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媒体时评)

发布时间:2018-01-22 07:39: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媒体时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朱小健

20166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话,出自学生记录其言行的《传习录》。其中学生陆澄记的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但这个意思大概王阳明不止一次说过,学生们也觉得这种观念很重要,也就不止一次地加以记录。

知、行是人的两类基本活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概念。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始自格物致知。知字由矢与口两部分组成,矢有疾义,所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知字的造字之意是识也,憭于心,故疾于口,即心中了然明白,嘴里可以很快地说出来。知指人对外部世界的感识所觉,所得越多越深入,具备的能力就越强,知也被用来表示智慧。《荀子·王制》说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这里的知是感知义。《论语·阳货》好知不好学,《庄子·外物》心彻为知,其中的知都是智义。

行在甲骨文里的写法像个十字路口,本指道路,引申为行走,再表示行为。与知相对的行,指人有意识的动作,泛指各种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在意识指使下发生,当然也就离不开知。《荀子·儒效》: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闻、见、知、行递进,这里的知,指的是理解认识,行则为知之用。《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将知分为三类,相对的行亦有三类,含行与知协的意思。这些都是着眼知行之关联说的。

着眼知行之差异的,《尚书》所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可算知易行难说的滥觞。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是知先行后说,同时认为行更重要。王阳明则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认为知行相依不分先后。

古人有真知、常知之辨,程颢说: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即真知需经实践而得形成,有知离不开行的意思。但王阳明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强调心性,与程颢有所不同。

王阳明的说法,既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是针对其所处时代而发,饱含竭力救世的情怀。他对知行关系的阐述有其特色,更可贵的是他毕生追求理想信仰,践履知行合一,这对后人影响甚大。近代著名教育家陶文濬赞赏知行合一说,于是改名陶知行。后受杜威影响,认为做为学的起点,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再改名为陶行知,主张即知即传。他的观念与王阳明所说不尽相同,但在重视知行关联互促上是一致的。

敬佑生命,尊重医者

田雅婷

卫生与健康工怀揣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肩负防病治病、传播健康的使命,他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因而,尊重医生亟须成为社会共识,只有医生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

无影灯下的废寝忘食,柳叶刀尖的精研极虑,灾难一线的大爱无疆……如果世间有奇迹,那一定有医者的创造。

在日前举办的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公益评选颁奖典礼中,主持人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医生,每次使用听诊器前,都要先用手焐热。几十年来,他没有让一位患者接触到冰凉的听诊器。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还是人学,医生不仅要保持精湛医术、济世救人,还要品德崇高、谦虚真诚。这样的医生,值得尊敬;这样的事业,令人肃然。

人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当中,哪一个字都离不开医务工,对好医生的呼唤也一直没有停息过。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16个字,概括了广大卫生与健康工的精神。卫生与健康工怀揣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肩负防病治病、传播健康的使命,他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因而,尊重医生亟须成为社会共识,只有医生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

让生命有尊严、让医生有尊严,呼唤医患双方的良性互动、共同努力。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在总体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集中暴露,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时有发生。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应该在业界树立医德典范,给优秀医者以应有的荣耀,让医德医风真正能影响整个行业。

患者也应了解到,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维护健康的重任,就落在几百万名医务工的肩上。大量的医务工一个人在完成多个人的工作,任劳任怨、日夜辛苦。有的医生在自己身上接种病菌,用宝贵的生命换来大众健康;有的医生生前勤劳工作,死后捐献遗体,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献给了健康事业。医患矛盾的一些例子令人心寒,但不要忘记那些极端个案之外,还有更多默默无闻工作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的人们,他们才是医务工的主流。

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也有必要多聚焦那些优秀的医生体。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氛围,才能消融医患关系的坚冰,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小学生叫板权威教材:较真精神待呵护

江南醉

日前,北京二中亦庄学校五年级小学生张秋实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图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与历史不符。对此,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收到该信件,不过会就张同学反映的情况展开研判和探讨,如确实不妥将改进。文物专家在看图后称张同学所言有道理。(《北京晨报》1228日)

在普通百姓眼中,孩子们的教科书有如古代的圣贤书,出现错误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是很多专家学者千挑万选出来的。不可否认,近年来教科书中的各类错误频出,引发强烈反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宋代知县穿紫袍,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无疑给孩子们传播了错误的信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课书上,多处课文配图出现史实性错误,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原因何在?

由各领域专家和教授集体编写,经过多次修订,本该在人们心目中有崇高地位的教材,却出现以上种种失误。除了人教版,其他一些版本教材中的错误也纷纷被曝光,如张作霖照片并非张本人,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指穿反,战国时期的孙膑坐上轮椅,荀子坐凳子读纸质书,韩愈的生卒年被搞错、只活了15年……教材出错也迅速引发热议,不少人批评此类低级错误不应出现在教材中。教材之误,也不禁让人担忧其能否胜任传知启智、教化育人的重担。这样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但无法与教材出版现实脱离。

教材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指南针,不能允许出错。教材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仅误人子弟,更混淆视听,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针对教材出错的现象,仍然停留在挑刺的阶段。这本身是一个颇为严肃的话题,却被出版商、媒体和部分公众当成了娱乐节目。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被很多人挑错,有的出版社依然沉默是金,有的则表示,只是小错无伤大雅。错了就改、改了再犯,教材编写者和出版商似乎乐此不疲。但在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中,正处于学习和成长关键期的孩子,却受到了很大伤害。根据我国出版物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包括教材在内的图书必须经过三校一读才能付印,经过了如此严格的流程,教科书还是留下了这么多遗憾,这是为何?

其实出现宋代知县穿紫袍不是偶然事件,有其发生的根源。随着文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往由一家出版社垄断全国中小学教材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教材的多元化趋势,让各地同类教材之间出现了竞争,教材出版呈现的重利轻质现象,符合当前教材出版的现实。曾长期服务中华书局的左舜生在回顾编辑经历时曾说:一本书经过七次校对才付印……刊物的每篇文章至少也要经过三个人过目。即使抗战时期,他们对教科书,检查甚严,抽查发现有不合规格者,即全部退厂复查。前辈们在艰苦卓绝之下能做到的,我们今天没有理由做不到。同时教材出版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使得出版商敢于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错,应制定法律让出版商和编写者付出沉重代价,而不能听之任之,因为教材是特殊的商品。

笔至文末,希望教材上不能再出现宋代知县穿紫袍的历史错误,更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和出版管理部门能推动出台一部规范教材出版的法律,而不是百花齐放,乱作一团,误人子弟。

工匠精神也是一道文化考题

李思辉

放在世界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就是一道事关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变的经济考题;对照历史坐标和社会心理,我们又会发现,工匠精神也是一道文化考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结束,据媒体报道,今年工匠精神列进了政治科目考试的考题。

一提工匠精神,人们就想到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因为它们产出大量值得称道的精细产品。比如百达翡丽、劳力士、江诗丹顿这些手表,小小机械表壳里,能有744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个顶级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块。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虽一度是世界工厂,但在很多领域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有很多产业工人,但真正潜下心数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的人并不多;我们有着巨大的产品产量,但粗制滥造、档次低下的产品也不少;我们有一些一辈子做一件事的能工巧匠,但在世俗评价里,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并不高……说到底,我们真正欠缺的不是工匠,甚至不是工匠精神,而是一种支撑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

在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一个特别精于制作钟表、生产皮鞋乃至会捏寿司的人,会被视作国宝,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而中国向来缺乏这样的文化氛围。即便是瓷器、丝绸、漆器等产品享誉世界的年代,中国主流社会对匠人也并无太高评价,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今天看来,这样的观念非常落后,但它对今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每年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都人潮如涌,而一些传统手艺却面临后继无人之困,就是例证。

培育工匠精神重在变观念。现实生活中,重管理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应随时代变化彻底扭。在很多发达国家,匠人收入普遍比大学毕业生要高,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同样被视为家族的骄傲,这值得我们反思。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匠人的文化,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应然之举。

在研究生考试中,工匠精神是一道升学考试题;放在世界强国纷纷开启制造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就是一道事关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变的经济考题;对照历史坐标和社会心理,我们又会发现,工匠精神也是一道文化考题。

打破固有的偏见,在全社会营造和确立一种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匠心文化,才可能有更多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就像瑞士的钟表匠那样,从容淡泊、精益求精、匠心不改,毕生做好一件事,做到近乎完美。

大师靠修不靠评

王钟的

大师,是指在某领域具有深刻造诣、享有盛誉的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的一句演讲词,屡屡被后人引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亦提及了当今大师的稀缺。现实中,无论在哪个领域,大师都是少数,每一个大师都需要一个锻造磨炼的过程。

前不久,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结果公示的通告》,准备一口气向280人颁发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一夜之间,在雕塑工艺、漆器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等近十个领域,涌现出这么多大师,好一派星璀璨的热闹景象。

这当然是一种幻觉。跟之前的历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相比,这次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选显得缺乏历史积淀。前者自1979年开始评选,截至2012年共进行了6届,历史上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员不过四百多人,其中,不少大师已经去世。但在2013年,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取消由部门评选,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但至今尚未举办。因此,各行各业都筹划着办出自己的大师颁奖礼,但一次280名大师雨露均沾,未免就失之草率了。

当下,大师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已不局限于梅贻琦、钱学森等学者在狭义科研领域对大师的描述。搞火箭发射可以出大师,制作烟花爆竹同样可以出大师,这也契合行行出状元的传统文化。然而,不管在哪个行业领域诞生的大师,都要具备实至名归的大师底蕴,通过精湛的技艺与口碑的塑造,先在行业中养成,然后才能评出。

日本素有职人精神的说法,最优秀的职人就是日本的大师。日本同样也有政府评选的文化大师称号,那就是国家认定的人间国宝。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评定持以非常审慎的态度,必须是代表某行业领域顶尖水平的人才能获得这一称号,现存的全日本人间国宝仅有一百余人。

不过,在没有评上人间国宝之前,这些大师在民间和行业内已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的认定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但在国内一些领域,大师评选则少了分严谨,多了些浮躁。一些所谓的大师在行业内部尚且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遑论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还有一些大师早就脱离一线岗位,专业水准很难保持。这样评出的大师,其含金量会大打折扣。

大师的地位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大师们凭借专业素养修炼出来的。显然,机构评选的大师,与真正具有大师范儿的大师,不是一码事。人们时常怀念以往的学术大师,尽管没有什么组织给他们颁发证书奖牌之类的东西,但是公众和专业领域自然有一杆秤,那些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名字,早已刻在了历史的荣誉牌坊上。没有大师评选,同样大师辈出。相反,一些不择手段取得大师称号的人,很快就会湮没在时代的烟云中被人遗忘。

摈弃科研短视思维

刘根生

有学者云:很多时候,我们被淘汰,绝对不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变化,也不是因为技术或者外部环境,而是旧思维使然。对于科研管理而言,尤其应摈弃短视思维,多些长远眼光。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尽人皆知,资助瓦特的两位企业家——约翰·罗巴克和马修·博尔顿却很少有人注意。煤矿主罗巴克帮瓦特偿还债务,并且提供经费支持瓦特开展蒸汽机研究。当财务恶化导致罗巴克破产,博尔顿及时伸出援手,瓦特终于成功改良蒸汽机,将人类文明带入蒸汽时代。着眼长远、立足创新,不被当前市场和利润左右,往往能涵养重大发明创新。

陈景润年轻时曾靠摆书摊维持生计。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知悉后惊叹浪费人才,将陈景润调入厦门大学,还多次关心他的工作和科研。陈景润初露锋芒后,华罗庚想调他去中科院数学所,王亚南不为厦门大学局部利益所囿,坚决支持。后来陈景润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中1+2难题,成就中国数学界的一段传奇。做科学家的守护人,默默为天才培土施肥,科学往往就会孕育惊人的创造。

那些短视思维,往往就是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关心省钱、不关心效果,安于现状、看不到危机,等等。有的科研立项片面追求用时短、花钱少,结果浅水区拥挤不堪,深水区无人问津,应用类学科因见效快越来越热,基础研究因见效缓慢而成薄弱环节,创新矮化成了修修补补、步人后尘。有的守着咸鱼吃淡饭,舍不得在科研成果化上投入,任科技成果烂在窝里。还有马太效应横行,许多中青年科研工因为名声不大很难得到科研经费支持。事实上,性成果诞生时常面临不理想的市场环境考验,基础研究耗资巨大却不大可能马上得实惠,是否能顶住世俗压力挺先驱前瞻,往往就取决于能不能摈弃短视思维,看到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催化性的未来已来。

做利润的觉者,如今频繁被企业家提及。觉就觉在不因短视而受当下的好处困扰,勇于以未来价值定取舍,谋求领跑位置;不是专注于利润,而是更专注于创造消费者和社会所需要的价值。科研管理做利润的觉者,意味着变过去单纯以论文、著述为标准的考核模式,正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乃至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价值是一个核心问题,在价值上觉悟了、洞明了,才能够避免舍本逐末、眼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毛病。

古语云:鹏之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摈弃科研管理短视思维,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这正是科技创新之风,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低远近。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思路。走出用时越少越好,花钱越少越好的误区,推崇花得值,释放创新驱动最高性价比,变现在决定未来为未来决定现在,激励和引领科研钻厚木板,科技高原之上必将竖起更多高峰。

网络正能量是中国梦的标配

杨丽

正能量是网络空间的一缕清风,涤荡网络尘埃,让网络世界的美好直抵人心。正能量是网络意识形态的一个方向标,高扬前进旗帜,引领网民向上向善,带给我们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涓涓细流终能汇成滔滔江河,网络正能量的建设,也是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凝聚正能量,必要且必须。如今,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繁荣的新载体、社会治理的新平台、交流合作的新纽带、国家主权的新疆域,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片正勤恳开拓的土地上,需要播撒广泛的正能量,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正能量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梦的标配,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善意真诚、拼搏进取的精神也都是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网络也是各类思想文化激荡、交锋之地,文明与落后混杂、正义与欺凌并存、真善美与假恶丑共生。稍有不慎,网上道德失范行为、诚信缺失现象就有可能滋生繁衍,网络谣言、暴力迷信等有害糟粕就有机会大肆传播,败坏社会风气、误导价值取向、危害文化安全的同时,也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

建设网络正能量是时代呼声。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面临着一次次冲击时,也是亟需塑造人类精神文明之时。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型期,虽利益多元、诉求多样,但传递温暖情怀、寻找人性善良、激发坚定信念、展现大爱胸怀、凝聚进取精神却是社会的共识。

弘扬网络正能量正当其时,去年首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扬帆起航,成功举办。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发现正能量、凝聚正能量、鼓励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温暖了人心、温暖了中国、温暖了世界、温暖了时代。青春活跃又不失厚重多元的正能量作品和正能量榜样,1.2亿人次的投票数、突破10亿次的量,塑造了一批批正能量的标杆,激发了潜藏于网民内心的向善向上的力量,更给现实社会传递了积极健康、催人奋进、充满希望的能量,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时代的发展呼唤正能量,时代的前行需要正能量。鼓励和传播正能量的鲜明态度要亮出来、唱出来,点燃网友传播正能量的激情,而让广大网民产生价值认同,才是真正规范网络言行、清朗网络空间的有效路径。昨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明确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正能量与青春作伴,与梦想同行。让正能量从指尖滑向心间,维护网络善意的表达、理性的声音、正义的行动,涤荡不良的情绪。让网络正能量的强劲之风,吹散集聚的阴霾,为中国奉上一个天朗气清的未来。

杜绝一思而行

丁雅诵

一篇为女儿治病的求助帖,瞬间引爆朋友圈,眼泪与感动纷至沓来,打赏竟达百万;然而不到一天,剧情极速反,关于炒作营销的痛骂充斥屏幕。围观众的态度,像极了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在虚虚实实的网络世界中,前脚刚发、后脚就打假的现象已是层出不穷,一思而行甚至不思就行的人也是屡见不鲜。有些人一见到辐射、毒素、致癌的字眼,就立马发,还要添油加醋评论一番,至于有没有科学依据,他没有核实过;有些人偏信网络大V,即便是信口开河、强词夺理的言论,也如获至宝,甚至热烈地鼓起掌来,至于这掌该不该鼓,他也没思考过。

鲁迅先生曾讲过一个笑话: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大家一准都急着逃散。如此不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的围观现象,用在互联网时代,十分普遍。

信息时代,海量的资讯、各异的观点一股脑地出现。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考验。利用网络资源接受新事物、讨论新观点本是件好事,但如果缺乏起码的思考,就很容易被假象牵着鼻子走。而围观众的一哄而起,正是那些吸引眼球的标题党、妄言妄议的吸粉党们,最希望看到的。

思考是一种能力,冷静是一种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现象,如果长此不假思索、盲目跟风、人云亦云,那自己的脑袋就会慢慢变得空空如也,迟早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思而行一哄而起的亏我们也吃过不少,因此更应该吸取教训,凡事多想一面、多深究一层,保持清醒,三思而行。

焦门家风为何历久弥新

任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家风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学习,为全社会建设家庭文明当好表率。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与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有过多次交往,从她身上感受到了优秀家风的强大力量。在焦守云眼中,焦门家风有3个核心理念:付出才能有收获;孩子要比学习和艰苦朴素;懂得平等的真正含义。3点内容,看似朴素,却意味深长。

古人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良好家风的养成与修身养性一样,都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相比普通人,领导干部的家风更需时刻砥砺、不断修炼。为什么强调付出才能有收获?就是因为,权力的不当使用,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为什么要孩子们比学习和艰苦朴素,而不是比家庭优越?就是因为惟俭可以养廉,惟俭可以兴家。为什么要孩子们懂得平等的真正含义?就是为了防止特权思想的滋生,消除腐败隐患。

好家风不是自然传承的,需要不断熏染。焦裕禄即便营养不良、健康恶化,也从没给自己破例加餐。他对孩子的要求更是达到了无一物可以浪费的程度,一个铅笔头用了再用,最后还想办法安上个铁皮的小圆筒继续使用。看戏、骑自行车、买东西……这些生活细节,无不成为焦裕禄培养孩子谦逊、朴素、平等观念的课堂。身教胜于言教,好家风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从点滴细节中养成。

今天,相比于当年物资匮乏的时代,很少有人再会为了一顿饭、一个铅笔头、一张电影票计较,但这些举动背后的精神内核并没有过时。有人统计发现,80%的高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就纵容他们奢靡生活、胡作非为,继而受人恩惠、收人钱财、非法牟利,最终演变成全家腐败敛财总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因而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考题。今天,焦门家风之所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就在于它提出了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权力、如何严格要求家人、怎样关爱子女等永恒命题。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人生观。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子女、爱家人,都是如此。过分溺爱和提携,可能好心办坏事,让他们掉入甜蜜的陷阱。无论任何时候,清廉都是对家人最好的馈赠,正直都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

书记的女儿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50多年过去,焦裕禄的话仍回荡在子女耳边,曾令焦守云委屈不满的家风,如今是她的骄傲。每个人或许都该想一想,我们能从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中学到些什么,我们又能给接过接力棒的下一辈人留下些什么。

2017,你的光芒无法阻挡

——中国青年网新年献词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满大地,照在你的脸上,温润的光辉,已悄然带你走进2017

光影留住了许多人和事,定格的每一瞬间都是来时的路。

空气里仍然带着怀念的味道,被以各式各样的方式传递着、释放着,让时光弯曲,让足迹重涉忘川。

2016,你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

2017,你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值得全力以赴。

你改变了世界,并且改变了世界得以改变的方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置于时空的年轮上看,去年的春天和以往的任何一个并没有呈现出太大的不同。阳光依旧洒满枝头,山脚下的杜鹃花仍旧散发着朴实的清香。然而,当我们将观察的视角移至具体的公民个体身上时,又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春天在两名勇敢女子的点缀下又分外耀眼。

一个在北京广安门医院对号贩子一声怒喊,一个在和颐酒店遇袭后自始至终都不放弃维权,并取得最终胜利。那划破长空的一声怒吼,那不畏困难的执着与较真,在虚拟的平台上给我们呈现出了人生的别样意义。那打破沉默的一声喊,喊出了社会的痛点,道出了个体维权的心酸,触发了社会对沉默的集体反思。一声怒吼,牵动的是人们心中不灭的热望,不甘沉默的声音,带来的不仅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还有公民互助取暖及反思自我的历练。

正义永恒。

这一刻注定被历史铭记。

聂树斌无罪!尘封21年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权益的觉醒和兑现,将深深镌刻在法治中国的进程当中。陈满案、雷洋案……所有追求正义的人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一种强大社会力量,在究明真相、纠正司法不公上,细流汇成洪流,冲击着阻碍正义实现的堤坝。

人性的光辉,彰显对生命的尊重与信仰。

生命无价。

所有的改变,都渗透不屈和奋起追问。

露水仍未散去的清晨,罗一笑纯粹的笑脸定格,遭受电信诈骗黯然陨落的徐玉玉,悲愤离世的魏泽西,为爱殉情的段丹峰,还有遭遇校园欺凌暴力的诸多青少年……拷问网络诈骗、信息泄露、青年心理素质、社会公信力、乃至舆论监督,这其中,蕴含了对法治社会的追求,对生活幸福度提升的期许,对与人性本位契合的道德律的坚持。虽沉重,但为推进社会进步散发的温暖光芒值得永远尊敬!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社会的点滴进步,取决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观念觉醒、内在自觉和行动努力。专属于成长的时间,努力始终是真命题。一切付出,都只为了让生活靠你更近,让未来离你更近。

2017,熠熠生辉的公平正义之光,值得让所有信仰它的人为之奋斗。你的每一分努力,都将汇聚起改变世界强大的力量,照耀中国在法治道路上笃定前行。

你创造了世界,并且创造了世界得以创造的方式。

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当人们还沉浸在4G的顺畅速度中时,5G即将携着更快的时速登场,并增进了虚拟现实体验;当云计算、大数据迅速发展时,人工智能大脑的处理能力已相当于40亿个人类神经突触;当无人机的产业正逐步壮大之时,地下停车场里智能泊车机器人已上线,不久的大街上无人车也将纵横穿梭……

创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潮流。

这是一个极具活力和富有创造力的时代。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共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开启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而在东方的千年乌镇,则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前沿核心技术的新窗口。寒武纪1A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百度大脑‘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聋哑人的手势翻译手套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汇聚全球尖端科技,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引领未来发展,重塑青年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心潮澎湃。在互联网+创新的光芒照耀下,处处弥漫着智慧气息、充满着青春活力,孕育着一股股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些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一个个进步,将会最好不过地诠释,我们这个时代创新所绽放的夺目光芒,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所产生的超凡价值。

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带给国民最切实的福祉更能得到发自内心的认同,让渴望财富的人创造财富,让创造财富的人享受财富,让享受财富的人推动社会进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创新,正用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对技术和服务改变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福祉,进行极致的追求与投入,重振经济、绿色生态、减除贫困……世界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背后所寄予的,是青年创造世界的生生不息,是未来30年这个国家所能爆发出的空前赋能。

这个时代,总能让青年心潮澎湃。创新,是对青春最美的礼赞。

2017,开启每一天的,永远是冉冉而升的红日,创造世界的,必将是充满激情活力的青年们。

你驾驭了世界,并且驾驭了世界得以驾驭的方式。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大浪淘沙,惟真信仰不会被黑暗吞没。

从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的理想穿越历史的荣光,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梦,青年梦,世界梦。

这梦想,照亮我们策马奔腾。

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当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一份久违的感动、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国人的心扉。理想的复苏,奋斗的价值,精神的力量,点燃你心中的炙热的火把。

当遭遇新西兰7.5级地震、以色列特大火灾、日本北海道大雪等突发事件时,中国护照,在热泪盈眶中带你回家。

当反击南海仲裁,抗议萨德入韩,为国家、为民族,跨越时空崛起团结的力量让你热血沸腾。

这愿景,激励我们辽阔人生。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当战乱和贫困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当疾病和灾害时时侵袭着众多的人们,一个理念,一种模式,直指未来: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G20峰会,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张……中国正在向世界传递着澎湃活力。

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世界经济插上和谐共振、共同发展的翅膀的同时,也让青年的梦想得以飞越国境线的限制,赋予青年施展才华的世界舞台。青年人无尽的创造力与活力,都在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历史大趋势的加持下,化为改变世界的最杰出辉煌的成就。

从单边思维向多边思维扩展,从冷战思维向热联思维变,从对弈决胜思维向共弈共赢思维进发,从博弈对手论向合弈伙伴论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你看懂青春世界的总棋谱,驾驭人类命运的大棋局。

超凡的气象,宏大的格局。未来,没有不可破解的难题。方向,掌握在智慧的青年手中。

布满历史的痕迹,必定相系未来的感情。一切过往、一切奋斗、一切憧憬,都将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时间之河。紧握你的梦想,在中国梦的图腾下,这盛世,正如你所愿,长风破浪,御风而行。

2017,世界需要更好的你,你的光芒无法阻挡。加油吧,亲爱的青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0aace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2.html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媒体时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