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1-04 23:12: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沁园春长沙》作者:马彪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7【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词中的意象,为进一步学习诗歌打下必要的基础;2.初步学习通过意象逐步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寻意象解意象品意象炼意象,进而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教学设想】1.毛泽东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明代胡应麟则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诗词大多是利用意象来抒情的诗歌。本词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作,是学生学习意象的极好标本。2.本词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第一首诗歌,给指导学生一种科学可行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从意象入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学习方法。3.可以从学生试写一个秋天自然景观的小片段引入新课,然后逐层深入地研读诗歌:寻意象:了解内容解意象:抓住特征品意象:归纳主旨炼意象:总结规律。【教学重点】初步学习通过意象逐步读懂诗词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归纳本词主旨,总结毛泽东诗词将情、景、事、理有机结合的一大显著特色。【教学方法】读写结合、诵读、讨论、评注。【教学工具】多媒体或电子白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写片段,引入意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提供一张秋天景色萧条的图片(含有枯萎的荷叶、池塘边的枯草和光秃的树枝等),让学生根据图片写景(100字左右)。然后,请几名学生朗读短文,由一名学生归纳几篇短文所写景物的共同特色:凄凉萧条。2.引出意象概念。(幻灯显示)【链接一】意象是抒情性作品尤其是诗歌艺术最小的意义单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也是读者认识和把握艺术形象,进入艺术境界的桥梁与纽带。大致分为动植物意象、自然景观意象和人文景观意象三类。【同步练习】试找出下列诗歌中的意象——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参考答案:有落花、空山、月出、鸟鸣、山涧,描绘的是的意境)二、寻意象:了解内容1.由一名学生朗诵全诗。讨论:本诗写了哪些意象?2.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明确:主要有七类: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板书)三、解意象:抓住特征1.学生找出本诗描写意象特征的词语并交流。(明确:红、染、碧、流、击、翔、竞)(板书)2.学生尝试概括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明确:生机勃勃、意气风发)四、品意象:归纳主旨。1.提供一组描写秋景的著名诗句,然后讨论:毛泽东在本诗中描写秋景为何是另一种感受与情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链接二】古今文人写秋的名句举例悲哉秋之为之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2.齐读全词后,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寻找原因。让学生说说下阙难以理解的词句。(可能有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然后结合注释与下列史实加以解释。【链接三】毛泽东少年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有关资料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的作文题目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满腔热情地抒发了一个17岁青年的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志愿。校长李元圃阅后,惊异地说:天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材!后来毛泽东在国文课里又写了《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老师谭咏春深为叹赏。◆写作背景:1918年,毛泽东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1919年创办《湘江评论》,组织大批青年参加革命活动。本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并填本词。3.发动学生讨论:上下阙分别写什么?最能决定作者写景情调的句子是哪句?(明确: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的问题。下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要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全词将情、景、事、理有机结合起来,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答案。词眼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板书:谁主沉浮改天换地)五、炼意象:总结规律1.讨论:面对同样的意象,为何会发现不同特点,并抒写出不同的思想情调?【明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周振甫在《诗词例话》里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觉中与万物无异……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触景生情与缘情写景不同……触景生情,情是由景引起的;缘情写景,情不是由景引起的……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会唤起类似的情;情不是由景引起,不同的情会给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板书:缘情写景与触景生情不同)2.小练笔:以粉笔为意象,写一首小诗。(附参考诗歌《粉笔》)那是一截普通的粉笔,静静地躺在教室的讲桌里。有一天,它被一位老师拿起,终于留下了生命的痕迹。当身躯一点一点化为回忆,它忽然瞥见老师霜染的发丝。它知道这并不意味着流逝——它的血,它的肉,它的细胞,它的一切,已在知识的海洋里荡起了涟漪……在它发出绝唱之际,当再瞥一眼紧握自己的老师时,那朴素的外表、干瘦的躯体,让它不禁产生情思:是它变成了老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还是老师化作了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f5e3a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