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春兰的逆向思维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别样春兰的逆向思维作者:高丽华
中国企业信息化具有推广价值的50个案例(24
春兰的名字在家电行业可谓耳熟能详,春兰集团始于10年前信息化进程却始终深藏于幕后,鲜为人知。近年来,春兰确立了组建产业集团,构建多元化产业经营平台的发展战略。作为对该战略决策的支持,春兰开始实施矩阵式管理,构建现代化管理平台,推进各产业集团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各类春兰内部资源全面共享。这些战略目标越迫切,信息化对于春兰实施相关战略的支撑作用也就越发明显。
羊年春节前夕,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对春兰信息化项目进行了验收,本报记者有机会对该公司信息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报道。春兰“逆着来”的信息化思维方式、春兰老总关于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软件公司能提供什么,而是“我需要什么”的思考等诸多独特之处,在引起我们的极大兴趣之余,更成为我们将其纳入50个经典案例的主要原因。
大“逆”生大“道”
采访春兰集团年初开始的新一轮信息化,感触最深的是这家企业喜欢另搞一套。东软电子商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梅丛银举例说,别人的信息系统都叫ERP(企业资源规划)春兰却叫“企业资源动态管理”;别人是先从客户管理、仓库管理等单项做起,春兰却一上来就中心开花——从集团总部的控制数据入手制定信息平台。
“逆着来”似乎是春兰的一贯风格。靠家电起家的春兰,在做到国内空调老大的1993年,突然压缩空调的投入,腾出手来挺进摩托车行业,而两年后当家电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又在人们诧异的目光里杀回来涉足冰箱。之后仍是冷门迭爆,生产起重型卡车、高能镍氢电池等产品来。不少动作在外人看来犹如高空杂耍,好在观众虽然手心捏汗,但最后一刻总能平安落地,偶尔晃荡几下,也跌得不难看。目前的春兰,“空调老大”的位子早已易主了,利润与利税却稳居国内家电业之首,资产负债率为全行业最低,这该算是“大逆生大道”了。
春兰信息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CEO陶建幸在信息化工程中事必躬亲。都说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可有几个“一把手”—更不要说领导着年销售额上百亿元企业的“一把手”—会亲自动手做软、硬件总体技术方案需求模型设计,制定信息编码这些“挺专业的事情”呢?陶建幸就是其中的一个。春兰(集团)公司副总裁沈建告诉记者,马年的初一到初八他都是与陶建幸一块过的,“不是过春节,而是过数据。”8天的时间里,他们归类和筛选了财务、计划、企划等部门在第一轮中提出的3000多项

数据。陶坚持认为这种“过数据”的事必须由一把手来做,因为他才了解整个集团的业务流程。“企业动态资源管理”应用模式也是陶建幸提出来的。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与陶建幸拥有的南京大学数学专业的学历应当不无关系。陶说自己对写模型、搞算法这些事很有兴趣,“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如此说来,在他所拥有的众多头衔中,南京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两项想必是最能令他珍视和感到宽慰的。也许正是这些个原因,使得春兰信息化更细密地刻上了他的印痕。
关键是“我需要什么”
学理科出身的陶建幸有幸可以不被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的概念弄花眼。在他看来,那些概念连同概念对应的体系和流程只是“外壳”,企业家要抓住的却必须是管理这个“核心”。核心不能假手做管理软件的技术人员,它必须也只能由企业家自己掌握。对于企业家来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软件公司能提供给我什么,而是“我需要什么”。
春兰第一轮信息化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了,从销售、设计、制造、管理,一直到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信息集成,今年3月更是以高票当选“中国企业信息化优秀企业”。日前斥巨资启动新一轮信息化,除了进一步按矩阵管理的模式整合资源,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外,春兰还有一个直言不讳的原因—汲取前期信息化的“教训”。为了把这个教训说清楚,接手信息化工作才一年的沈建把信息中心主任邵伯余找来给记者讲“以前的故事”。邵伯余说,1997年春兰全力上马“全数据管理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全数据”就是全方位的意思,但项目实施了两年也未达到预期目标,只有部分系统发挥了作用。这个教训的实质性内容其实是陶建幸亲自总结的。陶建幸喜欢总结教训,但不喜欢全盘否定以往。他说以前那个系统对数据的管理本身没有问题,企业信息化离不开基本的数据,就象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碗一样。问题出在做这件事的方式上,“过份地强调了体系与流程,复杂的外壳让你难以抓住最核心的东西。”
什么是最核心的东西?陶建幸认为这要从管理的角度去考虑。企业信息化首先是对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在构建信息平台前得先弄明白“我究竟需要什么”,哪些对自己是最重要的,不要被庞大的软件系统和时髦名词弄花了眼。对于春兰这种年销售额达110多亿元,掌管着几十家分支机构,产品涉及几十个大类、上万个品种的企业集团来说,管理者最需要的是能够实时掌控总体数据,以实现对企业和市场的动态监控。由此,陶建幸提出了构建集团总体数据平台的思路。
新构建的数据平台类似于企业的总监控点,它紧扣春兰独创的“创新型矩阵式管理”模式(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管理特等奖),把集团的科研、营业、资金、采购和物流几大业务平台贯穿起来,通过330个业务流程控制点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并且对集团的业务运行进行总

监控。该平台的数据可供业务部门共享,各业务部门的运行也要受到这个总控制点的制约,“如果你的运行不规范,它会报警。”
为了突出管理这个核心,陶建幸特别提出春兰的信息化要学会做“减法”——做减法才能抓住要害。他要求属下学会归纳自己的管理要素,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譬如说,财务部门的数据会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核算,也有各种各样的算法,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类数据——进项和出项,在此基础上再往下分析,哪些项能生成后面的查询和统计,哪些项是现在必须要有的数据,这样就简单了。“要学会把100个需求归纳到10个需求,如同遇到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如果理解了勾股定理就可以触类旁地通演变出很多解题方式。对春兰这样的大企业,做减法还有助于让软件公司理解管理者的思路——如果你拿一大本数据给他,他会无所适从,你要告诉他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什么,他理解了这一点,其他的都可以理解。而这项工作没有一把手介入是不行的。
春兰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是陶建幸一项一项亲自制定的,今年春节期间沈建协助陶建幸把各业务部门在第一轮中提出的3000多项数据用减法逐项进行筛选与归类,最终简化为300项,并以此划分了300多个业务流程和控制范围。“我们做完了这些以后才与软件公司谈需求,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我们的管理思想是什么,应该怎样理解。”
沈建说,随着新一轮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春兰的管理基础和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集团总部与所属单位都联了局域网,广域网也完成了,“泰州地区是自己拉的光纤网,仅网络设备就投入数千万元。”全国46个分支机构,包括与外地的仓库全部用DDN专线联通,可以在网上召开视频会议,“以前是先传真通知,然后让他们回来开会。可以设想一下,46个管理分支机构,一个点回来两个人,就是上百人。今年电子会议系统开通了,晚上12点都可以开。”另外,人员培训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问题也好办多了。
“春兰式”的ERP
企业信息化,近年最看好也最通行的是上ERP。春兰看待ERP的目光既怀疑又挑剔,迟迟不肯为现成的ERP买单,而是采取软件定制的方式另搞一套。它甚至给自己的信息系统起了个不同于ERP的名字——“企业资源动态管理”,理由是这套系统强调动态与管理。也许是为了便于理解,人们干脆称其为“春兰式的ERP”。
沈建的解释是:目前的管理软件“没有一个可以拿来就用”。虽然企业管理总有一些共性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个性,因为管理没有可重复性,在你这个企业成功的东西,拿到我这里不一定适用。而且每个企业的侧重点不一样,通用ERP难以适应。“我们研究了很多ERP软件,各有长处,但不适合我们。我不是说通用性的管理软件一定不会成功,但是很难。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大企业,管理又是一种自己创新的模式,遇到的问题会很多。”

还有是思想与文化的冲突。接受一个ERP软件,实际上是接受它的管理思想,如果你接受不了,就不要做。不可能因为做ERP,就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全盘推翻原来的管理观念,“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脚适应鞋还是鞋适应脚的问题”。
春兰甚至认为“ERP已经落后了”,这个看法曾经让软件专家都瞠目以对。沈建为此举例说,ERP“事后的东西多,事先控制不足”,譬如财务记账,是事件发生完了再记账,但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事先的控制与预测。“春兰式的ERP——“企业资源动态管理”强调的就是预警与事先控制,如果哪一项运行中出现不规范行为,系统会报警,阻止运行。
不过沈建承认,“春兰式的ERP”也需要借鉴其它厂商的模块和自动化流程管理,今年做完这个项目后,春兰会组织力量研究总结一下国内外ERP软件的经验,为下一步应用做准备。
看来,完善“春兰式的ERP”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下”无法推动“上”
春兰信息化强调“自上而下”——陶建幸亲自写需求模型,并要求集团下属分支机构信息化工程的牵头人一律由一把手出任。
这是教训换来的思路。据邵伯余介绍,以前的“全数据管理系统”是“自下而上”提出需求的。因为对管理的理解不同,各个单位的要求也千差万别,“我们没法统一所有人的意见,需求总是在变,所以系统的开发时间就很长。”沈建回忆说,那时还在春兰家电公司任职,“我亲眼看到邵伯余捧着一大本子需求方案到处征求意见,这个部门经理需要这样,那个部门经理需要那样,如果换了一个部门领导还可能推翻前任的意见,这对邵来说是灭顶之灾。小公司做应用需求,自下而上可能会成功,但对我们这样业务复杂的大公司,必须从总部开始,自上而下做,‘下’无法推动‘上’。”
在沈建看来,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全程参与,因为人员、资金、授权等等都是在过程中发生的。
不过一把手的主要作用并不能靠行政命令“搞定”,因为信息化的实质是管理问题,一把手的工作重点是统一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春兰曾搞过此类培训,培训内容不是IT,而是与信息化有关的管理理念。当沈建通知所属工厂来参加时,有厂长一听是信息化,就说“好,我安排一个技术科长去。”沈说:“这个事与技术没有关系。”不幸的是,很多人都这样来理解信息化。为了纠正这一偏见,沈建甚至偏激地强调信息化的事情与技术无关,“至少在信息化工程的初期,应该与技术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接受新系统的管理思想,至少管理者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技术。”

当记者问及“春兰式的ERP”的效果,沈建称项目还在实施中,一切刚刚开始,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示。他强调信息化工程一开始可能尝不到甜头,“这是一个阵痛过程,阵痛之后才是新生。可以设想一下,新系统运行后对管理者意味着什么——以往管理者对企业情况的了解很难全面和客观,因为他们获得的信息是“被人有选择地告知”的,而有了信息系统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能知道,并且可以做到事先预防与控制。“达到这一点就成功了,而这一点肯定能达到。”春兰信息化的效益·市场响应能力提高;
·新产品研发速度加快,设计质量显著提高·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培养和积累人才分步实施信息化
实施步骤
具体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CAD/CAM/CAE/CAPP系统
基础信息化
销售管理系统
条形码生产控制系统及机器人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与规范制度客户服务系统
信息集成
数据交换与分析系统PDM系统开发与实施
现代企业资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电子化供应链
电子商务网站的升级与完善集中采购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升级与完善
入选理由
与常规的企业信息化思路不同,春兰集团大胆探索,紧密结合自身的实践,推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并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应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羊年春节前,国家经贸委对春兰信息化项目进行了验收,评价是“对全国信息化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国家经贸委技术装备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春兰的信息化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作为国家经贸委19家技术创新试点单位之一,春兰开了一个好头。原载于:中国计算机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b095e6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4.html

《别样春兰的逆向思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