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冒名顶替“白读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发布时间:2020-06-18 09:26: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冒名顶替“白读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正文:

男子冒名上大学后:人生失意反抱怨 自称“受害者”

他一方面把这个(学籍和身份)卖给我了,但之后他又自己去用了。”2019年近日,谈到被自己冒名顶替的张某飞,马某铭反而抱怨,张某飞的做法,害自己白白读了四年书

2005年,高考411分的河南商丘考生马某铭,拿着河南漯河考生张某飞的录取通知书等,冒名到河南师范大学读书,张某飞当时的高考成绩是552分。随后两年,张某飞以自己的身份连续两年参加高考,并于2007年被湖南中医药大学录取。

最终,真假张某飞均顺利毕业。真张某飞后来还完成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业。

近日,马某铭被举报了。河南师范大学调查此事的专项工作组告诉澎湃新闻,在确定冒名顶替属实后,学校立即启动有关程序,撤销假张某飞的学籍和学历学位。

真张某飞的父亲则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他们没有卖学籍,当年东西(录取通知书等)丢了。他们已就马某铭冒名张某飞在银行借款并致张某飞出现信用污点,采取法律手段,我们不认识马某铭,只能先起诉银行

此事留下诸多疑问:马某铭如何买到学籍并能轻松冒名顶替?为何张某飞能再次参加高考?张某飞再次考入其他高校时,冒名者为何仍未被发现?

多名教育系统工作者告诉澎湃新闻,多年以前,确有高考替考、学籍买卖现象,但随着高招制度越来越严密、系统越来越先进,加上替考入刑、户籍整治等,再没见过这种事。

冒名者和被冒名者曾同时上大学

20194月,刘哲(化名)通过网上发帖、向河南师范大学发邮件的方式,匿名举报马某铭冒名顶替张某飞一事。随后,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校内外调查。

刘哲称,之所以举报,是因与马某铭有矛盾。

他说,学信网显示,19885月出生的张某飞,有4个学籍:20059月,入读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制4年)。20079月,入读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制5年)。20129月,被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学录取(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20159月,留校读博(学制3年)。

仔细对比张某飞河南师范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籍的毕业照片,并非同一人。前者穿着翻领毛衣,肤色白,发型、气质新潮。后者肤色黑,戴眼镜,显得憨厚。对比后者与四川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籍的毕业照片,则像同一人。

1031日,刘哲对澎湃新闻说,2017年,他怀疑河南师范大学的张某飞系冒名顶替,他进入假张某飞的qq空间,发现其好友曾评论留言某铭说的言之有理。最终,他发现,假张某飞真名为马某铭。

此后,刘哲一方面匿名给真张某飞发邮件、QQ消息,透露其被马某铭冒名顶替,后者利用其身份刷爆多张信用卡被银行列入黑名单等。另一方面,他匿名给马某铭妻子发邮件,模仿真张某飞的口吻骂马某铭,套一些冒名顶替的情况。

刘哲提供的邮件显示,真张某飞最初对其提醒表示感谢,称大恩无以为报,后来却询问我想知道你到底是谁?做这事出于何目的?而马某铭妻子回邮件说,自己已和马某铭离婚,你们一个愿卖、一个愿买不要再来找我

澎湃新闻联系到了假张某飞的大学同学许少华(化名)。其介绍,在学校时,他没怀疑过。现在想来,异常就是新生入学时,假张某飞是军训开始一半才报到的。当时,他穿着休闲西装,一看就是城里的。开学后,许少华曾无意瞥到假张某飞的图书证,图书证上的照片是高考照片,感觉和他不太像,图书证上的照片看起来比较土,脸上还有痘。

许少华说,在宿舍里,假张某飞年龄最小,被称为老九。除有时挂科、爱吸烟外,并未表现出什么异常。他妈来看他,也是喊他张某飞

被冒名者否认卖学籍,称当年录取通知书丢了

马某铭是河南商丘市柘城县人,2005年毕业于柘城高中。张某飞是河南漯河市源汇区某村人,2005年毕业于郾城一高(现漯河四高)。地图显示,两地相距约150公里。

1116日,河南师范大学专项调查组向澎湃新闻介绍,2005年,马某铭和张某飞的高考成绩分别是411分和552分。澎湃新闻通过阳光高考网查询到,当年,河南省文、理科高职高专一批分数线为437分、436分,本科二批分数线为522分、523分。

马某铭的成绩,比高职高专一批分数线还低二三十分。

马某铭拒绝见澎湃新闻记者,1031日,他在电话中对澎湃新闻承认,学籍和身份是买来的,没想到的是,张某飞后来用这个身份参加高考并读书,害他白白读了四年书

马某铭对澎湃新闻说,学籍买卖有中间人。工作数年后,因为感觉找不到好工作,他曾想考研,被报名的学校公告学籍学历不匹配。一查,发现真张某飞已经在读研。

对于具体怎么买学籍、中间人是谁、多少钱等,马某铭称他一概不知。反正不是偷的,也不是盗的。马某铭说,当时都没有接触过这种事,就是想要紧急上学面临的选择

马某铭承认,其母亲在柘城县某医院任中层干部,父亲曾在银行系统工作。澎湃新闻多次致电其母亲,电话无人接听。马某铭说,父母年纪大了,不希望打扰他们。

与马某铭相比,张某飞算是个学霸。多名村民告诉澎湃新闻,张某飞现是家中独子,脑子不错,也勤奋

张某飞的大伯说,弟弟(张某飞的父亲)虽然学历不高,但在建筑工地做技术员,20多年来一直在郑州。近些年地也给别人种了,基本过年才回来。

澎湃新闻现场看到,张某飞家的两层楼大门紧锁。

张某飞的大伯认为,弟弟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卖学籍)那几个钱。

我就一个孩子,不可能让他咋的(卖学籍和身份)。”1113日,张某飞的父亲对澎湃新闻说,当年,张某飞的东西(录取通知书等)丢了

澎湃新闻给张某飞发邮件,未获回复。通过其父亲、堂兄弟转达采访要求,也未获回复。

河南师范大学专项调查组介绍,经与张某飞谈话,张某飞说他不认识马某铭,对自己被顶替上大学不知情,只是20162月开始,不断接到一些银行的催款电话,发现自己学信网多了一个别人的信息,才意识到可能就是冒名顶替自己的信息被盗用了

冒名者毕业后人生失意,反生抱怨

马某铭说,得知张某飞仍在用原来的身份,很郁闷,就想找买卖学籍时的中间人。

马某铭打比方说,就像现在买卖东西,肯定他们有这个圈子散布这个信息,我们接到消息(才买的)。不过,他说,买卖学籍毕竟不正当,你不可能问人家是哪里人,人家也不会说,是吧。因时间太久,最终,他没找到中间人。

马某铭称,后来,其父亲还找到张某飞老家,见到张某飞的父亲,对方却称对学籍买卖不知情。对此,张某飞的父亲说,他不认识,也从没见过马某铭及其父亲。

在马某铭看来,张某飞后来自己又考了大学,导致他最好的年纪读了几年书,却用不上,自己才是受害者

事实似乎并非完全如此。

假张某飞的大学同学许少华(化名)说,毕业后,马某铭以张某飞的身份,进入某银行工作。对此,马某铭说,只是在银行的外包公司。

许少华说,当时,马某铭工资能拿到五六千,工资在同学中很不错。

毕业数年后,马某铭从银行离职,开始做生意。许少华称,马某铭的生意涉及卖Pos机、做信贷、倒二手车,但生意并不顺利,赔了很多钱。马某铭用张某飞的身份办了许多信用卡。

马某铭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做生意欠下一百多万债务,还了一些,还有很多。用张某飞身份从银行借的20多万,基本都结清了,剩一点也不多了,也就是两三万块

马某铭曾一直怀疑,举报人刘哲就是真张某飞,在网上发帖,给其前妻发邮件骂他,目的是逼他去还信用卡。他曾尝试添加张某飞的QQ,但未获回复。他为什么不敢找我?

马某铭说,因在郑州混不下去,他已回到老家。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显示,马某铭名下有两家公司。成立于20133月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通讯器材店,状态为存续。成立于20146月、注册资本100万的郑州某贸易有限公司,状态为吊销、未注销,且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全部是因为上学的事引起的。马某铭如今反而抱怨,当时,自己就算考不上很好的大学,找个大专读,然后在老家找个工作,也饿不死,也不会产生后面这么多事,也不会做生意被骗。

据河南师范大学专项调查组介绍,2006年,已冒名顶替张某飞就读河南师范大学的马某铭,在柘城县再次参加高考。不过,因为作弊,其考试成绩为0分。

冒名者学位将被取消,当年为何能通过入学审核?

和马某铭相比,张某飞的人生,显得很励志。

据河南师范大学专项调查组介绍,2005年,张某飞在漯河四高复读,2006年高考582分,未被录取。后到漯河五高再次复读,2007年高考599分,被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录取。后考入四川大学肿瘤学专业读研读博。目前,在成都一家医院工作。

算下来,张某飞高中、大学共读书16年。

张某飞的父亲告诉澎湃新闻,因被马某铭冒用身份造成信用污点,张某飞买房也无法贷款,他们已经采取法律措施,我们不认识马某铭,只能先起诉银行。

马某铭说,他曾尝试联系张某飞,却未果。

对此,张某飞的父亲说,他(马某铭)咋可以随随便便就上学去,你们应该去调查他……你问他的档案、身份证哪里来的?河南师范大学怎么录取他的?

河南师范大学专项工作组表示,在确定冒名顶替属实后,学校立即启动有关程序,学校办公会决定撤销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张某飞的学籍和学历学位,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目前正在审核过程中。

河南师范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马某铭采取缓报到的方式,躲过新生入学资格审查。

对此,马某铭说,缓报到并非刻意,而是当时确定买张某飞学籍时,已经开学。他表示,自己没换过档案照片。照片怎么可能换呢?

据河南某高校招办工作人员介绍,按惯例,新生资格复查多是校院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学院一般副书记牵头,辅导员具体实施。比如说照片六对照,包括报到照片、高考报名照片,身份证照片等。还有档案核查。比如,体检信息跟高考报名信息,高矮胖瘦,太悬殊了肯定不行。这都是重要的核查手段,这一系列都有很详细规定。

对真张某飞后来连续两年顺利参加高考,河南某县招办主任感到惊奇。其介绍,早些年,确有学籍买卖现象。多是有学生刚好想复读考更好的学校,有人鼓动就卖了,也有可能是给亲戚家孩子用。不过被顶替者再高考,都要换个身份。那时,户籍管理还不严格。

多名教育系统工作者则表示,现在,高招系统非常先进,而且对接公安、学信网等数据库,有问题系统就会预警。此外,加上替考入刑、户籍整治,再没见过替考、学籍买卖。

现在,你办个身份证,都有指纹等信息,怎么冒名顶替?有县招办工作人员建议,虽说冒名顶替读大学已基本不可能,但目前高校新生资格复查,仍可引进一些更先进手段。

本身这都是一个不道德的事,我也尝到这种后果。马某铭说,付出(代价)很大很大,可能就是一辈子。

男子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本以为会飞黄腾达,可实际上却处处碰壁

以前在信息监察落后的年代,当你路过聚在街头巷尾的大妈时,偶尔会听到一两句风言风语你们知道吗?那小明本来都没办法上大学,是顶替了隔壁小红的名额!

近几年由于招教部门对考生信息的严查,再加上对应审查系统对人脸、个人背景的甄别越发严格,类似这样的高考顶替事件基本被杜绝。但是这几年各大新闻却陆续曝出有关顶替者和被顶替者发生纠纷的消息,这无疑是历史遗留问题。

顶替学籍只是一个开始,选择了顶替他人,但很可能就是选择了一种别样人生。

家在河南商丘的马某铭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2005年,高考分数只有411的他连本省高职专科录取线都达不到,后来竟然通过某种手段获得了同省漯河市考生张某飞552的高分,冒名顶替来到了河南师范大学。

毕业后的他起初还进入了银行的外包公司,后面开始创业,但马某目前创业失败,且负债累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身份还是会受限。

但更为颠覆的是被顶替者张某,当年被顶替后的张某十分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痛苦的现实,于2007年再次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并随后一路读博深造。

张某的父亲表示当年通知书丢了,张某家里亲戚则侧面反应张某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境不算贫穷,没有必要倒卖学籍。张某近来发现自己信用权限出了问题,只因马某在借用张某身份时期不断办理信用业务。

而举报马某的刘哲则更为诡异,此人在社交网络发现真假张某的痕迹,并罗列证据提供给马某前妻以及张某本人。马某前妻对此表示与自己毫不相关,并说是你们两人自己买卖中出了问题;更奇异的是张某对此态度也先后不一:先是表示了感谢,后来也对刘哲表示出反问和试探,似乎是知情和默认当年顶替一事,现在害怕被检举。目前,河南师范大学已启动程序,将马某的学籍注册吊销。

这并非是一个传统的顶替者多年后飞黄腾达,被顶替者任人践踏的苦情戏。从上述新闻中不难看到两位当事人及相关家属的言论都稍有不妥,马某在采访中隐去了当年交易的具体过程,两人相隔150公里,这中间到底是怎样的传递,我们不得而知。

事发后张某一家的平静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张某父亲一句简单地丢了,也不能让人信服。这么多年来,张某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参加高考并一直读博,举报人刘哲轻松地通过qq空间就可以得知两位当事人的内情,通过刘哲与几位当事人的对质,整件事似乎都是在默许状态下的,那么这就不是一起简单的顶替高考学籍的案件,而是一场交易。

如果真如我们猜测那般,张某与马某是达成了怎样的协议?为何多年后马某突然会被举报?是因为马某滥用张某身份刷信用卡还是两人另有隐情?这些都不得而知。

旧新闻中甚至还出现过千余人顶替高考这样的字眼,大多发生在八九十年代至两千年初,被顶替者如果不知情则一生陷入自我怀疑、悲苦的境地,大多境况不如顶替者。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曝光后,当事人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其他,这似乎更像是一种心知肚明的交易。只是不知道这样的门路如何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审查机构,以至于可以顶着一个假身份在社会肆意生存多年?

谁都不会想到当年的一个名额、一个身份交易会在多年后产生这样巨大的影响。被顶替的岂止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生的命运。很多时候,身份互换并没有带来可观的利益,而是无限的纠纷与风波。在未来的新闻中,想必还是会看到类似于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

冒名上大学男子人生失意:本是自作自受,何必倒打一耙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并不罕见。通常情形下,冒名者和被冒名者的命运往往会因为能否去上大学发生反转。

但是,近日爆出的这件事,却有些不一样。

人生如戏,莫过于此

14年前,高考411分的河南商丘考生假张某飞,拿着552分的河南漯河考生真张某飞的录取通知书,冒名到河南师范大学读书。随后两年,真张某飞以自己的身份连续两年参加高考,并于2007年被湖南中医药大学录取。最终,真假张某飞均顺利毕业。真张某飞后来还完成硕博学业。

毕业后,真张某飞进入医院工作,事业蒸蒸日上,假张某飞先是进入银行(自称外包业务),尔后下海经商,做了多种生意均失败,负债累累。

就在最近,假张某飞被举报,冒名一事大白于天下。面对自己的失意人生,他称白白读了四年书

人生如戏,莫过于此。以往,我们见到的冒名顶替学籍事件,多是以被冒名者的失意人生收场,而冒名者往往因为获得入学机会,拥有相对更得意的人生。真假张某飞的人生反转,其实不是什么老天有眼,完全是个人的修行。

这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人生是靠个人奋斗、努力经营得来的。无论是抢来的、偷来的、捡来的还是买来的人生门票,或许可以让你得意一时,但最终的人生仍然需要自力更生。

白读,只不过是为自己的失意找借口

我不同意假张某飞说的,自己白读了四年书。直到现在,在他的思想认知里,还是文凭决定一切,而不是能力决定一切。而从其同学的反馈来看,他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工作,工资在同学中也算相当不错的,之所以现在不如意,纯粹是个人折腾的结果。

所谓白读,只不过是为自己的失意找借口,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罢了。别的不说,同样上了四年大学,后来又通过自己努力考上硕博的被冒名者,不就靠知识改变了命运了吗?人家的大学,可没白读。

遥想当年,二人一个是穿西装报到的白净城里人,一个是又黑又土且复读的村里人,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二人命运反转,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命运从未离去,它一直都在自己的手里。

上天曾经给过假张某飞机会,但他没有好好把握。真张某飞曾经失去机会,但又通过自己的努力牢牢抓住。据假张某飞的大学同学称,在宿舍里,假张某飞有时挂科、爱吸烟;而真张某飞的博士文凭,已经说明一切。

这本是一起多年前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只是十数年后,二者命运的反转,以及冒名者本人的言辞与认知,如今看起来颇为讽刺。

现在随着技术的升级和系统的完善,诸如高考替考、学籍买卖等现象几近绝迹。诸如真假张某飞之类的事,今后应该也再难发生。

人生就是由一场场选择构成的,一个大的选择,可以影响你的四年、十四年。但是大的选择,又是由诸多小选择构成的,比如同样是选择上大学,有人选择每天七点起床,有人睡到日上三竿,有人选择泡图书馆,有人选择泡网吧……这些不同的小选择形成的合力,又决定了你接下来能够做什么选择。

真假张某飞的差距,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小选择中慢慢拉开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真张某飞那么励志,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假张某飞那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我们还是要认识清楚,人生失意与否,最终还得靠自己。

那些一时得了便宜,最终坐吃山空,却反而抱怨之人应该反思,到底是谁该为自己的失意埋单。

【长城评论】男子冒名上大学,是权力安排还是学籍买卖?

“他一方面把这个(学籍和身份)卖给我了,但之后他又自己去用了。”近日,谈到被自己冒名顶替的张某飞,马某铭反而抱怨,张某飞的做法,害自己“白白读了四年书”。

对比张某飞河南师范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籍的毕业照片,明显非同一人。

和以前冒名上大学事件不同,此次河南师范大学被扒出的冒名者马某铭,居然工作和事业失意,负债累累,而被冒名的张某飞,则再高考读博,如今在医院工作,成为“人生赢家”。让人不得不感叹,真是造化弄人。这固然是个案,对于那些试图冒名顶替者,也不乏警示。正如马某铭所说“本身这都是一个不道德的事,我也尝到这种后果。”“付出(代价)很大很大,可能就是一辈子。”

而和以往相同的,是这起冒名顶替事件,再次暴露出学籍管理和大学招生的诸多漏洞。按照学籍系统显示,张某飞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别被河南师范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录取。一个有着大学学籍的人却可以参加高考,一个人同时就读两个大学,并最终分别在两个大学相继毕业,相关的招生和学籍管理可谓漏洞百出。

而且,冒名者马某铭,从照片上看和张某飞明显并非同一人。马某铭的同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曾发现这一点。如此明显的线索,为何河南师大当初在招生,以及日常管理中,没有一点觉察?

据河南某高校招办工作人员介绍,按惯例,新生资格复查多是校院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学院一般副书记牵头,辅导员具体实施。“比如说照片六对照,包括报到照片、高考报名照片,身份证照片等。还有档案核查。为何这么多道防线,都拦不住一个冒名顶替者?毫无疑问,如果老师和和学校工作稍微负责一些,马某铭就不可能冒名4年,顺利读完大学。

马某铭冒名顶替他人被曝光,现在最为紧要的是,查清冒名顶替操作的内情。从以往经验看,类似事件,往往有“内鬼”,如地方教育、公安系统的公职人员参与等等。马某铭冒名事件,是否也同样如此,应当成为调查的重要方向。换言之,不只要让冒名顶替付出的代价,也要让背后的操盘者一一现形,受到法律追究。

不过,马某铭的冒名顶替,也不排除更多可能。据马某铭称,他的学籍,当年是通过中间人,向张某飞购买的。这一指控若属实,那将意味着,张某飞并非单纯的受害者,而且整个造假事件的参与者之一。

从多方信息看,马某铭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河南某县招办主任介绍,早些年,确有学籍买卖现象,多是有学生刚好想复读考更好的学校,有人鼓动就卖了。

让人纳闷的是,对于马某铭的冒名顶替,张某飞也一直未采取行动进行维权,甚至因为冒名者马某铭负债累累,自己也背负信用污点而买不了房,也未追根溯源,找出背后肇事者。这一切难道只是张某飞太过马虎大意?

马某铭冒名上大学,是权力安排还是私下学籍买卖,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其中的真相需要查清楚。绝不能因为时间久远,人证物证难以搜集而不了了之。更为重要的是,马某铭冒名上大学背后暴露的学籍管理以及大学招生漏洞,如今真的修补了吗?显而易见,唯有从制度上扎紧篱笆,冒名上大学现象才可能彻底杜绝。

男子冒名上大学,被人举报,自称“受害者”:学校审核,难辞其咎

冒名顶替上大学,被人举报,一般来说最终都只能独吞恶果。不过,澎湃新闻披露的河南柘城男子马某铭冒名顶替人上大学,反而称自己是受害者,把大学毕业后人生的不如意都归结到了冒名顶替上大学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次被曝出的马某铭冒名顶替张某飞上大学与以往不同。过去都是被顶替者的人生被改变,而这次则是顶替者认为自己人生被改变。据报道,马某铭顶替张某飞就读河南师范大学后,张某飞又以自己名字连续两年高考,并于马某铭进入大学读书的第三年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该院毕业后又考上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并紧跟着在同一学校读博。

而马某铭冒名顶替张某飞,则是在其毕业并工作多年后被工作中有矛盾的同事举报,才使得已经过去十几年的冒名顶替得以浮出水面。而蹊跷的是,马某铭承认自己当年冒名顶替是花钱买的学籍,而被顶替的张某飞父亲则称,自己孩子并没有出卖学籍,而是当年的入学通知书丢了,才有了后来的事情发生。

这或许是机缘巧合。我们不否认双方所说都是实情。而正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才让两个人的人生都受到一定影响。真张某飞因为被马某铭顶替上了河南师范大学,马某铭毕业后在某银行以张某飞名义的贷款没有按时还款,导致真张某飞20162月开始,不断接到一些银行的催款电话,在银行有信用污点,自己买房无法贷款。而顶替者马某铭则称,当年自己就算考不上很好的大学,找个大专读,然后在老家找个工作,也饿不死,也不会产生后面这么多事,也不会做生意被骗

顶替上学者反而自认为自己成了受害者,这的确是很少见的事。有关人员称,按惯例,新生资格复查多是校院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学院一般副书记牵头,辅导员具体实施。仅照片都要六对照,包括报到照片、高考报名照片,身份证照片,以及档案核查等等。

那么,马某铭顶替张某飞到河南师范大学报到上学,是如何通过这些严苛的关卡呢?

有关人员猜测,可能是马某铭采取缓报到的方式,躲过新生入学资格审查。由此可见,有关马某铭学籍买卖背后肯定有一个严密的团伙,否则,以马某铭当时还是不谙世事的学生,就轻易能躲过种种关口,可能性不大。

马某铭因顶替上学,目前已被撤销冒用张某飞的学籍和学历学位,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当年让其顺利通过各个管卡的有关人员,是否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而被追究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b89425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8.html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冒名顶替“白读书”,聪明反被聪明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