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过

发布时间:2018-12-23 11:26: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清风拂过

学通社 10 网工

学通社 10 小教 王千千

清风拂过,思绪散了一地,夹杂着几片落叶,几缕思绪又飘回了那个年代,我在人海中张望,无数模糊破碎的身影从眼前穿过,没有痕迹,没有留恋,时空在倒退,直到那个身影渐行渐近,轮廓渐渐清晰。

1898年的冬天,海州古城的一声啼哭昭示着他生命的开始。当时他的祖父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于是便在这海州古城度过了13年的童年时光。后来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回大地,世间万物都从寒冬中苏醒,开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一片欣欣向荣。此时的正处于活跃的青年时代,在告别了海州古城13年乏味的童年后,他随父亲定居扬州,并且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之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2月出版了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1年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之后漫游欧洲五国,193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与闻一多同事论学他就是青年才俊朱自清。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人生的春天里,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激情飞扬,我们斗志勃勃,我们雄心万丈,我们似乎踮一踮脚,伸一伸手就可以触及那蔚蓝的天空,摘下耀眼的水晶。

当时的朱自清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尽情的汲取他的未知,读大学,留学,漫游,回国任教,研究论学,一切都在充满激情进行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他如是说着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啊,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眼前的景色换了一幅又一幅,身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一切来也匆匆,去匆匆时间就这样从眼前飞过,看不到点点踪迹,时间就这样从指间流逝抓不住丝丝痕迹,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溜进历史的长河,时刻成为过去。

你有过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吗?我们都知道朱自清先生不仅仅是散文家,也是一位诗人诗人往往是多愁善感的,他也不例外,一片落叶会让他思考人生,一场秋雨会让他忆及故人,这种敏感性让朱先生感受到了时光的匆匆,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才更加珍惜每一天,更加乐观的面对每一天,更加活跃的经营自己的文化事业,将自己的文化成就推向高峰,推向别人难以启及的高度。他活了50年,确实是个匆匆的人生,然而他又做出了多少人几辈子都做不出的成就。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这是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的父亲作为一名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做过大事,然而因为家庭变故,社会变故,年老时还要奔波劳碌,到处谋事,境遇凄惨,当时的朱自清也必然感受到了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但这暗淡的社会背景下,父亲送别时那伴着半分不舍半分悲凉的父爱终究还是给朱自清的内心送进些许安慰,些许希望,最终,几分不舍几分悲凉的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也模糊了父亲的背影。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朱自清晚年写在书桌上的。1948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时刻在贬值,原本生活优越的的教授们的生活也变得困难起来,国民党政府为了减少人民的怨恨,便发布了一种配购证,可用较低价格买到“美援面粉”,而当时的美国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于是当时的青年学生便公开了一个声明,内容是拒绝购买这侮辱性的粮食。朱自清看完稿子,便毫不迟疑的签了名,而当时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还是很艰难的,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胃溃疡,我们不得不对这位充满中国人骨气的文人投以敬意的目光。

阴霾终会散去,雨过天晴后,幸福的时光终会到来,朱先生他明白,天快亮了,所以“何须惆怅近黄昏”呢?

那个年代连阳光洒到地上都是血红色的忧伤,幸好,还有一阵清风拂过,给人们的心间送去一抹清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71507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37.html

《清风拂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