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稼轩词用典

发布时间:2019-0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稼轩词的用典



辛词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历代词人无出其右。《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评曰:“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也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刘熙载《艺概》也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资是何敻异?”辛词中究竟用了多少典故?分布比例如何?又分别源出何人何书?似无人做过详细的分类统计。笔者不厌其烦,以邓广铭先生《辛稼轩词编年笺注》为本,甄别属于典故者,并稍作增补,逐条录出,然后分类统计,作定量定性分析。这对于研究其用典特色,证明其词风渊源,探索其用典与思想倾向、审美倾向之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
《辛稼轩词编年笺注》共辑词626首,其中未用典故的有83首,占总数13·3%;用一典者105首,占16·8%;用两典者107首,占17%;用三典者91首,占14·5%;用四典者75首,占12%;用五典者48首,占7·7%;用六典者35首,占5·6%;用七典34首,占5·4%;用八典者22首,占3·4%;用九典者11首,占·8%;用十典者8首,占1·3%;用十一典者5首,占0·8%;用十三典者2首,占0·3%。总计543首共2016次典故,其中源出集部共1095次,占总数54·3%;史部共500次占24·9%;子276次占3·7%;经部145次占7·1%。
典故来源的前30名为:苏轼147次,杜甫142次,《史记》和《世说新语》各110次,《庄子》84次,《汉书》79次,韩愈75,《楚辞》73次,《晋书》63次,《诗经》57次,陶渊明47次,《唐书》46次,白居易34次,李白33次,《论语》31次,《南史》27次,《后汉书》26次,《三国志》25次,杜牧和黄庭坚各23次,欧阳修22次,《列子》21次,《左传》19次,《战国策》和王安石各15次,《孟子》14次,刘禹锡和王羲之各13次,孔稚珪10次。此外尚有《书》《易》《礼》《宋书》《南齐书》《汉官仪》《吴越春秋》、佛道书、《淮南子》《老子》、司马相如、扬雄、孟郊、李商隐、柳宗元、元稹、王勃、三曹、二谢等,均在9次以下。
由此可见,第一、辛词用典出处,是他世界观、人生观倾向的自然流露。苏轼的“奋厉有当世志”杜甫屈原的忧国忧民,司马迁的发奋著书寄托悲愤,韩愈的“道济天下之溺”……除《庄》《列》、陶潜之外,皆属儒家思想为主者,这与词人“民为国本”“惠养元元”的仁政思想,屯田积粮、节用宽民的理财思想,广开言路、重贤用能的开明主张,积极备战、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严惩贪污、抑制豪强的批判精神等,均息息相关1。第二、与其人生际遇有关。他南归以后因抑制权贵豪强和积财备战、准备北伐而遭弹劾,曾两度罢官,在带湖、瓢泉投闲置散长达20年之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压抑、苦闷,需要排遣忧愤、平衡心态;而道家愤世嫉俗和庄、列的逍遥自适、陶渊明的田园恬淡等思想,自然成为他在仕途受挫、内心矛盾、寻求解脱时的灵魂归宿。这是他好用庄、列、陶典故的思想原因。他用《晋书》《南史》《世说新语》典故较多,则因为这些书多记南朝人事,而正与南宋偏安江左的情势相类。第三、从文风上看,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史记》饱含血泪的激情,《庄子》的奇想夸张,《楚辞》的忠而见谤而以芳草美人寄托美政理想,韩愈的奇1

崛险壮和戛戛独造,《诗经》的风雅比兴,陶渊明的自然率真和“豪放得使人不觉”以及《世说新语》的幽默雅量风度等等,这一切都具有阳刚、深沉、奇壮等崇高美的共性,正与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2的英雄品格,“大声鞺鞑,小声铿訇,横绝六合,扫空万3古”的豪情壮志,默契暗合。正如朱熹《答稼轩启》对辛弃疾的评价:“经纶事业,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脍炙士林之口”4风格即是人格,辛词好用上述作家作品中的典故,正是受他英雄人格胸襟的那种自然选择倾向的支配。他那豪放沉郁的词风,与他英伟磊落的襟抱,博览强记的学识,不主故常的用典,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
如何评价诗词的用典?固不可一概而论。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谓用典“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但要“取事贵约,校练务精”“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钟嵘《诗品》则云:“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他认为议论国家政事的文章,述颂功德的驳议奏章才应当用典,而吟咏情性则大可不必。但他所举例句全都是借景抒情的句子。而写景如王国维所说贵在“语语如在目前”,若用典用代字则易造成“隔”。钟嵘针对南朝“文章殆同书抄”的文风有感而发是对的;但对于抒发较为复杂的家国人生之情,而郁结怨悱深重,有不得不吐又不能尽吐或不便明言之时,用典则十分必要。《诗人玉屑》卷7“使事不为事使”条引王安石语:“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即强调“自出己意”:用意与典故原义不同。苏轼的见解也相同而更精湛详明:
东坡在儋耳时,……坡尝诲以作文之法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5
所谓“得意”亦即王安石说的“自出己意”,作者必须有那种身世遭遇的真情实感,不得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灵感冲动的需要,才能役使典故为我所用,如出我口一般自然贴切。稼轩词中用典,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情况。试举用典较多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为例:
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首句三种鸟叫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看似无典,实暗用《离骚》“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杜鹃声切”暗用《华阳国志》蜀王杜宇失国魂化杜鹃啼血典故。“芳菲都歇”典出《广韵》“是鸟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马上琵琶”二句分别用石崇《王明君辞序》和陈阿娇失宠幽闭长门宫二事。“看燕燕”二句用《诗·邶风·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之子于归……泣涕如雨”事。“将军”三句用李陵战败匈奴事和陵《与苏武诗》河梁送别意。“易水”三句用《史记》燕太子丹送荆轲至易水饯别悲歌事。以上七典,都是极悲痛的别恨。从行者而言,茂嘉乃作者堂弟,也曾“入幕来南,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6。手足之情,志同道合,不难想见。此词作于飘泉时期,稼轩南归已20多年,仍未实现收复中原和回到故乡的愿望,而仕途偃蹇,壮志难申,投闲置弃,亲朋零落,……这一切与词中“别恨”都有关涉。从国势上看,靖康之变,徽、钦及后宫皆被掳离阙北去,饱受凌辱;南北宋之交,也有大批豪杰志士或身处异邦,或赍志以殁。这三个方面的别恨,激荡于词人胸中之悲感,此即荆公、东坡所谓摄诸典之“意”故能役使诸典如出其口。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此词:“前半阕北都旧恨,后半阕南渡新恨。”意即上片三典皆女性之别,近似2

北宋后妃;下片二典男性之别,近似南宋豪杰(包括作者自己)。王国维《人间词话》虽反对用代字典故造成意境之“隔”,但对此词却赞扬“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可学”所谓“有境界”自然指景真情真之交融;所谓“非有意为之”,谓非为用事而有意堆砌典故,而是身世中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后人无此身世真情,故不可效颦也。
又如《贺新郎·赋琵琶》用杨贵妃妙弹琵琶(郑嵎《津阳门诗》自注),白居易《长恨歌》“惊破霓裳羽衣曲”和《琵琶行》“浔阳江头”的琵琶,王昭君出塞的“马上琵琶”(石崇《王明君辞序》,欧阳修《明妃曲》“推手为琵却手琶”,元稹《连昌宫词》的“贺老琵琶定场屋”,李白《清平调》的“沉香亭北”“繁华歇”等典故,都关涉国运兴衰、繁华消歇和天涯沦落这一主旨,与稼轩之身世,胸中之块垒无不若合符节,同样是“以意摄事”
其他如《蝶恋花》(九畹芳菲兰佩好),用《离骚》《九歌·湘君》、杜甫《佳人》、岳飞《小重山》词、扬雄《反离骚》等六个典故,写自己壮志难酬、年华虚掷、知音恨少的悲愤;《最高楼》(吾衰矣)杂用《论语》《汉书》《晋书》《庄子》、戎昱诗、《景德传灯录》禅语以及吴中谚语等七个典故,来教训儿子以“田产未置”阻止词人拟归,其中寓庄于谐之趣,愤世嫉俗之情,极生动传神之妙。《踏莎行》(进退存亡)专集经句以赋稼轩,有《易》《论语》《诗经》《孟子》《礼记》等五经成句,以自嘲口吻反话正说,以寄托被罢学稼的幽怨与无奈之情。特别是《满江红》(笳鼓归来)《满庭芳》(倾国无媒)《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调歌头》(君莫赋幽愤)(十里深窈窕)(日月如磨蚁)(相公倦台鼎)《归朝歌》(万里康成西走蜀)《哨遍》(蜗角斗争)(一壑自专)《沁园春》(我见君来)《念奴娇》(君诗好处)《汉宫春》(亭上秋风)《永遇乐》(千古江山)等篇,每篇都用十典以上,无一不是“自出己意”以摄诸典的成功范例。

(三)
除上节总体特征外,稼轩词用典还有以下突出的具体特点。 1.如盐融水,浑化无迹。
《颜氏家训·文章》引邢邵云:“沈侯(约)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宋《西清诗话》谓“做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元杨载《诗法家数》论用典“不可着迹,只使影子可也。”清顾嗣立《寒汀诗话》也说:“以不露形迹为高,昔人所谓使事如不使也。
稼轩词中用典能浑化无迹的很多,如《贺新郎·停云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语出《新唐书·魏征传》太宗语:“我见魏征常妩媚”,而义却是从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句意化出。同篇中“回首叫、云飞风起”,暗用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镇四方”句意。《水调歌头·盟鸥》“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是从杜诗“一日上树能千回”句化出;“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数句,是从《左传·僖公九年》齐盟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化出。《念奴娇》(野棠花落)“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是从李煜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杜诗“忧端齐终南”句意化出。《丑奴儿近》(千峰云起)“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是从贾谊《鵩鸟赋》“止于座隅,貌甚闲暇”化出;“却怪白鸥,觑人欲下不下”二句,则是从《列子·黄帝》海边人狎鸥故事化出。《清平乐》(少年痛饮)写桂香:“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二句,是从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化出,加“怕是”“染教”勾连,更见摇曳多姿。以上词句皆明白如话,几乎看不出用典痕迹,不知典故也明其意,而知典故则其味更深。
2、反意用典,弥见创新。 《诗人玉屑》引用《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3

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孪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顾嗣立《寒汀诗话》亦云:“韩昌黎诗句句有来历,而能务去陈言者,全在于反用。……学诗者解得此秘,则臭腐化为神奇矣。
稼轩词用典,亦多此类。如《贺新郎》(甚也吾衰矣)“问何物、能令公喜?”是反用《世说新语·宠礼》载桓温的主簿王恂矮小,参军郗超髯多,时谚云:“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而辛词用问句来否定原意,答句却是青山能令他喜,新意顿出。“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上句用苏轼《和陶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下句反用杜诗《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加用“岂识”否定原意,以讽刺南宋朝廷醉生梦死而又追名逐利。《沁园春》(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句,反用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鹤怨猿惊的假隐士周颙离山入仕,而辛词鹤怨猿惊的是稼轩迟迟不归隐来山。《喜迁莺》(暑风凉月)咏荷花:“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上句反用《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莲花也。”下句反用《新唐书·杨再思传》载杨巧谀武后面首六郎张昌宗:“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用“堪恨”“谁洁”见反用,突出荷花高洁,竟作昏君宠妃衬步之具,岂不痛心;而六郎乃无耻之徒,岂能与荷花比纯洁?《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休说鲈鱼堪脍”是反用《晋书·张翰传》恋鲈鱼而思归;“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反用《三国志·陈登传》中许汜求田问舍,不顾时局的典故。《永遇乐》(千古江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反用《史记·廉颇传》中赵王想再用廉颇,派使者去询问廉颇身体饭量情况故事,用“凭谁问”,怨南宋朝廷弃置作者不问,遭遇不及廉颇。《念奴娇》(倘来轩冕)“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加“枉了”就使《史记·蔺相如传》中“发上冲冠”和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顿成反意:即白费了一腔忠愤,理想落空。《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是反用《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辛词加了“未应”“无用”,顿成反意:未必活该让这双掣鲸擒虎的巨手,不能定乾坤而只能去执蟹螯杯么?稼轩好反用典故,不仅为求艺术技巧创新,尤与他身处逆境倍受压抑、欲说还休的郁结有关,更能表现其反讽的意图。
3.点铁成金,脱胎换骨。
顾嗣立《寒汀诗话》引李日华说:“李嘉佑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摩诘但加‘漠漠’‘阴阴’四字,而气象斗生。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君复改二字为‘疏影’‘暗香’以咏梅,遂成千古绝调。二说所谓点铁成金也。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云:“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李白诗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荆公点化之,则云:‘缲成白发三千丈。’刘禹锡云:‘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此。
这种“点铁成金”的“换骨法”,在稼轩词中也很普遍。如《念奴娇》(我来吊古)“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是点化黄庭坚《念奴娇》“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喷:喷发,吹奏;霜竹:霜后竹子制成的笛。黄词两句只说孙彦立吹笛,辛词只增“一声”和“谁”三字,再加“片帆西去”映衬,顿成妙境。《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结句:“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是点化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诗》“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辛词变“如”为“宁”,而成反问,又加下句“醒时栽”,则化腐朽为神奇。辛当时42岁,因忧愁催老,并非白发有种;又睡时醉中可忘忧,而醒时不胜烦恼,说明纯是外在压力强栽出来的白发,意蕴也更丰富。《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中“山如碧玉簪”,和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辛词加了“献愁供恨”,使山峰顿有人情味,喻沦陷区人民翘盼王师之情立现。《满江4

红》(莫折荼蘼)“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上句是点化《离骚》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但加上“花共柳”则寓指春天(政治的、人生的)将老;下句点化《论语·宪问》中微生亩说孔子“何为栖栖(忙碌奔波不安定)者与”但加上“蜂和蝶”则喻指爱国志士为惜春、留春而奔波忙碌,顿奏化腐朽为神奇之效。《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是点化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志,白发欺人故故生”。增加“问姮娥”和“奈何”两词,顿生理趣:嫦娥为何长生不老?而我为何白发早生?宇宙永恒与人生苦短的困惑,功业难成而时不我待的感喟俱在言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二句,“八百里驳”本是王恺的牛,被王济赌赢杀之挖走牛心,见《世说新语·汰侈》辛词删去“驳”字而加“分麾下炙”不但写出军营野炊分吃烤牛肉,而且还双关“八百里”广阔的军营;“五十弦”本是古瑟,见《史记·封禅书》,但增加了“翻塞外声”,就烘托出阅兵场雄壮的军乐声了。《鹧鸪天》(壮岁旌旗)“燕兵夜娖银胡録,汉箭朝飞金仆姑。”银胡録出《新唐书·仪卫志》,金仆姑出《左传·庄公十一年》,分别是箭袋和箭,本是名物、死典;但一加上“燕兵夜娖”和“汉箭朝飞”,便点化为宋金活生生的战斗,化腐朽为神奇了,且对仗十分工稳。《千年调》(卮酒向人时)“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滑稽、鸱夷,指能流注的酒器和皮制的酒袋,“甘国老”即甘草,因它能调和诸药发挥功效,故称药中“国老”。分别见于扬雄《酒赋》和《本草》。辛词却加上“座上”“笑”“总随人”拟之为人,以讽刺圆滑玲珑、随人俯仰的乡愿,堪称寓庄于谐。
稼轩词用典还有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僻事熟用,熟事虚用;“主客分明”“一君二民”以及集句、隐括等特点,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了。
(原载《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注:
[1] 熊笃《.论辛弃疾的政治思想》求是学刊,1988,1
[2] 范开《.稼轩词序》见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 刘克庄.《辛稼轩词序》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附录》
[4] 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序》引,《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附录》
[5]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3.,何文焕编《历代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09. [6] 刘过.《沁园春·送辛稼轩弟赴桂林官》《全宋词》第三册,中华书局,1980.2155. 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34be5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4.html

《论稼轩词用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