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6-02 10:00: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四渡赤水电影观后感



  篇一:四渡赤水观后感
  四渡赤水观后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
  通信一班杨友祥20XX4055043
  银幕上,回眸那段惊险而又激动的岁月,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点点滴滴。随着伟人的足迹,让我仿佛也置身其中了。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1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起初,在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这迫使红军一渡赤水。
  而后,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敌人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部分别从南北西面迫近扎西,周浑元纵队主力正从黔西,大定地区向古蔺、叙永方向追击。为了迅速脱离川、滇两敌之侧击,中革军委于10日决定迅速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以开展战局。11日,中央红军分3个纵队由扎西地区东进,经营盘山、摩泥、回龙场,于18日同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成就了二度赤水。
  敌吴奇伟纵队遭到沉重打击后,蒋介石急忙于193532日由汉口飞往重庆,亲自策划新的围攻以阻止我军东渡乌江。5日,蒋介石发现我军西移后,又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316日,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俞进。接着,攻占镇龙山,击溃川敌1个团的拦阻,进至大村、铁厂、两河口地区。
  最后,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19353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  
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四渡赤水由此结束。在此期间,我军愈战愈勇,士气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数战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渡赤水。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作战指挥艺术的—次成功的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四渡赤水之举,并不是军事指挥家事先设想好的,而是根据敌我双方实际情况的变化决那段光辉的岁月,我们永远地铭记———四渡赤水
  定的。
  它丰富了我们党领导和指挥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这些经验以及在此前后取得的军事斗争经验,在毛泽东的光辉著作中得到理论上的升华,成为指导军事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个经验告诉我们,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因此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把它上升为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使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更好地指导实践。
  它的胜利表明,领导能力和指挥水平的高低,对于党和军队的兴亡,革命的成败,关系极大。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中央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而当毛泽东被排除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在既无实践经验又无正确理论指导的“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了重大失败,继而在长征途中又遭到重大挫折,险些葬送了党和红军,葬送了革命。在遵义会议重新恢复毛泽东的领导,实际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之后,党和红军就很快从危难中走出来,转危为安,并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仅在战争年代十分重要,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样非常重要。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长期执政的党,担负的历史使命十分繁重,所处的环境又十分复杂,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加成为关系党和国家兴亡,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须臾不可忽略。
  我们做为当代的大学生,当然不会再去经历一次四渡赤水。可这不妨碍我们对他的留恋。但是,广而言之,四渡赤水就好像孙子兵法的冰山一角,知识是无穷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擅于运用智慧。这才是对它的诠释。
  教师点评:
  那段光辉的岁月,我们永远地铭记———四渡赤水
  篇二:《四渡赤水》观后感
  《四渡赤水》观后感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石家庄市组织各大影院举办了红色电影周。看红色电影的人很多,我们领到了《四渡赤水》的票。《四渡赤水》分上、下两集,讲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四渡赤水的革命故事。当时的红军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下,损失惨重,只有3万,缺乏枪支弹药、缺吃少穿;而国民党的军队是40万,美式的精良装备,并形成了对红军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共产党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确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做出了英明的决策,领导红军四渡赤水,终于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电影里,红军官兵吃的是红薯、白菜梗子,穿的是草鞋,铺着盖着稻草,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想想如今的我们,锦衣玉食,还嫌不满足,还找各种抱怨的借口,小小的挫折困难,就停步不前,相形之下,我们真是无地自容!
  这部电影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把自己锻造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的东方明珠而奉献终身!
  石家庄市桥西区北杜小学三年级:孙海琳曼
  篇三:四渡赤水观后感
  四渡赤水观后感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1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我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等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其次,我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四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红军在各路强大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但是,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巧妙地隐蔽我军战略意图,有计划地调动敌人,造成了我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从而使整个形势向着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变化,终于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我军的战略计划。最后,我军在运动战中,正确地处理""""的关系。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初期,由于王明""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消极避战,实行逃跑主义,只走不打,始终摆脱不掉敌人的围堵。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直接指挥下,我军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一再造成敌人的错觉,积极创造战机,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没有向扎西的""和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调动敌人和造成有利战机,取得遵义地区歼敌的胜利。如果没有以后的三渡、四渡赤水的"",就不能加深敌之错觉,牵着他的鼻子来回打转,以至将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实现渡江北上的战略目的。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d5d39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5.html

《四渡赤水电影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