版图的扩大,作为威武之主、四方之王的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几乎应接不暇。于是他下令将昔日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汇编成法典并刻在石柱上 ,竖立在巴比伦的马杜克大神殿里,供臣民们瞻仰与学习。由此看来《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使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被征服国的地方法律达到一致,以便巩固古巴比伦王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

——杨红林著《历史上的大法典》

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3500行、8000个左右的楔形文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尤其是在民事方面的许多规定,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如:疏于维护田间的灌溉堤防,致使河水渗入邻人田地,破坏邻人麦田时,需赔偿其损失

建筑房屋偷工减料,致使房屋倒塌,压死屋主,建筑工人必须以命抵命

假使某人在道路上受到惊牛的撞击而死,则没有补偿之道

……

承租者如不听出租者的警告,怠惰不耕,出租者便可将土地收回,并收缴租金,交回租地前,承租者还得将其耕好,等等。                 

——杨红林著《历史上的大法典》

3 古代印度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佛教:教学中对宗教的把握。

关注课下小注:大约10世纪,佛教的地位就被印度教取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7f46e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32.html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