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

发布时间:2014-05-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密山三中 房海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难忘九一八》。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特色、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依据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课文内容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红军被迫长征;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西安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历史进入到抗日战争时期。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课标要求了解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2)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针对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授课时我将本课内容设计为三大板块即(再现历史(二)分析历史(联系现实(详情见附页的导学案 二、设计特色及依据
1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板块,再现历史突出重点;分析历史解



决难点;联系现实,感情升华。
2、以学生的切身体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体现“以史为鉴”的教学思想。
3、体现我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法与学法的确立及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通过资料研习法、情景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四、教学过程及依据
根据以上分析,学生的实际以及我校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本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预习反馈、认定目标、导学达标、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和课堂小结六个环节。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预习反馈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我给学生布置导学(详情见附页的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操作,起到将面向部分学生的课堂教学转为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作用,实现课堂由讲堂学堂的转变。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收集资料,为课上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课上反馈预习成果。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台让学生展示旅游照片,并说出感受。这样设计能从情绪上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引起情感共鸣。
1请各小组同学将个人预习成果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2、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组员共同合作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课上交流。
收获:通过反馈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预习提炼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知识点(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及结果)
经过各组之间交流后,学生提出的疑问是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日军的侵略?而张学良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时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九一八事变后又与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为什么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呢?
因为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预习中形成的认识比较浅显,经过初步的组内交流不能解决。因此我将这些疑难问题设置为讨论题在导学达标的分析历史环节中重点探究。
3组内同学交流提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将各组组员的学习目标综合,生成小组的学习目标。 (二)、认定目标



将小组的学习目标综合,师生共同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 a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b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c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d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学习目标的确立也是本课知识体系初步建立的过程,师生共同围绕目标和问题进行学习。 (三)、导学达标
此环节我采取的是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展示。
①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我选择知识点体现明显的课本剧组和诗歌组展示历史剧、诗歌,再现“九一八事变”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构建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平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核心地位。学生在展示中加深对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的记忆。突出本课的重点。
②设问讨论:通过设问“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引导学生进入到分析历史环节,探究历史问题。此环节采用的主要是讨论法,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出地图,学生能直观认识到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日本选择在柳条湖制造柳条湖事件为其发动侵华战争制造借口。解决了疑问。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导致东北沦亡,此时出示蒋介石的密电,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明白了东北很快沦亡的原因,同时激起了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愤怒,也产生了疑问“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日军的侵略?”我引导学生回顾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对根据地发起的四次围剿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是从其阶级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相反,东北人民首先开始了抗日斗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③展示提升:通过让学生展示收集的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事迹,有的学生收集的是图片资料,有的是英雄人物的事迹,在学生展示后将其归为抗日义勇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两类。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并播放,学生情不自禁的随着唱起来,激发了爱国情感。通过展示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45题的设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张、杨在事变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简述西安事变,突出重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67题将当时的社


会形势细化为日本、美英、南京国民政府(亲日派、亲英美派)和中国共产党,让学生选择角色分组讨论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自主选择角色讨论。我深入到各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分析杀蒋对所选角色的得与失,选择日本和中共的小组很快得出了结论,而选择美英和南京国民政府(亲日派、亲英美派)的小组迟迟不能得出结论,经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熟悉,于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并介绍美英通过蒋介石实现对中国的控制。启发学生假设“如果你是美英政府,日本侵略中国后你的利益会受到什么影响?”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又进行了深入讨论很快得出了结论。选亲英美派南京国民政府的小组也受到启发开始讨论,在指导选亲日派南京国民政府小组讨论时,我简单向学生介绍了汪精卫等亲日派投靠日本的行径,帮助学生分析。通过我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使学生很快把握了分析问题的方向,实现了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课堂学习气氛空前高涨,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各组通过讨论选派代表发言,我再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放蒋对国家民族以及中共的利与弊。学生在讨论中深刻地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体会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再次通过多媒体展示张学良逝世后,江泽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 、拓展延伸【导学案(三)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日本的侵华史实有了深刻认识,也都非常气愤。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日本屡次篡改教科书否认侵华史实,每年815日一些日本政要都要参拜靖国神社纪念二战中死去的战犯的新闻图片。让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例数日本所犯的罪行。与现实日本谎言的不攻自破产生碰撞,在学生义愤填膺的讲述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勿忘国耻勤奋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所教学生属东北地区,对于乡土历史比较熟知,初二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又比较敏感,所以此话题能够触动学生的感性神经,使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入情入境,通过这样的升华,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五)、达标测评
以小组抢答竞赛的方式进行,分为基础知识检测和能力检测。 (六)、课堂小结
小结: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适时点拨补充,确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全部达成,明确重难点。
教师边讲课边板书,板书体现本课的内在联系具有条理性,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本课的线索。板书设计如下



板书的设计:
1936918时间:地点:沈阳九一八事变 经过结果:日军攻占沈阳蒋介石不抵抗 中共与人民奋勇抵抗
19361212时间:杨虎城人物:张学良西安事变 经过:目的结果:和平解决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五.教学反思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做到了从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在再现历史环节没有让所有组都展示,而是选择了课本剧组和诗歌组,利用漫画等形式展示的小组课后以板报的形式进行了展示。课后经过反思我感觉如果西安事变也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课上只选择两个组。一组展示“九一八事变”一组展示“西安事变”,其余都在课后展示,既节省时间,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由于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容易偏激,在拓展延伸环节,有些学生语言激烈,不能正确看待中日关系,教师应加以指导。
另外,在学生展示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事迹的环节,个别学生将李云龙等影视剧中的角色提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清历史史实与艺术形象的区别。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不是我们的学生不爱历史,而是怎样让他们爱上历史课堂,不是我们的学生不爱上历史课,而是怎样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上,这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页
《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一收集资料(图片、文献、音像等)
a将你和亲友到抗日遗址、博物馆旅游参观的照片或DV与大家共同分享,并谈谈你的感受。
b收集抗日义勇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和英雄人物。 c收集家乡有哪些抗日英雄和相关的历史遗存。
d收集日军侵华的罪证和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例证 二、预习课文,制定目标 三、教学内容探究展示
(一)再现历史
1、请用任意一种你所喜欢的艺术形式再现“九一八事变” 2、讲叙西安事变 (二)分析历史
3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4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的态度如何?
5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6西安事变爆发后的日本,美英,南京国民政府(亲日派、亲英美派)的态度怎样? 7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何不杀了深仇大恨的蒋介石,而是放了他? (联系现实
8日本屡次篡改教科书否认侵华史实,每年815日一些日本政要都要参拜靖国神社纪念二战中死去的战犯。结合(一cd)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9抗日战争给我们哪些启示?










说课稿教师:房海艳 学科:历史


学校:密山市第三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2ec90ea8956bec0875e321.html

《难忘九一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