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发布时间:2020-03-29 06:45: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谈文色变。这是小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畏惧心里。原因是小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更不愿意去多写周围事物的缘故。很多值得一写的事物,往往是小学生平时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物。由于他们不去注意,也有的则认为是极平常的小事,不值得一写。因而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所以一碰到作文时,有的面临题目,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则马虎应付,三言两语;有的干脆拿《小学生作文选》中的文章乱抄一通,造成文不对题;还有的怕被老师发觉是抄袭来的作品,则把他人的文章改头换尾,断章断句,随意舍去,使得一篇本来是通顺的文章成了有头无尾或脱节、重复、矛盾重重。往往使老师批改时大费心思,大费精力。

如何使小学生提高作文的兴趣呢?关键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要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习作,更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于生活中,对事物的感受、思维、评价;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大量的习作素材,提高写作的兴趣,就有待老师平时的多方面引导。

在感受事物中指导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谓作文,简单地说,不外是立意、选材、构思、起草等几方面。因为小学生谈的东西不多,加上平时对周围的事物少于观察存忆,头脑单纯。所以对辅导刚刚起步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指导作文时,教师可以不必把“中心思想”“选材”“组材”等抽象的名词点明,如不然,会使小学生感到作文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教师指导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心里,让小学生在感受事物立意,在形象思维中选材,再在评价选材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作文。

如何把辅导小学生作文立意呢?这也是教师指导的关键。在教学命题作文《快乐的星期天》写作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回想一下,星期天自己亲身干了那些事,或看到、听到那些事,并从这诸多的事中选一 件自己觉得印象最深、或受教育、启示最大的事例口述出来。这样,学生因不是“谈文”所以不“色变”。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讲与朋友一起钓鱼;有的讲到公园游玩,看到什么什么的;有的讲在家看电视,忘了完成作业而被父母责骂等等。我从中选取两三件较有代表性的事,指导学生如何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编写提纲,并板书出示本次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按所议提纲作文写下来。学生作文写出来的文章,中心明确、选材得当、行文通顺、有条理。学生也不再是“谈文色变”了,而是越来越对作文感兴趣了。

在形象思维中指导学生作文时如何选材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口头述说的见闻,虽然有一定意义,但所讲的材料不一定尽善尽美,教师更应作有机的引导,引导方法不但要具体实际,还不要损伤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方法不一。如用“合零为整”的指导方法。何为“合零为整”呢?这要结合教师平时经常的辅导,指导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事物零碎地积累起来,全过程也好,一个章节或片段也好,多积累,在指导作文时,指导学生对号入座。如要求写一个人,我先运用课材中的文章为例,然后结合小学生平时习作中写爸爸、妈妈、哥哥弟妹等内容,对照课本,加以具体指导。这样,学生作文就不再是空洞无物了。再者是当学生写文章有了明确的立意,且又有了亲身感受的素材,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如何整理、选择,分清主次,哪些内容应该略写而写了太多多余的话,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作文的重点材料,或要认真的回忆,或应展开联想,插叙。并通过自思、自说、自评的方法,在自我反馈自我权衡中作好把握。

在评价选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列写作文提纲

学生作文时,提纲列得好与坏,当与不当,是作文优劣的决定因素。因为作文有了恰当的材料,不等于言之成章。还必须理清记叙顺序、指导学生时,要按不同学生各人所选材料的实际。如学生的口头表述合乎章法,则可令其按原文章列提纲作文,如果对学生的章法中有该删、该补、该调整写作顺序的地方,教师应针对问题的所在进行具体的指导、修改后再作文。作文列提纲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综合训练,有了“有物、有序、有理”的写作提纲,也就不难写出各乎章法的文章了。

总之,小学生起步“谈文色变”的畏惧心里是教师的过急、过高要求或脱离实际的指导分不开的。如能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立意,引导选材,教导立纲,然后才让小学生作文,教为顺理成章,符合小学生习作的特点,既能消除小学生“谈文色变” 的畏惧心理,又能收到较好的作文效果。

提起作文,大多数中学生大伤脑筋,总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却又非写不可,只好硬着头皮胡乱写几句应付老师。不少老师对此毫无办法,不知从何入手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结果形成了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不愿讲作文的局面。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愿意写作并努力写作。激发起兴趣再施以正确合理的指导、练习,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

那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指导阅读,初步练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讲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广泛的阅读,才会拥有广博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才能有话可说。阅读不是盲目的、无选择的,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性的文章进行范读或放录音,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美,然后指导学生默读或有表情地朗读,指出典型的词句,让学生理解其在文章中的意义和色彩,激发学生联想,领会词句的妙用。例如:在《芦花荡》这篇小说中,自负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但确实是文中主人公的主要性格所在,并不是贬低主人公。可让学生试着写写这样的句子,训练他们运用词汇的能力,从中体会文字的无穷妙用。在阅读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来,反复朗读,在讲解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使学生感到理解一篇文章有章可循了,自然会增强阅读的兴趣。课内的阅读是有限的,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例如读书、看报等。这里所说的阅读,一方面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大量阅读当代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学生只有在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时,才会产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因为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反映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语言风格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读过以后很容易产生模仿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良好的作文兴趣的开端),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课内外阅读形成互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

        二、教会观察,体验生活

        要想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阅读必不可少。但光靠阅读是不行的,教师还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素材。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写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三、逐步渗透,说写结合

        课内外的大量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知识增加了;仔细体验观察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了。但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某一件事或某一观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置疑问,启迪学生的智慧,或者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可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教师对主动提问、解答的学生给以充分肯定的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口头表达的一些不足,如语言不连贯、逻辑性差、词语选用不当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感到自己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下指导学生把提问解答的内容在笔记本上归纳总结,把口头表达的内容加以整理,加工落实到书面上,自然就是一篇小文章了,书面表达能力也就相应增强了。在教学中逐步把说写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想象、互相讨论。这样一来,说得多了,口头表达自然会增强,活动结束后再把自己或别人讲述的事或者阐述的观点加以补充和完善,一篇小记叙文、小议论文就蕴育而生了。

        四、多写多练,功到自然成

        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说写训练使其掌握了一些写作技能,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想掌握写作规律,还应多写多练,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教师可以布置周记,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看到、读到和想到的一切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语句,以最合理的顺序记录下来,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学生自会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写成文章了。这样,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胡乱应付了,因为学生已经愿意把一切诉诸文字、展示心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指导中学生写作还有很多其他方法,但是只有培养了写作兴趣,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指导阅读、留心生活、说写结合、多写多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文字,创造出佳句,写出井井有条、文采飞扬的好文章。

如何搭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谢佩华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论述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观察生活,广泛阅读,技巧上生趣,评改升华。教师只要不断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形成。

 

关键词语:培养写作兴趣

 

目前,作文难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如此状况,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致命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观察生活,做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我在教学“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时,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限在教室里,空洞地教给学生要如何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搞一次秋游,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果园里,让他们投入到所写环境中充分感受,把田野、果园里的植物,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去观察,去贴近。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兴趣极高。连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同学也留心起来了。秋游结束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这次作文同学们利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课后,我调查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觉得此次作文活动挺有趣,写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平时我注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开辟感受生活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登山,举行体育竞技活动,参观展览等有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大大丰富了写作题材。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先进的写作技巧。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我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作文报》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它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我告诫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技巧上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写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定好学年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他们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人人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四、评改升华

 

学生的阅历少,但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很强。肯定成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并产生动力。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首先看的是成绩,然后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如果你的评语中尽是一些批评的语句,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写评语必须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一)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我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我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珍惜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之处,多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批评,重在引导

 

当然,学生作文中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棒打死”,不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应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乐于接受。如某个学生的抄写不认真,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能认真抄写必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某个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特多,就可以写这样的批语:“好好利用你的学习助手——《新华字典》,让它帮助你改正作文中写得不恰当的字。”一个学生作文没下功夫写,教师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可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注重鼓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就感。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学习上的潜在动力,它是可以开发的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这个学习的内在因素。兴趣激励法,能唤醒和调动、诱导学生作文的兴趣,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爱写”以至“善写”的目标。实践结果证明,以上诸种方法坚持下去,主动写作的人增多了,厌作的人少了,写出好作文的人逐渐多了。只要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够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821cc59ec3d5bbfd0a748e.html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