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子政务内涵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2001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中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电子政务这一概念在我国开始普遍运用。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与全球大多数国家不同,电子政务在我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覆盖了执政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社会团体机关。

2ICT是通用目的技术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简称ICT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
信息通信业界对ICT的理解并不统一。作为一种技术,一般人的理解是ICT不仅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也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至于业务会多到什么程度,这个工具会“智能”到什么地步,目前的概念还十分模糊。三网融合只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IPTV、手机电视等恐怕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已经吹响转型号角的固网运营商来说,目前更多地把ICT作为一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是IT(信息业)与CT(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的范围内。固网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事实上,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线路搭建、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受到了企业用户的欢迎。

3、陈述划分电子政务的主流观点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而认同的划分法是,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发布(postingofinformationonline。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interaction,即政府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interaction。这个阶段的政府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onlinetranctions,即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实现全面的互动,完成事件的处理。到了此阶段,政府的运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进行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政府公共服务出现全方位的电子化特征。
然而,由于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并不一样,电子政务具体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家徐晓琳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P424-428,武汉出版社,2003)做了系统的阐述,有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各阶段论又有好几种观点。四阶段论主要有欧委会的阶段规划、IDC的阶段规划、爱森哲的阶段规划,香港电子政务的阶段规划等几种观点;五阶段论主要有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UN/USPA)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开始出现网站、改善网站、网站互动、网上处理、全方位的政务整合五个阶段。六阶段论观点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建设电子邮件和局域网阶段、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阶段;双向信息交流阶段、价值交易阶段、电子民主阶段、跨部门合作的政府阶段等。
无论怎样划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其实质上都是按照网络建设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顺序划分的,即按照从静态的、单向信息发布到动态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划分,相应地,电子政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信息建设阶段性发展程度而递增。
4、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教

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开政府信息。
二是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比如,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等单位虽然是事业机构,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他们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掌握有大量的政府信息,这些单位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必须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轨道。这一规定,不仅针对监管制度的设计,而且适应随着经济社会转轨的加速,从经济性监督走向社会性监管的需要。
三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考虑到一些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也制作、获取了大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为了进一步保障广大群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教育、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环保、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
虽然后两者在组织属性上属于企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其在履行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过程中,获取了大量与公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而被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轨道。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信息公开区分了政府承诺、政府责任以及行政权力的边界,并且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性规范,行政机构还承担着证明公民不能获取特定信息的责任。因此,《条例》从本质上确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扩散的法律基础,从而也为政策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联建立了参与的渠道。
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政府信息分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三类。
5、政务信息再利用的内涵
所谓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是指政府以外的个人、法律实体以商业或非商业目的对政府部门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信息在初产生时的使用(例如政府部门之间出于行政职责或公共任务而进行的信息交换、再开发等活动则不属于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范畴。在现代公共行政环境下,政府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政府已很少是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生产者,而更多的成为实际从事公共服务的代理人的监督者,政府部门不能也没有必要亲自对其所拥有的全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而应当把政府信息资源中可以向社会公开、共享的那部分信息资源,通过公开、透明、公正的方式授权给个人或法人组织,让他们进行“再利用”,通过市场化机制把政府部门无力开发的大量原始政府信息资源变成社会共享的信息增殖产品,这将带动我国数字内容产业乃至整个国家信息资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和增加就业,最终增强我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这就是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核心内涵。
6、怎样理解电子政务的风险评估
风险,是一种结果的不确定性(AUncertaintyOfOutcome。在政府领域,风险主要包括:战略层面上的风险;经济/财政/市场风险;法律与管制的风险;组织管理与人的因素的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环境的风险;技术/运作/基础设施的风险。风险评估。区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
1.确定电子政务的风险领域。主要包括领导与组织框架、安全、隐私、技术、、法律、公民、应用、能力。2.进行高风险评估和审查。
高度风险的情况是指交易与互动量巨大,对公众的健康、安全产生广泛影响;涉及高度敏感的信息和问题,如果外泄将产生严重问题;影响人群的广泛性;跨部门和组织的问题,连带性强。
中度风险的情况是指交易程度中等;资料与信息如果外泄可能产生问题;影响一定量的人口。低度风险的情况是指系统是独立的;主要发布公开的信息;产生影响很有限。3.明确风险控制目标。
以领导与管理结构为例,存在以下弊端:缺乏行动或错误的指导;缺乏充分的理由而追求根本性的变革;与政府业务的相关性较低;政府管理流程没有重新设计;缺乏良好的规划;规划与进展缺乏关联性;重复劳动;项目不能按时并依据预算进行;未能共享信息;不能衡量和评价绩效;缺乏有效管理的架构。4.了解评估控制措施的完整性。
评估控制措施可分为五种情况:风险未被识别;风险已确认,但未采取措施;风险已确认,采取了一些措施;风险已确认,但控制措施未能全面实施;控制措施完全实施。5.确定风险,风险控制与进一步评估。



7、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绩效评估,提升政务产出的质量。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具有相当的必然性,因为,该评估作为项目全流程管理的科学手段,引领电子政务建设导向的指南,也将提升政务产出的质量,获取公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8、电子政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促进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建设、增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改进公共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经济信息高效流通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循环经济要求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推进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高效流通的基础条件,对于公众来说,通过政府网站,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无论其力量、地位,都可以对政府的政策、公务发表看法。公民通过网络可以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重大事项讨论,表达一定的政治情感,监督政府机关的运行等。对于政府来说,通过网络互动,一方面可以搜集到大量直接来自于社会的反馈信息,以加快政府内部信息的增容、流转、协调、共享,提高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更及时地将出台的政策、法令、对某一公务的执行情况、对各级人大代表提案的审核情况等等传达给下级和广大公众。2.电子政务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与公众交流方式,随着政府管理的网络化进程,一种新的行政观念也在逐渐形成。网络化、自动化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程序,利用先进的设备完成与公众的对话交流、完成政府采购与招标、征税、信息发布、福利支付、民意调查等以前程序非常复杂的政府行为。这种主要是面对计算机的政府行为,一方面改变了公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使政府和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平等的主体;另一方面,公众通过网络对政府行为进行反馈,从而从被动者、顺从者的角色转变为政府决策的主动参与者。
新的行政观念和行政环境的形成,对于发展经济来说,不仅有利于政府相关决策科学化,而且有利于全面调动社会和公众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2a93e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8.html

《简述电子政务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