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1-01-28 21:38: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发展,老年人的患病率愈来愈高;且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器的机能逐渐减退,防御功能也日益降低,患病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及各种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本文根据5年来尤其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212例静脉输液的护理观察,总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2例中:男性153例占72.2%;女性59例占27.8%;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75岁。

2 护理体会

21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液体的总量也逐渐减少,细胞内液体处于脱水状态,这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的,但当机体发生异常情况时,特别是感染伴有高热、电解质紊乱或导致中毒性休克时,因机体有效血容量的不足,各重要脏器及组织严重脱水,则急需补充液体,否则会危及病人的生命,然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储备力及心排出量降低的,即使有轻微的内外因素刺激,也有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而输液时滴速不当也常为诱因之一;因此,为老年患者输液时,只有根据其心、肺、肾功能和具体病情来控制滴速,才能既有利于治疗、又可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2 根据输入液体的总量及种类控制滴速,如输高渗溶液(20%甘露醇)后,可使血液渗透压迅速升高,使脑组织和脑脊液的部分水份进入血液,而使脑组织脱水,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时,滴速一定要快,一般250ml应在2030分钟滴完;而输706代血浆时,虽有改善微循环作用、防止DIC的发生,也能扩充血容量,但如滴速过快,血容量骤增则加重心脏的容量负荷,有导致心力衰竭的可能;故应观察无心率及血压变化时,再将滴速调节到4050/min;大量补液时,除了要控制好滴速、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外,还应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特别是钾离子的变化,为了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要严密观察血清钾、钠、氯等的改变,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23 根据病情控制滴速,一般无心、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滴速应控制在50/min左右,输液时只要密切观察病情既可,如高血压、冠心病或有明显心肌缺血,肺源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控制滴速在3040/min,必要时使用输液泵,以准确控制输液速度,否则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3 总结 综上所述:老年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老年患者打交道,可能是护士越来越经常需要做的工作;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的工作,有关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还有许多护理问题,有待于同行姐妹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讨。

探索静脉输液中注意的技巧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临床护理实习期间,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总结出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8项技巧:(1)配制液体防止皮塞进入的技巧;(2)排气的技巧;(3)选血管的技巧;(4)控制滴速的技巧;(5)输液观察和护理技巧 ;(6)更换液体的技巧;(7)拔针的技巧;(8)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静脉输液是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临床护理实习期间,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配制液体防止皮塞进入的技巧

  输液配药是护士工作的幌钪匾 谌荩 谂湟禾骞 讨芯 3鱿制咳 ば纪崖涠氯 胪坊蚧烊胍禾宓氖虑椋 唤鲈斐删 蒙系睦朔眩 惺币不岫曰颊叩纳硖逶斐刹豢赡娴纳撕Γ 浜蠊 遣豢吧柘氲摹N 阑加谖慈唬 颐切枰 龅剑?BR>     1.1护士在配制液体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切记操作中的三查七对,时刻保持耐心和细心,不急于求成。  [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1.2在配制液体时,将针头斜面向上刺入皮塞,使针头与瓶盖保持一定的角度(约3045°),并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因为减轻了胶皮对针头的阻力和损伤,所以产生皮屑的机率也会下降。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

  1.3在抽吸空针时,发现皮屑没有完全堵塞针头,可抽取适量液体将皮屑推出。如果针管中已有所用药物,则需立即更换针头,切记此时不可强行推压针管,也不可反复使用被堵塞的针头,以防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皮屑混入药物。

  1.4液体配制时,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头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大易产生皮屑,过小易使针头堵塞,临床经验证明,8号针头是相对较适宜的型号。

  2.排气的技巧

  2.1 缠绕式排气法

  将液体调节器调到输液管最下方并关闭液体,左手食指伸出,将输液管顺时针缠绕在食指上,缠绕时要用一定的力度,后一圈压在前一圈上,以达到驱赶输液管中气体的目的。为了不使输液管上方打折,每次缠绕时可旋转90°。当液体达到莫非氏滴管时右手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排出1/3的气体松开右手,排气结束。

  2.2弹气式排气法

  关闭输液管,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排除1/3气体。左 手把扶输液管下方,右手用中指用力弹动输液管使液体下降,气体上升。操作中要保证莫非氏滴管中有液体。(3

  3.选血管的技巧  [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另外助手配合应保持一定的对视距离,太拘谨的操作缩小了患儿的视野会增加其恐惧感,致使其不易合作。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4.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输液观察和护理技巧

  6.1首先注意点滴速度。点滴过慢时,会因输液时间过长,影响药效作用的发挥和病人的休息,所以一般常见病需补液或输入一般药品时,每分钟滴速可掌握在60-80滴。但滴注速度也不可盲目过快,如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每分钟滴速以40-50滴为宜;如为心衰患者,滴速则应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出现意外。此外有些药物因其性质不可滴注过快,如氨茶碱、山梨醇、氯化钾等均不可滴注过快,欲速则不达,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病人及家属切不可自以为是,随意加快或减慢输液滴速,以免发生危险。

  6.2如发生点滴不畅时,要看是否点滴管内液面过高,这时可夹住点滴管上段的输液管,打开滴管口的小盖,让液体流下一些,使液面达到滴管1/2处时再盖上小盖,继续点滴。另外还应检查一下输液扎针的部位有无肿大,如肿大,说明液体已输至血管外,请立即夹住输液管,呼叫护士重新注射。

  6.3输液过程中,患者尽量不要活动,如未能控制而发生输液管晃动时,一定先看点滴管以下的输液管是否有空气进入,如有气时把输液针头同输液连接部分分开,将输液管内空气放出后再同针头连接好,否则空气进入血管会发生危险。

  6.4观察输液反应。输液时家属要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特殊情况应及时呼叫医生。很多药物都可发生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轻者皮肤发痒,重者可有头晕、恶心、出冷汗、呼吸困难、心慌及过敏性休克发生,所以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意外。

  6.5注意观察药液,快滴注完时,要及时呼叫护士要换药液或撤掉针头,如果空瓶时间过长,易发生回血。

   7.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7.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7.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8.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输液环境过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但过于喧嚣又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实习期间市一院采用在病房内安装电视,空调,摆放输液沙发,炎热的夏天输液中心空气凉爽适宜,冬天暖意浓浓,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在输液中心输液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分散了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瑞萍 吕春霞 2005-9-30 161410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9 2 18

  (2)曹佩琴 2005-10-16 145254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10 2 19

3)高丽 2005-6-21 203209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5 2 10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 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通过自身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通过自身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本人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8项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 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 ,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新的排气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3、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

  门诊护士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是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大多数患者对打针都有畏惧感,怕疼,担心一针打不上,出现颤动、躲闪等,给成功穿刺带来障碍。对此,护士应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可通过微笑交谈的方式把自己穿刺成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遇到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这些不自信的话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不安,这时可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在和谐气氛中接受治疗。遇到较固执病人,如果他认定某个护士为其输液,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是小儿输液,穿刺前更要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4、选择血管的技巧:

  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 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 在抢救时则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对于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则要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细血管开始,合理安排。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的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暴露出来。

  小儿的血管细,表浅,固定,皮肤娇嫩。与成人输液相比,小儿静脉输液就有不同特点。1个月~2岁组患儿输液 首选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刮去血管周围头发、擦干汗液,以利胶布粘贴。在进行备皮时,应尽量将血管周围备宽些,便于固定和拔针,同时要特别注意固定好小儿的双手和头部,以免意外损伤皮肤而引起感染。36岁组患儿输液 ,可以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但最好避开关节位置。

  5、穿刺及固定针头的技巧:

  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前传统方法是嘱患者握紧拳头,但实际操作时,握紧拳头反而会使血管看不清,并给患者带来紧张。应嘱患者握放松样的空拳较好,穿刺前拉紧皮肤的传统方法是护士左手大拇指延血管向下拉紧皮肤,实际情况是,穿刺后左手松开后,易改变针尖位置,而出现针尖损伤血管壁的现象。所以,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最好,这样可以减少血管滑动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左手拇指拉紧拉直所要穿刺的静脉,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见回血以后再稍进一点即可。传统的进针角度是20°,实际操作时因皮肤结构较致密且神经末梢丰富,针头在皮肤内穿行面积较大,使患者较痛和疼痛时间较长。实践表明,进行四肢静脉注射时穿刺皮肤以40°~45°快速进针为宜,整个进针过程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控制在1 秒之内,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感并减少疼痛时间。进针的力量应根据患者皮肤薄厚而定,如患者的皮肤较薄,进针力量就应小些,否则易直接刺入血管或刺穿血管。现在临床上大多数用的都是输液贴,,在贴输液贴时习惯先用一条胶布贴住针柄,再用一条贴于针眼上,这样一来,很容易污染针眼,所以我们可以先撕开末端保护膜的一个小角贴于治疗盘上,然后把未贴于治疗盘上的两条胶布一起撕下来贴于针柄和针眼上,最后一条固定,这样不仅提高了输液速度也加强了无菌操作。

  进行小儿头皮穿刺时针斜面与皮肤角度以10°左右为宜,在针进入皮下继续穿刺时,速度宜慢,过快宜穿刺破血管。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小儿血管没成人血管粗、直,若继续进针易穿破血管。当使用某些小针头如4号、4号半或给血液循环不良的患儿输液时,往往针进入血管后无回血,若经验不足就易继续进针,这时血管就易被穿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体会穿刺落空感,当感觉到穿刺有落空感时,可给近端硅胶加压,有回血或局部无肿胀就可继续输液。应注意避免反复加压,以免引起局部肿胀,也影响再次穿刺。穿刺成功后蝶形固定,头皮针反折环应小些,避开前额及眉毛以免影响患儿面部活动,将输液管固定于一侧耳朵上,置于脑后,避免患儿看到。如果头皮静脉不易找到,则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使下肢置于功能位。

  6、巡视病人的技巧:

  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人,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发现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时应及时处理,冬天时应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使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小儿输液时则应重点对家长做好宣教,嘱家长不要搂抱摇动患儿,不要在头部加盖衣物,防止摇头时触及头皮针,并看护好孩子的手以防抓掉头皮针或输液管。嘱咐家长一旦孩子出现异常哭闹时应及时通知护士。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7、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溢出,从而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效果。掌握更换液体的技巧,可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体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8、拔针的技巧:

  拔针的最佳时间为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以便让患者输入尽可能多的药液。拔针也有它的技巧:通常我们都讲究一轻、二快、三按压,在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胶布不分离,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将针头拔出后应快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按,这样不仅让患者感到疼痛,还容易把胶布上棉条纤维带入血管,也不可边按压边揉,这样容易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cm,为了更好地止血,应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对于凝血机制好的,我们一般要求患者按压23 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压20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总之,静脉输液由于具有给药及时、剂量准确、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等优点,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能否稳、准、快而且高质量地建立静脉通路,不仅直接反应了护士个人输液技术水平的高低,也间接反映了一个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护理水平高低,所以每一位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应该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静脉输液的技巧?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理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上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 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 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 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 min以上。

7 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输液环境过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但过于喧嚣又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我院采用在门诊输液中心安装采电1台,空调前后各1台,摆放几十张专用输液椅,炎热的夏天输液中心空气凉爽适宜,冬天暖意浓浓,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在输液中心输液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分散了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最佳答案

首先是加药时候要正确 核对医嘱

加药时候注意无菌原则 加药前后还要三查七对

排干净空气

进针前的消毒要致密

进针前还要三查七对 再次排进空气

进针见回血后三松

然后再查对

最后嘱咐病人要注意 有无不舒服要及时报告

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三查十对 一定不要忘了 这样会扣分的挺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f1a4d2240c844769eaee93.html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